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喻树迅,1953年出生于湖北麻城。从小参加生产队棉花生产;1976年他考取了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遗传育种专业,将棉花育种选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1979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从事棉花遗传育种工作,一干就是30多年;他潜心科研,先后主持培育了19个短季棉新品种,创新了国产抗虫棉自主品牌;他立足长远,开展棉纤维发育基础理论研究,为优质棉育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追求科学的道路上,脚步从来不曾停歇——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棉花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喻树迅研究员。  相似文献   

2.
<正>20多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所长喻树迅主持育成的8个棉花新品种,目前已在全国累计推广种植867万公顷,被誉为我国短季棉育种和转基因棉育种的开拓者之一。近日,作为国家棉花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的喻树迅经过审慎测算,又提出了一项效益巨大、意义深远的增粮建议。  相似文献   

3.
俞俭 《北京农业》2009,(2):39-40
20多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所长喻树迅主持育成的8个棉花新品种,目前已在全国累计推广种植867万公顷,被誉为我国短季棉育种和转基因棉育种的开拓者之一。近日,作为国家棉花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的喻树迅经过审慎测算,又提出了一项效益巨大、意义深远的增粮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所长喻树迅被誉为我国短季棉育种和转基因棉育种的开拓者之一。近日,经过审慎测算,他又提出了一项效益巨大、意义深远的“增粮建议”。  相似文献   

5.
封面人物     
《农家参谋》2012,(4):3
喻树迅,男,1953年11月出生于湖北麻城,著名棉花遗传育种家。1979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所长兼党委书记、研究员、博士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所长、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喻树迅博士介绍,2009年,中国农科院棉花所累计培育适合不同区域种植的高产、优  相似文献   

7.
棉花生物技术育种研究的现状和前景(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生物技术育种研究的现状和前景(上)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张宝红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纤维作物,在棉花育种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可以加速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率,为培育更为高产、优质、抗虫、抗病和抗逆的优良品种奠定基础。组织培养是生物技术应用于育种的主...  相似文献   

8.
正人物名片喻树迅,棉花遗传育种专家。1953年11月出生于湖北麻城,1979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员、所长。现任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棉花学会理事长。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9.
《北京农业》2010,(2):49-50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所长、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喻树迅博士介绍,2009年,中国农科院棉花所累计培育适合不同区域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棉花新品种17个,其中通过国家审定6个,省级审定11个;培育参加国家或省级区试的新品系80个;创制新材料319份。  相似文献   

10.
喻树迅让棉花和科技进行了完美的嫁接,而这种"嫁接",悄无声息地改善着亿万棉农的生活,更记录着一个植棉强国的快速崛起。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80年代,由于棉花生长时间长,我国北方只能种一季棉花,而剩余的时间不够种植小麦,加上人多地少,棉粮争地矛盾突出。”专家喻树迅告诉记者,相对而言,植物的生长期和光合作用时间越长,产量越高、品质越好,如何才能做到早熟又高产呢?这成为摆在我国农业科研人员面前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2.
山东著名棉花育种专家、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李汝忠研究员,被棉花界的同行称为“育种实干家”。他自1982年莱阳农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山东棉花研究所(山东棉花研究中心前身)从事棉花育种工作至今。几十年来,他凭借一种执着的追求和踏实的作风,带领科研团队在棉花转基因抗虫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3.
棉花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除粮食之外最重要的农产品和战略物资,对于保障以棉花为主要原料的纺织工业健康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我国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和消费国、世界纺织品及服装加工中心、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及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如何调动我国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促进我国棉花产业的稳步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所长喻树迅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试论我国棉花育种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棉花品种的抗性与品质较差,其根源是遗传资源贫乏且研究深度不够,育种方法没有新突破,高新技术与传统育种衔接不紧。因此,提高育种水平的对策是加强棉花育种的基础研究和种质资源创新;新兴现代育种与常规育种配合,完善高效定向基因转化技术,将已成功合成的基因尽快转入棉花中;加强棉花育种的产业化建设;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棉花育种的投入。  相似文献   

15.
简述了诱变育种中常用的物理诱变和化学诱变在棉花育种上的应用及研究概况,提出了棉花诱变育种存在的问题,并对棉花诱变育种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棉花分子育种的现状、问题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随着棉花生物信息数据的积累,棉花基因组研究得到迅速发展,为棉花分子设计育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概述了近10年来棉花分子育种研究现状。针对目前棉花分子育种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未来棉花分子育种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棉花品种资源研究与利用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棉花品种资源研究与利用概述收稿日期:1995-12-25文内数据摘自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档案室资料高丽洁(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棉花品种资源是棉花育种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其中蕴藏着为棉花育种和性状改良所需要的多种基因源。辽宁省特早熟棉区棉...  相似文献   

18.
一、系统育种 系统育种是选育棉花新品种的主要方法之一。据统计,1950~1986年我国棉花生产上推广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178个品种中,用系统育种法育成的有81个,占45.5%,杂交育成的有75个,占42.1%。说明系统育种和杂交育种是我国棉花育种的主要方法。 随着育种技术的进步,应用系统育种法育成的棉花品种数量虽有所减少,但这一方法仍不应偏废。因为各种育种方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系统育种与其它育种方法的结合,可以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棉花品种群体中存在的剩余变异也不容忽视,只要认真加以选择,可望育成新品种。江苏省大仓棉花原种场刘正銮从种在病地上的泗棉  相似文献   

19.
正经过6年攻关,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喻树迅率领的科研育种团队,采取四亲本聚合杂交选育方法,成功培育出无膜棉新品系"中棉619"。随着该品系的问世以及配套生产技术的研发集成,占全疆地膜使用量60%的新疆棉花,将有望彻底告别  相似文献   

20.
湖北棉花育种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生产是湖北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棉农的主要经济来源。促进棉花生产发展最关键的技术就是棉花育种改良与创新,不断培育棉花新品种。该文论述了湖北省棉花育种发展情况,并对棉花育种的存在问题进行了概述,探讨了湖北省棉花育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