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喷灌作为一种新的灌水技术,与传统的地面灌水技术相比,除具有增产,灌水效率高、适应性强、便于综合利用等优点外,节水是它突出优点之一。但是,水由喷头喷出后,被粉碎了的雨滴在降落至地面前会有一部分被蒸发掉或被风吹移到灌区之外,这一部分水的损失可用喷洒水利用系数来表征。喷洒水利用系数是指降落到地面上和作物上的有效水量与喷头喷出水量之比值,它的大  相似文献   

2.
0 引言 微灌就是利用专门设备,将有压水流变成细小的水流和水滴,湿润作物根部附近土壤的灌水方式,是一种精确控制水量的局部灌溉方法.根据作物的需水要求,用管道把水送到每一棵植物的根部,使每一棵植物都得到需要的水量,减少了深层渗漏、地面径流和输水损失,并且可以通过微灌系统施肥施药,便于自动控制,省事省力.该技术适宜在水源缺乏或地形复杂的地方应用.  相似文献   

3.
小畦灌节水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畦灌是我国北方一些灌区从灌溉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种新型地面灌水技术。在对冬小麦田间灌水试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灌水定额与畦坡、单井出水量和畦宽的关系,并对灌水均匀度与单宽流量和畦长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适当控制畦宽和畦长的情况下,可以减少深层渗漏、降低灌水定额、提高灌水均匀度和田间水利用率,从而实现节水、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非充分灌溉的发展与现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洁 《节水灌溉》1998,(5):21-23
1什么是非充分灌溉灌溉一词是水利工作者和农牧民朋友非常熟悉的概念,就是在作物的生育期内给种植作物的农田里灌水。而什么是充分灌溉,什么是非充分灌溉呢?就不是十分明确了,在此,有必要作一简略介绍。1.1充分灌溉充分灌溉,就是要充分满足作物生长期的需水要求,按照传统经验或作物需水量试验要求的灌溉水量和灌水定额(一次灌水的水量)进行灌溉。长期以来,人们都是遵循这一观念进行农田灌溉的。特别是我们内蒙地区,有水就灌,大水漫灌的现象还很严重,甚至有的人认为多灌总比少灌好。其实不然,水量灌得太多反而会减产,造成浪…  相似文献   

5.
一、简述旱作物由大水漫灌改为畦灌、沟灌,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水量损失和避免地下水位急剧上升,是我国灌区当前仍需继续推广采用的灌水方法。但对于畦灌、沟灌若没有相应的技术要求,仍会产生不良的作用。正确执行畦、沟灌水技术除了要求耕地有适当的地面平整度以外,要选择适宜的沟畦规格、入畦沟流量以及灌水时间,这三个灌水技术要素与土壤入渗性能、地面坡度、地面种植情况(糙率)、灌水定额以及对地块要求的  相似文献   

6.
波涌灌溉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地面灌水新技术。该系统一般由水源、波涌阀、自控器和田间输配水管道等组成。根据我国丘陵山区机修梯田地的灌溉特点,运用水力学原理开发研制了波涌灌溉的核心设备—波涌阀。经过田间灌水试验,结果表明:波涌阀阀片的密闭止水效果、阀片的启闭定位等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波涌灌溉设备的性能要求,该设备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为进行沟灌的地下管道系统包括主管、支管、分管及竖管.竖管安装在分管上,供水给每条灌水沟.这种灌水方法可以节省水量和劳力,且不妨碍农业机械化操作. 五十年代末,苏联和保加利亚等国曾经研究,但其造价高,未能推广应用.从1983年开始,我国台湾在甘蔗田上进行了试验研究.台湾的甘蔗田广泛采用传统的地面沟灌技术,其缺点是耗费的水量和劳力多,且不利机械化耕作.  相似文献   

8.
节水灌溉技术是指在农田灌溉中,掌握科学的灌溉技术,采用先进的灌溉方法,以取得省水、增产的效果。它包括地下渗灌、地上喷灌、滴灌、微滴灌等。l喷灌技术喷灌是利用水泵或水源的天然落差加压,通过管道、喷头将有压力的水喷射到空中,均匀地散布在田间,对作物进行灌溉。与地面漫灌相比,其好处:一是节约水量,不产生深层渗漏和地面径流,灌水量小,水的利用率高,比地面漫灌省水30%~50%;二是增加产量,灌水均匀,易于控制土壤水分,可调节小气候,增加地表层湿度,对作物增产有利。玉米、大豆采用喷灌,一般可比地面漫灌增产10%…  相似文献   

9.
喷灌和软管灌溉两用机组水量分布特性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喷灌和软管灌溉两用轻小机组具有喷灌和软管灌溉两种灌水方式,且有高度可升降、喷幅可调等特点.采用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该机组水量分布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影响机组水量分布特性的因素,计算了机组在配置喷灌和软管灌溉系统时的喷灌强度、均匀系数,结果表明,影响机组水量分布均匀性的主要因素是所配置灌水器的水量分布特性、灌水器配置间距、行走速率、土壤和地形、风速等.在室内试验时,机组喷灌均匀系数达95%以上,软管灌溉均匀系数达90%,可满足灌溉需要.  相似文献   

10.
干旱缺水是发展农业的严重障碍因素,全面推行农业节水抗旱技术势在必行。 一、田间地面灌水技术。改土渠为防渗渠输水灌溉,可节水20%左右。在习惯大水漫灌或大畦大沟灌溉的地方,推广宽畦改窄畦,长畦改短畦,长沟改短沟,控制田间灌水量,提高灌水的有效利用率,是节水灌溉的行之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井灌区低压管道规划设计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从充分满足田间灌水技术要求出发,针对井灌区的低压管道规划设计。讨论了单井出水量与入畦流量、管径和同时灌畦田数目之间的定量关系。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给水栓以下的田间地面灌水系统布置形式和管网优化布置。  相似文献   

12.
前言畦灌水流运动在水力学上属于非恒定,非均匀、透水性底面上明渠水流的一种特殊情况,水流的运动同时受入畦流量、土壤渗吸速度、地面坡度、地面糙率及作物耕作状况等许多因素的影响。以往的计算模型(包括流体动力学模型、零位惯性模型、运动波模型)难以求解,而且精度并不高,实际应用受到限制。本文将推出新的水量平衡模型,并据此提出供实际应用的畦长公式。一、畦灌水流推进过程  相似文献   

13.
<正> 作物产量同时受灌水量和灌水频率的影响。缺额灌水技术出现之后,有人提出两种假说,即1.高频灌水可能会减轻由灌水量减少而带来的不利影响;2.低频灌水可能使这种影响加剧。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要验证这两种假说是否成立。  相似文献   

14.
在国内外文献中报导,喷灌时蒸发损失水量,可达喷灌机供水量的20~40%,有时甚至可达50%。据据我们的试验资料,蒸发损失的水量,达到灌水定额的20%。喷灌过程中蒸发损失的水量,可根据喷灌供水与落在地面上的水,两者化合物浓度的差值(化学法)、放射性同位素的数量(示踪原子法),以及直接测定喷灌供水量和落在地面  相似文献   

15.
棉花平膜灌溉的节水增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膜上灌较传统沟畦灌有较大的优越性,但由于覆膜改善了水流条件,灌水流速增大,当灌水流量大时,对灌水量难以控制,易产生余水,灌溉均匀度不易掌握;灌水流量小时,灌水时间太长,会与传统配水方法不协调等。平膜灌水法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的,它是把沿田面坡度方向设置的灌水沟改为沿等高线走向布置,使水流在水平沟内流动,沟与地面全部采用地膜覆盖,灌水时,沟内的水量通过沟底渗水孔渗入土壤,达到湿润土壤的目的。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采用这种方法,在哈密、昌吉等地对小麦、棉花、玉米等作物进行了田间试验,证明该方法可有效解决膜上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软管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钟山县农机推广站刘碧珍软管灌溉技术即是用定位或移动式灌水机械和移动式灌水软管、管道代替田间的灌水渠,完成水旱田的畦灌、沟灌和淹灌,并可与喷灌和滴灌装置配套完成喷灌和滴灌的一项节水新技术。它具有输水速度快、水量损失少、省地、便...  相似文献   

17.
在膜下滴灌条件下,研究不同灌水次数对日光温室辣椒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灌水间隔时间短,单次灌水量较少,对土壤水分的消耗逐渐减少,并且土壤贮水量变化的深度一般在0~100cm内,灌溉水基本能满足辣椒生长的需要;灌水次数越少土壤水分消耗得越多.  相似文献   

18.
宽垄沟灌作为一种大田作物栽培灌水方式已逐步受到关注.为研究灌水前后水分在垄沟间的运移及再分布,本试验在大棚内模拟宽垄沟灌垄上覆膜栽培条件以及灌水方案,采用中子仪进行水分观测.试验数据显示,在本试验条件下,垄背剖面的两个观测点表层,灌水前其含水量仅为田间持水量的65%和66%,灌水后垄沟水分的侧向入渗,144 h(6 d)分别达到田间持水量的73%和80%,408 h(17 d)达到田间持水量的78%和79%.试验结果表明,在宽垄沟灌覆膜条件下,水平向及垄背垂直向含水量梯度的存在导致水分侧向及向垄背的补给明显,且在覆膜条件下,垄背蒸散发损失少,起到减少土壤水分无效损耗、高效利用之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 地面灌水方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灌水方法。据美国本世纪七十年代末对西部17个州的调查统计,75%以上的灌溉面积仍普遍采用地面灌水方法。我国现有灌溉面积的95%以上使用的也是地面沟、畦、淹灌等地面灌水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在不同时期减少灌水量对番茄根系活力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本试验以"番茄1702"为试材,设置了四个处理:分别为全生育期充分灌水至田持的90%(W1)、苗期减少50%灌水量(W2)、苗期开花期连续减少50%灌水量(W3)和全生育期减少50%灌水量(W4),分别测定了番茄全生育期不同深度的土壤含水率、根系活力以及产量。结果表明:处理W2在全生育期含水率占田持的63%~81%,水分供应充足,可满足番茄的需水要求;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处理W2能延缓番茄根系的衰老,尤其对下层根系影响较显著,且复水时间越长这种作用越明显;处理W2较W1产量差异不显著,而水分利用率最大,在没有显著减产的同时较处理W1节约了灌水量18%。在不同时期减少灌水量对番茄的土壤含水率、根系活力以及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在苗期减少50%灌水量开花坐果期开始复水(W2),可为我国半干旱地区温室番茄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