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建省区域经济产业协同发展成熟度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由产值结构、资产结构和就业结构3部分构成。产值结构由资产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形态决定,同时也反映了资产结构和就业结构。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研究了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资产结构的协同关系。并通过对福建省的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分析,结合福建省区域经济产业协同发展进行成熟度实证分析,从而得出如下结论:福建省第一产业就业结构存在劳动力冗余,表现为劳动生产率低下;第二产业产值结构、资产结构、就业结构渐趋合理;第三产业资产结构、固定资产投资效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
根据1952~2010年新疆统计数据,对其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进行分析,并运用就业弹性系数与产业就业结构偏离度分析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52~2010年新疆GDP和总就业人数在不断的上升;三次产业结构及就业结构也表现为一定的变化规律,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下降,二、三产业产值比重上升,以1992年为分界点;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与各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趋势相对应,但以1979年以后趋势明显;就业弹性系数分析得到三次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差异明显;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偏离度中,仅第三产业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三峡库区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离度和就业GDP弹性的测算,从产业结构的视角分析三峡库区就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并从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第二产业发展、积极发展中小企业、推进城镇化建设等方[面多角度对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新疆兵团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并利用回归分析、弹性系数、结构偏离度等理论方法分析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发展关系,结果表明新疆兵团产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而且两者之间协调性较差.最后,从新疆兵团实际出发提出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调整优化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结构相似数指标对西部12个省市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与美国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相应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目前较美国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仍然处于不和谐的状态。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促进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是实现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充分就业的根本途径.以重庆市1998-2009年以来的数据资料为依据,通过对直辖以来重庆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及相关性进行剖析,运用结构偏离度、相对劳动生产率和就业弹性理论,对经济发展和就业拉动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重庆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不强,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变动,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优化、加快城乡统筹进程等促进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充分就业目标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三峡库区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离度和就业GDP弹性的测算,从产业结构的视角分析三峡库区就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并从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积极发展中小企业、推进城镇化建设等方面多角度对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根据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影响的相关研究,结合金融危机对我国产业及就业的影响分析,解析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工就业造成的影响,阐述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必须考虑保证农民工就业,逐步促进劳动力层次提升,保证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工就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河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Moore值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测度了河南省就业结构滞后产业结构的时间,该滞后时间为10 a。运用灰色Verhulst模型对河南省就业结构的演化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河南省就业结构调整至与产业结构相符至少需要8 a时间。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不仅是乡村经济的振兴,也是农民素质的提升,农民素质提升在就业结构上会有所体现。四川省作为人口大省,人员的就业问题及其就业结构问题突出,其中,农民的就业问题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升级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四川省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存在不协调发展,尤其第一产业的人力资源投入与其产出严重不对等,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因此,就四川省三大产业的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协调性进行计量模型回归分析,验证四川省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协调性,依据回归结果提出引导农民就业走向的针对性对策。  相似文献   

11.
王晓文  郝越  史常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381-4382,4394
分析了1978~2008年江苏省经济总体增长与产业、就业结构变动之间的关系,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发现这3个变量之间具有长期的协整关系;进一步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明,江苏省产业结构变动对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具有重要作用,但经济增长对产业、就业结构演变几乎不产生影响。基于此,提出从提升产业发展角度来推动江苏省经济快速增长和劳动就业扩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作为一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以及民族文化的省份,三大产业的发展相较于国内其他地区而言均处于低水平,而贵州省经济发展状况与贵州省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具有辅牙相倚的关系。采用文献分析与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对于贵州省三大产业的总产值结构及就业结构进行研究,分析贵州省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原因,提出调整和优化贵州省产业结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长江上游地区7个省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相关性实证比较分析,得出本地区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和谐程度与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采用我国1990-2014年金融发展和产业升级相关数据,通过多指标的交叉协整检验方法对中国金融发展(戈氏指标和麦氏指标)与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和就业结构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从长期来看,我国的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相对弹性存在长期稳定关系,无论是金融发展的“戈氏指标”还是 “麦氏指标”都对产业结构优化率及就业结构优化率具有正向的敏感性;第二,在剔除物价因素后,金融发展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更具真实性,一国的金融发展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程度或者敏感性远远大于其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第三,从短期来看,无论是选择金融相关率还是麦氏货币指标衡量产业结构优化,都具有正的相对弹性,即短期内,两者都具敏感性,并以不同的调整力度把非均衡状态调整到均衡状态。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福建省产业结构和以GDP为表征的经济发展两项指标的协同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到第一、二、三产业与GDP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发现第二产业对福建省经济增长的作用最为显著,其次是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在此结论上,提出促进福建省产业结构优化及经济发展提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2000-2008年相关数据,通过定量分析法对结构偏离度、就业弹性等相关指标进行计算,研究三峡库区重庆段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及其匹配程度.认为三峡库区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但就业结构还处于工业化发展初期,存在一定程度的错位现象.为促进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调发展,提出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开发特色农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重视传统第三产业,培育现代服务业以及发展统一劳动力市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失衡问题一直存在,而且区域之间的发展也不平衡。运用结构偏离度和就业弹性两项指标,比较分析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差异以及二者的协调性问题。结果表明:三大地区第一产业的结构偏离度非但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而且还呈恶化的趋势;中、西部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度一直大于东部;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不仅都为正值而且越来越小。第一产业仍存在剩余劳动力,尤以西部地区为甚;与此同时,第二、第三产业还有很大的就业空间,但三次产业就业弹性均在下降。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提升城市化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是襄阳市发展的重点方向。促进城市化进程和优化产业结构休戚相关,通过线性回归分析、三大产业结构偏离度和相关数据分析分别研究户籍制度改革与城市化的关系、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以及县域产业结构对襄阳市总产业结构的影响三大方面。研究结论为:2011~2017年襄阳市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减少幅度小于产业增加值比重减少幅度,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幅度小于产业增加值比重增加幅度。2017年三大产业结构偏离度分别为-0.093、-0.551、0.755,产业结构偏离度较大。2015年户籍制度改革实施后城镇化率的增长幅度均在1%左右,涨幅不明显。襄阳市三县产业结构占总产业结构约为17%,占比较大,且产业结构较为优良。通过促进三县产业结构优化,加大三县产业产值在总产业产值中的比重从而推进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产业结构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吉亚辉  祝凤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821-19824
根据1978~2008年有关甘肃省三次产业的时间序列数据,在产业结构效益分析方法综述的基础上,应用比较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偏离度和偏离-份额分析模型,从不同角度对改革开放以来甘肃产业结构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第一、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较小,而第二产业较大;产业结构偏差系数较大,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极不对称;朝阳产业比重较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但三次产业竞争力都相对较弱,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农村劳动力通过教育等人力资本投资,可以提高择业能力,增加非农就业机会和收入。就业结构随产业结构的变化有其固有的规律,就业结构取决于产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农村劳动者的非农就业与人力资本投资表现为高度正相关关系,但地区之间存在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