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6 毫秒
1.
李俊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236-7237
分析了环鄱阳湖地区生态旅游开发的优势以及鄱阳湖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环鄱阳湖地区生态旅游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兴凯湖拥有独特的寒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在对旅游者结构特征、消费行为特征及开发期望调查分析基础上,指出兴凯湖生态旅游开发应具有的生态旅游(如沙滩生态旅游、森林生态旅游、观鸟生态旅游、农业生态旅游)及旅游纪念品(兴凯湖特产及具地方特色的生态工艺品)类型,提出了生态旅游产品的可行性开发思路。最后,基于该地区生态旅游开发SWOT分析突出的劣势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3.
额尔古纳市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文章探讨了生态旅游的含义、特征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态旅游开发的基本原则与意义。对内蒙古额尔古纳市这个典型欠发达地区生态旅游的开发优势、劣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其开发规划的一些建议和具体措施,如以保护环境为前提开发旅游资源、扩大客源市场、培养专业人才等。  相似文献   

4.
随着近些年生态旅游发展的大热,旅游产业的发展从城镇走向了的农村,生态旅游的发展为农村的建设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建设需要有这样的产业形势作为支撑,民族地区的乡村生态旅游开发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有自身的发展优势,但是同样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以民族地区乡村生态旅游开发为研究对象,以密切乡村生态旅游和新农村建设的联系,为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李文正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960-14962
研究生态旅游开发对旅游目的地产生的综合效应,对于不断修正和完善生态旅游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以生态旅游理论为指导,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陕南地区10个生态旅游景区附近居民进行调查和问卷处理,从不同层次对陕南地区生态旅游开发对目的地所产生的各种效应进行了量化与评价。特别是根据经济、社会和环境3种效益的量化值和权重值,对陕南地区生态旅游开发所产生的综合效应进行了量化、分析和评价。发现其综合效应“较好”,但没有将3种效益之间的关系协调好,对生态旅游的特征和要求体现不够。  相似文献   

6.
川西贡嘎山地区旅游可持续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娴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973-6974,7009
贡嘎山地区具有优越的旅游资源,但因对生态旅游的认识不足,在开发理念和开发管理模式上均不达国内外山地旅游的先进水平。贡嘎山旅游存在缺乏整体开发规划、缺乏体制支持、品牌形象缺失、资金投入不足、环保意识薄弱等问题。笔者针对贡嘎山地区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依据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贡嘎山地区旅游可持续开发措施。措施包括:设定贡嘎山地区山地生态旅游开发规划,解决贡嘎山地区交通问题并建设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住宿设施,培训具生态专业知识的服务、管理人员;建立贡嘎山地区生态旅游产品体系;实行生态旅游管理,创新管理体制,建立生态监测体系,对旅游地进行科学功能分区,建立环境容量调控系统和山地灾害管理系统,完善医疗和高山救护系统。贡嘎山地区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与西部地区相似,笔者希望通过对贡嘎山地区旅游可持续开发的研究,可为中国西部广大山地资源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7.
结合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旅游,提出绿色生态环境保护的概念,阐述绿色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针对西部地区的特点,对绿色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旅游开发的关系进行分析。并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提出在进行西部地区生态旅游开发的同时进行绿色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8.
陕北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特尔斐法及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陕北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模型和基层因子评估标准,并运用该模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其不同地域系统的13个生态旅游景区(点)进行了评分,从而明确陕北生态旅游开发的等级系统,旨在指导其生态旅游开发与发展战略的制定.  相似文献   

9.
生态旅游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形式和途径。本文以宿迁市的生态旅游发展为视角,在全面分析宿迁市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制定科学发展规划、强化生态教育、加强环境管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生态旅游品牌、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等角度,提出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快生态旅游开发的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生态旅游是目前我国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旅游资源的定量评价研究是雪峰山森林公园开发建设的前提条件之一,雪峰山森林公园地处闽西北地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具备发展生态旅游的所有条件,因此,通过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对雪峰山森林公园进行生态旅游资源定量评价研究,对于森林公园开发与规划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泉州市有济村为案例,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其开发乡村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认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有助于该地区的发展,既可促进其经济发展,又可保护其原生态的自然、人文资源。提出了该地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建议:争取政府的支持帮扶、建立健全的融资渠道、培养专门的旅游管理人才、合理规划旅游开发和利用多渠道的营销方式。以期为其他经济欠发达乡村地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结合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形势来看,诸多地区借助自身特色开展生态旅游路线,提高区域经济利用率,推动区域经济向前发展。在我国诸多地区旅游已经成为了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对于横州镇也不例外。横州镇位于广西,身为我国茉莉花产业最大的基地,横州镇基于茉莉花开发生态旅游产业具有先天优势,但是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市场,还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茉莉花特色生态旅游产业进行不断完善。本文主要研究了茉莉花特色生态旅游在横州镇的开发,希望能对横州镇的旅游产业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以香格里拉阳塘措为例,以"生态文明"为视角,就其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现状提出了应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文化资源优势以及生态旅游的保护、游憩、教育、扶贫的综合功能,通过小面积、高质量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使区域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和展示,独特的民族文化得到发扬和传承,以期对民族地区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提供参考,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14.
文斌 《云南农业科技》2003,(5):40-40,44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 ,社会经济和生态平衡协调发展。通过云南多民族地区自然旅游资源、民族风情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使云南可依托多民族地区资源优势开发生态旅游 ,发展特色经济。1 云南有独特的自然景观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云南 ,古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生态旅游与乡村生态旅游的内涵及意义,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乡村生态旅游开发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指出百色市乡村地区特色林果资源丰富,原始森林峡谷景观资源独特,天坑群溶洞资源奇特,民俗风情多彩、原真、浓郁;客源市场广阔;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大,对其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李明月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6):2397-2398
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滨州市市内各县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但乡村、生态旅游资源却十分丰富。对滨州市乡村、生态旅游开发进行SWOT分析,研究其可行性,并且在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各种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17.
郑云玉  冯达  温亚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8218-8220
基于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活动无序开发、利用的现状,从区域旅游活动的理论出发,在介绍太白山生态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生态旅游对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因素,进而构建了太白山地区生态旅游规划机制,并提出了通过相应的引导、监督和激励机制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8.
白景锋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243-7244
分析了南水北调水源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评估了该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提出了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设想,设计了6种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和3类旅游产品,并讨论了南水北调水源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重点和次序。  相似文献   

19.
采用SWOT分析方法,从黔江区拥有生态旅游开发的优势、生态旅游开发的劣势、生态旅游开发的机会和生态旅游开发的挑战进行了详细分析。总结分析了黔江区生态旅游发展需要从规划、生态环境保护、民族文化等方面着手,开发出具有一流品质和文化内涵的生态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石台县水土保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土锁  王海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51-452,482
论述了安徽省石台县的水土流失状况及其危害,进行了较细致的原因分析;由此提出了相应的水土保持对策,即进行合理的农林区划、保护植被、建设自然保护区,防止农业水土流失与发展生态旅游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