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6年1月23日浙江海盐与南方各地一样,遭"霸王级"超强寒潮袭击,1月24、25、26日葡萄园最低气温分别降至-7~-8℃、-9~-10℃与-6℃。是海盐大棚葡萄18年栽培中萌芽后遇到温度最低的一次。葡萄萌芽后对温度要求较高,根据2010年3月10日低温冻害调查,大棚内最低温度0℃不会冻害,-1℃会轻度冻害,-2℃会较严重冻害。葡萄萌芽后冻害症状:绒球期  相似文献   

2.
<正>1红地球葡萄栽培基本情况截止2016年12月底,伊宁县红地球葡萄栽培面积3 206 hm~2,其中结果面积2 980 hm~2,年产量54 000 t。2近年来红地球葡萄果实受冻情况伊宁县红地球葡萄接连发生秋早霜冻,2014年10月3日,最低温度-3℃,连续2 d,葡萄果实和穗轴、果柄受冻;2015年9月30日,最低温度-2℃,连续数天,又是葡萄果实、穗轴、果柄受冻。每逢此时间,红地球葡  相似文献   

3.
日光温室葡萄促早栽培休眠期和生长期的温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海娣  张亚红 《北方园艺》2010,(15):177-182
对宁夏银川地区日光温室促早栽培葡萄休眠期至果实成熟期温度变化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葡萄休眠期采取低温集中处理,可以延长打破葡萄休眠的有效低温(0~7.2℃)时数,但夜间应将棚室风口开小或者关闭。采取低温集中处理,可以使温室内地温不会下降很快,升温后地温仅比气温延迟1 d达到10℃以上,满足葡萄根系生长和冬芽萌发需求;葡萄初花期至盛花期和浆果生长期至成熟期温室内平均气温分别为16.1~20.0℃、19.9~22.3℃,对于葡萄开花期和浆果成熟期的最适温度来说,气温略低;葡萄萌芽生长期到浆果生长期,日光温室内的最高气温达到29.8~40.4℃,最低气温为3.7~8.5℃,昼夜温差较大,白天应注意通风降温,夜间注意保温。  相似文献   

4.
大棚葡萄的保温,一般在葡萄完成自然休眠后进行.在青岛地区,一般于12月上旬扣棚保温比较适宜.大棚葡萄保温后,应进行科学管理. 1温度湿度管理葡萄扣棚后先要实行1周的低温管理,即全盖帘时期.然后揭帘逐渐升温,开始温度控制在18℃以下,1周后温度控制在25℃以下,以促进植株萌动、发芽.如果升温太快,反而抑制萌芽.新梢生长时期,温度一般保持白天23~27℃,夜间8~12℃;开花坐果期,温度控制白天26~30℃,夜间15~18℃;果实膨大期,温度维持白天26~30℃,夜间16~20℃;着色期,温度控制白天28~32℃,夜间14~16℃,昼夜温差在15℃左右,利于果实上色.  相似文献   

5.
巨峰葡萄在我国南方栽培,往往因夏秋高温而使叶蔓早衰且多发病。福建省顺昌县于1989年引入巨峰葡萄,十几年来虽有较好的收益,但是酷夏高温危害一直困扰着葡萄生产。顺昌县7—8月月平均气温在28~29℃,7月上旬后,日最高气温达37~40℃的时间在26天以上,同期在田间葡萄棚架阳面实际  相似文献   

6.
以葡萄砧木品种贝达和SO4、鲜食葡萄品种红地球、酿酒葡萄品种梅鹿辄和赤霞珠1年生盆栽幼苗为材料,分别在4℃、0℃、-18℃条件下处理24 h,以25℃处理为对照,研究低温胁迫条件下不同品种葡萄幼苗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活性与抗寒性的关系,明确不同品种葡萄幼苗对低温的响应及耐受能力。结果表明:葡萄幼苗脯氨酸、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处理温度愈低,其含量愈高;抗氧化酶活性0℃处理最高,-18℃处理有所下降;葡萄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高低与葡萄品种的抗寒性强弱一致。综上,认为1年生葡萄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及抗氧化酶指标可作为判断葡萄品种抗寒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阳光玫瑰冬葡萄贮藏期果实质构特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阳光玫瑰冬葡萄贮藏期果实质构特性变化规律,及贮藏温度对质构特性的影响.以阳光玫瑰冬葡萄为试验材料,设置0℃、10℃2个贮藏温度,贮藏期内采用全质构分析(TPA)测定其质地参数变化.结果 表明:贮藏2周时,10℃处理的阳光玫瑰冬葡萄果实的各质地参数升高;2周后,0℃处理的阳光玫瑰冬葡萄果实各质地参数保持的较好.贮藏期...  相似文献   

8.
甘肃酒泉市葡萄越冬防寒技术综合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酒泉市葡萄栽培中葡萄越冬受冻、降低越冬埋土劳动力的问题,实现既降低生产成本又能保证葡萄安全越冬。试验分别从酒泉地区葡萄主产区气候条件与冻害发生情况调查统计、不同土壤湿度与葡萄受冻相关情况调查分析、不同土壤施肥方式和不同栽培环境对葡萄抗寒性的影响、葡萄不同埋土方式与越冬能力等方面进行试验研究,找出酒泉市葡萄抗寒栽培的适宜技术。酒泉市气候环境在11月4日有1个突变期,土壤30 cm以下地温从10℃左右突然降至3℃以下,如果土壤湿度过大,此时很容易造成葡萄根系和枝条芽体受冻,早春3月15日~4月15日50 cm土壤以内温度有几个突变,冷热交融,如果土壤湿度过大易造成葡萄根系和枝条芽体受冻。掌握了酒泉市葡萄产区埋土内气温变化的规律,针对埋土越冬这个方式,认为沙壤土、沙土在土壤湿度适宜条件下,易采用埋土后覆膜再埋土的方式,保证土壤温度相对稳定,壤土宜在保持土壤一定湿度条件下埋土后再采用瓦楞纸覆盖,可保持土壤温度相对稳定。在葡萄施肥中应采用深施基肥保证葡萄根系向下扎等方式降低埋土厚度,降低成本,保证葡萄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9.
《吉林蔬菜》2015,(3):37
<正>1预冷采收后的葡萄仍然是一个活体,在呼吸代谢活动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热,同时采收时气温较高,果穗自身带有田间热,葡萄装箱装车后,热量汇集,果温不断升高,若运输时间过长,再加上运途中的机械伤,将加大"伤热"的程度,葡萄的耐贮性会下降并且导致病害危害程度的加重。因此,采收后及时预冷很重要,一般是将采收后的葡萄置于-1℃,快速制冷到0℃,预冷时间一般不能超过12小时,防止在贮藏期间发生干梗脱粒。2防腐处理葡萄在水果中属于皮薄、含汁量多的类  相似文献   

10.
《山西果树》2012,(5):58
速冻葡萄粒是将新鲜的葡萄经过一系列加工处理制成速冻制品,能保持葡萄原有风味、色泽和营养成分。先选择新鲜、完好无损的葡萄粒,用自来水冲洗至无杂质后沥干,然后将葡萄完全浸入配制好的0.05%高锰酸钾溶液中5min进行消毒,再用清水冲洗5~6遍后沥干。再次将葡萄粒放入护色液中浸泡几分钟后沥干。然后迅速放入2℃的冰箱内预冷15h,直到葡萄温度降至0~5℃为止。取出后平  相似文献   

11.
唐山市丰润农业园区近年搞了冷棚葡萄—香瓜立体栽培,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666.7平方米产葡萄2125千克、香瓜750千克。 葡萄栽培及管理 葡萄品种为美人指、红地球。第1年定植时为1年生带根苗,定植行距为4米,株距0.5米,每666.7平方米定植330株左右。第2年葡萄发芽前、落花后、膨大期分3次浇透水,并随水施肥,每次施四元撒可富15千克。葡萄发芽前一般不通风, 温度控制在白天20~25℃, 夜间10~15℃;开花期温度白天控制在28℃左右,夜间控制在18℃;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应加强通风,白天控制在30℃以下,尽量控制夜间温度。冬季修剪采取独龙…  相似文献   

12.
正新疆巴州地区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日照时数1462h,降水量1119mm,无霜期275 d,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适宜,四季分明,冬暖、春旱、夏热、秋凉。这里种植的葡萄品质好、含糖量高、色味俱佳。春季是葡萄管理的重要时期,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当年的收益。1葡萄出土日均温稳定在10℃左右、土壤温度稳定在8℃时开始出土,一般在3月25日—4月5日。出土时应先撤  相似文献   

13.
以"红提"葡萄为试材,对采用延后栽培技术栽培的甘肃耕地、非耕地设施葡萄进行公路、铁路联运物流保鲜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自然冷凉环境,葡萄运输途中平均温度维持在3.9~8.8℃,相对湿度维持在78.9%~85.5%。运抵北京后,葡萄在0℃贮藏60d后品质新鲜,可以满足元旦、春节的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4.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牛奶葡萄适宜栽培区域、苗木、建园、栽培管理及果实分级采收。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适宜牛奶葡萄栽培区域。2 基础条件 年平均气温7℃,≥10℃的有效积温3 100~3 200℃,年平均日温差12℃以上,年平均降雨量为  相似文献   

15.
2016年1月21~27日7天寒潮期间,检验了简化防寒措施对葡萄越冬防寒的效果。结果表明,气温达-15~-19.1℃时,地表层温度以葡萄不下架而覆盖淋膜的维持在-9.6~1.2℃,枝蔓下架埋土的为-5.5~0.2℃;覆盖淋膜的10cm土层深处温度-0.1~0℃,20cm土层深处0℃以上,与覆土防寒越冬的无明显差别,均未达到葡萄冻害温度,而对照枝蔓不下架,不覆盖处理则出现50%以上的枝干冻害;在地面上40cm高处出现的日最低温频次最多,为5次,且温度最低;≥-15℃低温积温值,地表处-364.5℃,地上40cm高处-395.5℃,90cm高处-305.1℃,150cm高处-233.4℃。在-15~-20℃的葡萄埋土越冬防寒产区可以尝试淋膜覆盖、采用高干或棚架等方式防寒越冬,减少埋土用工及造成的葡萄树体损伤。  相似文献   

16.
以"户太八号"葡萄为试材,比较了露地栽培与避雨栽培2种模式下葡萄的生长发育状况、外观品质及理化性质。结果表明:避雨栽培极显著削弱了叶幕层光照强度,为常规栽培的68.71%;避雨栽培下葡萄日平均净光合速率降低12.10%,叶绿素含量平均降低5.57%;在叶幕微气候方面,避雨栽培下叶幕层日平均温度提高了1.68℃,日平均湿度降低了10.98%。与常规栽培比较,避雨栽培平均果粒质量降低了1.52g,平均果穗质量降低了92g;避雨栽培下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高于常规栽培,差异不显著;含酸量在果实发育时期极显著低于常规栽培下的葡萄,且差值较大。避雨栽培可显著提高果实固酸比,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7.
葡萄冬季越冬是制约葡萄在中国北方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不同品种在黄土高原地区的抗寒性,为葡萄越冬防御工作提供理论依据.通过采用芽段恢复生长法,利用5个酿酒葡萄发育良好的1年生枝条为试材,对芽段在0℃的对照及-10℃、-15℃、-20℃、-25℃、-30℃低温胁迫后,测定芽段愈伤组织生成率、萌芽率、芽段萌发芽长、芽段生根率...  相似文献   

18.
为了准确掌握日光温室葡萄根区土壤温度动态变化和实施人工精准调控,监测了不同土层地表、20cm、40cm和60cm土壤温度。结果表明:不同时间、不同月份和灌水后不同时间土壤温度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浅层土壤地表、20cm和40cm处温度日变化、年变化和灌水后变化较剧烈,在6~24时和4~12月呈抛物线形变化,灌水后0~11天呈倒抛物线形变化,在全天16时,全年8月份分别有1个峰值,为21.25℃、17.08℃和14.18℃,23.25℃、19.08℃和16.18℃,在灌水后第4天分别有1个谷值,为12.70℃、9.24℃和8.04℃;而深层土壤60cm处温度日变化、年变化和灌水后变化较平缓,呈近似直线变化。  相似文献   

19.
<正>山葡萄是东北长白山的特色资源,现栽培面积达1.11万hm2,是寒带地区农民发家致富的优选项目,也是东北葡萄酒工业的基础。四平地区发展山葡萄较晚,四平市塔山红葡萄酒庄2007年引入‘双红’山葡萄1 000株进行栽培试验,试栽成功后,2010年开始大面积栽培,现已发展4.99hm2、2万株。山门镇年平均气温在5℃左右,≥10℃积温2 900~3 000℃,无霜期140~  相似文献   

20.
<正> 崇礼县高家营乡属高寒山区,以前没有栽培过葡萄。我们于1985—1988年在该乡乌拉哈达村进行了试栽,初步获得了巨峰葡萄早期丰产的较好效果。 乌拉哈达村位于北纬41°02′,东径115°4′,由于山高弯多,形成了有利的自然屏障,造成优越的小气候条件。年平均气温6.5℃,最高气温37.2℃,最低气温-27℃,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