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虾养殖的关键在于养水,养水的根本在于养底。有效地降解、转化养殖代谢产物,平衡调控养殖环境的生物因子和理化因子,平衡藻相与菌相,营造良好养殖生态,是应对当前对虾养殖病害频繁发生和养殖环境污染、实现对虾健康养殖和质量安全管理的关键。近几年来,我公司推广健康养殖技术。经过几年的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实践,养殖对虾产量每造平均亩产稳定在850公斤以上。总结养殖情况,现将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李健  李吉涛 《水产学报》2023,47(11):119607-119607
池塘养殖是我国海水养殖的传统方式,也是当前陆基海水养殖的主体。自20世纪70年代,海水池塘养殖经历了粗放式、半集约、集约化和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的发展历程。然而,海水池塘养殖产业中仍存在养殖生物生态适应性机制不清、养殖系统产出不稳定、营养物质利用效率低等“瓶颈”问题,严重制约了海水池塘养殖产业的发展。因此开展海水养殖虾蟹良种与生态环境的互作机制解析,研发养殖生态系统结构优化和营养物质资源化高效利用技术,搭建养殖信息采集与智能化管控平台,创建生态工程化养殖新模式,实现养殖系统高效可持续产出,是我国海水池塘养殖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健康养殖就是根据养殖对象正常生长、活动和繁殖所需要的生理、生态要求,采用科学的养殖模式和规范的管理技术,使其在人为控制的生态环境下健康快速生长的养殖模式。健康养殖要以有效防治为主,在养殖过程中消灭病原、改善养殖环境的各项理化因子,消除发病因素,使养殖水产品在无污染的环境下生长。健康养殖必须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使养殖的产品保证做到安全、健康。病害防治,是这个系统中的重要环节,所以在水产品的健康养殖中,做好鱼病防治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随着冷水鱼养殖的发展,鲑鳟鱼和鲟鱼等许多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较高的冷水鱼新品种被逐渐开发、引进养殖。由于养殖品种和养殖模式的不断创新,水产养殖的密度越来越大,水质和养殖环境的变化致使鱼类病害逐年增多。因此,实行健康养殖,减少病害发生将成为目前冷水鱼养殖要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周勤  李佳佳 《水产养殖》2009,30(12):31-31
随着克氏原螯虾市场销售的火爆,渔民养殖热情空前高涨,养殖势头发展迅速,养殖模式也多种多样,尤其是江苏省克氏原螯虾的养殖面积2009年已突破3.3×10^8m^2。目前江苏省的养殖模式主要有:池塘养殖、圩滩地养殖、稻田养殖、大水面增养殖、鱼虾混养、虾蟹混养、水生经济植物田养殖等。池塘养殖为主导养殖模式,其养殖技术、单位产量和经济效益都较高。  相似文献   

6.
网箱养殖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高效益的生产方式,适合集约化的大规模养殖。自上世纪70年代起,我国开始发展网箱养殖,80~90年代期间,海水网箱养殖迅速发展,并成为海水鱼类养殖的主要方式。然而,由于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片面的强调养殖规模和养殖强度的扩大,在养殖过程中未食的饵料、养殖对象的排泄物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对养殖水体的影响越来越突出,许多水体出现了局部或者全局性的水质恶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目前刺参养殖主要有池塘养殖、围堰养殖、网箱养殖和网笼养殖等方式,其中又以池塘养殖最为普遍,本文总结了剌参池塘养殖中需注意的几个关键环节,以期为刺参的实际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张静波 《水产养殖》2011,32(8):34-36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丰富的内陆水域、浅海滩涂和低洼宜渔荒地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利用,养殖领域从沿海地区和长江、珠江流域传统养殖区扩展到全国各地。养殖品种向多品种、优质化方向发展,海水养殖由单一的藻类养殖向虾类、贝类、鱼类和海珍品养殖逐步延伸,淡水养殖品种也从传统的“四大家鱼”发展到鱼、虾、贝多种名特优新产品。养殖方式也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设施渔业、深水网箱养殖等得到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水产养殖容量的研究及网箱养殖容量的扩大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海水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许多品种的养殖都逐渐从粗放型向集约化的养殖方式发展。但在养殖过程中,人们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片面强调高产,经常忽视养殖水域的承载能力,超密度养殖,使得养殖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病害增加,最终导致养殖难以为续。因此,合理利用和研究养殖水域养殖容量,科学规划养殖已迫在眉睫。另外,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的多元化发展,海水网箱养殖已迅速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水产养殖业的一个新分支。而网箱养殖是一种完全依赖人工投喂饲料、高投入高产出的养殖方式,这种养殖方式必然使残饵、养殖对象的代谢废物等大量进入水体中,引起养殖水域生态环境恶化。近几年来,关于网箱养殖引起的自身污染问题已是屡见报道。所以,如何扩大和充分利用网箱养殖的养殖容量,以保证海水网箱养殖的持续性,也成为养殖生态学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
现状的评价一、对养殖方式的评价目前,我国河蟹养殖的方式较多样化,有中小型湖泊的增养殖、小型湖泊的投饵养殖、大中型湖泊的围拦养殖、池塘主养和配养、水库养殖和河沟养殖、还有稻田养殖等。以上养殖方式中,湖泊养殖占主导地位。因为湖泊养殖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湖泊中有较为丰富的天然饵料,有充足的氧气,有较好的水质等,因而养出的商品蟹个体生长快,质量上乘,即个体大。颜色正、背青腹银。80年代中期兴起的池塘养蟹,总体来说发展速度不快,普及面不宽,主要原因是养殖成本较高,如需要建设防逃设施和投饲等,养殖出的商品蟹个…  相似文献   

11.
冯广朋 《现代渔业信息》2007,22(3):11-13,17
介绍了近年来马来西亚永产业发展状况及前景。马来西亚水产业由渔业捕捞和水产养殖组成,以渔业捕捞为主。主要渔业捕捞方式为拖网、围网和流刺网等,近海渔业产量占渔业捕捞产量的主要部分。淡水养殖方式主要包括池塘养殖、网箱养殖、水泥池养殖、矿区蓄水池养殖和围栏养殖等。海水养殖种类主要包括鱼类、虾类、贝类和藻类养殖。马来西亚比较重视水产养殖技术的培训与推广。目前可开发的渔业资源集中在沙捞越州和沙巴州,可开发的水域主要是近海、海湾、内陆土地和湖泊水库。  相似文献   

12.
海水鱼类养殖的兴起和发展,标志着我国海水养殖业已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即由藻贝虾养殖过渡到鱼类的养殖,而其代表性的养殖方式-浅海网箱养殖又标志着我国海水养殖业向养殖技术的先进性、养殖设施的完整性和养殖方式的集约性方向发展。因此,发展海水网箱将是我国扩大养殖区域,增加养殖面积的主要作业方式,也是人类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新的潮流和新的增长点。本文就象山县如何开拓利用象山港浅海资源、发展海水网箱养殖,谈几点看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13.
为验证淡水池塘嵌入式集装槽循环水养殖系统设计的应用效果,使用该系统进行了革胡子鲶、罗非鱼、彭泽鲫和赣昌鲤鲫四种鱼类的养殖试验。经过99d的养殖,四种鱼类养殖过程中均未出现大面积死亡现象和病害发生的情况,革胡子鲶、罗非鱼、彭泽鲫和赣昌鲤鲫养殖产量分别达到了43.81kg/m3,17.40kg/m3,17.96kg/m3和11.65kg/m3。养殖过程中,养殖水质保持稳定,未向外排放养殖尾水,未使用渔药。养殖试验表明:淡水池塘嵌入式集装槽循环水养殖系统可以用来养殖以上四种鱼类,而且能够达到环保高效的养殖目的。  相似文献   

14.
谢营梁 《现代渔业信息》2010,25(5):35-35,31
2009/10年在CCMLR水域上报的今年,该县将与国内水产养殖科研院所、农业院校合作,引进推广大闸蟹养殖先进技术,开展大闸蟹养殖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在规模养殖的基础上提出“养大蟹、养特供蟹、养有机蟹、养跨季节蟹”,实施大闸蟹精品养殖,推广大闸蟹无公害养殖和生态健康高效养殖。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海参养殖模式主要为自然岩礁海区底播养殖、海上沉笼养殖、潮间带梯田养殖、粗放人工池养殖和工厂化养殖。这些养殖模式中前3种放养密度低,回采率低,产量小,后2种病害多,费用高,品质差。这些因素严重限制了海参养殖业的发展。因此,开发新型高效的健康养殖模式对于促进海参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使用改造后的推水养殖系统养殖草鱼的跟踪养殖实验来验证改造后的推水养殖系统的养殖效果。经过8个月的养殖得到推水养殖养殖槽养殖草鱼成活率为66.64%,规格为225.45g/尾,养殖槽产量为7.25kg/m3。养殖槽中的水温高于大池塘水温,推水养殖系统水体氨氮、总氮和总磷会随着养殖进程而升高,而且均是养殖槽高于尾水处理区出口处,高于大池塘。最高时养殖槽总氮、氨氮和总磷分别达到了7.10mg/L、3.65mg/L、0.58mg/L,大池塘总氮、氨氮和总磷分别达到了3.45mg/L、1.08mg/L、0.21mg/L,尾水处理区出水口总氮、氨氮和总磷分别达到了5.72mg/L、2.11mg/L、0.42mg/L。结果表明改造后推水养殖系统养殖草鱼生长速度没有明显变化,养殖槽内水质仍然难以控制。  相似文献   

17.
养殖本地塘角鱼的误区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地塘角鱼又名胡子鲶,两广人称之为土塘虱。其具有肉质好、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单位面积产量高、养殖周期短、养殖效益高、市场潜力巨大等特点,是我国南方淡水养殖的名优品种之一,它既能进行大水面养殖,也适合小水体高密度养殖。近几年来,本地塘角鱼的养殖户不断增多,养殖手段和方法五花八门,加上目前还没有一套比较规范的操作规程可循,所以养殖本地塘角鱼存在着诸多误区。  相似文献   

18.
海水贝类养殖中污损生物的防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振霞  严岩  黄良民 《水产科学》2007,26(4):240-243
据2002年统计,我国贝类养殖产量占海水养殖总量的79.4%,贝类养殖面积占海水养殖面积的66.9%,贝类养殖种类已发展到了30余种,其中主要为贻贝、扇贝、蛤、蚶、牡蛎等。贝类养殖已成为我国海水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广泛采用的贝类养殖方式是网笼养殖,但是贝类在笼内放养一定时间后,一些海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会在贝壳表面和养殖网笼的表面附着从而影响养殖贝类的正常生长。污损生物的大量出现严重影响了贝类养殖业的生产效率。如何有效地防止和减少污损生物对养殖贝类和养殖器具的危害,已成为水产养殖业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正>滨州市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腹地,水产养殖面积较大,水产品丰富。目前,池塘养鱼、养鸭的单一养殖模式较多,但是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单独养殖1个品种的成本和病虫害逐年增加,养殖风险也随之增加。为降低养殖成本和养殖风险,提高养殖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鱼、鸭同塘立体式养殖模式被逐步推广,该模式符合现代绿色农业发展方向,可减少饵料投喂量,减少病害,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还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该模式的主要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水产分段养殖,是将整个养殖周期分为若干阶段,采取不同的放养密度和技术措施,从而达到高效利用养殖空间、优化养殖环境、缩短养殖周期、多茬养殖的目的[1-4]。分段养殖模式包含了传统的苗种中间培育(标粗)至大规格苗种、养成阶段的分段养殖和育肥等不同阶段,可根据不同养殖种类的特点和养殖地区分为若干阶段。分段养殖模式已包含南美白对虾在内的多种水产养殖种类(如草鱼、加州鲈、甲鱼、对虾、河蟹、青蟹、牡蛎、海参等)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