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膜玉米栽培最早源于法国学者卢比林1960年的试验研究,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地膜玉米的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工作.实践证明,地膜玉米是使用化肥和推广杂交种以来玉米生产的又一突破性增产技术,地膜的推广应用扩大了玉米的适宜种植范围,使过去不能种植玉米的高纬度、高海拔地区获得了玉米生产的大丰收.但随着地膜玉米的推广应用,生产上相继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膜下除草、膜下施肥、地膜污染等.为了清除杂草为害,使地膜玉米发挥其更大的增产、增效作用,现将生产上表现为高效、广谱、安全的几种新型除草剂及施用技术简介如下,供农业生产和使用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地膜玉米是陕西省陇县主要的秋粮种植作物,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粮食种植面积逐步缩小,如何挖掘土地生产潜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已成为确保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笔者从地膜玉米生产现状、模式及技术探索方面作了阐述,提出了地膜玉米丰产高产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地膜马铃薯套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地膜马铃薯套种玉米栽培模式是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可以提高粮食产量和土地利用率.介绍了地膜马铃薯套种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配置方式、精细整地、施足底肥、选用良种等一系列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洋县推广的地膜马铃薯、玉米、蒜苗高效种植模式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2002年以来,我市为优化种植模式,将部分双季玉米的种植模式调整为“地膜玉米-棉花免耕”高效栽培模式,实现了旱地年667平方米产千斤粮和2000元以上收入的“双千田”。其栽培技术如下。一、选好地块。选择地势平坦、  相似文献   

6.
地膜西瓜套种玉米或罐藏西红柿是一种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解决粮经争地矛盾,充分发挥土地增产潜力,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利用率及植物光合生产率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经1997-1999年3年试验示范,一般667m^2产西瓜5000kg左右,产玉米700kg或西红柿3000kg左右,产值达2000元左右,高于单种西瓜300-500元。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开始新一轮的种植结构调整,鲜食玉米日益受到重视,种植面积逐渐扩大。浙北地区在早春种植鲜食玉米较多,多为覆膜栽培。为减少普通地膜“白色污染”,促进鲜食玉米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通过推广应用生物降解地膜,从地膜选择、覆膜要求、栽培与管理、采收贮存、残膜处理等方面总结介绍了浙北地区鲜食玉米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广大玉米种植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志丹县地膜玉米的适宜种植方式,2012年安排了地膜玉米不同种植方式增产情况对比试验.通过试验田玉米的长势及产量分析结果来看,玉米采用膜上种植方式产量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9.
泗阳县近年来的立体高效种植技术推广很快,特别是地膜花生与玉米套种发展更快,面积达10万亩,一般可亩产花生干果300 kg、玉米300 kg,亩产值可达1200元,比常规露地栽培或单一种植增效一倍以上.如采收鲜果鲜穗出售,效益则更高.现将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操作规程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0.
采用随机排列法,在坡耕地上开展了降解地膜种植与普通地膜种植玉米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降解地膜种植玉米较普通地膜种植玉米增产、增值分别为1 704 kg/hm2、1 181.12元/hm2,可为桦甸市在坡耕白浆土种植玉米达到玉米增产增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玉米富含维生素C等,有长寿、美容、明目、预防高血压和冠心病等作用,种植前景一直看好。研究地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现实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在坡耕地白浆土上开展白地膜种植玉米、黑地膜种植玉米、祼地种植玉米的比较试验,调查分析各处理的生育期、叶片生长速度、生物学性状、产量及产值。结果表明,白地膜种植玉米较黑地膜种植玉米、祼地种植玉米分别增产118.5、2 712.0 kg/hm~2,分别增值151.68、1 554.12元/hm~2,白地膜种植玉米、黑地膜种植玉米均较祼地种植玉米生育期提前6 d,白地膜种植玉米较黑地膜种植玉米、祼地种植玉米收获穗分别多360、885穗/hm~2。表明白地膜种植玉米对提高保苗率、促进各生育期提前作用显著,在桦甸坡耕地应用白地膜种植玉米是玉米高产稳产优质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3.
地膜玉米"二比空"密植栽培技术是蛟河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工作人员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推广,逐步总结出来的一套新的玉米栽培模式。该模式下实行种两垄空一垄、种植垄覆盖地膜并加大种植密度的栽培方式,具有增温、保墒、提高肥效,倒茬换茬,休闲养地,改变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和增加边际效应等优点,最终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地膜集水技术在北方玉米的栽培过程中,能够起到使玉米增产增收的好效果。对地膜集水技术做相应介绍,就运用于北方种植玉米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地膜集水技术举例进行相应论述。  相似文献   

15.
玉米地膜栽培在高寒山区具有成本低、收效快、节省劳动力等优点,是大幅度提高单产的一项新技术,也是解决大小春矛盾的一项有效措施。阐述玉米地膜栽培技术要点及玉米地膜栽培推广技术措施,以期为山区推广种植地膜玉米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白浆土上开展玉米降解地膜种植与祼地种植的效果比较试验,并对其生育期、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降解地膜种植玉米,可明显提高保苗率、提高穗粒数、提高千粒重,使玉米出苗期、吐丝期及成熟期提前5~6 d。降解地膜种植玉米较裸地种植增值1 899.96元/hm2,同时节省清除地膜所需费用。因此,桦甸市地白浆土应用降解地膜种植玉米,是高产稳产达到高效生产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7.
<正> 近年来,地膜玉米面积逐年扩大,但各地的产最和增产效益差异较大,除在不适宜地区盲目推广的因素之外,主要还存在技术不完善的问题。为了逐步完善地膜玉米配套技术,1989年秋天我们在繁峙县几个不同生态类型的乡镇,对地膜玉米种植形式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分析。一、带距与产量的关系地膜玉米推广初期的1984—1986年,我省各地普遍采用1米一带种植形式,即宽行0.59米,窄行(盖膜)0.39米,株距0.33—0.39米,每亩留苗4000—3300株。这种形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产品品质的竞争越来越大。近年来,高枧乡村民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所处的地理位置,选准了一种提早种植地膜鲜食早玉米或地膜鲜食早玉米套早蔬菜(白瓜、南瓜)的种植模式。到目前为止,全乡已发展地膜鲜食早玉米56.7hm^2,占全乡玉米总面积的83.4%,比常规玉米667m^2增产181.5kg,增产161.3%,增值38%。地膜鲜食早玉米比常规鲜食玉米提早60d成熟上市,填补了西昌4、5、6月份早玉米市场供应的空白。2003年,西昌市高枧乡农技站对该模式作了详细调查,调查田块前作为水稻,地下水位较低,干湿分明,水源条件好,排灌方便的种植地。  相似文献   

19.
在运用地膜集水技术的实践中,北方玉米在栽培时所受效果最好.玉米的产量大幅度增加。本文将根据地膜集水技术在北方玉米种植过程中的应用来介绍此种技术。  相似文献   

20.
地膜玉米套洋芋,是一种利用地膜的增温保水效应,协调和改善两种作物各自所需的光热条件,实现高产的栽培方法,适宜在我县郭城、河畔、甘沟、头寨、白塬等高扬程黄灌区和柴门、桃花山、新添、中川等库井灌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