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以甘肃省西峰区为研究区域,在对研究区域靠崖式窑洞、胡同式窑洞及地坑院窑洞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指数和法与适宜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适宜性评价,按照潜力系数进行潜力级别划分,进而分析研究区域废弃窑洞的复垦潜力.结果表明:废弃窑洞的复垦利用方向主要取决于窑洞的类型、区域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复垦技术和投入水平,按此评价,西峰区废弃窑洞土地总面积为4 731.96 hm2.靠崖式窑洞复垦潜力相对较小,胡同式及地坑院窑洞复垦潜力巨大,废弃窑洞的复垦可有效增加研究区域耕地面积.  相似文献   

2.
对西峰区废弃窑洞宅基地复垦前后土壤理化性质测定结果表明,靠崖式和胡同式废弃窑洞宅基地复垦后土壤质地以壤土为主,通透性较好;0~40 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靠崖式废弃窑洞宅基地高于胡同式窑洞宅基地,0~60 cm土壤全磷、全钾含量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3.
为了评价不同利用类型废弃窑洞复垦的适宜性,在甘肃省西峰区随机选取胡同式和靠崖式废弃窑洞样点6个,布设剖面15个,采集土样150个,以研究不同窑洞利用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窑洞利用方式对土壤质地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对土壤容重具有显著影响.土壤容重在窑洞利用过程中均显著增加,增加的幅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两种废弃窑洞的土壤水分分布规律相似,均呈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但在土壤表层(小于20cm)的范围内,废弃窑洞的土壤水分含量明显高于对照;20cm以下的土层,废弃窑洞的土壤水分含量明显低于对照.建议废弃窑洞在土地复垦过程中,应采用恢复土壤结构、改变土壤孔隙性等有利于土壤利用天然降水的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4.
对矿区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是进行土地复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土地复垦研究的基础。以山西省宁武县孟家窑煤矿为例,对该矿拟损毁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结合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地形地貌、土壤图等相关资料,从损毁程度、有效土层厚度、地形坡度、有机质等因素对矿区损毁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选取的指标赋予相应的权重,采用极限条件法和指数和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将研究区的复垦土地划分为宜农用地、宜林用地、宜草用地,根据评价的结果,将各适宜地类划分为一等、二等、三等地类。其中,宜农一等地面积为134.41hm2、宜林一等地面积37.78hm2、宜草一等地面积96.34hm2。  相似文献   

5.
特大型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与一般适宜性评价迥然不同,是一种资源配置下对未来空间的土地单元及质量的预测性评价。综合考虑特大型露天煤矿排土场复垦适宜性评价的预测性与动态性,采用极限条件法对其进行适宜性评价分析。选取安家岭露天矿排土场作为实例,将排土场分为平台和边坡两个评价单元,选取5个方面的预选指标,并进一步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7个评价因子(非均匀沉降、坡度、有效土层厚度、地表物质组成、土体容重、有机质含量、岩土侵蚀强度),将适宜性评价结果与原地貌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通过资源配置下的土地复垦,复垦土地质量均可达到原地貌的标准,甚至优于原地貌。由于部分评价因子性状的可变性,同一评价单元体现出不同时段的多宜性。根据适宜性评价结果,可以指导矿区采剥、运输、排弃及造地,使矿区土地复垦及复垦土地的利用有序、高效。  相似文献   

6.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是开展土地复垦的基础性工作,该文以黄渡乡峄山村村庄复垦为例,选取地形坡度、排水条件、灌溉条件、有效层厚度、地表物质、土地利用兼容程度等方面确定了6个评价因子,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指数和法对研究区村庄复垦适宜性进行评价,得出村庄复垦为耕地的适宜程度,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以为科学管理、合理利用与规划土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煤矿区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根据被破坏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破坏状况,将社会经济因素作为背景条件,来评定煤矿区土地复垦治理后对农、林、园、草利用方向的适宜性及适宜程度,是一种预测性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本文通过对位于现已废弃的海州露天煤矿内的井工开采煤矿——兴海西部煤矿待复垦土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待复垦土地中已损毁的土地复垦为灌木林地,沉陷区复垦为原地类,主要采取监测措施,对于沉陷严重地段将利用原海州露天煤矿地质灾害专项治理资金进行治理。该评价可以为同类煤矿的编制复垦方案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主要对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研究。包括复垦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评价因素及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和确定以及适宜性评价。针对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土地主要建立在人工堆垫地貌上 ,打破了原地貌上的土地单元 ;且地表物质组成为煤层上覆岩土混合物 ,这使得复垦土地的农业利用不仅受到常规因子的制约 ,而且也受到特殊因子如土壤物理因子非均匀沉降和化学因子岩土污染等的影响 ,因而 ,安太堡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从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到评价因子的选择再到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都有与常规的适宜性评价差异的地方 ,也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最终获得适宜性评价的结论。从而为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也为其他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露天煤矿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类型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水土保持、土地复垦及环境保护的综合角度考虑,采用“五级指标逐级推断法”,即岩土污染程度、重塑地形坡度、地表物质组成、有效覆土厚度和土体容重五级分类指标逐级推断,确定露天煤矿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类型为:(1)厚层覆土平台;(2)薄层覆土斜坡;(3)岩土混排斜坡;(4)混岩、页岩碎砾坡;(5)砂岩石砾坡。  相似文献   

10.
铁路建设过程中临时用地对铁路沿线生态环境、土地等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毁,尤其在西北生态较为脆弱的地区,选择适当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开展适宜性评价是极其重要的.本文以额哈铁路(新疆段)的临时用地为研究对象,选择坡度、有效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及水源保证构建评价体系,为后期土地复垦方向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GIS支持下的南丰蜜桔种植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以Overlay模型得出的土地资源单位为评价单元,以二次开发的主成分模型、层次分析模型和综合评价模型为方法,以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pH值、土壤速效硼含量、海拔高程、坡度为评价因素,评价得出南丰县土地资源中蜜桔种植适宜一等地有12783.03hm2,二等地有26844.36hm2,三等地有42853.51hm2。  相似文献   

12.
旱地改水田土地适宜性评价:以江西省安远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旱地改水田(旱改水)土地的适宜性,以江西省安远县车头镇的车头村(605/013)和南屏村(89/013),孔田镇的新塘村(248/013、237/013、214/013)和上寨村(223/013、242/013)土地整治项目为例,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选取积水状况、排水条件、灌溉条件、土壤pH、耕层厚度、土壤养分、土壤质地、水土保持和对外道路交通条件作为评价因子,用特尔菲法确定各项评价因子的权重,以地类图斑为评价单元,计算适宜性评价指数,参照《江西省旱地改造为水田土地整治项目建设标准》进行等级评价。结果表明:地类图斑号605/013、89/013、248/013、237/013和223/013 5个评价单元为高度适宜等级,适宜性评价指数为4.05~4.46分;地类图斑号214/013和242/013 2个评价单元为中度适宜等级,适宜性评价指数分别为3.80分和3.89分。各评价单元旱改水后均高度或中度适宜种植水稻。  相似文献   

13.
农村宅基地复垦耕地适宜性评价——以天津市西青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宅基地复垦为耕地的潜力大,是补充被占用耕地的重要途径之一,复垦要兼顾质量和效率,耕地适宜性评价有利于更加有效、有针对性地对宅基地进行复垦,同时对评价复垦的宅基地的质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以天津市西青区农村宅基地土壤、复垦后宅基地土壤和普通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11种评价因子,通过野外调研采样、室内土壤理化性质分析获取实验数据,利用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等建立耕地适宜性评价模型,利用复垦后宅基地土壤与耕地土壤的数据验证耕地适宜性评价模型可靠性,然后对天津未复垦宅基地土壤的耕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得到宅基地土壤的耕地适宜性评价等级为4.41级,对应八九等地。宅基地土壤与耕地土壤相比在有机质、总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较低,复垦时应适量地增加富含氮、磷、钾、有机质等肥料或者化肥的施用,土壤容重和粒径差距较大,复垦时应着重采取相应措施,同时应注重重金属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针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脆弱的自然生态坏境特征和油田对土地资源的损毁特点,采用极限条件法进行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区内土地复垦的主要限制因素为土壤条件和水源条件,结合近年来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区内油田复垦的成效和不足,提出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地区油田土地复垦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5.
郝从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7978-7980
以重庆市丰都县某镇为例,分析了农村建设用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对农村建设用地土地复垦的适宜性进行评价的必要性。通过建立农村建设用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取综合分析和主导因子(主导限制因子)相结合的方法,对该镇农村建设用地复垦的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该镇农村建设用地适宜复垦为耕地,通过建设用地复垦复垦可有效缓解耕地资源日益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薛燕琴  冯婉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3,(28):11361-11362,11451
针对目前孝义大规模矿产资源开发造成农业生态环境破坏、耕地沦陷的现状,以孝义矿区不同复垦年限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孝义矿区复垦区土壤理化性状。研究结果表明:复垦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含量均呈递增趋势,速效钾含量逐渐降低。经过复垦处理后土壤在长期的自然、人为及耕作措施等因素的影响下,土壤再次开始熟化,适于耕作。  相似文献   

17.
高州市典型坡地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就广东省高州市典型坡地相邻地块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影响的研究表明:人工梯地上的农林复合系统和多年生物复合群落的土壤容重,土壤结构和土壤持水力及水分渗透力与相邻天然森林土壤相近,优于退化灌草丛和残林地,其土壤有机质,N,P,K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含量也普遍比已退化坡地的高,揭示建立仿森林结构的农林复合系统和多年生作物复合群落,并注意实行水土保持的耕作,是退化坡地生态重建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