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探讨马铃薯酸奶的加工工艺,研究了加糖量、马铃薯滤液与鲜牛奶体积比、发酵剂添加量、发酵时间等加工工艺参数对发酵结果的影响,并优化了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马铃薯酸奶的最佳加工工艺为加糖量5%、马铃薯滤液与鲜牛奶体积比70:20、发酵剂添加量8%、发酵时间5 h,该工艺条件下加工的马铃薯酸奶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2.
将炒制碾磨后的青稞粉加入到牛奶中,探索制作青稞酸奶的最佳工艺配方。以感官评价为指标,经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得到制作青稞酸奶的最佳工艺配方:青稞粉添加量为2%、菌添加量为2.5%、蔗糖添加量6%,42℃条件下发酵8h。用最佳配方研制的青稞酸奶,不仅有青稞粉及酸奶的独特风味,且兼具青稞粉和牛奶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海鲜菇和鲜牛奶为主要原料,研制海鲜菇凝固型酸奶。[方法]以海鲜菇添加量、蔗糖添加量、接种量、发酵时间为因素,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确定最佳配方和工艺参数。[结果]海鲜菇酸奶的最佳工艺配方为,海鲜菇添加量70g·L~(-1)牛奶,蔗糖添加量9%,接种量5%,42℃下发酵5h。[结论]研制出海鲜菇酸奶新产品。  相似文献   

4.
以佛手瓜鲜汁和鲜牛奶为主要原料,采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发酵,生产佛手瓜酸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与筛选最佳发酵条件.试验表明,佛手瓜鲜汁用量40%(体积分数)、白砂糖添加量70g/L、接种量4%、发酵时间3 h的发酵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淮山粘液质酸奶发酵工艺。采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考察了不同粘液质粉添加量、蔗糖添加量、发酵剂接种量和发酵时间对酸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淮山粘液质酸奶发酵的优化工艺条件为粘液质粉添加量1.6%、蔗糖添加量7.1%、发酵剂接种量4.9%、发酵时间5.9 h,此时产品感官评分为91.53。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制(SEMEN ZIZIPHI SPINOSAE)酸枣仁酸奶饮品。[方法]以酸枣仁、鲜牛奶为主要原材料,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1∶1为混合发酵菌种,对生产工艺进行研究,确定最佳的工艺参数。[结果]酸枣仁酸奶最佳工艺流程为:酸枣仁与6倍体积的水混合后打浆得到的酸枣仁浆液,酸枣仁浆液与鲜牛奶混合比例为1∶4(V/V)得待发酵液。此时加入砂糖、乳粉和发酵剂,砂糖的添加量为9%,乳粉的加入量为5%,接种量为4%,42℃下发酵至其凝乳,得酸乳产品。[结论]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可得到品质优良的酸枣仁酸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蜂蜜搅拌型酸奶的最佳配方和工艺。[方法]通过研究蜂蜜添加量、蜂蜜添加时期、杀菌温度、均质压力及稳定性试验等对搅拌型酸奶感官质量的影响,确定了蜂蜜搅拌型酸奶的最佳配方和最佳生产工艺。[结果 ]试验得出,蜂蜜搅拌型酸奶的发酵温度不宜过高,发酵温度与普通酸奶相近;发酵时间不宜过长,因为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酸奶会有异味产生。最佳配方和最佳生产工艺为:蜂蜜、蔗糖、发酵剂的添加量分别为3%;鲜牛奶二段均质压力为Ⅰ:70 MPa,Ⅱ:30 MPa,杀菌温度85℃、时间为10 min,并在42℃发酵,产品的最终酸度在0.70%~0.75%时停止发酵。[结论 ]研究可为蜂蜜搅拌型酸奶的生产加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山西农业科学》2016,(8):1203-1205
草莓酸奶深受人们喜爱,但其生产工艺困扰着诸多厂家。试验以草莓、鲜牛奶为主要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并对该条件下发酵过程中乳酸菌进行菌落计数。结果发现,最佳生产工艺为:草莓果浆添加量7%,白砂糖添加量7%,接种量3%,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3.5 h;所得产品口感柔和爽口,风味独特,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蜂蜜搅拌型酸奶的最佳配方和工艺.[方法]通过研究蜂蜜添加量、蜂蜜添加时期、杀菌温度、均质压力及稳定性试验等对搅拌型酸奶感官质量的影响,确定了蜂蜜搅拌型酸奶的最佳配方和最佳生产工艺.[结果]试验得出,蜂蜜搅拌型酸奶的发酵温度不宜过高,发酵温度与普通酸奶相近;发酵时间不宜过长,因为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酸奶会有异味产生.最佳配方和最佳生产工艺为:蜂蜜、蔗糖、发酵剂的添加量分别为3%;鲜牛奶二段均质压力为Ⅰ:70MPa,Ⅱ:30 MPa,杀菌温度85℃、时间为10 min,并在42℃发酵,产品的最终酸度在0.70%~0.75%时停止发酵.[结论]研究可为蜂蜜搅拌型酸奶的生产加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得出木糖醇酸奶的最佳发酵工艺。[方法]以还原乳和木糖醇为主要材料,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为发酵菌种发酵生产无糖酸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木糖醇添加量、发酵剂接种量和发酵时间3个因素,确定木糖醇酸奶发酵的最佳工艺。[结果]木糖醇酸奶的最佳发酵工艺:12%还原乳,木糖醇添加量5.5%,发酵剂接种量为1.5%,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3.5 h。在该条件下发酵的酸奶色泽均匀,酸甜适中,柔和细腻,组织状态稳定。[结论]该产品的研制增加了酸奶的营养保健功能,丰富了酸奶市场,同时为市场开发木糖醇酸奶产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鳕鱼皮胶原蛋白酶解液的制备及抗氧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春娥  刘峰  李刚杰  姚旭昌  李广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328+21344-21328,21344
[目的]利用酶解法从鳕鱼皮中提取胶原蛋白肽,研究其抗氧化能力。[方法]以鳕鱼鱼皮为原料,采用胃蛋白酶进行酶解,通过正交试验研究pH、水解温度、加酶量及水解时间4个因素对酶解鳕鱼皮的影响,确定胃蛋白酶酶解鳕鱼皮的最佳条件,并采用试剂盒法对酶解产物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各因素对酶解鳕鱼皮的影响为水解时间〉水解温度〉加酶量〉pH,胃蛋白酶酶解鳕鱼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酶量4%、温度37℃、pH 3、时间3 h。此条件下,蛋白质水解度可达到6.91%。胃蛋白酶酶解鳕鱼皮得到的胶原肽粗品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结论]该研究为开发新的抗氧化剂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酒糟中蛋白质的水解提供新方法。[方法]采用酶解法,用罗汉果蛋白酶提取酒糟中的蛋白质,测定酶解酒糟上清液中蛋白质的含量,计算单位体积蛋白质增量。在加酶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pH值单因子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确定酒糟中蛋白质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各因素对单位体积蛋白质增量的影响依次为:pH值>水解时间>加酶量>水解温度。酶解酒糟的最佳条件为:pH值8.0,水解时间10 min,加酶量0.75 ml/100 g湿酒糟,温度65℃。在最佳条件下,单位体积蛋白质增量可达98.78%。[结论]该研究确定了酶解法提取酒糟中蛋白质的最优条件,使酶解上清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加了近1倍。  相似文献   

13.
鱿鱼风味料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填补鱿鱼风味料的市场空白。[方法]根据味料同源原理,以酶解度、感官评定为指标,对鱿鱼酶解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酶解效果较好的碱性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并进行复合酶解正交试验。[结果]鱿鱼原料酶解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温度50℃,p H 6.0,时间6 h,加酶量0.2%,其中碱性蛋白酶与风味蛋白酶的比例为2∶1。此条件下酶解液酶解度为30.40%,感官评定无苦味,鱿鱼风味浓。[结论]该试验优化的工艺条件下可制得健康安全的海鲜调味品,为鱿鱼风味料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婴幼儿米粉复合酶解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生物酶解法在婴幼儿米粉加工过程中的应用,以提高直链淀粉含量而抑制淀粉回生。[方法]选取适宜的复合酶对米粉进行酶解,通过酶种类的筛选、复合酶配比优化,酶解pH、酶作用温度、酶添加量及酶作用时间等条件单因素分析及Box-Benhnken试验设计,优化得到了复合酶解技术延缓米粉回生过程的工艺条件。[结果]考虑实际操作,得到最优酶解条件如下:酶解pH 5.9,酶解温度56℃,复合酶总添加量0.70μg/g,酶解时间120 min。该条件下得到实际的直链淀粉含量可达26.28%。经方差及回归方程分析得到各个条件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于米粉直链淀粉含量影响显著。[结论]通过该试验分析法优化得到的复合酶解技术可显著抑制淀粉回生,所得到的工艺条件可用于指导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5.
超声辅助复配酶法制备黄姜中薯蓣皂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辅助酶法水解黄姜生产薯蓣皂素工艺。[方法]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纤维素酶和蜗牛酶组成的复配酶水解黄姜,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薯蓣皂素,计算得率。[结果]酶解温度对薯蓣皂素得率的影响最大;最佳酶水解条件是酶解时间为48 h,酶添加量为物料的8%,酶解pH为6.0,酶解温度为50℃,薯蓣皂素的得率为0.524 9%。采用超声破碎辅助复配酶解法,薯蓣皂素的得率为0.630 9%。[结论]利用超声辅助纤维素酶和蜗牛酶提取黄姜中薯蓣皂素比直接酶解法得率提高了25%,接近酸解法的得率,应用潜力大。  相似文献   

16.
菜籽粕蛋白肽制备工艺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改进了菜籽粕蛋白的酶解工艺,并对改进后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2709碱性蛋白酶水解菜籽粕蛋白,分别考察了pH值、酶用量、酶解时间、温度、底物浓度对蛋白回收率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菜籽粕蛋白的酶解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2709碱性蛋白酶水解菜籽粕蛋白的较优条件为pH11.5、温度50℃、底物浓度4%、水解时间173min、酶用量5778U·g-1,此时蛋白回收率可达87.18%。  相似文献   

17.
响应曲面法研究白果蛋白的酶解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西娟  王成章  陈虹霞  叶建中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326-5329,5343
[目的]确定白果蛋白的最佳酶解条件。[方法]分别采用木瓜蛋白酶,2709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对白果蛋白进行酶解,并对酶解效果较好的碱性蛋白酶进行单因素试验,考察各因素对酶解效果的影响;采用Designexpert软件设计试验、创建模型,采用响应曲面法分析试验结果。[结果]碱性蛋白酶对白果蛋白的水解度最大(50.50%);酶解温度为50℃时蛋白水解度最大,酶用量为3g和酶解时间为6h时蛋白水解度达到稳定点;据模型分析,各因素对酶解效果的影响依次为:pH值〉温度〉底物浓度,最佳酶解条件为:时间6h,酶用量2g,pH值9.0,温度47℃,底物浓度2.17%。[结论]最佳酶解条件下白果蛋白的水解度可达67.75%,水解液过膜后干燥可得粗多肽1.3g(占干燥白果粉的6.51%)。  相似文献   

18.
蒲公英绿原酸的酶法提取及其在卷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蒲公英绿原酸提取效率的影响并完成工艺优化,通过加料评吸试验为蒲公英绿原酸在卷烟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3种提取方法对蒲公英绿原酸进行提取,针对酶解醇提法进行工艺优化,考察酶液添加量、料液比、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对绿原酸提取效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优工艺条件。[结果]最优工艺条件为:酶液添加量为3 m L,料液比为1∶12 g/m L,酶解温度为45℃,酶解时间为3 h。按照上述最优工艺条件制备得到的蒲公英提取物中,绿原酸提取率可达5.33 mg/g。将该提取物产品按照0.1%加料进行卷烟应用研究,结果显示:卷烟的甜润感、刺激性、余味、干燥感均有较为明显的提升,同时在烟香和香气浓度上损失也较小,总体较为均衡。[结论]酶解醇提法在蒲公英绿原酸提取中具有较高的效率,该提取物应用于卷烟中能显著提高烟气的感官舒适性,在烟用香料领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β-葡萄糖苷酶水解银杏黄酮糖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β-葡萄糖苷酶水解银杏叶提取物(GBE),使糖苷型黄酮转化为苷元型黄酮。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水解的最佳工艺参数,即温度40℃,酶浓度5×10-3mg/ml,pH值5.0下水解6 h。由HPLC图谱可得该条件下水解的苷元得率9.08%,纯度68.24%。酶解产物中还部分保留了银杏内酯等活性成分,有利于保留银杏叶提取物的综合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20.
齐权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410-7413
[目的]研究水酶法提取南瓜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分别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南瓜籽油热处理工艺、酶解工艺的最佳条件,并试验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总添加量及添加比例对南瓜籽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热处理工艺的最佳条件为热处理温度90℃,热处理时间10 min。酶解工艺的最佳条件为酶解时间6 h,酶解温度50℃,酶解pH 7,蛋白酶添加量3%,料水比1∶5;在该条件下,南瓜籽油的提取率为83.32%。维素酶和果胶酶的总添加量为2%,最佳添加比例为2∶1。[结论]水酶法工艺条件温和,适合油料作物油脂的提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