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板栗加工过程中的褐变及护色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栗加工过程中的褐变及护色方法北京农学院(102206)韩涛板栗在加工过程中常常会发生果肉褐变,影响其产品的品质。板栗果肉的褐变既有酶促褐变,又有非酶促褐变。果实在剥皮后,果肉表面受到机械损伤,酚类物质与氧接触,在酶的作用下发生氧化,从而导致褐变,变...  相似文献   

2.
<正>一、酶褐变的控制1.热烫去皮。利用高温破坏酚酶活性,从而抑制酶促褐变。热烫时须掌握好热烫时间。若热烫时间过长,则易造成栗肉表皮颜色不均匀、不新鲜或呈花斑状。2.加酸降低pH值。可采用加入柠檬酸、抗坏血酸等方法降低pH值,控制酚酶活力,抑制酶褐变。  相似文献   

3.
不同品种梨汁酶促褐变因子及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不同品种梨汁酶促褐变的理化因子(相关酶活性、底物组成和含量、pH),并由相关性分析探讨梨汁酶促褐变主要原因,为品种选择和褐变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以鸭梨、长把梨等7种梨为原料,测定梨果实中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转氨酶(PAl.)、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5种褐变相关酶的活性,总酚含量,梨果实的pH以及鲜榨梨汁的色值(T<,440>);用HPLC法鉴定梨果实中酚类物质的种类.[结果]供试7个品种梨汁的酶促褐变程度存在很大差别,黄冠梨和黄金梨汁褐变较轻,雪梨和水晶梨汁褐变较重.不同品种梨汁酶促褐变的主要相关酶不同,并且不同品种梨果实中的酶促褐变相关酶活性存在较大区别.梨果实的总酚含量以及与梨汁褐变的相关度因品种而异;供试的梨果实中的酚类物质主要是(+)-儿茶素、绿原酸和香豆素,且不同品种的酚类组成不同.不同品种梨果实的pH存在差异,梨汁的色值与果实的pH均呈显著相关.[结论]不同品种梨汁的酶促褐变程度有很大差别.梨果实中褐变相关酶类的活性、酚类物质含量和组成以及对梨汁酶促褐变的影响程度因品种而异,梨汁的酶促褐变与酶类的相关度高于与总酚含量的相关度.梨汁酶促褐变与梨果实的pH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王蕊  庄平 《河南农业科学》2012,41(7):120-123
为了提高洋姜泡菜的品质,以色泽和脆性为指标,研究温度、pH值、灭酶温度以及抑制剂对产品的影响。结果表明,洋姜去皮时应选择在低于10℃的环境中进行;洋姜切片护色时可选择酸性抑制剂调节pH值介于4~5,达到改善色泽与口感的作用;洋姜泡菜加工不适宜采用漂烫灭酶,分装后灭菌温度应低于90℃;在洋姜切片护色与拌料中可添加抑制剂来阻止酶促褐变,特别应利用含Ca2+抑制剂抑制褐变,提高产品的脆度,以添加0.4%CaCl2为佳。  相似文献   

5.
果蔬加工过程中褐变及其控制措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果蔬加工过程中的褐变因素,即酶促褐变和非酶褐变。前者是指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引起的变色;后者主要指美拉德(Maillard)反应引起的褐变、非焦糖化反应(Caramelization)引起的褐变、抗坏血酸(AsA)氧化变色和酚类化合物自动氧化变色等因素。详细论述了果蔬加工过程中控制褐变的措施,即物理措施:加热处理、低温处理、包装处理、高压处理等方法;生物技术措施:品种选择与基因工程改良、涂抹蜂蜜处理、植物提取液处理和酶制剂处理等方法;化学措施:添加有机酸(降低pH值)、螯合剂、SO2或亚硫酸盐、食盐、抗坏血酸及其他试剂联合应用等方法。阐述了果蔬褐变控制措施的应用情况和发展前景,对几种控制褐变措施进行了比较,指出物理措施较其它措施更为安全,但是应该将多种物理措施综合应用,才能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棕色化反应调控技术在烟草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棕色化反应影响着烟叶及其烟草制品的外观和内在品质.对酶促褐变和非酶促褐变的反应杌理、调控技术研究和在烟草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探讨了棕色化反应调控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加工优质杨桃汁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以新鲜杨桃为原料,将其与抑制剂(柠檬酸、抗坏血酸、盐酸-L-半胱氨酸、氯化钙等)一同打浆后制备杨桃果汁,探讨不同浓度抑制剂处理对杨桃汁酶促褐变的抑制效果。[结果]4种抑制剂中,抗坏血酸对杨桃汁酶促褐变的抑制效果最好,添加量≥0.04%的抗坏血酸可有效抑制杨桃汁酶促褐变;单一的氯化钙处理对杨桃汁酶促褐变的抑制效果较差,但氯化钙与抗坏血酸2种抑制剂复合处理对杨桃汁褐变度具有明显的加成效应影响,其中0.02%Vc+0.1%CaCl2的复合抑制剂处理对杨桃汁酶促褐变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结论]该研究筛选出了优质杨桃汁加工过程中的最佳抑制剂组合。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细胞膜区室化功能破坏导致的果蔬组织酶促褐变发生的机理,继而就国内外关于控制采后果蔬酶促褐变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脱水黄花菜加工过程中的非酶促褐变抑制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脱水黄花菜加工过程中,非酶促褐变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探明非酶促褐变的抑制条件,以鲜黄花菜为材料,通过对氨基酸、维生素C及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的测定,分析了它们在脱水加工过程中对非酶促褐变的影响。同时以抑制剂种类、浸泡液质量分数及浸泡时间为影响因素,进行了三因素三水平试验。结果表明,将原料在灭酶前用2%的食用柠檬酸溶液浸泡45min为抑制非酶促褐变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0.
论述丝瓜机械损伤后的褐变因素,即酶促褐变。酶促褐变分为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对褐变的影响。多酚氧化酶催化酚类物质形成醌类,醌聚合发生黑色或褐色沉淀,降低丝瓜的营养品质和商品价值。论述前人对丝瓜褐变的研究,总结前人对丝瓜褐变的研究方法以及对褐变的抑制研究,同时对丝瓜种质资源分类进行论述,从形态学标记、DNA分子标记两个方面阐述在丝瓜种质资源分类上的应用,对今后丝瓜种质资源分类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加工苹果品种的酚类物质组成及其与果实褐变的关系,为选择加工品种和加工工艺提供依据。【方法】利用Folin-C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测定分析了10个苹果加工品种(4个酿酒品种、6个制汁品种)的果实酚类物质组成、果实褐变度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结果】果实中酚类物质的含量和比例因品种类型而异,苦涩酿酒苹果总酚含量高于甜或酸苹果。原花青素、绿原酸、表儿茶素及儿茶素是苹果果肉中含量较高的酚类物质,苹果特征酚类物质根皮苷在苦绯甘品种中大量存在。果实的褐变度与总酚、原花青素、儿茶素和根皮苷相关性较高,绿原酸与果实的褐变度相关性较低。【结论】酚类物质含量与苹果加工品种类型有关,酿酒品种的总酚含量高于制汁品种。果实中黄烷-3-醇含量对褐变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Polyphenolic compound in processing apple (Malus domestica Borkh.) varieti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yphenol content and enzymatic browning were studi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aw material selection and processing method optimization. The content of polyphenol compound in 10 processing apple varieties (4 cider and 6 juice varieties)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Folin-Ciocalteu method and HPLC. The degree of browning and the activities of polyphenol oxidase were also studied. The content and proportion of the polyphenol varied depending on the variety. Bitter varieties globally showed a higher polyphenol concentration than sweet or acid varieties. Proanthocyanidins, chlorogenic acid, (+)-catechin, (-)-epicatechin were high-concentrated polyphenols in apple fruits. Phloridzin, the unique polyphenol of apple, was abundant in the bitter variety Frequin rouge fruit. Total polyphenols, proanthocyanidins, (+)-catechin, and phloridzin had higher correlations with browning. The correlation was low between chlorogenic acid and browning. The polyphenolic profiles were correlated with the apple types. Cider apples contained more polyphenol than juice apple varieties. The content of flavan-3-ol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fruit browning.  相似文献   

13.
苹果汁褐变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抑制家庭鲜榨果汁过程中果汁褐变的有利措施。[方法]研究了pH、热处理、光照、褐变抑制剂和贮藏温度等因素对苹果汁褐变的影响。[结果]在pH3.0、遮光、热处理5min,添加0.05%Vc和0.50%柠檬酸,4℃存放,隔离氧气以及榨汁前后护色条件下,能较好地控制苹果汁的褐变。[结论]在此条件下能有效抑制苹果汁的褐变。  相似文献   

14.
以‘澳洲青苹’和‘95-117’优系苹果品种为试材,采用活性炭、PVPP、树脂吸附和微膜过滤4种方法对苹果汁进行脱色处理,通过测定处理前后果汁的透光率(T625)、吸光值(A420)、总色差(DE)、黄色色差(DB)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指标,分析了不同处理方法对苹果汁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不同处理方法均能使苹果汁透光率提高,吸光值下降,总色差及黄色色差值降低,澄清效果依次为:PVPP>树脂>活性炭>超细滤膜过滤,其中4%的PVPP和1.6%的树脂处理效果较好。4种处理方法均降低了果汁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其中PVPP处理后果汁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幅度最大,而树脂处理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影响最小。综合比较,1.6%的树脂吸附是最佳的果汁脱色方法。两种苹果中‘95-117’优系果汁褐变轻,更适合作为加工型苹果,可以减少脱色剂的使用。  相似文献   

15.
橄榄浓缩汁加工过程中的褐变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检测橄榄浓缩汁加工过程中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多酚、VC、5-羟甲基糠醛(5-HMF)含量和褐变度等指标,研究整个加工过程中各阶段的褐变类型,分析褐变机制.结果表明:橄榄浓缩汁在加工过程中,热烫基本抑制了橄榄汁的酶促褐变,全过程以非酶促褐变为主;VC氧化褐变持续存在,加工过程中损失了90%以上;热烫、酶解和浓缩阶段发生了美拉德反应,最终5-HMF的含量升高至0.9174 mg·L-1.  相似文献   

16.
耐酸耐热菌存在于浓缩苹果清汁中,严重影响其加工产品饮料的风味。对浓缩苹果清汁生产中耐酸耐热菌的控制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生产中采用适当浓度的ClO2、NaOH、H2O2进行处理,可以有效地杀灭耐酸耐热菌。通过用ClO2清洗苹果原料,用NaOH对设备、罐群和管道进行清洗,用NaOH和H2O2对设备、罐群和管道进行联合杀菌,可使生产线的耐酸耐热菌逐级递减,直至杀灭。经过一个榨季的跟踪测试,该方法能够有效控制耐酸耐热菌,提高果汁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没食子酸、植酸、草酸、柠檬酸对粉红女士苹果多酚氧化酶(PPO)的效应,揭示其抑制机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有机酸在鲜榨苹果汁和贮藏过程中防褐变的效果,筛选出安全高效的酶促褐变抑制剂。结果表明,单一有机酸抑制PPO活性的能力表现为:0.2500μmol/L草酸>0.2000μmol/L植酸>0.2000μmol/L柠檬酸,抑制率分别为94.30%、93.08%、81.31%,均表现出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对PPO均有不可逆的抑制效应。此外,没食子酸对PPO的抑制作用属于可逆过程。0.2000μmol/L植酸和0.2500μmol/L草酸能较好地抑制鲜榨苹果汁的褐变,抑制率分别为87.39%和85.31%;0.5000μmol/L柠檬酸抑制鲜榨苹果汁褐变的能力较弱,抑制率仅为45.15%。单一有机酸对常温下贮藏90d的苹果汁防褐变效果较差。0.3000μmol/L植酸联合0.3000μmol/L草酸、0.5000μmol/L柠檬酸,能较好地抑制鲜榨及贮藏过程中苹果汁的褐变,抑制率分别达到93.19%和90.52%。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分析不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oluble solid content,SSC)等级阿克苏富士苹果贮藏期内的鲜榨汁品质变化,研究适宜非浓缩还原苹果汁加工原料果实的品质等级、分级方法和贮藏时限,为生产上选择适宜的制汁原料果实提供参考。【方法】 采收3个成熟期的果实,以SSC作为果实采收品质的分级识别指标,使用近红外无损检测器测定样果并根据统计结果建立分级标准。果实分级包装后于(-1±1)℃环境下冷藏,比较不同SSC等级果实贮藏150 d内的鲜榨汁品质指标变化,分析适宜制汁果实的等级以及贮藏期限。【结果】 低SSC(11.0%~12.9%)、中SSC(13.0%~14.9%)、高SSC(15.0%~16.9%)3个等级果实贮藏90 d后的鲜榨汁品质均发生明显劣变,风味和色度降低以及褐变度升高。低SSC(11.0%~12.9%)等级果实适宜贮藏期90 d内,鲜榨汁固酸比为37.04,酸甜风味突出;色泽值分别为49.20、30.65、85.74,呈亮黄色;总酚含量为169.25 mg GAE/L,悬浮稳定性为25.48%,褐变度为0.331,鲜榨汁较为稳定,于3个SSC等级果实的鲜榨汁中品质保持较为突出。【结论】 SSC为11.0%~12.9%、(-1±1)℃条件下贮藏期小于90 d的阿克苏富士苹果,可作为其适宜制汁的原料,加工非浓缩还原苹果汁的品质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获得最适合速冻果蔬的涂膜液。[方法]配制不同浓度的壳聚糖、甘露聚糖和明胶的涂膜溶液,考察在不同解冻时间时不同涂膜液对速冻苹果切块失水率以及褐变程度的影响。[结果]3种不同浓度的涂膜液中,1.5%的壳聚糖涂膜液、1.7%的明胶涂膜液和1.0%的甘露聚糖涂膜液可较好地降低速冻苹果切块的失水率和褐变程度。[结论]综合比较,1.5%的壳聚糖涂膜液减少速冻果蔬汁液流失和降低褐变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