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1 毫秒
1.
性别控制是指通过人为地干预或操作,使母体按照人们的愿望繁殖所需性别后代的一种生物技术。由于受农村经济发展条件和资金积累能力的限制,绝大多数农户没有能力购买数量较多的良种奶牛,  相似文献   

2.
田泽斌  岳斌 《科学种养》2011,(11):34-35
目前,奶牛性别控制技术主要通过3种途径实现,一是胚胎性别鉴定控制技术,将超排供体母牛采集到的胚胎,切割取样后,采用PCR扩增技术,对胚胎性别进行鉴定,然后进行移植,达到控制性别的目的;二是精子分离控制性别技术,应用流式细胞分离仪将精子分离,然后按生产要求进行人工授精,达到控制性别的目的;三是母牛子宫生理生化环境控制技术,对发情母牛于输精前,将性控药物注入子宫,使子宫形成有利于X精子,而不利于Y精子的生理生化环境,达到性别控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奶牛性别控制是指通过人为干预,使母牛繁殖出人们所需性别后代的繁殖技术。自1925年Lush首先报道通过分离兔精子试图控制性别以来,国内外许多科学工作者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多种方法对性别控制的研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目前,性别控制方法主要是受精之前的性别精子分选和受精之后的早期胚胎性别鉴定。笔者经过3年多的研究,认为奶牛后代性别与授配月份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旨在探讨激素处理方案、供体牛月龄对高产荷斯坦奶牛超数排卵效果和性控体外胚胎生产效率的影响,为建立稳定高效且适用于高产荷斯坦奶牛的超数排卵方案以及提高高产奶牛性控胚胎体外生产效率提供技术支持。实验共选取高产荷斯坦奶牛60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按照注射FSH两周采卵一次(bi-weekly,BW)、注射FSH一周采卵一次(once weekly,OW)与不注射激素(control,CON)进行OPUIVF体外性控胚胎生产,应用以上最佳方案进一步研究青年牛与经产牛在体外胚胎生产效率上是否存在差异。BW组的超排效果要优于OW组与CON组,BW组头均可用卵数(15.30±0.60)、可用卵占比(68.83%±1.92%)、头均A级卵数(9.86±0.38)与头均B级卵数(5.44±0.37)均显著高于OW组;BW组IVF早期胚胎体外发育优于OW组与CON组,其中BW组卵裂率(77.80%±1.08%)与头均胚胎数(5.11±0.27)均高于OW组与CON组且差异显著,BW组和CON组B级胚胎占比(13.95%±1.23%)均显著低于OW组;经产牛组头均卵子数(27.10±1.35)与头均胚胎数(...  相似文献   

5.
在奶牛养殖过程中,奶农十分渴望购到理想的优质奶牛,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然而,有些奶农不十分了解高产奶牛的体貌特征,很难避免购入劣质杂种奶牛。媒体曾报道,一些不法分子采取欺骗手段销售假奶牛,使一些养牛户遭受较大损失。具体手段如下:一是制假者利  相似文献   

6.
性别控制是按照人们的意愿生产特定性别后代的动物繁殖新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种新的研究工具在性别控制中的应用,性别控制技术的发展已越来越成熟.此就家畜胚胎性别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发展前景作了展望,以期能为家畜早期胚胎性别控制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牛场生产中应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有效控制奶牛疾病,特别是传染病、代谢病,使奶牛更好地发挥生产性能,延长使用年限,提高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青贮玉米已成为世界各国畜牧养殖的主要饲料,特别是奶牛的常备饲料。青贮玉米具有产草量高、草质好、适口性好、粗蛋白含量高、木质素低的特点,喂养奶牛可提高牛奶产量和牛奶中蛋白质、乳汁率含量,因此,实现青贮玉米的高产优质栽培是奶牛业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在总结棉花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对棉花高产系统调控技术进行了探讨,并根据高产棉花株型结构和发育规律得出不同阶段的控制目标,即通过水控、肥控、化控及其它手段进行综合控制,使促控矛盾协调统一,以达到最佳的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10.
奶牛低磷性红尿病是一种营养代谢病,临床上以低磷酸盐血症、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为特征。常发生于产后不久的3-6胎高产奶牛,病死率高达25%~30%。  相似文献   

11.
奶牛养殖规模效益分析 ——以黑龙江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黑龙江省不同奶牛养殖规模的饲养成本和经济效益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系统、全面的了解了黑龙江省奶牛养殖的成本和效益现状,提出走适度规模化、农牧结合的发展道路,实现科学的奶牛饲养管理,着力提高奶牛单产水平,改变原料乳增长方式,努力实现奶牛养殖由数量型向质量型战略转移,是提高黑龙江省奶牛养殖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青贮玉米已成为世界各国畜牧养殖的主要饲料,特别是奶牛的常备饲料.青贮玉米具有产草量高、草质好、适口性好、粗蛋白含量高、木质素低的特点,喂养奶牛可提高牛奶产量和牛奶中蛋白质、乳汁率含量,因此,实现青贮玉米的高产优质栽培是奶牛业发展的重要措施.笔者结合克拉玛依独特的自然条件及多年膜下滴灌青贮玉米高产优质栽培经验,总结出克拉玛依青贮玉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为该区奶牛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冬小麦高产栽培新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分析以往高产典型及山东小麦高产途径演变的基础上,提出一条稳住叶面积系数、控制株型增穗数的小麦高产栽培新途径。并对运用该途径实现单产超过9 t/hm2的麦田进行分析,该途径通过先控后促的肥水运筹和通过减少单株叶面积增加单位面积成穗数等措施建立起大密度-小株型的群体结构,该结构在提高收获指数和粒叶比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且有助于促进源库流在高水平上协调与平衡,从而可实现产量上的突破。同时还为小麦高产育种和高产栽培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朱海英  冀玉兰 《种子科技》2023,(20):132-134
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不仅可以满足国民粮食需求,也可以出口世界各地,带动我国经济发展。我国作为人口大国,为满足粮食安全和战略储备要求,亟须不断提升小麦产量和品质,推广高产小麦栽培管理技术,助力我国实现小麦高产、高质发展。因此,围绕鄄城县高产小麦栽培管理技术推广策略展开研究,希望能够有效推广高产小麦栽培管理技术,提高鄄城县小麦产业的经济效益,进而推动鄄城县农业发展更上一台阶。  相似文献   

15.
黄秋转 《茶业通报》1992,14(4):9-11
茶叶不仅是我省的一项重要经济作物和传统出口商品,而且也是种植业产品中最具有出口创汇优势的拳头商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的茶叶生产有了新的发展,但与有些产茶省相比,我省的茶叶生产水平还不高,发展速度也不快,经济效益欠显著。为使我省茶叶生产在“八五”期间再上新台阶,本文仅就我省茶叶生产的主要途径作一研讨。一,加快茶树良种推广和应用 1.实现茶园良种化是实现茶叶生产高产、优质、高效益的根本途径。实践证明,推广无性系茶树良种对发展我省茶叶商品经济有着非常重要作用。如东至茶树良种繁殖示范  相似文献   

16.
邵明波  王通强 《种子》1997,(4):60-61
甘蓝型双低、高油酸、高产、稳产、抗(耐)病油菜新品种,油研6号是通杂交系谱集团选择的育种途径选育而成。为克服因单株繁殖而引起的生活力退化,使种性得以保留和提高,采取繁殖地选开放单株种成株系选优系混合成原种的繁殖方式,有利于提高油研6号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和抗病性。  相似文献   

17.
奶牛理想的繁殖周期是1年产1胎,奶牛只有经过发情、配种、妊娠和分娩后才能产奶,而在此过程中包含了发情鉴定、人工授精、妊娠诊断和生殖监护等多项技术环节,也伴随着子宫及卵巢等繁殖障碍疾病的发生.牛群繁殖不仅决定着再生产所需的犊牛的提供,而且决定着泌乳性能的发挥,因此牛群繁殖管理是奶牛生产的首要环节,搞好奶牛的繁殖管理是实现牛场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新疆农垦科技》2009,(1):60-60
中国农大李宁院士课题组目前成功培育出一批人乳铁蛋白转基因奶牛,这标志着我国转基因奶牛新品种培育和动物生物反应器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人乳铁蛋白是人类母乳中的一种天然蛋白,具有补铁、抗菌、抗癌、提高机体免疫力等重要功能,是婴幼儿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功能成分。目前,  相似文献   

19.
刘善灵 《种子科技》2024,(3):80-82+112
西红柿是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深受消费者喜爱,种植范围广泛,消费市场大。为了实现西红柿高产的目的,探索了适合的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方法,探讨了西红柿高产栽培及田间管理的相关问题,包括土壤管理、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以期为农民提供有益的栽培经验和技术指导,从而提高西红柿的产量和质量,使农民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夏季高温对奶牛的不利影响,对适合应用于牛舍的喷淋降温系统的控制部分进行了研究。根据奶牛的生理特性,该控制系统以温湿指数(THI)为主控参数,结合时间控制参数等,编制的定时控制喷淋降温模式,能使奶牛生活环境得到更为合理的控制,能更加有效的减轻奶牛热应激。作者对该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的主要内容进行了阐述。该控制系统主要采用单片机技术来完成对喷淋降温设备的控制,其研究主要包括单片机控制单元和动力驱动单元的设计。单片机控制单元以AT89S52单片机为核心,通过设计的外围电路及编写的功能程序实现对动力驱动单元的控制;动力驱动单元通过线路的设计布置,实现喷淋模式中降温设备的交替运行功能,从而对喷淋降温设备进行直接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