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蟹田稻病虫发生以条纹叶枯病、三化螟较重,其他病虫均轻于常规稻。根据2 a试验示范,得出30%乙酰甲胺磷乳油对鱼、虾、蟹存活时间均无影响,可以作为水产养殖稻田防治螟虫等害虫的药剂使用。  相似文献   

2.
系统调查抛栽粳稻抽穗规律和三化螟危害状况,结果表明:抛栽粳稻穗期非常有利于三化螟侵入危害。同时,从施药适期、农药种类、施药次数等方面研究提出了抛栽粳稻穗期三化螟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3.
水稻穗颈瘟、稻曲病、纹枯病、二代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苞虫是川西北地区水稻穗期主要病虫,而以穗颈瘟、稻曲病、二代三化螟为主的常发性病虫害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可防而不可治,且防治施药时期相差不大。作者根据水稻主要病虫发生特点结合新药剂试验,在孕穗期、破口期、齐穗期,采用不同药剂单施及混施,进行了水稻穗期一枪药病虫兼治技术探索。结果表明:穗期一枪药技术可行,但药剂选择要合理、混用方法要正确、施药技术要到位。  相似文献   

4.
系统调查抛栽粳稻抽穗规律和三化螟危害状况,结果表明,抛栽粳稻穗期非常有利于三化螟侵入危害,同时,从施药适期,农药种类,施药次数等方面研究提出了抛栽粳稻穗期三化螟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5.
水稻穗期病虫害总体防治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水稻穗期常遭受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多种病虫害并发为害,于水稻破口抽穗初期适时选用有效药剂采取总体防治,可同时控制多种病虫发生与为害,还可降低农业成本,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6.
抛秧栽培水稻病虫发生特点及控制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同品种、同时、同方法、同步调查观察,结果表明,抛秧稻、移栽稻病虫害发生种类基本相同,发生量和危害程度有较大差异,多种病虫发生和危害程度为抛秧稻重于移栽稻。初步分析了抛秧栽培病虫较重的原因,提出了加强监测,适时早治、狠治三化螟、纹枯病,科学用药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7.
水稻病虫综合防治技术的体系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几年来,我们根据江苏省水稻白叶枯病和三化螟等病虫单项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总结有效的防治技术,针对当前水稻病虫发生危害的新特点,探讨和建立适应我省水稻病虫综合防治的技术体系。现将主要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与常规稻田相比,稻渔(蟹)共作稻田纹枯病、稻飞虱及稻纵卷叶螟等发生危害均较轻,条纹叶枯病发生略重于常规稻田,三化螟发生较为严重,草害发生较轻.稻渔(蟹)共作稻田具备较多农业防治的便利条件,耕翻灭茬、春季灌水可有效压低越冬及冬后三化螟残留基数;选用抗病避虫品种可有效抵御条纹叶枯病等常见病虫的危害.在药剂防治方面,应注重浸种与秧田期防治,狠压移栽前病虫基数;在大田期放松对次要病虫害的防治标准;乙酰甲胺磷及其与印楝素复配使用,可有效防治三代三化螟.  相似文献   

9.
根据近50年来的病虫历史资料及相关资料分析发现,随着耕作制度、品种布局和栽培水平等农业条件的不断变化,主要病虫种群消长发生了明显的演变,金龟甲、飞蝗、粘虫、稻苞虫、稻白叶枯病等由常发性、关键性病虫变为次要病虫,稻瘟病、三化螟、稻瘿蚊等由潜发性、间歇性病虫变为常发性病虫,稻卷叶虫、稻飞虱、稻叶水蝇、稻细条病等则由一般性、局部性病虫变为全面性、关键性病虫。病虫发生消长及种群演替与农田生态环境变化关系的分析表明两者关系非常密切。  相似文献   

10.
与常规稻田相比,稻渔(蟹)共作稻田纹枯病、稻飞虱及稻纵卷叶螟等发生危害均较轻,条纹叶枯病发生略重于常规稻田,三化螟发生较为严重,草害发生较轻。稻渔(蟹)共作稻田具备较多农业防治的便利条件,耕翻灭茬、春季灌水可有效压低越冬及冬后三化螟残留基数;选用抗病避虫品种可有效抵御条纹叶枯病等常见病虫的危害。在药剂防治方面,应注重浸种与秧田期防治,狠压移栽前病虫基数;在大田期放松对次要病虫害的防治标准;乙酰甲胺磷及其与印楝素复配使用,可有效防治三代三化螟。  相似文献   

11.
我市地处江苏里下河,具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条件。随农业结构调整,无公害稻米的蟹田水稻面积逐年扩大,2003年达10.4万亩。蟹田水稻的播栽期、品种、栽插方式、水肥管理、生态环境等与常规移栽水稻差别较大,故病虫害防治技术与常规稻也有差异。原因一是蟹田水韬除螟虫、条纹叶枯病外.大部分病虫发生较轻;二是蟹田稻以养蟹为主,必须保证蟹的安全;三是蟹田水稻的水浆管理与常规稻不同,因  相似文献   

12.
把早稻播、插期由2月中旬和4月中旬提前24h和9d,在大田期不喷药前提下,与常规播、插期相比较,三化螟为害的白穗率、稻飞虱百丛密度、纹枯病病丛率、病株率以及病情指数明显降低,同时天敌(蜘蛛)的数量明显增加。这些结果表明,合理地提早早稻播、插期可显著减少或避开主要病虫为害,实现低农残栽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从而有利于种植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的优化。  相似文献   

13.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危害种类很多,目前已发现的害虫有200多种,在我县特别是天灾后所发生较普遍且危害严重的病虫害主要有稻白叶枯病、稻瘟病、三化螟,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稻飞虱等。因此,有效地控制水稻病虫的危害,对确保我县水稻高产稳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8种农药在不同浓度、不同施药时期试验表明,宏锐120ml/667m^2,在三化螟卵孵高峰期施药,防治效果最好,且持效期长;20%康宽悬浮剂10ml/667,在三化螟卵孵高峰期或盛末期施药、宏锐60ml/667m^2.在三化螟卵孵高峰期施药、48%乐斯本乳油80ml和80%锐劲特水分散粒剂3g,在三化螟卵孵盛末期施药,防治效果均较好,持效期较长;上述药剂可推广用于防治水稻三化螟。  相似文献   

15.
我市抛栽稻前期病虫主要有灰飞虱、一代三化螟、一代二化螟、稻象甲、恶苗病、稻蓟马等。通过近几年观察和试验研究,我们已经掌握这些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和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6.
余姚市水稻三化螟防治适期及药剂防效研究结果表明,余姚市3代三化螟在单季稻5%~10%破口露穗时用药效果最好,抽穗后田间已有白穗发生,用药后田间白穗已不可逆转,仍将少量出现。三化螟的防治应掌握"早破口早用药,迟破口迟用药"的原则,牢记"破口期是防治白穗"的重要时期。康宽、稻腾对三化螟均有极好防效,而甲维盐、毒死蜱在中、高浓度下对三化螟亦有极好防效。在目前余姚市三化螟尚处于轻发生的情况下,建议生产上可选用多种药剂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7.
我市抛栽稻前期病虫主要有灰飞虱、一代三化螟、一代二化螟、稻象甲、恶苗病、稻蓟马等,经近几年观察和试验研究,我们已掌握这些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和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8.
永春县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危害种类很多,目前已发现的害虫有200多种,在我县特别是天灾后所发生较普遍且危害严重的病虫害主要有稻白叶枯病、稻瘟病、三化螟,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稻飞虱等.因此,有效地控制水稻病虫的危害,对确保我县水稻高产稳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优质常规稻新品种黄华占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总结了优质常规稻新品种黄华占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整地做厢、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化学除草与间苗补苗、合理施肥、薄露灌溉、加强病虫鼠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促进该品种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第1代水稻三化螟发生发展的气象条件等级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恩施自治州植物保护站1965~1979年来凤、宣恩、恩施、建始4个地区植保站点15年的病虫测报资料,结合相应时段各气象站点地面观测资料,将恩施低山地区水稻作物分蘖至孕穗期主要病虫害1代三化螟全生育期间日平均灯诱数作为因变量,将病虫害发生发展前期气象因子作为自变量,采用常规统计分析方法,对第1代三化螟发生发展的轻重程度与气象条件进行了相关分析,最后采用多级逐步判别方法,建立第1代水稻三化螟发生发展不同等级气象条件预报模式。结果表明:第1代三化螟的发生发展与5月上旬的温雨系数、5月下旬的降水、6月上旬的平均最高气温关系最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