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蔬菜》2016,(1)
深冬期(12月下旬-翌年2月下旬),分别在新型日光温室及多膜覆盖温室内,对棚内夜间最低温度,植物物候期、产量产值等指标进行测量分析,并研究温室的结构、塑料薄膜覆盖层数对棚内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棚保温效果最佳,平均最低温度分别比普通棚和外界温度高1.28℃和13.2℃;新型日光温室可提前作物物候期,与普通棚体比较,可提前3 d开花,提前5 d采收,提前4 d进入盛果期;优化棚体较普通棚体667 m2产量增加388 kg,提高6.86%,每667 m2增加2 275元,提高7.11%。多膜覆盖保温效果显著,三膜覆盖的最低温度平均为11.87℃,比外界气温高出16.07℃;二膜覆盖的最低温度平均9.09℃,比外界气温高出13.29℃;三膜覆盖较二膜覆盖667 m2产量增加134.5 kg,提高9.37%、每667 m2产值增加1 517.6元,提高8.34%,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2.
多层覆盖是甘肃渭河流域冬季塑料大棚保温的一个重要手段,本试验通过在塑料大棚内搭建不同小棚并覆盖塑料薄膜,对塑料大棚多层覆盖的冬季保温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塑料大棚多层覆盖可以提高棚内气温和地温,随着覆盖层数的增多棚内气温的升高幅度降低。每增加1层棚膜,棚内日最低温度提高1.84~4.48℃,日平均温度提高1.38~3.72℃。采用4层覆盖,棚内日最低温度可提高5.69℃,平均温度提高13℃左右;单层覆盖时会出现逆温现象。不同覆盖层棚内温度与外界气温间关系密切,随着保温层数的增多,棚内温度受外界气温的影响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3.
高温蘑菇属高温型双环蘑菇,目前主要有"夏菇93"和"夏秀2000"两个品种,出菇温度范围为25~34℃,最适出菇温度27~32℃,子实体能在38℃下继续生长,适合于我国夏季高温季节栽培,夏季气温持续3个月在25℃以上的地区均能栽培。由于高温蘑菇栽培期为菇房(棚)夏休期,可利用已有的蘑菇房(棚)栽培,提高栽培设施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食用菌》2015,(1)
<正>1注意保温菇床上的薄膜除采菇时须揭开外,其余时间都要盖紧。平菇棚要把棚上的遮盖物摊稀,双孢蘑菇棚要在棚的外表再覆盖一层薄膜,晚上棚外要加盖草苫防冻。采取以上措施后,棚内温度能提高5~10℃,可保证在寒冷的冬季仍能正常出菇。2补水控湿补水前应敞开棚门通风3~4 d,补水时可用注水针刺入菌棒内,借助水泵的压力使菌棒在短时间内吸足水分,水以井水为宜。喷水的原则是:喷雾状水,菇多时多喷,菇少时少喷,蕾期多  相似文献   

5.
正1定植前准备1.1设施外消毒在设施温室的周边2~3 m范围内,用机械或化学方法清除杂草,可用2%~5%次氯酸钠(84消毒水)或1%~2%福尔马林溶液喷洒消毒,并用专性杀螨剂如炔螨特等进行红蜘蛛药剂封锁。1.2设施内消毒1)太阳能高温闷棚消毒。6—7月,室外温度到达35℃以上,采用高温闷棚消毒处理,棚内温度达到60℃,持续40天可有效杀死基质、  相似文献   

6.
在北方蘑菇生产还算是个新兴产业 ,因菇农经验不足 ,往往越冬管理不善 ,造成春菇大面积减产。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生产实践 ,谈谈蘑菇越冬管理技术 ,供菇友参考。秋菇结束时 ,因气温不断下降 ,菌丝中营养储备也相对减少 ,土层中束状菌丝增多 ,12月以后由于棚内温度降到 5℃左右 ,蘑菇基本停止生长 ,进入半冬眠状态 ,这时应加强菇棚的保温 ,防止寒流袭击 ,并适当地通风和适量补水。晴天气温高 ,无风时除开南窗外 ,每天开南北窗 2~ 3小时 ;阴天寒冷天气 ,2~ 3天开窗 1次 ,时间可以短些 ,只要达到菇房空气新鲜即可。使菌丝良好过冬 ,为春季出…  相似文献   

7.
早春季节(2~4月)棚内温度经历了低温到后期的温度逐渐变高的过程,植株养分积累减少,生长发育加快,落花落果频繁,病果发生较多,病虫害等时有发生,是棚茄较难管理的时期。按气温变化规律的不同,可分为两个阶段进行棚内管理。1第一阶段即2~3月,普遍气温较低、土表较干燥。此时应以保温防冻为主,要求棚温保持白天25~28℃,夜间15℃左右。1.1温度管理:白天通风,晴天9点以后开棚,通风量由小到大至下午4点闭棚。夜间加强覆盖保温工作,以防棚内温度低  相似文献   

8.
施用氰氨化钙结合高温闷棚措施能杀死棚内各种病原菌和虫卵,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有效防治土传病害,提高黄瓜产量。为验证氰氨化钙结合高温闷棚措施的增温、杀菌消毒效果,作者开展了相关试验,了解闷棚期间棚内外土温和气温的变化情况,并研究高温闷棚对后茬黄瓜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温闷棚期间,棚内外气温差2.4~11.3℃、棚内气温比棚外平均高7.7℃,棚内外地温差3.7~13.7℃、棚内地温较棚外平均高10.6℃;施用氰氨化钙结合闷棚措施对土壤有很好的消毒杀菌作用,黄瓜霜霉病和潜叶蝇的预防效果较好,后茬黄瓜的植株长势和产量提升明显。  相似文献   

9.
薛玉华 《食用菌》2011,(1):63-63
1 温度管理 冬季寒冷,要注意保温。菇床上的薄膜除采菇时须揭开外,其余时间都要罩紧。平菇棚要把棚上的遮盖物摊稀,蘑菇棚要在棚的外表再覆盖一层薄膜,晚上棚外要加盖遮阳网或草苫等防冻。采取以上措施后,棚内温度能提高5~10℃,可保证食用菌在寒冷的冬季仍能正常出菇。  相似文献   

10.
试验采用50目防虫网搭建密闭型网棚,种植18个广西柑橘主要品种(柚类除外).通过3年的试验观察表明:防虫网棚极显著降低了棚内光照强度,减少幅度达40%左右;防虫网棚内湿度极显著高于棚外,增加幅度约13%;但对温度的总体影响不大,棚内、外温差在1℃左右;防虫网棚内环境有利于柑橘的树体生长(营养生长),防虫网棚内、棚外柑橘...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低温对蘑菇生长的影响,以便采取措施,力争优质高产,于81年对秋菇产质量进行了分析。 (一) 气候与室温:8月底9月初,受14号强台风影响,菇房中层气温22℃;9月上旬中期至月底,菇房气温持续25℃左右;10月初受弱冷空气影响,菇房气温18℃左右;10月上旬末至中旬,受较强冷空气影响,菇房气温18℃左右;10月22日受强冷空气侵袭,菇房中层气温≤5℃,并持续数日;从10月末起冷空气频繁南下,菇房气温持续8℃左右。对照常年同期气温,除9月较正常外,其余都偏低。上、中、下三层气温分别于14时观测,上层高于中层1~2℃、高于下层2~3℃。  相似文献   

12.
通过应用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有效解决了西葫芦日光温室土壤栽培的众多问题。结果表明:西葫芦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植株生长健壮,棚室内气温和地温显著提高了2~5℃,二氧化碳浓度极显著地高于普通栽培方式2~3倍,产量也极显著地高于普通栽培方式30%~50%,并且降低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达到了显著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3.
双孢蘑菇越冬后的春菇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攻科 《食用菌》2007,29(6):8-8
菌床越冬后,到3月份气温逐步回升,当菇棚温度稳定在6℃以上进入春菇期管理。此时气候多变,菌丝衰弱,病虫害多发,须认真对待,以确保丰收。春菇管理前期应以提高棚内温度,调水保温为主,促进菌丝尽快恢复生长,出菇;后期要加大通风量,用足用好水,以降温保湿为主,防止死菇出现。  相似文献   

14.
塑料大棚葡萄生长与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塑料大棚葡萄为研究对象,观测了2016年大棚内葡萄生长期以及大棚内外小气候数据,研究分析了塑料大棚内葡萄生长特性和气象要素特点。结果表明:棚内外气温温差约15℃,棚内气温于14:00左右达到最高值,较棚外最高气温出现时间早1~2h;棚内20cm地温普遍较棚外高5~7℃,棚内地温达到葡萄根系活动的时间较棚外早13d;棚外葡萄从发芽至成熟用时110d,棚内葡萄用时101d,较棚外提前9d成熟;萌芽至开花棚内较棚外用时明显减少,棚内较棚外提前了13d,着色至成熟棚内较棚外用时长,棚内较棚外推迟了2d;根据品质检测结果得知棚内外的葡萄品质差异较大,棚内葡萄的糖、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高于棚外,棚外的维生素C含量具有明显的优势,棚内葡萄较棚外着色要好。  相似文献   

15.
1日光温室温度变化特点 1.1气温 1)受天气影响大。晴天,室内平均气温增加很多,即使在严寒的冬季,白天棚内气温仍可达到20~30℃;阴雨天,棚内气温较低,室内外差异不大。一天中,上午9:00-11:00气温上升速度最快,每小时可升高7~10℃。棚内最高温度出现在13:00,14:00后棚温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16.
刘军 《西北园艺》2003,(11):30-30
光照宜强不宜弱。光照既是冬季增加棚温的重要方式,又是提高产量、改善菇质的重要途径。光照强度和时间宜根据菇棚的保温性能及天气状况而定。若菇棚的保温性能好,夜间温度可以维持在5℃以上,则棚顶的草苫可早揭晚盖,尽可能地延长白天的光照时间;反之,则白天菇棚的光照时间宜相应缩短。就天气状况而言,气温在5℃以下时,  相似文献   

17.
2012年~2013年先后对贵州贵定县铁厂乡、平塘、龙里三地农户发生红托竹荪菌(Dictyophora rubrovolvata)蛋烂皮病的菌棚气温、相对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水分、虫害、覆土土壤及栽培原料处理等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无病害棚作为对比,发现该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在红托竹荪菌形成菌蛋阶段,菌棚内温度(30.0℃~37.1℃)较棚外气温高2℃~7℃。菌棚35℃以上高温、空气相对湿度85%以上,持续8 h以上容易引起菌蛋病害。建议在形成菌蛋期间加强菌棚通风换气、调温调湿管理,严防菌棚温度过高,湿度过大,进而有效地预防菌蛋烂皮病发生。  相似文献   

18.
越冬保护是观赏盆栽苹果栽培的关键环节,现采用了塑料大棚加盖薄膜+草帘(间隔0.6m盖1个草帘)法研究观赏苹果越冬影响。结果表明:塑料大棚加盖薄膜+草帘(间隔0.6m盖1个草帘)可使冬季棚内温度总体提高5~10℃,棚外气温为-10~-18℃,棚内温度为-3~-8℃,地温为-4℃,明显高于苹果根系受害温度-12℃,也能满足观赏苹果越冬的低温要求,而且湿度达到85%左右,盆栽观赏苹果可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19.
米琴  白志成 《食用菌》1998,(6):27-27
青海属高寒地区,气候寒冷、干燥,缺氧,温差大。利用半地下室可充分适应本地区的气候特点,避免干燥,可以四季栽培出优质金针菇。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菌种 山东的金针菇、山东B-17黄金针菇。 1.2 栽培场地选择 选择地势比较高,排水方便,环境清洁,近水源,并有堆料场所的地方,菇房是东西走向,座北朝南有利于通风换气和提高菇房温度。 1.3 菇棚搭建 除床架及加温的小炉灶用少量砖外,其余设施均为土木结构。菇棚四周用土包围,这样保温性好,还可减少因自然气温的突变引起棚内温度剧变。棚顶用木竹搭建,先铺一层黑棚膜,再铺10cm厚麦草,最后铺一层黑棚膜。菇棚一般以3m宽、25~30m长为宜,深度与高度为地下2m,地上50cm,使用面积80m~2左右。菇架的设置可根据生产的金针菇需要随时变动。东西方向设有出入口,出入口挂有  相似文献   

20.
遮阳网在设施大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高温炎热,气温在30℃以上,塑料大棚内温度可达40℃以上,即使拆下大棚裙膜、打开棚头,棚内温度也在35℃以上,明显高于一般作物生长的最高温度,严重影响了大棚内作物的生长,限制了大棚周年利用率,降低了经济效益,造成光温资源浪费。由此提出许多降温方法和技术,如加强通风(采用风机)、加强灌水(喷雾装置)、加强冷热气体交换(采用气体循环系统,即棚内热风输入地下,进行冷却循环)、减少进入棚内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