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阐明甜菜单胚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花药及小孢子发育的超微结构差异,以自育的甜菜单胚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系)TB9-CMS和保持系(O型系)TB9-O为试验材料,在甜菜花芽分化、现蕾初期、开花初期分别进行4次花蕾取样,电子显微镜观察花药及小孢子发育过程的超微结构差异。结果表明,甜菜单胚CMS系与O型系花药和小孢子发育过程的超微结构存在明显差异。甜菜单胚CMS系花药壁产生初始期与O型系相似,但小孢子母细胞的数量较少,液泡化明显;绒毡层发育初期也形成乌氏体原始颗粒,但仅维持初始状态而停止发育;绒毡层在四分体期收缩离位,瓦解内移;小孢子母细胞形成四分体后,胼胝质壁较厚,小孢子逐渐变异开始退化。观察还发现,甜菜绒毡层细胞间以及形成四分体的胼胝质壁间有胞间连丝结构。  相似文献   

2.
从甜菜下胚轴愈伤组织SC_3和未授粉胚珠愈组织SC_1、SC_2中分离到原生质体,在MSB(2)培养基中进行液体浅层培养。约1周后,开始第一次细胞分裂,2~3周左右形成了小细胞团,SC_3原生质体直接发育成原胚。此时统计植板车约为0.1%~0.2%。培养至第五周,3种基因型原生质体中均出现肉眼可见的愈伤组织,原胚发育成球型胚状体。待愈伤组织长到一定大小时,及时转移到新的固态培养基上增殖后进行各种分化试验。球形胚在原培养基中继续培养,7~8周后形成心形胚状体。  相似文献   

3.
巴西橡胶树胚及胚乳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分三方面叙述。 1.雌蕊及胚珠的构造:巴西橡胶花的雌蕊由三心皮构成。花柱中的诱导组织明显。子房三室,每室仅有一枚倒生胚珠。珠孔上方罩有一帽状珠孔塞。珠心发达,属厚珠心型,有明显的珠心喙。胚囊由8个细胞组成。 2.胚乳的发育、消退和外胚乳的形成过程:初生胚乳核在授粉后24小时开始进行第一次有丝分裂,授粉后60—65天珠孔端的游离核开始产生细胞壁,到授粉后70天左右,全部的游离核都形成了胚乳细胞。以后胚乳细胞的养分逐渐被发育中的幼胚和珠心所吸收,最后只剩下极薄的一层。而珠心组织则一天天增厚,其细胞体积也一天天增大,最后成为种子的永久性的营业养组织即外胚乳。 3.胚的发育过程:合子横分裂是在授粉后40天左右。接着顶细胞进行纵裂,随后胚体细胞以对角线的方式进行分裂产生一个具胚芽原的幼胚。随着顶细胞的发育,基细胞也进行横分裂产生上下两个细胞,上方一个体积略为增大而形成胚柄;下方一个将来发育成根冠。因此巴西橡胶树的胚属十字花型。  相似文献   

4.
单多胚水稻珠心组织消长变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GMA切片和超薄切片技术对多胚水稻品系APⅣ和单胚品种IR36珠心组织的行为进行研究表明,两份材料的珠心组织从大孢子母细胞形成开始到受精后数天,处于边生长边退化状态,在合子分裂前,以生长为主,此期间在珠心组织内可观察到许多具分裂相的细胞,这些细胞膨大但细胞质很少,与具备分生能力的细胞完全不同,无法进一步分裂;合子分裂以后珠心组织退化加速,到受精后4~5 d,珠心组织除了其表皮细胞外,其他几乎都解体了。APⅣ珠心组织出现低频率异常生长的现象,但未观察到在自然条件下由珠心细胞发育形成的不定胚。  相似文献   

5.
实验结果表明,授粉后12—24小时,甜菜已完成受精作用,合子正处于休眠状态。授粉后2—7天左右为原胚期,7—15天为器官分化期,授粉半个月以后为胚胎成熟期;胶囊形成后,不久胚囊末端的珠心细胞,逐渐解体形成盲囊,与胚囊彼此相通。它具有吸器作用并为胚的生长发育提供营养和良好的空间场所;在授粉后12—24小时,合子休眠时,初生胚乳核已开始不断分裂,大量的胚乳游离核分布在胚囊和盲囊中间。原胚期游离核逐渐增加,随着胚的不断分化和成熟,胚乳逐渐为胚吸收。成熟种子只残存极少量的胚乳细胞,表明内胚乳主要在前期供胚发育而消耗;环形胚包围的珠心组织,逐渐发育并积累大量的淀粉而形成外胚乳,主要用于种子萌发时的养料。  相似文献   

6.
对橡胶种子发育过程中各构成部分淀 的积累和消失进行显微观察,结果如下:(1)在大孢子母细胞早期胚珠组织尚未出现淀粉时,子房壁外层细胞就出现淀粉粒,曾一度随着组织的生长淀粉的积累迅速增加;到大孢子母细胞晚期,内球 球心组织开始淀粉积累时,子房壁淀粉含量迅速下降。(2)外球被淀粉积累开始比珠心与内珠被虫,但淀粉含量增长平缓,一直处于较低矮的水平,至4-细胞原胚期淀粉已全部消失,与受精作用和胚的发育关系很小。(3)内珠被淀粉的积累呈现3个高峰期,分别出现在胚囊成熟期,合子休眠期和原胚发育期,为受精作用、合子分裂和胚器官分化提供必需的养料,它们之间密切。(4)胚成熟期,尤其受精作用前夕,珠心淀粉积累达到高峰,细胞中充满,受精作用后球心淀粉含量迅速下降,至授粉后30d全部消失。合子分裂经球形胚到心形胚阶段近2个月期间珠心一直没有淀粉积累,至胚胎发育后期器官分化阶段,球心才重新迅速积累淀粉并最终发育形成外胚乳。  相似文献   

7.
对橡胶种子发育过程中各构成部分淀粉的积累和消失进行显微观察,结果如下(1)在大孢子母细胞早期胚珠组织尚未出现淀粉时,子房壁外层细胞就出现淀粉粒,曾一度随着组织的生长淀粉的积累迅速增加;到大孢子母细胞晚期,内珠被和珠心组织开始淀粉积累时,子房壁淀粉含量迅速下降。(2)外珠被淀粉积累开始比珠心与内珠被早,但淀粉含量增长平缓,一直处于较低矮的水平,至4-细胞原胚期淀粉已全部消失。与受精作用和胚的发育关系很小。(3)内珠被淀粉的积累呈现3个高峰期,分别出现在胚囊成熟期,合子休眠期和原胚发育期,为受精作用、合子分裂和胚器官分化提供必需的养料,它们之间关系密切。(4)胚囊成熟期,尤其受精作用前夕,珠心淀粉积累达到高峰,细胞中充满淀粉,受精作用后珠心淀粉含量迅速下降,至授粉后30d全部消失。合子分裂经球形胚到心形胚阶段近2个月期间珠心一直没有淀粉积累,至胚胎发育后期器官分化阶段,珠心才重新迅速积累淀粉并最终发育形成外胚乳.  相似文献   

8.
小麦玉米杂交中麦穗小花穗位间的成胚率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麦×玉米单倍体胚的成胚率和小麦双单倍体的产生效率,以小麦不同穗位小花对小麦×玉米单倍体胚成胚率的影响进行探讨。利用同一玉米品种给13个小麦DH株系授粉,对授粉后的麦穗进行剪穗离体培养,并镜检不同穗位小花的成胚情况。结果表明,13个DH株系下、中、上3个穗位小花的平均成胚率分别为30.71%、27.83%和11.46%,表现为下部中部上部,下部和中部小穗的成胚率差异不显著,但均极显著高于上部小穗;13个DH株系从麦穗基部到顶部21个小穗的平均成胚率仍以顶部小穗最低、下部小穗最高,变幅为2.1%~37.96%;3个穗位小穗间成胚率变异系数的大小为中部(CV=10.99%)下部(CV=17.45%)上部(CV=58.28%),表明中部小穗单倍体胚的形成最稳定。用营养液对离体培养的9个DH系的麦穗进行3种喷穗处理,结果表明,在穗培养的前3d用穗培养液喷穗,显著提高了中部和上部小穗的成胚率,同时降低了各小穗穗位间成胚率的差异。说明剪穗离体培养中营养供给的差异是造成麦穗小花间成胚率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密度与亚麻纤维形成发育的关系 ,结果表明 :亚麻植株横切面上的纤维细胞数无论密度如何变化 ,均以中部最多 ,下部次之 ,上部最少。纤维细胞大小 :下部最大 ,中部次之 ,上部最小。在快速生长期以前 ,茎中部的纤维细胞数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而纤维细胞群数则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开花后直到工艺成热期 ,茎中部的纤维细胞均以中密度最多 ,分别为 5 30个和 6 6 2个 ;纤维细胞群数则以其最少。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密度与亚麻纤维形成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亚麻植株横切面上的纤维细胞数无论密度如何变化,均以中部最多,下部次之,上部最少.纤维细胞大小:下部最大,中部次之,上部最小.在快速生长期以前,茎中部的纤维细胞数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纤维细胞群数则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开花后直到工艺成热期,茎中部的纤维细胞均以中密度最多,分别为530个和662个;纤维细胞群数则以其最少.  相似文献   

11.
黄花蒿是当今优良抗疟药青蒿素的药源植物。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了黄花蒿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的细胞学过程。黄花蒿花药为4室结构;横切面呈蝴蝶状排列;花药壁发育为典型单子叶型;花药壁中层在花药发育的较早期解体,其绒毡层由腺质型绒毡细胞组成,在花粉成熟前绒毡层细胞原位解体;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同步相差1~2个细胞周期,其细胞质分裂则为同时型;经2次分裂后形成的四分体为正四面体型;花药开裂前的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含1个营养细胞和1个具2个细胞核的生殖细胞。  相似文献   

12.
我们对红麻受精作用的进程、受精过程中花粉管生长的途径、形态变化以及胚和胚乳发育的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花粉经人工传粉到柱头,半小时后便开始陆续萌发;授粉后5小时进行双受精作用;授粉后6小时,初生胚乳核开始第一次分裂,此后发育迅速,至第7天便形成胚乳细胞,但很快又开始解体,至第22天时,仅剩少量残留的细胞。合子的分裂,则至少在授粉24小时以后,但胚的发育相当快,授粉后第6天开始器官分化,第22天分化完成,授粉后28天,胚发育成熟。本文对研究的结果在杂交育种和留种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柱花草胚胎发育过程中内珠被、胚柄及胚乳细胞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表明:上述胚珠和胚体的结构成分在胚胎发育进程中相继发育然后程序性地死亡。胚珠受精作用发生后,内珠被的内表皮细胞发育形成珠被绒毡层。原胚时期,珠被绒毡层外侧的内珠被细胞退化。球形胚时期,珠被绒毡层退化。鱼雷形胚时期,胚柄退化。扩大生长胚时期,胚乳细胞退化。内珠被、胚柄及胚乳细胞的发育和程序性死亡均与不同发育时期胚的营养物质供应和形态建成相关。  相似文献   

14.
本工作对甘兰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受精过程作了较详细的观察,结果如下: 1.甘兰型油菜的受精过程进行得比较缓慢,大约从开花后24小时受精开始,48小时左右一部分卵细胞完成受精过程。60小时前后大部分胚珠的卵细胞完成受精过程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开花后10天左右进行第一次细胞分裂。 2.胚珠一般为珠孔受精,从受精开始到受精卵形成突起,一直都有花粉管进入胚珠,不断把内含物注入胚囊,并从一侧环抱卵细胞,它们很可能参与受精卵的发育。 3.卵细胞受精,精核一般从卵核核仁的对方进入卵核。入卵核后的精核核仁由小长大,到两性核仁等大时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很快形成突起,突起伸长为管子,细胞核慢慢移到管端,这时细胞进行第一次分裂。 4.极核一般比卵受精早,受精前极核靠近卵器,当精核进入极核细胞质时,两极核即向胚囊中央转移,在转移过程中,完成受精作用。 5.在胚珠发育过程中,发现有停留在不同时期的败育胚囊和中途解体的卵细胞和极核。  相似文献   

15.
野生稻原生质体培养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三个野生稻(O. rufipogon,O. glumaepatula 和O. latifolia)成熟胚,经愈伤组织诱导和悬浮细胞培养,分离原生质体,利用简化原生质体培养基(SPCM),结合琼脂糖包埋,并附加看护细胞培养液,这三个野生稻原生质体均得到了成功培养,其中两个(O. rufipogon和O. glumaepatula )分化了绿色植株。看护细胞液在野生稻原生质体培养中,可促进细胞分裂,提早细胞分裂始期,细胞分裂频率(3.2%)和植板率(19.0%)分别比未加看护细胞液的培养方法高出13.3%和6.2%。看护细胞液可大大减少野生稻愈伤组织在液体中培养始期的死亡率,提高建立其悬浮细胞的成功率。原生质体克隆在适当的后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可以显著改良其结构,明显促进绿苗分化。尤其是L3培养基诱导原生质体克隆形成胚性愈伤组织或类似胚状体结构的频率达32.1%,显著高于MS和N6培养基,从而导致较高绿苗分化频率。  相似文献   

16.
采用微胚早期转移技术,将接种后2周的花药连同微胚一起转移到分化培养基,可提高分化成苗率10~12倍,且减轻了胚状体转移的麻烦。利用50kg/L的秋水仙碱溶液处理1~2mm的胚状体6~72小时,可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可育株率,其中处理24小时效果最好,在不降低分化成苗率的前提下,可育株率由对照的32.3%提高到71.4%。将微胚早期转移与染色体早期加倍相结合,在微胚转移前一天向原培养基中滴加1ml 50mg/L的秋水仙碱溶液,在保持同样出胚率和分化率的基础上,可育株率由39.4%提高到58.3%,自交结实株率由17.9%提高到37.4%。  相似文献   

17.
荔枝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研究对荔枝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的发育,及其淀粉的动态和引起座果率低的原因,作了较详细的观察,结果如下: (1) 子房两室,每室具一个胚珠。 (2) 倒生胚珠,具两层珠被。 (3) 胚珠发育属厚珠心胚珠。 (4) 胚囊发育为蓼型。开花前,大多数情况下,两个极核均合并为次生核。成熟胚囊包含卵器(由两个助细胞、一个卵细胞组成),中央细胞及三个反足细胞。 (5) 从孢原细胞分化,雌配子体发育成熟至开花,约需19~21天。 (6) 胚珠早期退化是导致座果率低的原因之一。 (7) 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过程中,胚珠内淀粉的积累是由珠心顶端到胚珠基部,由外珠被到内珠被。胚囊内淀粉主要分布在次生核的周围以及它和卵细胞之间的细胞质中。开花前一天的花柱中已积累大量淀粉粒。  相似文献   

18.
小麦穗部和颖果维管束系统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小麦穗部和颖果维管束的特性,以中筋小麦品种扬麦16为材料,通过光学、电子和荧光显微镜等观察和分析了穗部和颖果中维管束的结构、数目、发育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在花后8~28 d内,小穗轴中央维管束被TTC染色很红,随后变浅;从花后第4 d起,小穗轴中央维管束对I2-KI着色,呈色持续至花后24 d,其后不呈色.(2)花后1~6 d,颖果腹部维管束未完全分化成型,花后12 d,较完善的输导组织已发育形成,花后15~30 d,腹部维管束发育成熟并发挥物质运输作用,花后36 d,维管束输导功能已基本丧失.(3)花后19 d,颖果维管束中筛分子有典型的伴胞,并形成筛分子-伴胞复合结构,周围有大型的薄壁细胞,伴胞或薄壁细胞的体积比筛管分子大,细胞质浓,线粒体密度大;花后32 d,颖果韧皮薄壁细胞外形不规则,许多细胞壁突出或内陷,大部分韧皮薄壁细胞核解体,线粒体数目变少.(4)穗轴节片维管束排列为内、外两环,外环的维管束较小,位于茎的边缘,内环的维管束较大,周围为基本组织所包围.(5)穗轴节片大维管束数目从下而上逐减,上部和下部节片维管束下降幅度较少,而中部下降较多,但小维管束数目变化与此相反.(6)小穗轴基部维管束为12~13条,每小穗内的第1小花基部维管束为6~7条,第2小花中为5~6条,第3、4小花中为3~4条,第5小花以上各花中均为3条.  相似文献   

19.
西卡柱花草受精作用和胚及胚乳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常规石蜡切片与压片方法,用铁矾苏木精、汞溴酚蓝和PAS反应等进行染色观 察西卡柱花草(Stylosanthesscabra cv. seca)受精作用和胚及胚乳发育过程。开花后 3~6 h, 发生双受精作用。卵核的受精作用属有丝分裂前配子融合类型。极核受精过程有2种类型: (1)两极核融合成次生核,然后次生核与精核融合;(2)精核先与上极核融合,受精极核与 另一极核直到有丝分裂开始时才融合。花后22~23 h,合子分裂为二细胞原胚,经历单列细 胞胚、长棒形胚、球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幼胚、扩大生长胚阶段,花后 25~30d胚发育成 熟。胚发育属于茄型。在扩大生长压时期胚体开始积累淀粉和蛋白质。花后8~9h初生胚乳 核分裂,胚乳发育为核型。至胚长大,充满整个胶囊时胚乳开始退化,胚发育成熟时胚乳仅余 残迹。   相似文献   

20.
大叶桃花心木营养贮藏蛋白质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采用光学显微镜技术研究大叶桃花心木(Swietenia macrophylla king)的营养贮藏蛋白质。颗粒状的贮藏蛋白质积累在普通薄壁细胞的中央大液泡中。这些细胞的周缘细胞质中通常含有淀粉粒。在接近落叶期和无叶期,贮藏蛋白质在植株中大量积累,主要分布在次生韧皮部的射线薄壁组织细胞和韧皮薄壁细胞中,且末端小枝的贮藏蛋白质比树干和大根的多。末端小枝贮藏蛋白质的消失与新消生长过程是同步的,表明这些蛋白质被新消生长所消耗。落叶前对一年生枝条基部环剥,萌发的新消生长被抑制,环剥伤口下方贮藏蛋白质的消失受到阻碍。在新梢形成之后,树干和根中贮藏蛋白质明显减少,这些蛋白质的完全消失发生在相应器官形成层活动最活跃的时期。贮藏蛋白质在新梢萌芽后2个月就开始积累,正值高温和长日照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