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对海口林场26个桉树种33个种源26 a的树高、胸径、材积和耐旱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史密斯桉(15092、15059、15091)、本沁桉(14214)、巴吉桉(13286)、亮果桉(14012)、银顶纤皮桉(14840)、直杆桉(直local)和广叶桉(13349)等9个种源在昆明市海口林场表现较优,其中前6个种源还具有较强稳定适应性;9个种源均可作为南方地区桉树种质资源供应基地建设、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及优良种源展示基地建设的优选树种。  相似文献   

2.
1995年,从澳大利亚引进史密斯桉主要分布区的7个种源,以云南省大部分地区生长表现较好的蓝桉、直干桉作对照,在云南省的东部、东南部、南部、中部和西部共设5个试验点进行多点引种和种源适应性的试验。经对5个试验点苗期及25年生试验林适应性和生长表现的观测、分析,史密斯桉在试验点所示的区域内比较适生,尤其在滇东的陆良、滇中的禄丰、滇西的保山表现较好;引种的7个种源,以15064、18284和18688号初期生长较好。初步确定了该树种引种的适生范围,并对各种源在各试验点上的苗期和幼树期的生长规律和差异有所了解。据测定,史密斯桉的桉叶出油率为142%,比蓝桉高1倍,比直干桉高112倍;桉油中的桉叶素含量比两个对照高出18%。  相似文献   

3.
经过近100年的引种历史,四川共收集了130余种桉树,目前仍保留有近40种桉树。这些树种在四川省的林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四川具有发展前途的桉树有:巨桉、直干兰桉、柳桉、史密斯桉、邓恩桉、迪恩桉、亮果桉、赤桉、大花序桉、尤曼桉等。根据桉树生物学特性以及四川多年来桉树栽培情况,将四川桉树栽培地区划分为盆地、攀西河谷阶地和干热河谷等三个栽培区。针对不同的栽培区,提出相应的适宜桉树种,并对巨桉、直干蓝桉、赤桉树种不同培育目标的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亮果桉等桉树的引种试验首先在保山进行,后又在昆明金殿森林自然中心进行中试,以直干桉作对照。经对幼林阶段的生长量、生物量、抗性等进行综合分析评定,结果表明:亮果桉、巨桉、多枝桉、双肋桉各项指标接近或优于对照。亮果桉高生长比对照大24%,巨桉大4%,多枝桉大16%,双肋桉与对照相似;亮果桉胸径生长比对照大22—46%,巨桉大11%,多枝桉、双肋桉与对照相似。因此,上述树种可以在相应的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5.
1995年 ,以本地生长状况较好的直干桉和蓝桉作对照 ,在保山市隆阳区国营林场长岭岗林区进行了史密斯桉 7个种源的对比栽培试验研究。对 7个参试种源从苗期到 5年生幼树的生长观测结果表明 :史密斯桉适于在保山地区生长 ,5年生林木的树高、胸径、冠幅生长量均达到或超过当地的直干桉和蓝桉 ,出油率也比直干桉和蓝桉高。其中尤以 186 88、 186 81、 186 82等 3个种源表现最好 ,有较好的发展前途 ,可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七种桉树的引种试验在保山市羊邑镇进行,以我省原引种成功的直于桉作对照。经对幼林阶段生长量,年生长节律,生物量,抗性等的观测和方差分析,并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定法对各引种树种的树高、胸径生长,生物量及抗性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亮果桉、巨桉、双肋桉其各项指标接近或优于对照。亮果桉、巨桉高生长比对照大25~40%,胸径生长比对照大11~22%,双肋桉生长量与时照近似。因此,上述桉树可在相应的地区引种发展。树木引种栽培是树木改良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次引种试验是以引进纤维用材和提取桉油树种为目的,通过气侯条件以及与蓝桉亲缘关系密切的树种生态、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我们选定王桉(Eucalyptus regnans)、巨桉(E·grandis)、山桉(E.dalrympleana)、亮果桉(E·nitens)、双肋桉(E·bicostata)、直干桉(澳,E·maidenii)、毛皮桉(E·maearthuri)等七种桉树进行引种栽培试验。  相似文献   

7.
史密斯桉引种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澳大利亚引进史密斯桉原产地的7个种源,以保山市本地生长量较好的直干桉和蓝桉作对照,在保山市隆阳区国营林场长岭岗林区进行了引种栽培试验。苗期到5年生幼树的生长情况表明,史密斯桉在云南保山市适生,幼林树高、胸径、冠幅生长量均达到或超过当地的直干桉和蓝桉,出油率均比直干桉和蓝桉高。引种的7个种源中,尤以18688、18681、18682表现最好,有较好的发展前途,可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2014年9月,对海口林场5种幼林期桉树的受冻害程度及冻害后恢复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5种桉树的冻害恢复能力差异较大,抗冻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多利桉,本沁桉,邓恩桉,史密斯桉,蓝桉。本沁桉、多利桉和邓恩桉的冻害恢复较快,史密斯桉冻害后死亡率仅为5.8%,蓝桉死亡率则高达74.9%。采取合理的抚育管理措施可以加快恢复进度。  相似文献   

9.
根据玉溪大栗园五种桉树火烧砍伐后的萌生林生长调查的结果分析,五种树种中以双肋桉产柴量最高,是对照(未经火烧、砍伐的直干桉)的4.4054倍。其余树种排序为:直干桉、巨桉、亮果桉、多枝桉。萌生的直干桉林产柴量是对照直干桉林的1.4343倍。桉树幼林期采伐促萌可提高薪材产量。  相似文献   

10.
四川桉树基因收集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近100年的引种历史,四川共收集了130余种桉树,但目前仍保留有40余种桉树,这些树种在四川省的林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利用巨桉和直干兰桉已营建工业原料林近70万亩.在四川具有发展前途的桉树种有:巨桉、直干兰桉、柳桉、史密斯桉、邓恩桉、迪恩桉、亮果桉、赤桉、大花序桉、尤曼桉.  相似文献   

11.
1994年在昆明、玉溪两试验点营造的直干桉和蓝桉无性系测定林,根据1999年的生长数据分析后看出两地的测定林都是直干桉比蓝桉生长好,玉溪两个树种的生长都比昆明好.在直干桉无性系中两试验点的生长性状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蓝桉无性系在两试验点都不显著.在昆明试验点测定林保存完好的无性系中,直干桉有5个、蓝桉有3个无性系的材积超过对照(实生木),其中超过30%有6个(直干桉4个,蓝桉2个).玉溪试验点参试的7个直干桉无性系有6个的材积超过对照,其中材积显著大于对照的有两个;蓝桉3个无性系中没有1个超过对照.根据云南省目前的经济技术水平,走选优、建园的遗传改良途径更为积极稳妥.  相似文献   

12.
史密斯桉不同种源的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从原产地引入史密斯桉7个种源,以蓝桉、直干桉为对照,在云南亚热带地区的5个试点上进行史密斯桉不同种源的引种试验。5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史密斯桉在各试验点上的生长表现较好。其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总体超过蓝桉和直干桉;各试验点的史密斯桉全年都在生长,一般以7月生长量最大,2月生长量最小;平均出油率分别超过蓝桉、直干桉69 89%和51 78%,桉叶油的1,8-桉叶素含量分别超过直干桉和蓝桉8 87%、11 14%。每公顷桉叶油产量超过蓝桉30 66%,超过直干桉9 17%,每公顷桉叶素产量分别超过蓝桉和直干桉45 25%和18 93%。史密斯桉不同种源间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变异幅度较小,而种源内的变异幅度较大,为种源间变异的5~6倍。种源间树高、胸径、出油率、产叶量差异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树高的地点与种源间存在极显著的交互作用;树高、胸径、材积、产叶量、出油率的种源遗传力分别为0 18、0 50、0 22、0 33、0 36;产叶量与胸径、冠幅、枝重成正相关,出油率、1,8-桉叶素含量这两个性状与其他各性状相关不显著,为相对独立的性状。根据树高表型值,分别选出适宜各试验点种植的优良种源;根据不同育种目的分别进行了用材林种源选择、油用林种源选择和材油兼用林种源选择。其中油用林种源选择效果最好,其桉叶素产量增益可  相似文献   

13.
以广西黄冕林场的几个桉树树种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树种生长、立木材性以及林分密度对其影响。结果表明:各树种的生长(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冠幅、树皮厚度)和材性(立木Pilodyn值、应力波波速、基本密度)性状均差异显著。比较3种不同林分密度的邓恩桉发现,林分密度对其生长、材质形成等产生显著影响,适宜的林分密度有利于林木生长和材性形成。对各性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树种评价,结果表明:巨桉林木生长量大,大花序桉和本沁桉生长量相对较少,但木材材质相近,表现为坚硬,而粗皮桉、柳桉、邓恩桉均低于对照尾巨桉。从林木生长、立木材性方面看,适合于该地区发展的树种有巨桉、大花序桉和本沁桉,其中巨桉最适宜。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15种桉树在广西桂北区引种适应性进行了比较。苗期研究结果表明:粉绿桉、白皮桉、史密斯桉、毛皮桉、溪谷桉、高桉、辐射桉7种桉树在苗期出芽率、成苗质量上表现较差。对邓恩桉、柳桉、本沁桉、巨桉、赤桉、粗皮桉、丰桉、辐射桉、白皮桉、大花序桉10种桉树进一步造林试验,结果表明:2a生的平均保存率以丰桉最高,达84.5%,其次是柳桉、粗皮桉、邓恩桉、赤桉、巨桉,较差的为本沁桉、辐射桉、白皮桉三种。树高生长情况来看邓恩桉、丰桉、巨桉、本沁桉、赤桉、柳桉具有很好适应性,白皮桉、粗皮桉、大花序桉表现一般,辐射桉最差。胸径生长上,邓恩桉、本沁桉、巨桉和柳桉为生长比较大一类,表现一般的赤桉、粗皮桉和丰桉,较差的为白皮桉、大花序桉、辐射桉。同样2a和2.5a蓄积量上比较,邓恩桉、本沁桉、巨桉比平均值高,丰桉、柳桉、赤桉、粗皮桉、大花序桉、白皮桉均低于平均值。聚类分析可分三类:邓恩桉、本沁桉、巨桉、丰桉适应性强、速生的品种,而赤桉、粗皮桉、柳桉、白皮桉表现一般、大花序桉较差;其中邓恩桉最突出。不同桉树适应性与其抗寒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从原产地澳大利亚引进7个史密斯桉种源,以直干桉和蓝桉为对照,在石屏县进行了不同史密斯桉种源幼林期的引种栽培成效研究.苗期到5年生幼林期林木(苗木)的生长情况表明:在引种地7个种源的史密斯桉林木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均超过了蓝桉和直干桉;此期间史密斯桉林木全年都在生长,以7月的生长量最大,2月的生长量最小;史密斯桉不同种源林木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变异幅度较小,而种源内的变异幅度较大,为种源间的5~6倍.根据幼林期林木的生长量值评选出15064和18688史密斯桉种源为石屏引种地的最适种源.  相似文献   

16.
赣南耐寒桉树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种源来自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昆士兰州和维多利亚州的巨桉、邓恩桉、柳桉、亮果桉、史密斯桉、多利桉和巴吉桉共7个树种22个种源为试验材料,进行引种试验,34个月后对其生长指标与冻害等适应性指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参试材料中邓恩桉0612、邓恩桉99/01和多利桉97/06等3个种源的适应性较强,冻伤轻微,冻害等级为Ⅰ;邓恩桉0612、邓恩桉99/01适合赣南引种种植;但多利桉97/06生长量相对较低,应先进行引种驯化,再根据驯化情况及实际需要决定是否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保山地区史密斯桉种源的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以本地生长状况较好的直干桉的蓝桉作对照,在保山市隆阳区国营林场长岭岗林区进行了史密斯桉7个种源的对比栽培试验研究。对7个参试种源从苗期到5年生幼树的生长观测结果表明:史密斯桉适于在保山地区生长,5年生林木的树高,胸径,冠幅生长量均达到或超过当地的直干桉和蓝桉,出油率也比值干桉和蓝桉高。其中万以18688,18681,18682等3个种源表现最好,有较好的发展前途,可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蓝桉、直干桉种源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8次重复。经对生长量、保存率、抗性等的观测、分析,采用综合评定法进行评定,结果表明,蓝桉、直干桉存在种源差异。筛选出蓝桉T、L、G种源,直干桉12132、12125种源为表现较好的种源。最佳种源蓄积量与最差种源相比,蓝桉大125%,直干桉大55%,上述优良种源可在我省蓝桉、直干桉种植区发展。  相似文献   

19.
对16个邓恩桉种源及其153个家系进行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性状调查,结果得出邓恩桉各家系间生长差异显著。选出的优良家系80个,其中材积生长量大于总体平均值20%的家系有22个。在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等丰产栽培技术条件下,邓恩桉生长量超过直干蓝桉80%~140%,与史密斯桉生长量相近,但胸径生长往往超过史密斯桉,对培育大径材更有利,是一个值得广泛推广栽培的速生用材品种。  相似文献   

20.
史密斯桉在陆良的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从澳大利亚引进史密斯桉7个种源,试验点设在陆良县野鸭塘林场,对照为云南直干桉和蓝桉商品混合种子,从苗期和幼对期的生长情况分析,认为15064,18284,18676,19688等4个种源表现较好,可以在珠防工程中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