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982年营造红松、日本落叶松与色赤杨、白桦带、块状混交林20公顷,林龄7年时调查,幼林保存率平均85%以上,混交林中红松、日本落叶松5株优势木平均高分别为对照纯林的107.8%、115.7%;日本落叶松与色赤杨、白桦混交林蓄积生长量皆大于保留残次林7年蓄积的增长量,其中以12行日本落叶松与6行色赤杨混交林蓄积生长量最大,为日本落叶松纯林(对照)的142%,为7年生保留残次林蓄积增长量的606.1%。同时,混交林林地土壤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2.
红松、日本落叶松与刺楸、水曲柳、紫椴、黄菠萝的带、块状混交试验林林龄10年时,各树种平均保存率均在85%以上。日本落叶松与刺楸等阔叶树混交林立木材积生长量,为日本落叶松纯林的82.2%~117.0%;红松与刺楸等阔叶树混交林立木材积生长量,为红松纯林的147.0%~327.0%。混交林有机质含量为纯林的106.2%~191.3%,全氮含量为纯林的116.7%~316.7%。  相似文献   

3.
红松,日本落叶松与刺楸等阔叶树混交造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红松、日本落叶松与刺楸、水曲柳、紫椴、黄菠萝的带、块状混交试验林林龄10年时,各树种平均保存率均在85%以上。日本落叶松与刺楸等阔叶树混交林立木材积生长量,为日本落叶松纯林的82.2% ̄117.0%;红松与刺楸等阔叶树混交林立木材积生长量,为红松纯林的147.0% ̄327.0%。混交林有机质含量为纯林的106.2% ̄191.3%,全氮含量为纯林的116.7% ̄316.7%。  相似文献   

4.
该文对塞罕坝机械林场不同林班落叶松纯林和落叶松与桦树混交林中落叶松的生长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混交林可促进林木生长,并阐述了培育混交林的其它优点。  相似文献   

5.
人工混交林不同混交方式的生长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辽东山区人工混交林的生长动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红松块状混交林型的材积生长量是红松纯林的109%-124%,落叶松块状混交林型的材积生长量是落叶松纯林的108%-151%,各混交林型中的红松、落叶松乔木层生物量比红松、落叶松纯林高3.1%-28.6%和2.8%-16%。在块状、带状混交林中的红松、落叶松,其干、枝、叶、根的生物量绝大部分都高于各自的纯林,混交林的根系分布面积比纯林提高23%。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山东药乡林场不同坡向赤松、麻栎混交林天然下种更新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处在半阳坡的松栎混交林天然下种更新质量高于阳坡。半阳坡赤松幼树年均高生长量与阳坡差异显著,麻栎年均高生长量差异极显著。说明半阳坡赤松、麻栎混交林天然下种更新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日本落叶松与色赤杨、白桦混交林的综合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林型的试验表明,日本落叶松与白桦、色赤杨混交林型能促进林木的生长发育,各项性状指标均优于日本落叶松纯林。各混交林型能改善林分土壤状况,提高土壤肥力,在不同林型中,乔木层物种重要值,日本落叶松纯林最大,基本为一个林冠层,而混交林有2个林冠层,在灌木层和草本层中,以混交林型物种数量最多,远远高于日本落叶松纯林。混交林的物种丰富度最大,数量最多,纯林的总数量仅为混交林的11%~37%。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现有落叶松人工纯林及混交林之间主要差异性的分析表明:落叶松混交林无论在树种结构,径级结构,林分的稳定性,林分生长量以及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比落叶松纯林好,因此,在经营落叶松人工纯林时,要充分利用立地条件,树种组成大力培养针阔叶混交林,实现人工林天然化,恢复和建立一个森林生物群落。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南方最大的日本落叶松基地建始县,对低产林采伐迹地采用清杂整地,营造日本落叶松、山地杨纯林和两者混交林,对各试验地的林木采取抚育除草、施肥等措施。其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及山地杨混交林10年生的林木平均胸径分别比日本落叶松、山地杨纯林大13.6%、16.1%,平均树高分别大31.6%、21.4%、平均树冠分别大11.8%、14.9%,每公顷蓄积量平均分别多52.8%、73.7%。土壤肥力测定分析:日本落叶松山地杨混交林的土壤养分含量N、P、K平均比日本落叶松、山地杨纯林的土壤分别大33.7%、23.9%;27.4%、26.0%;36.0%、40.9%。因此营建日本落叶松与山地杨纯林是较为经济、而生态效果更佳的低产林改造方式。  相似文献   

10.
水曲柳和落叶松人工纯林与混交林的碳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水曲柳(Fraxinus mandschurica)和落叶松(Larix olgensis)人工纯林与混交林的固碳能力,在黑龙江省尚志市帽儿山地区选择24年生的林分,测定水曲柳和落叶松纯林与混交林的碳储量。结果表明:水曲柳和落叶松混交林生态系统碳储量(246.15 t C/hm2)大于落叶松纯林(232.01 t C/hm2)和水曲柳纯林(211.86 t C/hm2),但差异均不显著(P 0.05)。在三种人工林中,土壤层和乔木层碳储量分别占生态系统碳储量的71.6%~80.1%和17.3%~24.5%,为生态系统的主要碳库。混交林土壤层碳储量大于落叶松纯林和水曲柳纯林,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混交林乔木层碳储量与落叶松纯林和水曲柳纯林相比均表现增加,且与水曲柳纯林差异显著(P 0.05)。混交林和落叶松纯林的凋落物层碳储量明显高于水曲柳纯林(P 0.05),而水曲柳纯林林下植被层的碳储量显著高于混交林和落叶松纯林(P 0.05)。结果表明,水曲柳和落叶松混交林与纯林相比能增加生态系统碳固定,适合于营造碳汇林。  相似文献   

11.
杉木萌条光皮桦混交造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杉木低产林改造时,采用了炼山和清杂整地方式。并进行了杉木萌条更新、营造光皮桦纯林及杉木萌条光皮桦混交林对比试验。其结果表明:杉木萌条光皮桦混交林的地径年平均生长量比光皮桦纯林高14%、比杉木萌条纯林高26%、树高年平均生长量分别比纯林高12%和28%。清杂整地优于炼山。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外来引进树种日本落叶松林凋落物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采用分解袋法分别对18年生和24年生日本落叶松林以及周围针阔混交林凋落物的分解和养分释放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凋落物分解和养分释放速率均表现为针阔混交林日本落叶松纯林;24年生日本落叶松林18年生日本落叶松林。其中不同林分的凋落物残留率与时间呈指数相关,凋落物年分解系数(K)也表现为针阔混交林(0.555 6)24年生日本落叶松林(0.445 0)18年生日本落叶松林(0.366 2)。凋落物分解速率与初始N元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C/N比呈显著负相关,高的木质素含量对凋落物的分解有一定影响。C元素、K元素表现为直接释放模式,而研究中C/N比和C/P比相对较高,使N元素和P元素均表现为先富集后释放的模式。各养分元素的残留率总体呈现出18年生日本落叶松林24年生日本落叶松林针阔混交林的格局。[结论]不同林分凋落物分解和养分释放速率差异较大。凋落物年分解系数表现为针阔混交林24年生日本落叶松林18年生日本落叶松林。  相似文献   

13.
对福建省宁化县20年生的火炬松与马尾松混交试验林的生长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立地因子和相同经营措施条件下,火炬松与马尾松混交林的生长量与火炬松纯林、马尾松纯林的生长量间具有极显著差异。在不同混交方法中,以带状混交林的生长量最大,林分总蓄积量达166.023 m3.hm-2;块状混交林次之;株间混交林最小。在不同混交比例中,以火炬松∶马尾松=8∶2混交林和火炬松纯林的生长量较高,林分总蓄积量分别达164.277 m3.hm-2和161.217 m3.hm-2,马尾松纯林的生长量最小。  相似文献   

14.
人工落叶松与水曲柳混交的适宜性及其主要方式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落叶松与水曲柳混交林和纯林比较在生长量、改良土壤及预防病虫害等诸多方面有明显优势,根据当地的立地条件等特点,制定适合混交林的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日本落叶松与天然萌生阔叶树人工混交林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与天然萌芽阔叶树人工混交培育降低了培育成本,提高了生态效益,混交林培育28a后,林分生长稳定,生产力较高;混交林中的植物种类丰富,数量较多,各层次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好于人工营造的日本落叶松与白桦针阔混交林和日本落叶松纯林;日本落叶松与天然萌生阔叶树人工混交林,对恢复森林生态原始林貌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红豆树在混交林(红豆×杉木)中的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不同林分类型红豆树生长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 :混交林中的红豆树 5年生前树高、胸径及 10年生前材积生长状况与纯林差异不大 ;10年生后 ,混交林中红豆树生长能力增强 ,生长量明显超过纯林。生长后期 (33年生后 )的总生长量比纯林大 ,但连年生长量急剧下降 ,表明混交林已到达成熟期  相似文献   

17.
赤松纯林更新为油松麻栎混交林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伐前更新和伐后更新相结合,播种和植苗造林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地将赤松纯林更新为以油松为优势树种的油松、麻栎单层混交林。更新后的混交林分,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3.05%,是油松纯林的1.92倍;林地生产力有明显提高,混交林油松的平均树高和直径分别是纯林的1.24和1.15倍,混交林林木蓄积量是油松纯林的1.65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人工针阔混交林生态作用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色赤杨混交林比日本落叶松纯林植物种类多,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中的多样性能指标占优势,针阔混交林的分解速度明显高于纯林,其营养元素(N、P、K)的释放率均在50%左右,而日本落叶松纯林营养元素(N、P、K)的释放率低于31%。培育人工针阔混交林,能提高物种的多样性,加速枯落物的分解,增强营养元素释放效率,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9.
土壤是森林植物生命活动的基质.该文研究了冀北山地6种典型森林的土壤养分状况,以及土壤养分的等级.结果表明:6种森林土壤的全氮均属于极贫乏程度,全氮含量排序为:白桦落叶松混交林>油松蒙古栎混交林>白桦阔叶纯林>蒙古栎纯林>油松纯林>落叶松纯林;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排序为:白桦纯林>白桦落叶松混交林>蒙古栎纯林>油松蒙古栎混交林>油松纯林>落叶松纯林;6种森林类型土壤磷均属于极贫乏程度,全磷含量排序为:白桦纯林>白桦落叶松混交林>落叶松纯林>蒙古栎纯林>油松纯林>油松蒙古栎混交林;速效磷含量排序为:白桦纯林>落叶松纯林>白桦落叶松混交林>油松纯林>油松蒙古栎混交林>蒙古栎纯林;速效钾含量排序为:白桦落叶松混交林>白桦纯林>蒙古栎纯林>油松蒙古栎混交林>油松纯林>落叶松纯林  相似文献   

20.
人工针阔混交林枯落物的分解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日本落叶松与紫椴混交林及日本落叶松纯妹的枯落物分解试验结果,2种林型枯落物失质率均以枯叶〉枯枝,7-8月失质率最大,并袁现了慢-快-慢的节奏;2种林型的失质率为混交林〉纯林;不同林型的分解速度为紫椴阔叶林〉日落紫椴混交林〉日本落叶松纯林;不同树种营养元素释放率以阔叶树种〉针叶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