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报告了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宿主食物摄取与利用的影响,发现4龄初幼虫自开始饲毒后第3天起,其取食量和排粪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第4天起体重也极显著低于对照.相对摄食速率、相对生长速率一般随饲毒后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并低于对照。消化量、近似消化率和粗生长效率高于对照,而纯生长效率则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2.
茶尺蠖NPV对茶尺蠖幼虫取食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喂饲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oNPV)后,茶尺蠖幼虫的总食量极显著下降。1、2龄初饲毒,减少90.99~99.39%;3、4、5龄初饲毒,减少47.24~54.18%。总食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取食速率的显著减缓。1龄初饲毒,总取食期极显著缩短;2、5龄初饲毒,与对照无显著差异;3、4龄初饲毒,则总取食期极显著延长。各龄初饲毒后,该龄和下几龄的历期一般都极显著延长。饲毒后,幼虫体重明显减轻,能化蛹的蛹重也显著下降,但蛹历期和成虫寿命不受影响,上述结果表明,以EoNPV防治茶尺蠖幼虫宜在2龄初或其以前应用。在3龄初及其以后饲毒,高温条件下虽然幼虫死亡率不高,但总食量明显下降,仍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保幼激素类似物methoprene处理天蚕Antheraeayamamai5龄第4或第8天的幼虫,对蚕体生长发育及饲料转化效率的影响.蚕体重除5龄第4天15μg/头处理外,其余处理基本高于对照;后部丝腺鲜重与对照比,先低后高;中肠鲜重则基本上低于对照;五龄历期延长0.3~3d,取食量降低,茧层量、茧层率和叶丝相对转化率均有提高.从试验结果看,methoprene于天蚕五龄期处理有明显的增丝效果,且第8天处理的效果较第4天处理的好,前者以10μg/头处理的效果最佳,其茧层量、茧层率和叶丝相对转化率分别比对照高40.24%、29.49%和64.58%.  相似文献   

4.
高吉坤  曹旭  于丽萍  李晶 《安徽农业科学》2013,(7):2922-2923,2947
[目的]探讨枯草芽孢杆菌B29对黄瓜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方法]用枯草芽孢杆菌B29菌剂和化学杀菌剂(百菌清)灌根处理黄瓜根际土壤,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其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施用枯草芽孢杆菌B29菌剂后,使根际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在第10、20天显著增加,第30、40天恢复至和对照一致;使根际真菌数量逐渐下降,第10天显著低于对照,20~40 d时极显著低于对照,至第40天稍有回升,略高于10 d时的真菌数量。施用百菌清处理后,在第10、20天,根际细菌数量极显著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放线菌数量也低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根际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极显著低于生防菌处理组,至第30、40天恢复到和对照一致;对根际真菌数量的影响是先降低后升高,但极显著低于对照。[结论]施用枯草芽孢杆菌B29可促进黄瓜根际细菌和放线菌的生长,抑制真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Methoprene对天蚕生长发育及饲料转化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保幼激光类似物methoprene处理天蚕Antheraea yamamai5龄第4或第8天的幼虫,对蚕体生长发育及饲料转化效率的影响。蚕体重除5龄第4天15μg/头处理外,其余处理基本高于对照,后部丝腺鲜重与对照比,先低后高;中肠鲜重则基本上低于对照,五龄历期延长0.3 ̄3d,取食量降低,茧层量,茧层率和叶丝相对转化率均有提高,从试验结果看,methoprene于天蚕五龄期处理有明显的增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松辽黑猪前体脂肪细胞分化体系,了解其增殖规律及相关的脂肪标志基因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相对表达。选用7日龄松辽黑猪,用Ⅰ型胶原酶消化脂肪组织得到前体脂肪细胞,传代后进行形态学观察并绘制生长曲线,利用传统"鸡尾酒"法进行诱导分化,油红O对分化后的细胞进行染色,判断分化效果,提取总RNA,对成脂标志基因进行相对表达量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松辽黑猪原代前体脂肪细胞可贴壁生长,形似成纤维细胞,细胞生长曲线符合细胞生长规律,近似"S"形;诱导分化后的细胞具有成熟脂肪细胞的典型特征,细胞内聚集大量脂滴;诱导后第10天,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极显著提高;成脂标志基因PPARγ、C/EBPα在分化后的细胞中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而FoxO1在分化前相对表达量最高,第5天表达量与第0天相比极显著下降(P0.01),但第10天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第5天(P0.01),且第10天表达量与第0天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建立了松辽黑猪前体脂肪细胞的分离体系,为进一步研究松辽黑猪脂肪沉积与代谢机制以及改善肉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抑制生殖生长对玉米饲用营养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抑制玉米鲁单50的生殖生长后,玉米茎鞘和叶片的粗蛋白、粗脂肪和无氮浸出物的含量显著地高于对照,粗纤维、木质素和粗灰分的含量显著地低于对照;但是由于抑制生殖生长后籽粒不能发育形成,在生育后期玉米全株的饲用营养价值低于对照。结果表明,抑制玉米的生殖生长可显著地改善茎鞘和叶片的饲用营养品质,有利于提高乳熟末蜡熟初期收获用作育饲育贮玉米的饲用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高温条件下水稻垩白形成的生理机制,以高垩白性状湘早籼24号(X24)及其来源亲本湘早籼11号(X11,高垩白性状)和湘早籼7号(X7,低垩白性状)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在抽穗后第6天移入温室,进行为期15 d的高温处理(27~42℃),以常温处理(23~37℃)作为对照,研究灌浆期高温条件下剑叶净光合速率、籽粒灌浆速率、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及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等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条件下X7、X11和X24的稻米垩白度比常温对照处理的分别增加了2.53、4.82、6.66个百分点;高温造成X11和X24的叶片净光合速率在抽穗后第8、12、16天显著低于常温对照的,而X7的叶片净光合速率在抽穗后第16天反而高于常温对照的;高温条件下水稻在抽穗后第8天灌浆速率加快,并在抽穗后第12天达到最大值,较常温处理的提前了4~8 d;基因相对表达量差异分析表明,X11和X24籽粒淀粉合成相关基因Os SSIIIa、Os AGPSL2和GBSSI在抽穗后第12、16天的表达显著下调,导致籽粒直链淀粉含量降低及垩白度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研究源氯对花魔芋苗期生长发育及Cl~-分配的影响。【方法】以花魔芋为实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外源氯处理下花魔芋苗期病死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壮苗指数等指标的变化,并探讨了外源施氯对苗期花魔芋生长发育及CI-分配的影响。【结果】随外源氯浓度的增加,花魔芋病死率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在16 mmol/L时最低且极显著低于对照,且各处的病死率均低于对照;花魔芋光合速率、生长速率、干物质积累速率、根系活力以及壮苗指数均随外源氯浓度的增加而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分别在32、4、4、8和8 mmol/L时最高,分别在64、32、32、256和128 mmol/L时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随外源氯浓度的增加,花魔芋叶绿素含量不断下降,在32 mmol/L时显著低于对照,在128 mmol/L时极显著低于对照;花魔芋各器官干物质分配量在外源氯浓度≤16 mmol/L时叶茎根,而在≥32 mmol/L时叶根茎;花魔芋植株和各器官氯离子含量均随外源氯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各处理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各器官氯离子含量均为根叶茎,各器官氯离子分配率均为叶根茎,高氯下分配到叶中的氯明显增加,分配到茎中的氯明显减少,而根则相对较为稳定。【结论】因此,适当施氯对花魔芋苗期生长发育无显著不良影响,甚至还有促进作用,而高氯对花魔芋具有毒害作用,显著抑制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全脂大豆对肉仔鸡内脏器官形态学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生、熟全脂大豆和对照饲粮分7组饲喂出壳1日龄艾维菌(Arian )肉仔鸡,研究了生、熟全脂大豆对肉仔鸡内脏器官重量和组织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生大豆饲粮肉仔鸡的胰腺相对重显著高于饲喂熟大豆和对照饲粮组(P<0.05),饲喂熟大豆与对照饲粮组间无显著差异。生大豆饲粮对胰腺生长短期影响显著。前期饲喂生大豆饲粮肉仔鸡大肠、小肠相对重显著高于饲喂熟大豆和对照饲粮组(P<0.05),后期无显著差异。饲喂生长大豆饲粮肉仔鸡腺胃、肌胃相对重在前、后期显著高于对照饲粮组(P<0.05)。生大豆饲粮组对鸡的小肠绒毛的损伤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明湿害胁迫对不结球白菜生长的影响,本试验通过模拟根系高湿条件对6个不结球白菜品种的形态和生理指标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湿害胁迫下,各参试品种的鲜质量均低于对照,且均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菊花心的株高相对增长量显著低于低于对照;各参试品种根长则均极显著低于对照;各参试品种叶长也均显著小于对照;除龙池矮脚黄之外,其他5个品种的叶宽也均显著小于对照;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只有菊花心显著低于对照,黑油筒的蛋白质含量则显著高于对照;可溶性糖含量只有菊花心和高华青显著低于对照;脯氨酸含量也只有菊花心和高华青极显著和显著低于对照;相对含水量则只有菊花心显著高于对照。综合各形态及生理指标变化情况,矮脚苏州青和黑油筒受影响最小,说明二者在参试品种中具有相对较强的耐湿性,而菊花心受湿害胁迫影响最大,说明其耐湿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2.
梁燕  严建萍  谭湘陵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3):2870-2872
以水稻(Oryza sativa)南粳44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水稻幼根中乙醇脱氢酶(ADH3)和乙醛脱氢酶(ALDH)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浓度和胁迫时间都对ADH3和ALDH的表达有影响.与对照相比,100 mmol/L NaCl胁迫后ADH3和ALDH的相对表达量下降或没有显著变化;而300、400 mmol/L NaCl胁迫12、192 h时ADH3和ALDH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胁迫48 h时这两个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则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3.
通过检测苦马豆素抗血清治疗山羊甘肃棘豆中毒的血清学和免疫学指标,评价苦马豆素抗血清对山羊疯草中毒的治疗效果。将18只山羊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6只)、攻毒治疗组(B组,6只)和攻毒组(C组,6只),其中B、C组山羊于第1天拌精料饲喂甘肃棘豆草粉,开始攻毒剂量为10 g/(kg.d);C组山羊(第55天)出现死亡时停止攻毒。攻毒后第21天,B组山羊颈部肌肉注射苦马豆素抗血清,每只山羊每次0.25 mL/(kg.d),连续注射4 d。各组山羊于攻毒前进行第1次采血,以后每隔7 d采血1次,共采血8次。结果显示,攻毒后第7天,B、C组山羊AKP活性和AMA活性分别上升和下降,且均与A组差异极显著(P<0.01);第14天,B、C组山羊血清LDH活性明显高于A组(P<0.05);第21天,B、C组山羊的E-玫瑰花环率明显低于A组(P<0.05)。对B组山羊注射苦马豆素抗血清,治疗后(第28天)首次检测结果显示,B组山羊AKP、AMA和BUN活性较C组均表现为差异极显著(P<0.01);第35天(第2次检测),B组山羊血清中苦马豆素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1),而E-玫瑰花环率明显高于C组(P<0.05);第42天,B组山羊LDH活性显著低于C组山羊(P<0.05)。研究证实,苦马豆素抗血清能够有效治疗甘肃棘豆对山羊肝脏、心脏和肾脏等组织器官造成的损伤,可用于治疗山羊疯草中毒。  相似文献   

14.
子叶与外施蔗糖对豌豆幼苗生长及插条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豌豆(PisumsativumLin.)种子播种在纯石基质中,于40μmolm~(-2)S~(-1)光强、16小时光周期和22℃恒温条件下发芽和幼苗生长。分别于播种后4—11天除去子叶。取11天苗龄的插条在水培营养液中诱导生根。结果表明:幼苗高度、第三节长度、鲜重及干重均随去子叶的时间推迟而显著增加,插条生根力随幼苗生长量的增加而提高。去子叶后幼苗外施蔗糖表明:第5天去子叶的,幼苗高度和第三节长度随蔗糖浓度升高而明显增加,但过高的蔗糖浓度(4.0%)显著降低幼苗第三节长度,插条根量在2.0%蔗糖的浓度下最高。第8天去子叶的,幼苗外施蔗糖的效果显著高于未施蔗糖的,但不同蔗糖浓度间差异不明显。第5天去子叶的插条根量在0.5—0.7%的蔗糖生根液中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但平均根长度以0.9%的蔗糖浓度最高。第8天去子叶的,插条根量在0.3%蔗糖生根液下最高,平均根长随蔗糖浓度升高(0—0.9%)而显著增加。本文就子叶与外施蔗糖对豌豆生长及插条不定根形成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筛选可减轻小贯小绿叶蝉为害的叶面肥,旨在为茶树主要害虫的无公害治理提供依据。采用扫网法在小贯小绿叶蝉发生高峰期调查田间喷施3种不同体积分数叶面肥前、后小贯小绿叶蝉成虫和若虫的数量。结果表明,喷施叶绿素20.0%、10.0%、4.1%后第3天小贯小绿叶蝉成虫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第7天时极显著低于对照。喷施茶丰素8.3%、4.2%后第7天成虫数量极显著低于对照。喷施天达2116 10.0%、4.1%及茶丰素33.3%后7d内成虫数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喷施叶绿素20.0%、10.0%、4.1%后7d内小贯小绿叶蝉若虫数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但从第3天开始极显著低于茶丰素33.3%;喷施天达2116 10.0%、4.1%及茶丰素8.3%、4.2%后7d内若虫数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叶绿素20.0%、10.0%、4.1%对小贯小绿叶蝉种群数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显著低于清水处理。综合考虑成本及经济效益,建议在陕西茶区使用叶面肥时优先选用4.1%叶绿素,在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同时达到减轻小贯小绿叶蝉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不同甜菊品种的某些生理特性及糖苷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甜菊SM4与野生甜菊的生长和生理生长特性,结果表明,甜菊SM4具有较大的叶面积、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DNA和RNA含量比同期野生甜菊明显提高,在生长第40天4后,野生甜菊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蛋白质含量等逐渐下降,甜菊SM4则下降速率较慢、甜菊SM4总糖甙含量比野生甜菊高1.5%,其中Red-A甙提高,而与青草味有关的Stv甙含量则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7.
苜蓿草粉对生长猪生产性能及血清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选取体重约25 kg的长×大二元杂交猪60头,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分为5组,3个重复,在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苜蓿草粉。在正试期开始后的第1、20和40天称试验猪的体重,分析其饲喂含苜蓿草粉饲粮后的主要生产性能。在正试期开始后的第20天采取猪的血样,分析其饲喂苜蓿后血液中主要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添加5%,10%苜蓿草粉有利于提高生长猪的增重及饲料转化率,尤其10%组的日增重、日采食量较对照组有极显著改善,饲料转化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而15%、20%的苜蓿草粉组的上述指标比对照组降低。(2)添加苜蓿草粉后,饲粮干物质、粗蛋白质、NDF的消化率提高。(3)添加苜蓿草粉后,GH、Ins和IGF-1的含量显著提高,但试验组中的T3、T4含量显著降低;随着苜蓿草粉添加水平的提高,血液中尿素氮、甘油三酯、血糖和胆固醇含量递减,其中试验II组胆固醇含量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试验III、IV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而总蛋白的含量随草粉添加量上升有所提高,尽管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上述结果表明:在生长猪饲粮中添加10%紫花苜蓿草粉后对生长猪生产性能、营养消化率及血液生化指标有较显著的改善。结合生产实际,建议在生长猪饲粮中添加10%紫花苜蓿草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小鹅瘟病毒(GPV)VP3基因疫苗(pcDNA-GPV-VP3)和弱毒疫苗免疫鹅体内的免疫应答,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阐明pcDNA-GPV-VP3免疫发生机理、免疫持续期等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将pcDNA-GPV-VP3和小鹅瘟弱毒疫苗分别免疫30日龄四川白鹅,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免疫鹅体内GPV抗原的分布,用淋巴细胞增殖实验和间接ELISA分别检测免疫鹅的细胞免疫水平和血清抗体滴度,比较GPV基因疫苗与弱毒疫苗诱导鹅体免疫应答的能力。【结果】①弱毒疫苗组于免疫鹅的心、肝、脾、肺、肾、法氏囊、胸腺、哈氏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直肠、盲肠、胰腺、大脑及注射部位肌肉均中检测到GPV抗原;基因疫苗组于免疫鹅的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直肠、盲肠及注射部位肌肉中检测到GPV抗原。②弱毒疫苗免疫雏鹅外周血T淋巴细胞14 d后对ConA的反应开始增强,35 d达到最高值后下降;基因疫苗免疫雏鹅外周血T淋巴细胞OD值先下降,14 d后开始上升并高于空白质粒对照鹅和PBS对照鹅,35 d时达最大值,以后又逐渐下降,第21-63天极显著(P<0.01)高于PBS对照鹅和空白质粒对照鹅,第21-63 天时极显著(P<0.01)高于弱毒疫苗免疫鹅。③弱毒疫苗免疫鹅血清抗体第3天开始高于PBS对照鹅,第28天达到最大值后逐渐下降;基因疫苗免疫鹅血清体从第14天开始高于PBS对照组,第28天达最大值,第21-217天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PBS和空白质粒对照鹅;基因疫苗免疫鹅血清抗体除第28天极显著(P<0.01)高于GPV弱毒疫苗免疫鹅外,其余时间与弱毒疫苗免疫鹅差异不显著。【结论】pcDNA-GPV-VP3免疫雏鹅后能在免疫部位皮肤、心肌和各肠段中表达并能够诱导鹅体产生良好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基因疫苗诱导鹅体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优于弱毒疫苗,结果为阐述pcDNA-GPV-VP3的免疫机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9.
试验结果表明,脱毒甘薯一、二代表现前期茎叶生长旺盛,结薯早,进入薯块膨大时间早,后期生长平稳,产量比对照增长62.6%和56.4%,极显著高于对照,且具有大薯多,薯皮光滑、薯块开裂少,鲜食口感佳等特点,毒三代与对照比增产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不同温度对温室番茄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金鹏一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西北地区日光温室在不同温度下栽培冬春茬番茄对成株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温度的升高,番茄的株高、茎粗和植株相对生长速率显著提高,但在(25±3)℃和(33±3)℃下处理50 d时,株高、茎粗的相对生长速率极显著低于自然温度(20±3)℃处理,而植株相对生长速率在处理40 d时,就极显著低于自然温度处理,说明番茄短期处于亚高温处理下,植株会加快生长,但长期处于亚高温处理下,番茄会出现早衰现象;不同的温度处理表明,温度越高番茄果实前期发育越快,成熟期越提前,平均单果质量下降,总产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