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几种杀虫剂对大栗鳃金龟幼虫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8种杀虫剂对大栗鳃金龟幼虫进行室内药效试验,筛选出4种有效杀虫剂,并开展了田间防治试验。室内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施药10 d后,40%辛硫磷乳油0.125%药液和50%敌.辛乳油0.33%、0.167%药液处理防治效果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
毛缺鳃金龟在四平地区1 a1代,以3龄老熟幼虫在土内越冬。主要为害杨、柳、榆等。用80%敌敌畏500~800倍液防治成虫;用50%辛硫磷1份与细土10份混合制成毒土,撒施地面,翻耙入土壤表层,可有效防治幼虫。  相似文献   

3.
杨树是义县重要的造林树种之一,采用杨树1年生截干苗秋季造林效果最好,但翌春的苗期管理至关重要,特别是黑绒鳃金龟的防治不容忽视。笔者历经多年的生产防治实践,总结出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采用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以及生物防治,能保证造林成活率在85%以上。在黑绒鳃金龟成虫盛发期,喷洒50%杀螟松乳油1500倍液或80%敌百虫乳油1000倍液毒杀成虫。近年来,在防治实践中尝试使用40%氧化乐果200倍液,效果特别好。  相似文献   

4.
大栗鳃金龟自1985年首次在临夏太子山林区发生后,以5年为一周期于1990年、1995年定期发生。该虫以幼虫和成虫在土壤内越冬,也以幼虫和成虫对林木幼苗造成巨大为害。幼虫期采用50%辛硫磷乳剂600倍液、80%敌敌畏乳剂600倍液,防治效果达90%以上。成虫期采用黑光灯诱杀、人工捕捉,25%氧乐菊酿乳剂800倍液或“666”烟剂防治,均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采用15%毒死蜱·辛硫磷颗粒剂、3%克百威颗粒剂、40%甲基异柳磷乳油以及5%涕灭威颗粒剂分别对云杉有苗地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苗圃地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采用15%毒·辛颗粒剂、3%克百威颗粒剂或5%涕灭威颗粒剂用药量105~120 kg/hm2加50倍细砂土或干土拌匀,开沟后将药剂均匀施放到苗木根部,覆土灌溉,保苗率可达91.8%以上;于5月下旬至7月上旬(成虫羽化盛期)在苗床(木)上喷洒40%甲基异柳磷乳油1 000倍液进行防治,成虫死亡率可达90.8%以上,大大降低田间的产卵量。以上防治方法效果较好,且污染小,不受天气影响,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云杉树叶象幼虫室内药剂筛选及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8种杀虫剂对云杉树叶象(Phyusbins sp.)幼虫进行室内药效试验,筛选出5种杀虫剂进行了田间防效研究,结果表明:施药7d后,40%辛硫磷乳油0.250%药液、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0.167%药液和50%敌·辛乳油0.033%药液处理防治效果均达91%以上。  相似文献   

7.
镇安县板栗园栗毒蛾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栗毒蛾在镇安县1年发生1代,发生较为普遍,平均有虫株率75.8%,每株虫数41.9头,可造成严重危害。防治试验研究表明,冬季刮除卵块,灭卵率为92%,基本上能控制虫害大发生;5月中旬至6月上旬,用40%氧化乐果乳油40倍液涂环防治,杀虫效果为87.48%;在幼虫1~3龄时,喷洒青虫菌0.1亿孢子/ml和杀螟杆菌1亿孢子/ml菌液,杀虫效果分别为87.5%和83.3%,杀虫效果明显;5月上旬卵孵化时喷洒5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25%灭幼脲3号悬浮剂500倍液,防治效果分别为92.86%、95.2%、92.18%,均在92%以上;本试验不同防治方法均可起到有效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大栗鳃金龟成虫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6种杀虫剂对大栗鳃金龟Melolontha hippocastani mongolica Ménétriés成虫进行室内药效试验,筛选出8%氯氰菊酯微胶囊剂、10%联苯菊酯乳油、3%高渗苯氧威乳油和45%马拉硫磷乳油4种有效杀虫剂,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施药48 h后8%氯氰菊酯微胶囊剂400倍液、800倍液,45%马拉硫磷3 000倍液,10%联苯菊酯乳油3 000倍液防治效果均达92%以上。  相似文献   

9.
铜绿丽金龟的生活习性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绿丽金龟是园林植物的主要地下、食叶害虫之一。铜绿丽金龟在通化地区1 a1代,以3龄幼虫在土中越冬。利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达85%,比50%杀螟松乳油和50%磷胺乳油、25%对硫磷或辛硫磷、5%地亚农分别提高10%和15%;利用黑光灯及性激素诱杀、喷施乳状芽孢杆菌等也具有一定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栗实象甲是危害板栗的主要害虫之一。试验表明:采用50~55℃热水杀灭栗果内幼虫,杀灭果内幼虫100%。消灭虫害越冬集中地幼虫杀灭率为99%。在10月老熟幼虫脱果入土后,采用地面喷5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地面封杀处理,幼虫死亡率达90%以上。树冠喷洒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2.5%溴氢菊酯6000倍液,防效明显,防效分别为95.56%、95.34%、91.35%,均在91%以上。  相似文献   

11.
进行白蜡外齿茎蜂Stenocephus fraxini成虫和幼虫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成虫羽化高峰期喷药防治成虫,2.5%高效氯氟氰菊酯2500倍液,1.8%阿维菌素1500倍液,3%噻虫啉1500倍液速效性好。在幼虫孵化初期灌根防治幼虫,25%噻虫嗪1000倍液和20%呋虫胺2000倍液防效最好;打孔注药防治幼虫,5%和10%吡虫啉原液、5%啶虫脒原液防效最好;毒死蜱不适宜于打孔注药使用。  相似文献   

12.
于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采用室外定点观察与标准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危害油茶的广西灰象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分别利用40%氧化乐果、2.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2.2%甲维盐乳油、40%辛硫磷乳油和50%杀螟松乳油对广西灰象成虫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广西灰象在湖南省醴陵市油茶林1年发生1代,以蛹在油茶树附近土壤中越冬。成虫发生期较长(4—9月),主要为害期集中在每年的4月底至5月初。1 000倍2.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和500倍40%辛硫磷乳油具有强烈的触杀作用,防治1天后校正虫口减退率均达90%以上,施药后期前者2 000倍剂与1 000倍剂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后者随着防治时间的延长,防治效果逐渐减弱;800倍2.2%甲维盐乳油具有较好的持续性效果,施药后第5天防效达到近80%。针对广西灰象的化学防治药剂,推荐使用2 000倍2.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或者与2.2%甲维盐乳油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13.
选用7种化学杀虫剂对长鞘卷叶甲成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筛选出50%甲好清乳油、40%乐果乳油和90%杀虫单可溶性粉剂等3种杀虫剂的毒力较好,并应用于林间对成虫的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分别使用甲好清和乐果的800~1300倍液以及杀虫单的8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效果较好,用乐果和杀虫单的100倍液进行根灌防治效果较好,用甲好清和乐果的10倍液进行注干防治效果较好,可适当应用于林间防治。  相似文献   

14.
美国白蛾幼虫对15种农药的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5种农药对3龄美国白蛾幼虫进行触杀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5%阿维·毒死蜱乳油、0.5%二甲基二硫醚乳油、90%灭多威可溶性粉剂对白蛾的致死速度最快,在36 h时100.0%死亡;高效氯氰菊酯、S-氰戊菊酯、毒死蜱在48 h时达到了100.0%死亡;5%高效氯氟菊酯水乳型、20%高氯·马乳油、21%氰戊·马拉松乳油、40%杀扑磷乳油在72 h时达到100.0%死亡。5%丁烯氟虫腈乳油仅1 500倍液没有达到100.0%死亡,25%溴氰菊酯乳油、63.1%杀单·苏云可湿性粉剂和1.8%阿维菌素乳油1 000倍液在72 h的触杀效果达到96.7%,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泡腾片2 000倍液在72 h时致死作用最低为63.3%。另外,还对15种农药的毒力回归方程进行了拟合,并计算出15种农药的LC50。  相似文献   

15.
6种生物化学农药对刚竹毒蛾幼虫的毒力及防治效果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明确3%高渗苯氧威乳油、5%氟虫脲乳油、25%阿维·灭幼脲悬浮剂、20%除虫脲悬浮剂、1.8%阿维菌素乳油和25%灭幼脲三号悬浮剂等农药对刚竹毒蛾幼虫的毒力和林间防治效果,采用点滴法测定出6种药剂的致死中浓度(LC50)等毒力指数,同时开展林间应用防治试验。结果表明:6种生物化学农药对刚竹毒蛾幼虫杀虫活性好,以3%高渗苯氧威乳油的杀虫活性最强,20%除虫脲悬浮剂的杀虫活性较弱;3%高渗苯氧威乳油、5%氟虫脲乳油、25%阿维·灭幼脲悬浮剂、1.8%阿维菌素乳油、25%灭幼脲三号悬浮剂和20%除虫脲悬浮剂LC50分别为1.962、4.573、4.691、4.827、5.051和5.106 mg/L;6种农药的无人机喷雾,药后5 d林间防治效果均达86%以上。  相似文献   

16.
椰子织蛾(Opisina arenosella)是棕榈植物重要食叶害虫,在湛江一年发生 4~5 代、以 4 代为 主,世代重叠,以高龄幼虫越冬。每年 7—8 月份林间种群数量最大,8—9 月份危害严重,幼虫主要在 植物中层和下层老叶叶片背面皱褶处危害,形成不规则蛀道。蛀道长 60~150 mm,蛀道内粪便与其吐的 丝交织,幼虫隐藏于蛀道内取食叶肉,严重时叶肉大部分被吃光,后期造成叶片卷曲、干枯,形似火烧。 害虫完成 1 世代历期 50~65 d,其中幼虫历期 30~35 d,蛹历期 10~14 d,成虫历期 5~10 d, 卵历期 4~6 d。 车载电动喷雾器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 好年冬乳油 1 200 倍液、44% 多虫清乳油 1 200 倍液和 50% 甲 刻水分散粒剂 800 倍液,喷药后第 5 天,3 种药剂对椰子织蛾幼虫防治效果达到 90.26%~93.38%;喷药后 第 10 天,防治效果达到 93.16%~95.24%;3 种药剂的防治效果不存在差异。推荐交替使用上述 3 种药剂, 相隔 10~15 d,连续防治 2~3 次,可以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17.
杨干象是为害2~6年杨树中幼林的主要蛀干害虫,严重危害杨树的生长和成材。通过采用钻孔注药方式对4-6年生杨树杨干象幼虫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40%氧化乐果乳油+2.5%高效氯氟氰菊酯+50%久效磷乳油(1∶0.5∶1)混合液10倍液,每厘米胸径注射剂量1.0mL时,防治效果最好,虫口减退率达90.77%,防治效果达86.82。钻孔注药低污染、防治率高、易于操作、成本低,可在林业生产中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山地橄榄星室木虱防治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亨平 《福建林业科技》2005,32(3):130-133,153
应用不同药剂、浓度对橄榄星室木虱(Pseudophacopteron canariumYang et Li)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5%功夫菊酯乳油对橄榄星室木虱的毒力最高,其相对毒力是苦.烟乳油的1.7倍;复合药剂的防效明显高于单一药剂,最佳组合以功夫乳油5 500倍液+木虱净乳油6 000倍液+苦.烟乳油5 000倍液林间喷雾效果最佳,药后3 d、7 d、14 d、21 d的防效分别为73.63%、90.54%、93.51%、95.43%;连续施用复合药剂7 d的防效达100%,不仅防治效果好,而且持效长,可有效地控制星室木虱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5种生物农药喷雾防治竹镂舟蛾幼虫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揭示无公害防控竹镂舟蛾的关键技术,在福建政和县选择竹镂舟蛾为害的毛竹林设立试验研究区,选用1.5%苦参碱可溶液、3%高渗苯氧威乳油、25%阿维·灭幼脲悬浮剂、1.2%烟碱·苦参碱乳油和1.8%阿维菌素乳油等5种生物农药,应用无人机喷雾技术,开展防治竹镂舟蛾幼虫用药的最佳使用剂量筛选试验,并检测竹林土壤和竹笋中的农药残留。结果显示:药后5 d,5种农药均有2个浓度水平对竹镂舟蛾幼虫的校正死亡率达86%以上;农药的最佳浓度水平(用纯净水以体积比稀释的倍数)是:1.5%苦参碱和1.2%烟碱·苦参碱均为1 500倍液,3%高渗苯氧威为2 500倍液,25%阿维·灭幼脲为1 000 倍液,1.8%阿维菌素为800倍液。在竹笋和土壤中均未检出所施的农药成分。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的5种农药对竹镂舟蛾幼虫致死作用强、防效好,且不会产生农药残留,竹林喷施这5种农药,可大幅降低竹镂舟蛾幼虫的虫口数量,达到无公害防控竹镂舟蛾成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Diaeretiella rapae (M’Intosh.) is an endoparasite of the turnip aphid,Lipaphis erysimi (Kalt.) with a wid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The four Pesticides Nogos 50 EC at 600 ml per acre, Dimecron 50 WSC, Monofos 40 WSC and Tamaron 600 SL at 500 ml per acre, used in practice for the control of this pest, were tested for their side-effects onD. rapae. The parasitoid was reared on pottedBrassica napus plants infested with aphid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22±2°C, 60–70% rel. hum., 16 h light and 8 h dark). In one test, adult female parasitoids were exposed to fresh pesticide residues on glass plates and in another test, the pupae within aphid mummies were directly sprayed.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Dimecron 50 WSC, Nogos 50 EC and Monofos 40 WSC were harmful causing 100% mortalitv toD. rapae followed by Tamaron 600 SL (97% moderately harmful) after 24 hours of application, compared to no mortality in control, where only water was sprayed. Directly spraying of pupae with Dimecron 50 WSC and Nogos 50 EC reduced adult parasitoid emergence to 9 and 7%, respectively, Monofos 40 WSC and Tamaron 600 SL to 3% compared to 78% emergence for the control within one week of treat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one of the tested pesticides was safe toD. rapae and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Biological Control (IOBC) further testing under semi-field and field conditions is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