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2/JZ05-1活疫苗对犊牛最小免疫剂量及攻毒保护效果进行了研究。对BVDV2/JZ05-1活疫苗进行倍比稀释后免疫犊牛,在免疫后第28天用BVDV/JL-1强毒株进行攻毒保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2/JZ05-1活疫苗对犊牛的最小免疫剂量是105.0TCID50/mL。  相似文献   

2.
重庆地区气候湿润、水草丰富,牛的养殖规模较大,科学规范的养殖管理对于防止病毒性腹泻至关重要。加强牛病的防治要从牛场建设、品种引进、饲养管理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提高预防病毒性腹泻的技术水平,切实提高牛的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3.
正一、牛病毒性腹泻疾病在引起牛腹泻病的各种病因中,病毒性腹泻的危害是最为严重的,它可以引起犊牛死亡、成牛瘦弱、饲料报酬降低、人工费和药费开支增加等,是危害养牛业的重要传染病,已成为造成牛场损失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根据生产实际,将目前流行的牛病毒性腹泻病的种类及综合防治措施总结如下。(一)病毒性腹泻疾病的临床表现1、牛轮状病毒感染。该病是由轮状病毒病毒群引起的多种动物腹泻的一种传  相似文献   

4.
牛病毒性腹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和牛恶性卡他热能引起牛出现呼吸道、消化道症状,通过临床症状很难鉴别诊断。2014年8月,大庆市某牛场爆发了以口腔黏膜溃疡为特征的传染病。通过PCR和基因测序方法对上述疑似牛病毒性腹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和牛恶性卡他热的病例进行了鉴别诊断,结果确诊牛恶性卡他热是造成该牛群爆发疫病的主要病因,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一例牛病毒性腹泻病例的血清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是危害养牛业健康发展的瘟病毒属成员。文章对图们市长安镇畜牧兽医站接待病例的诊断过程进行了描述,通过猪瘟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卡检测患病牛体内“牛病毒性腹泻抗体”水平,从而为诊断牛病毒性腹泻病例提供了一种有意义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6.
牛病毒性腹泻病又称之为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ovine vival diarrhea-mucosal disease,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病毒(Bovine vival diarrhea virus,BVDV)感染引起的一种以腹泻为主的粘膜病。BVDV会破坏牛自身的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力下降,病牛容易被机会致病菌侵袭,感染其他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由于该病流行范围广、危害大。因此,建立准确、高效的BVDV检测方法对于阻断BVDV的传播及实现BVDV的净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的检测技术和净化方法进行了简要综述,旨在为规模化牛场提供检测技术参考和BVDV的净化思路。  相似文献   

7.
鹿源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核酸疫苗免疫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应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鹿源牛病毒性腹泻分离株CCSYD核酸疫苗体液免疫效果,应用淋巴细胞转化实验检测其细胞免疫效果,并与鹿源牛病毒性腹泻分离株CCSYD灭活苗和标准株C24V灭活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鹿源牛病毒性腹泻分离株CCSYD核酸疫苗产生了较好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免疫前后免疫应答水平差异均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在牛病毒性腹泻病毒5'UTR基因的保守区设计并合成了1对引物,建立了可以定量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核酸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建立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2为0.999,扩增效率为95.9%,熔解曲线为单一峰值,可检测到初始模板中4.1×101copies/μL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核酸,是常规RT-PCR方法敏感性的100倍。该检测方法与猪瘟病毒、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牛副流感病毒3型病毒等其它牛源病毒均不发生交叉反应;批内与批间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均小于2.2%。本试验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可用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临床诊断。同时,应用本方法对临床病例的各组织器官进行了病毒RNA定量检测结果表明,胸腺等淋巴组织的病毒含量最高,证实病毒主要侵害淋巴器官,此研究可为临床病例的病毒分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正>当前,在引起牛腹泻病的各种病因中,病毒性腹泻的危害是最为严重的,它可以引起犊牛死亡、成牛瘦弱、饲料报酬降低、人工费和药费开支增加等,是危害养牛业的重要传染病,已成为造成牛场损失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现笔者根据生产实际,将目前流行的牛病毒性腹泻病的种类及综合防治措施总结如下。一、病毒性腹泻疾病的临床表现1、牛轮状病毒感染。该病是由轮状病毒病毒群引起的多种动物腹泻的一种传染性人畜共患病。该病遍及全球,广  相似文献   

10.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抗原抗体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与免疫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新型抗原抗体检测方法不断发展和完善对近年来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RT—PCR、荧光定量RT—PCR、RT-LAMP、ELISA和胶体金技术等抗原抗体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不同实验室寻找适合的诊断方法以及发展新型诊断方法提供参考,为我国牛病毒性腹泻病的综合防控提供合理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自疑似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的流产奶牛粪便及血液中分离得到一株不产生细胞病变的病毒,经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及RT-PCR扩增进一步证实该病毒为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  相似文献   

12.
根据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5′端非结构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检测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244 bp片段的RT-PCR 3种体系。该3种体系对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NADL、Oregon C24V和长春184毒株各标准毒株的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对标准毒株的细胞毒进行检测,其敏感度达0.1 TCID50;而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猪瘟病毒、牛轮状病毒和牛冠状病毒的细胞培养物进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证明3种体系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初步结果表明所建立的RT-PCR技术3种体系可用于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3.
为摸清伊犁河谷地区牛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感染的病毒基因型,利用BVDV基因组5′端非翻译区(5′-UTR)通用型引物,采用一步法RT-PCR对疑似感染样品进行基因扩增、序列测定与比对分析以及遗传进化树构建.结果显示:12份疑似样品中,有1份样品PCR扩增结果呈阳性,基因型鉴定为BVDV2型.该研究表明伊犁河谷规模化牛场内存在BVDV2型感染,为该地区规模化牛场病毒性腹泻病的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河北分离株HB株的特性,阐明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致病机理,更好的控制BVDV感染、流行提供理论依据特进行此项试验;【方法】用理化学及生物学方法对BVDV河北分离毒株HB的特性进行检测,与BVDV准毒株OregonC24V株进行比较,分析了其理化性及生物学特性。电镜负染检查可见直径为40 ̄60nm有突起的圆形或近圆形的病毒颗粒,病毒在蔗糖中的浮密度为1.13 ̄1.14g/cm3。与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颗粒相似。毒力测定TCID50为10-4.5。理化学研究表明,该病毒对氯仿、乙醚、胰酶敏感;不耐酸、对碱具有较强的耐受性。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对56℃30min较敏感,56℃70min可使其完全灭活。血凝试验表明,该病毒对鸡、兔、猪和绵羊的红细胞均无血凝性;5-碘脱氧尿核苷(5,-IUDR)不能抑制病毒的增殖,核酸分型试验表明该病毒株基因组为RNA;病毒纯化后经SDS—PAGE电泳出现了5条主要结构蛋白带,与BVDV国际标准毒株OregonC24V株结果一致;【结论】河北分离株HB株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相似文献   

15.
牛病毒性腹泻对牛免疫机能损害较大,若防治不当容易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且该病原体传播途径广,感染性强,对牛群健康破坏较大,必须给予预防.本文对牛病毒性腹泻的病原特征和流行特点进行概述,然后分析急性型与慢性型牛病毒性腹泻的发病症状及病理性变化,从临床鉴别和实验室诊断两个方面分析如何确诊牛病毒性腹泻,最后对牛病毒性腹泻的中西...  相似文献   

16.
正牛病毒性腹泻即粘膜病在养牛业发生率极高。其病原体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这种病毒会通过病牛的唾液、排泄物等途径迅速感染牛群,各种年龄的牛都易感染、以幼龄牛易感性最高。牛病毒性腹泻的存在使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并给我国养牛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对牛病毒性腹泻的诊断与防治已成为我国养牛业的重点难点。1牛病毒性腹泻流行特点牛病毒性腹泻是一种极具感染性的疾病。一旦有牛感染病毒性腹泻病毒后,就会通过各种途径在群众中迅速传播。例  相似文献   

17.
一头2.5岁的黑白花牛因慢性腹泻和体重减轻前来就诊。其病史为两个月内产乳量下降,进行性体重减轻,起初可见腹泻,但经治疗后好转。已证实该牛场有副结核病牛。除消瘦外,体检结果均正常。进行了副结核病、慢性寄生虫病、沙门氏杆菌病、牛慢  相似文献   

18.
牛病毒性腹泻具备较强的传染性,患病动物与病毒携带动物均属于主要的传染源,严重威害牛体健康,严重侵胁了养殖人员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本文针对性介绍了牛病毒性腹泻的症状情况,针对性指出了相关治疗措施,以期为此后牛病毒性腹泻的治疗提供更多的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用增殖与浓缩后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分别免疫健康牛犊和家兔,制备牛抗BVDV和兔抗BVDV超免疫血清,并用层析法纯化牛抗BVDV IgG和兔抗BVDV IgG,建立了检测BVDV的双抗体夹心ELISA快速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的最佳反应条件为:牛抗BVDV IgG包被浓度为100μg/mL,兔抗BVDV IgG最佳工作浓度为50μg/mL,样品反应时间为90min,酶标抗体工作浓度为1∶8 000,以D490nm≥0.177作为阳性判定标准.该ELISA检测方法的重复性CV小于10%,最低检测限为1.87μg/mL,与牛轮状病毒、牛冠状病毒、猪瘟病毒、犊牛大肠杆菌和沙门菌等病原无交叉反应,该ELISA试剂在室温下至少可保存6个月.用该ELISA方法和IDEXX公司抗原检测试剂盒对甘肃省不同地区牛场156份临床粪便样品进行了检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7.3%和16.7%.表明本试验建立的ELISA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且重复性好,可用于BVDV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采集了2个牛场的10头疑似结核病的血清,采用ELISA方法进行牛结核病抗体检测,同时对该10份样品进行了PPD皮内变态反应,通过两种检测方法的比较,以期筛选出切实可行牛结核病的检测方法,为牛结核病的净化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