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冬虫夏草是一种极其珍贵的药食两用真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对冬虫夏草医药作用的进一步挖掘,它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仅靠采集野生冬虫夏草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我们用人工模拟生长条件的方法,来培育冬虫夏草子实体,以提高产量,满足人们的需要。 采用的人工培养基原料为大米、玉米、谷糠、蚕蛹粉及由水、葡萄糖、蛋白陈、磷酸二氢钾、硫酸镁、柠檬酸三铵、维生素B1配制而成的营养液。营养液的配方是:每1000毫升水中加葡萄糖10克、蛋白陈5克、磷酸二氢钾2克、硫酸镁1克、柠檬酸三铵1克、维生素Bll0毫克。培养基原料组分重量配比为:大米20%~25%、玉米10%~15%、谷糠4%~8%、蚕蛹粉1%~2%、营养液50%~55%。 一.培育方法(步骤): 1.培养基的制作。在容器中按上述比例加人大米、玉米、谷糠、蚕蛹粉及营养液,容器封口,用常规方法灭菌后冷却备用。 2.接种。在无细菌条件下操作,将冬虫夏草菌接人培养基中。 3.养菌。将接人菌的容器置于12~17摄氏度的避光环境下培养20天~25天,直至白色菌丝长满培养基2/3以上。 4.转色。在200勒克斯以上的光照条件下继续培养10天左右,菌丝由白色转为黄色。 ...  相似文献   

2.
香椿根插繁殖可采用粗0.8~2.4cm的根作插穗。0.3~0.5cm的细根宜用平埋方式,覆土厚1~2cm,成苗率可达85.7%。硬枝扦插,在窖藏前用IBA500mg/L或NAA500mg/L处理插穗;或在扦插前用2,4-D50mg/L处理插穗,均可提高生根率。插穗在扦插前用IBA100mg/L的酒精溶液速蘸,插后20d再用IBA1000mg/L酒精溶液速蘸,生根率可达89.5%。嫩枝扦插因极易腐烂而难于成功。在扦插生根过程中,镰刀菌、色串孢菌、假丝酵母、链格孢菌及地霉菌等弱寄生病原真菌,均可能侵染插穗,使其腐烂,应注意防治。香椿植株有内生菌,在一定条件下亦可导致插穗腐烂。经鉴定,内生菌属于欧氏杆菌属(Erwiniasp.)。  相似文献   

3.
芽枝状枝孢霉和螨蚧轮枝菌防治湿地松粉蚧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芽枝状枝孢霉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Fres)Derrues和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 lecanii的孢子液2.5×10^70/ml和01.7×10^7/ml防治湿地松粉蚧Oracellaacula(Lobdell),试验结果为:在室内,用芽枝状枝孢霉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2.7%和85.0%,用蜡蚧轮板菌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6.7%和65.9%;林地  相似文献   

4.
木霉对苗木土传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文喜  吴昊 《林业科技》1997,22(6):31-33
体外测定表明,木霉菌株T—169和T—279对病原菌Rhizoctoniasoclani(立枯丝核菌)、Fusariumoxysporum(尖孢镰刀菌)、Pythiumaphamidermatum(腐霉)和Alternariatenuis(交链孢霉)在对峙培养中的拮抗系数分别为2、2~3和3。温室测定表明,用0.6%(W/W)T-169麸皮培养物(107cfu/g)处理土壤。在人工接种立枯丝核菌、尖孢镰刀菌、腐霉及交链孢霉20d后,落叶松苗木发病率分别比未用木霉处理的对照减少49.6%、17.4%、18.3%和11.7%;用T-169和T-279木霉孢子悬浮液(108cfu/ml)处理落叶松种子,人工接种立枯丝核菌19d后,落叶松成苗率分别比未用木霉处理的对照增加18.8%和12.7%。  相似文献   

5.
蜡蚧轮枝菌用湿地松粉蚧连续复壮2~3次后,用其防治湿地松粉蚧,杀虫效果可提高12.3%以上,筛选出轮枝菌复合剂的最优配方为轮枝菌0.3亿/ml加机油乳剂1:28.6(机油乳剂:水)及适量增效剂、悬浮剂及轮枝菌0.25亿/ml加机油乳剂1:80及增效剂。悬浮剂,它们室内杀虫效果分别为92.8%和83.5%。林间采用轮枝菌151亿/hm2加机油乳剂0.75kg/hm2和轮枝菌15万亿/hm2加机油乳剂3.75kg/hm2,喷洒量为10kg/hm2,越冬代粉蚧(成虫)的死亡率分别为48.5%和71.2%,第一代粉蚧(若虫、成虫)的死亡率分别为99.3%和92.7%。越冬后期喷菌,第一代的虫口密度比未喷菌区下降52.7%;采用液、固双相发酵工艺生产的轮枝菌含孢量达55亿/g,比前人用高梁、小米作培养基密封培养的产孢量(4.1亿/g)提高了12.4倍,成本为3.38元/kg,此工艺流程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芽枝状枝孢霉和蜡蚧轮枝菌防治湿地松粉蚧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芽枝状枝孢霉CladoSporiumcladosporides(Fres.)Derrues和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lecanii的孢子液2.5×107/ml和1.7Xl07/ml防治湿地松粉蚧Oracellaacula(Lobdell),试验结果为:在室内,用芽枝状枝孢霉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2.7%和85.o%,用蜡蚧轮枝菌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6.7%和65.9%;林地每公顷喷孢量为33×1012和16.5×1012个孢子防治湿地松粉蚧,用芽枝状枝孢霉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45.2%和81.0%,用蜡蚧轮枝菌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2.7%和99.5%。初步认为上述两种菌在湿地松粉蚧防治上具有应用前途。  相似文献   

7.
不同病原菌对光肩星天牛致病力测定及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病原真菌对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幼虫致病力的测定表明:粉拟青霉9101、球孢白僵菌Z28 和卵孢白僵菌寄生率均为100% ,粉拟青霉Z26为87.5% 。各种菌对光肩星天牛的最适致死温度是:粉拟青霉Z26 15℃~20℃;粉拟青霉9101 15℃~25℃;球孢白僵菌Z28 20℃~30℃。用自己分离所得的球孢白僵菌Z28,粉拟青霉Z26,以含孢量4 亿孢子/m l+ 0.02% 增效剂做林间塞孔防治试验,每种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球孢白僵菌Z281~3 次/年处理间无明显差异,防治效果达93.44% ~97.25% 。粉拟青霉Z261~3 次/年处理间无明显差异,防治效果在92.92% ~96.55% 。两种菌混合塞孔,以1~3次/年处理间无差异,防效达93.64% ~96.48% 。每株树所用菌剂成本为0.02元。  相似文献   

8.
在应用昆虫病原菌防治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的试验中,筛选出一种增效剂,可使病原菌的产孢量增加,光肩星天牛的致死速率加快。在生产病原菌的培养基内加入0.02%的增效剂培养5天,产孢量比对照增加一倍多。在含孢量10^8/ml的球孢白僵菌的菌悬液中加入0.02%的增效剂,以每头光肩星天牛幼虫接种1ml菌悬液,使光肩星天牛幼虫第6天开始发病,第16天死亡  相似文献   

9.
用蓝桉(Eucalyptusglobulus)离体芽器官诱导培养,分化形成丛生芽,年繁殖系数3 ̄(12)。0.1~0.5mg/L的6-BA或0.5~0.8mg/L的KT诱导外植体(带节茎段)腋芽萌动的效果最佳,诱导率分别达80.3%和81.5%。1.5~20mg/L的6~BA或20~2.5mg/L的KT分别与0.5~1.0mg/L的NAA组合,对于促进腋芽分化形成丛生芽及继代培养中芽的增殖具有最佳效果。培养基中的无机盐浓度、蔗糖含量对蓝桉试管苗的生根具有显著影响;IBA促进蓝桉试管苗的生根。至目前为止,在1/2MS无机盐培养基+IBA1.2~1.4mg/L+S5g/L中诱导生根,生根率最高可达26.4%。  相似文献   

10.
松树Pt菌剂育苗菌根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用Pisolithustinctorius(Pt)菌根真菌重分离与母菌株培养物的比较及菌根子实体鉴定等方法,确证Pt菌剂人工接种的成功;并用照片描述形成Pt菌根的外部形态和解剖结构;发现典型外生菌根真菌──pt在苗圃人工接种条件下,可与松苗形成内外生菌根。结合生产大田应用试验,证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木菌根研究开发中心研制的Pt菌根剂具有明显的菌根化效果,和促进苗木生长、提高生物产量的作用。所试4种松树菌根化率均为100%,Pt指数在84以上,提高合格苗产量14.6%以上,平均苗高、地径、干物重、侧根数和根系总长分别增加28.1%~71.4%、22.8%~49.2%、66.7%~457.1%、128.0%~200.0%和82.4%~101.0%。  相似文献   

11.
蜡蚧轮枝菌防治湿地松粉蚧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蜡蚧轮枝菌用湿地松粉蚧连续复壮2-3次后,用其防治湿地松粉蚧,杀虫效果可提高12.3%以上,筛选出轮枝菌复合剂的最优配方为轮枝菌0.3亿/ml加机油乳剂1:28.6(机油乳剂:水)及适量增效剂、悬浮剂及轮枝菌0.25亿/ml加机油乳剂1:80及增效剂、悬浮剂,它们室内杀虫效果分别为92.8%和83.5%。林间彩 轮枝菌15万亿/hm^2加机油乳剂0.75kg/hm^2和轮枝菌15万亿/hm^2加机  相似文献   

12.
在皖南春季越冬代马尾松毛虫防治时期,于安徽长江以南采用不同治虫策略的5个林场,选立地条件和林分状况类似的马尾松纯林,对节肢动物和虫生真菌群落的调查表明,常年释放白僵菌的林场和长期监测虫情、准确挑治虫源地的林场害虫种数约占群落总种数的50%,个体数约占70%,益害物种数比(Ns/Ps)为0.72~0.83,个体数比(Nn/Pn)为0.44~0.45,多样性指数(H′)波动小,松毛虫虫口≤2.0条·株-1。交替放菌和施药的林场,滥用农药、尤其不治虫的林场,害虫种数约占群落总种数的60%左右,个体数>74%,Ns/Ps0.46~0.54,Nn/Pn0.23~0.34,H′波动大,松毛虫虫口6.0~10.0条·株-1,超过防治指标(5条·株-1)。长期的放菌或及时施药挑治利于优化群落结构,增大多样性指数,强化生态控制的力度  相似文献   

13.
快速培育云南松壮苗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培育云南松壮苗的方法赵盛军从优良母树上采回种子后,用0.5%高锰酸钾液或等量式波尔多液浸种10~15分钟,然后用10~25PPMABTI号生根粉液浸种24小时,取出稍晾,待播。接着,选用高29~25厘米、径15厘米的塑料袋为营养袋,选用造林地附近...  相似文献   

14.
紫叶小檗嫩枝扦插繁殖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紫叶小檗的嫩枝扦插繁殖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地小檗扦插繁殖的障碍之一为植物体内含有小檗碱。当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插穗24h后,生根率可由11.7%提高到55.0%。植物生长激素NAA和IBA都能明显提高紫叶小檗嫩枝插穗成活率,而应用0.1%高锰酸钾处理插穗24h后再用生长激素处理,效果更佳。100~150mg/L的NAA和IBA处理者可使成活率达95%以上,高于150mg/L的生长激素处理对嫩枝生根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盐渍野菜、蔬菜,可使其长期处于鲜绿状态,保质保鲜期长达12个月。本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原料易购,是中小企业及个人开发自然资源,提高经济收入的极好途径。 1.加工工艺流程: 盐渍野菜、蔬菜→脱盐→绿色还原→表面杀菌→漂洗→分装并注入保鲜液→真空封口→杀菌冷却→成品 2.工艺操作要点: 原料要求:选择无霉烂、无变质、柔软、嫩脆的盐渍野菜、蔬菜。 浸泡脱盐:把盐渍过的野菜、蔬菜,放入已放好水的脱盐容器中,菜和水的重量比为1:3,浸泡8h~14h,脱盐后用清水漂洗干净。 绿色还原:将脱盐后的野菜、蔬菜放入已配制好的绿色还原液中进行绿色还原。还原液的基本成分为镁盐0.05%~0.2%,锌盐0.01%~0.03%,钙盐0.04%~0.08%,温度75’C~80’C,时间Zmln。10mln。 表面杀菌:采用0.3%无毒过氧酸溶液进行杀菌,浸泡杀菌时间为1分钟左右。 包装袋:选用PVDC/AL/PE复合塑料包装袋。 保鲜液配制:氯化钠(精制)1.0%,食用防腐剂0.l%~0.3%,有机酸0.1%~0.3%,肌醇六磷酸脂0.1%,抗坏血酸0.1%。 真空封口;选用真空封口机封口,机内真空度>0. 07MPao 杀菌冷却:...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要阐述了新型木材防腐剂百菌清(chlorothalonil)制剂防止木材霉菌、变色菌、木腐菌、土栖白蚁的研究近况,并对我国将来开展百菌清的研究提出了建议好的有以下几种制剂:0.50%百菌清+0.50%DDAC、1.0%百菌清乳剂,0.50%百菌清+0.10%IPBC等,防变色菌效果与1.0%五氯酚钠(NaPCP)相当[5]。2防止木腐菌2.1单一百菌清制剂对木腐菌(P.gigantea,A.vailanti等)防止效果较好的是1.0%百菌清乳剂,其次是1.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0.50%百菌清乳剂、0.50%百菌清+0.50%DDAC、0.50%百菌清+0.10%DITS[5]。百菌清防止木材6种褐腐菌及5种白腐菌的效果与PCP及CCA-C进行了比较;对Neolentinuslepi-deus,Trametesverscolor菌种,百菌清的抑制效果不及PCP;对Irpexlacteus,Trameteshispida菌种,百菌清的抑制效果较PCP好;对其它菌种,百菌清的抑制效果与PCP相当。对Gloeophylumtrabeum、Postiaplacenta、Coniophoraputeana、Se  相似文献   

17.
现在市场上的酱油绝大多数为酿造酱油。一般由大豆并通过微生物进行发酵而得。它有一定的醇香味,含氨其态氮,按国家标准为大于0.4g/100ml。含固量大于12%,盐(以NaCl计)大于15%。是我国人民传统的调味品,它仅有少许鲜味,且含菌量较高(约50000个/ml)。我们提供的是一种动植物混合蛋白水解制备营养酱油的方法。首先将1千克蚕蛹和2千克~7干克水在500转/分~1000转/分的粉碎机中打成浆状液,加热使浆状液升温到50℃~100℃,保持20分钟~80分钟后,冷却至0℃~5℃保持1小时~6小…  相似文献   

18.
蓝桉组织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蓝桉(Eucalyptus globuhus)离体芽器官诱导培养,分化形成丛生芽、年繁殖系数3^12。0.1-0.5mg/L的6-BA或0.5-0.8mg/L的KT诱导外植体(带节茎段)腋芽萌动的效果最佳,诱导率分别达80.3和81.5%。1.5-2.0mg/L的6-BA或2.0-2.5mg/L的KT分别与0.5-1.0mg/L的NAA组合于促进腋芽分化形成丛生芽及继代培养中芽的增殖具有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9.
用苦丁茶萌蘖芽茎段进行离体快速繁殖,外植体采用0.1%氰霉素预处理,可有效地提高消毒效果。芽增殖培养基采用MS+6-BA1.5mg/L+KT2.0mg/L,pH调整为5.0有效高的增殖系数,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5mg/L+NAA0.6mg/L,能有效促进小芽生根,其移栽成活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0.
野生毛葡萄芽器官离体培养试验结果,外植体——茎段芽在含有植物生长调节剂BA2mg~4mg/L、IAA1.0mg/L的MS培养基上,被直接诱导出不定芽,芽继代培养分化率高,但芽茎粗且短,呈密集型,BA和IAA减半的Ms培养基,促进形成正常健壮芽。在含有IBA0.5mg/L的MS培养基上,无根苗生长10天后开始长出根点,15天根系长至0.5~1cm。移栽于经0.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的基质里,成活率90%,生长健壮,培育成完整的小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