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对扣培养法和圆盘滤膜法研究绿色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对玉竹锐顶镰孢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对锐顶镰孢菌菌丝生长具有一定抑制作用,木霉的抑制效果较差,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较好,其中枯草芽孢杆菌菌株Dc10的抑制作用最强,其非挥发性代谢产物对病原菌的抑制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2.
利用生长速率法和悬滴法,测得生防药剂多粘类芽孢杆菌剂和枯草芽孢杆菌剂对食用菌常染杂菌脉孢霉和青霉菌丝的生长速率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试验结果显示,两种生防制剂对脉孢霉和青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多粘类芽孢杆菌药剂对脉孢霉和青霉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明显,抑制率分别为90.44%和65.04%;而枯草芽孢杆菌药剂对脉孢霉和青霉的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在处理中表现为最高,抑制率分别为36.29%和46.66%。因此,多粘类芽孢杆菌药剂可以作为杂菌孢子抑制剂,枯草芽孢杆菌药剂可以作为杂菌菌丝生长的抑制剂。  相似文献   

3.
荔枝霜疫霉的生防菌株与化学制剂的筛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BS-2、解淀粉链芽孢杆菌TB2和枯草芽孢杆菌TL2菌株对荔枝霜疫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08cfu.mL-1的TB2和BS-2菌液对荔枝霜疫霉菌丝生长和孢子囊萌发的抑制率最高,分别为63.34%和79.29%;化学农药烯酰吗啉对荔枝霜疫霉的菌丝生长和孢子囊萌发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EC50分别为1.70和0.84μg.mL-1.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链霉菌702所产生物活性物质和纳他霉素及Nisin分别对黑曲霉、青霉、绿色木霉、枯草芽孢杆菌、蜡质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产朊假丝酵母、啤酒酵母的抑制作用研究,试验结果得出链霉菌702所产生物活性物质对各种指示菌的半致死浓度和半致死时间,证明链霉菌702所产生物活性物质抑制效果比纳他霉素及Nisin强。试验结果为链霉菌702所产活性物质应用提供了有益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无水乙醇分别从弗氏链霉菌变种S-221摇瓶发酵液的上清液和菌丝体中提取生物活性物质,分别对不同细菌、酵母菌和霉菌进行抑菌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上清液和菌丝体的乙醇提取液对蜡质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啤酒酵母、木霉、毛霉、黑曲霉均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绿色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不同菌种对苗期番茄生长的最佳处理,以番茄幼苗为材料设置LB培养基、枯草芽孢杆菌、PD培养基、绿色木霉、PD和LB混合培养基、绿色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混合菌,共计6组处理。分析绿色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对番茄苗期根系形态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绿色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混合菌,显著增加总根长、分枝数、平均根系直径、总根表面积、总根投影面积(P<0.05),显著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单独施加枯草芽孢杆菌,显著增加分枝数、根尖数、平均根系直径、总根表面积、总根投影面积、总根体积,显著提高土壤中铵态氮和速效钾的含量;单独施加绿色木霉,显著增加总根长、根尖数、分枝数、平均根系直径、总根表面积、总根投影面积、总根体积,增幅分别为119.56%、225.00%、98.30%、80.60%、58.21%、77.74%、312.28%,显著提升土壤中铵态氮、有效磷的含量,增幅为63.13%、104.00%,综合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7.
防治人参根腐病的生物制剂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种生物制剂对人参根腐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抑制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枯草芽孢杆菌、苏云金杆菌、EM菌肥、解磷菌、嗜热性侧孢霉、哈茨木霉菌。其中枯草芽孢杆菌、苏云金杆菌对人参根腐病菌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以枯草芽孢杆菌抑制作用最强,其EC_(50)为0.17mg/L;苏云金杆菌次之,EC_(50)为707 mg/L;EM菌肥、解磷菌、嗜热性侧孢霉、哈茨木霉菌的EC_(50)分别为1 148、3 630、7 943、91 201 mg/L,抑菌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等主要土传病原真菌与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等供试生防菌株对烯酰吗啉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烯酰吗啉对烟草疫霉、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哈茨木霉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孢子抑制法测定了烯酰吗啉对烟草疫霉孢子囊形成、哈茨木霉分生孢子分化的抑制作用,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别测定了烯酰吗啉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金黄垂直链霉菌(Streptomyces aureoverticillatus)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烯酰吗啉对烟草疫霉菌丝生长及孢子囊形成有显著抑制作用,对烟草疫霉菌丝生长的EC_(50)为0.467 6μg/mL;对哈茨木霉菌丝生长及分生孢子分化抑制作用较低;对瓜果腐霉、立枯丝核菌、茄病镰刀菌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垂直链霉菌无明显抑制作用。因此,烯酰吗啉可以与供试生防菌株混合施用防治烟草黑胫病。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以草莓隋珠为研究对象,以枯草芽孢杆菌WP、木霉菌WP和复合菌WP 3种菌剂为供试材料,设置25%吡唑醚菌酯SC为药剂对照及清水对照,研究3种生防菌剂对白粉病、炭疽病及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与促生促产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3种菌剂均可有效地防治草莓炭疽病,以复合菌剂WP防治效果最佳;枯草芽孢杆菌WP和木霉菌WP均可有效防治草莓白粉病,仅枯草芽孢杆菌WP防治效果最佳,其次是木霉菌WP,两者差异显著;木霉菌WP可以有效防控草莓灰霉病,防治效果最佳,显著优于其他2种菌剂。3种生防菌剂对炭疽病和白粉病防治效果较好,但对灰霉病防治效果不够理想,促生促产效果却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微生物菌剂防治甜菜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及对产量的影响。【方法】选用木霉菌(M)、枯草芽孢杆菌(B)、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C)、荧光假单胞杆菌(P)、淡紫紫孢菌(D)、多粘芽孢杆菌(PP)6种微生物菌剂进行甜菜根腐病田间防治试验。【结果】经6种微生物菌剂处理,甜菜根腐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与对照(CK)相比显著减低(P<0.05),发病率较对照降低18.18%~50.00%,病情指数降低2.27~5.87,各处理防效达到19.12%~49.45%,防效依次为C>D>B>P>M>PP。施用微生物菌剂能够改善甜菜根际土壤理化性状,其中M、B、C、D处理可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6种微生物菌剂可显著增加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施用微生物菌剂能够增加甜菜地上部、地下部及总干物质的积累,甜菜根产量和含糖率均高于对照,产糖量增产幅度达7.43%~38.05%,D、C和M产糖量增加效果最为显著(P<0.05),分别增产38.05%、28.49%和19.78%。【结论】施用菌剂能活化土壤养分,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防效较好,优于木霉菌、芽孢杆菌单施,提...  相似文献   

11.
用四川省化工研究所新研制的粉硫胶悬剂防治小麦白粉病和叶锈病的田间试验在四川雅安进行。在小麦抽穗期,白粉病处于盛发阶段时,用45%的粉硫胶悬剂300倍液喷雾,10天后防效高达100%,21天后防效仍为94.5%,一次用药即可完全控制危害,用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效只能到80%,一次喷药并不能完全控制,小麦生长后期白粉病的发展。对于白粉病发展迟缓的田块,在扬花期施用粉硫胶悬剂700倍液喷撒,一次即可基本控制小麦白粉病和叶锈病的危害。试验结果表明,45%粉硫胶悬剂300倍液对于小麦白粉病和叶锈病的防治效果优于16%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而用500倍的45%粉硫胶悬剂则与其相当。粉硫胶悬剂兼具内吸和保护作用,防病时间持久。  相似文献   

12.
用叶圆盘生测法测定了30种植物不同组织部位的甲醇提取液对甜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的抑菌效果,其中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茎叶和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叶的甲醇提取液在离体叶圆盘的防效分别为100%和85.6%,其他植物提取液均无明显抑菌效果。上述2种植物提取液对甜瓜霜霉病菌游动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48.2%和25.3%。对甜瓜霜霉病的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喷雾7d后的预防效果分别为51.4%和34.3%,田间试验的防效则分别为48.8%和22.6%。对防效较好的番茄茎叶甲醇提取物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水饱和正丁醇依次进行萃取,并对各萃取物进行叶圆盘测定,结果表明,有效活性成分存在于正丁醇相中;当浓度为1 mg/mL时,其萃取物对甜瓜霜霉病的抑制率为96.0%。  相似文献   

13.
采用孢子萌发法和菌丝生长法测定地果地上组织甲醇提取物对黄瓜霜霉病菌和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菌活性,提取物对2种供试病菌的孢子囊萌发,对马铃薯晚疫病菌菌丝生长均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浓度为1 000 μg/mL时,抑制率均达到90%。盆栽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的地果提取液稀释100倍对黄瓜霜霉病菌和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盆栽防效分别为85.89%和93.82%,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为76.76%。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植物油乳油对黄瓜白粉病的室内活性和田间防治作用。[方法]以长春密刺黄瓜苗为材料,接种田间自然发生黄瓜白粉病菌,进行室内保护试验和田间试验,观察不同植物油乳油对黄瓜白粉病菌的防治效果。[结果]棉籽油、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芝麻油和葵花油6种植物油乳油稀释至10、5ml/L对黄瓜白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室内的保护效果,植物油乳油与对照药剂三唑酮乳油相当,田间防治效果植物油乳油防效多数都在60%~75%,与对照药剂三唑酮乳油稀释1ml/L的防治效果69%~70%也相当。[结论]试验结果表明,所有植物油乳油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都很显著。  相似文献   

15.
弓加文  陈封政  李书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566-10567
[目的]初步探讨桫椤叶和茎干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为中药龙骨风(桫椤叶的茎干)研究开发提供依据。[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为供试菌种,研究了桫椤茎叶和茎干甲醇提取物对它们的抑菌作用,并与黄连提取物的抑菌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桫椤叶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最低抑制浓度为0.10%,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次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弱;桫椤茎干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最低抑制浓度为0.10%,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次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弱。桫椤叶和茎干提取物的抑菌作用与黄连提取物的相比较弱。[结论]桫椤叶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较好,桫椤茎干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较好,最低抑制浓度均为0.10%。  相似文献   

16.
6株土壤拮抗放线菌的初步鉴定及其抗菌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鉴定6株放线菌种类,并测定其发酵产物的抗菌活性。[方法]采用形态学方法鉴定6株放线菌菌株种类,以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盆栽和大田试验系统测定6株放线菌菌株发酵产物的杀菌活性。[结果]形态学初步鉴定结果表明,6株菌株属于链霉菌属。生物测定结果表明,500μg/m l的6株放线菌发酵产物,对棉花枯萎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均在90%以上;对番茄灰霉病菌、烟草赤星病菌、南瓜枯萎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也在80%以上。其中,GZ-204和GZ-331菌株发酵产物对小麦根腐病菌和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的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97.8%、98.2%和99.5%、94.6%。盆栽试验结果表明,GZ-204和GZ-331菌株发酵产物对小麦白粉病的保护效果分别为78.8%和87.1%,治疗效果为62.4%和68.5%。田间试验结果表明,GZ-204和GZ-331菌株发酵200倍稀释液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50.5%,69.2%。[结论]研究结果为新型土壤放线菌源农药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摘要:针对不通浓度70%丙森锌WP进行黄瓜霜霉病的田间防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黄瓜霜霉病发病初期,1hm2用70%丙森锌WP(有限成分)1911~2247g兑水900Kg,对黄瓜霜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喷药间隔期为7d,共喷3次。药后7d各处理防效为81.94%一84.72%,对黄瓜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18.
旨在研究新型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型杀菌剂氟苯醚酰胺与同类型杀菌剂在黄瓜白粉病上防效的差异。采用室内盆栽试验法和大田常规喷雾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30%氟苯醚酰胺SC的EC_(50)值为0.817 mg/L,对黄瓜的白粉病有很强的防效,显著优于50%啶酰菌胺WG等同类药剂。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推荐剂量下,3种药剂对黄瓜白粉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效,其中30%氟苯醚酰胺SC在制剂用量为415.5 mL/hm~2和499.5 mL/hm~2时,防效显著,其药后7 d的防效分别为83.31%和86.07%。由此可见,30%氟苯醚酰胺SC对防治黄瓜白粉病有效。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霉变饲用玉米中真菌的组成,探讨乳酸菌素对霉变真菌的抑菌效果和延缓饲用玉米霉变的作用。本研究采用传统真菌培养方法,对霉变饲用玉米中的霉变真菌进行分离,通过ITS扩增子测序确定霉变饲用玉米中可培养真菌的分类学地位;利用牛津杯法评估乳酸菌素对霉变真菌的抑制效果,并设置不同添加比例(10%、20%、30%)的乳酸菌素粗提液,探究乳酸菌素对饲用玉米发生霉变的周期与霉变程度(以结块、霉斑、霉味、霉菌数等参数作为观测指标)的延缓效果。结果发现:霉变饲用玉米中真菌种类多样性高,筛选得到了隶属曲霉属(Aspergillus)、青霉属(Penicillium)、毛霉属(Mucor)、镰刀菌属(Fusarium)和地霉属(Geotrichum)等三门5属的霉变真菌。乳酸菌素对霉变饲用玉米中各种霉菌均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尤其是对青霉属中的皮壳青霉(Penicillium crustosum)抑菌活性最佳,抑菌圈直径可达(16.54±0.23)mm,对地霉属中的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抑菌活性最差,抑菌圈直径仅为(9.26±0.16)mm,但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添加不同添加比例的乳酸菌素粗提液至饲用玉米中,在10 d内均无明显霉变现象出现,在30 d时各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出现了明显的霉变程度差异。此外,随着乳酸菌素粗提液添加比例的增加,饲用玉米霉变程度逐渐降低,添加比例30%的处理组中,真菌菌落仅有(9.28±0.59) × 107 CFU·g-1。总而言之,霉变饲用玉米中真菌种类丰富,存在多种产毒素霉菌;利用乳酸菌素可有效抑制霉变真菌,减缓饲用玉米发生霉变的周期与霉变程度。  相似文献   

20.
CCl4既作为电子受体,又是毒性极强的抑制剂,其生物毒性将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产物及生物降解的效率。采用多管发酵法(MPN),研究了初始四氯化碳浓度对厌氧系统中两类主要微生物——发酵性细菌和硫酸盐还原菌的毒性作用,为进行地下水及土壤厌氧生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四氯化碳浓度越高,对发酵性细菌和硫酸盐还原菌的毒性越强;且相同浓度的CCl4对硫酸盐还原菌的抑制作用较发酵性细菌要强得多;初始浓度(V/V)0.001%~0.005%的CCl4对发酵性细菌几乎没有抑制,而对硫酸盐还原菌总数的抑制率在47%~63%以上;浓度(V/V)高于0.01%的CCl4对发酵性细菌抑制作用较强,抑制率96%~99%,对硫酸盐还原菌的抑制作用更强,抑制率高达99.9%;在相同条件下,发酵性细菌比硫酸盐还原菌对四氯化碳的耐受性要强得多,微生物对四氯化碳的耐受程度将影响四氯化碳降解效率及降解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