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测定了33株不同来源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子实体农艺性状、产量及子实体多糖含量。结果表明:各菌株间的菌丝生长速度、子实体农艺性状、产量和子实体多糖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以子实体农艺性状、产量及子实体多糖含量为指标建立综合评价方法,筛选优势菌株,其中H59农艺性状好、产量高且子实体多糖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余菌株,综合评分得分最高,为最优菌株。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2015,(6)
以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性状及产量、生物学效率等为指标,对10个白灵菇菌株进行袋栽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白灵菇新科6号菌丝生长速度快、子实体洁白、掌状,生物学效率高,与其它供试菌株相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通过对8株蛹虫草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菌落平均直径、液体发酵菌丝体干重、培养周期以及子实体形态、重量、粗多糖含量的对比研究,筛选出优良的蛹虫草菌株。试验结果表明,蛹虫草菌株CC-8液体培养菌丝生物量明显高于其他菌株,子实体出草整齐均匀,出草率高,形态好,产量高,颜色为橘黄,子实体粗多糖含量高于其他菌株,表明菌株CC-8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可以作为栽培菌种进行产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对10个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菌株的菌丝拮抗作用、菌丝生长特性、出菇产量及子实体性状等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0个双孢蘑菇菌株中可能有同名异种、同种异名的现象存在;蘑菇2000菌株和蘑菇192菌株菌丝洁白、生长速度快,出菇产量高,子实体农艺性状较好,是优质的双孢蘑菇栽培菌株,可以作为双孢蘑菇2796品种的替代菌种,在云南省进一步推广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5.
分析4个灵芝菌株的农艺性状和不同生长期子实体内多糖含量变化,以期获得最佳采收期,同时为选育高产且多糖含量高的菌株提供参考。以SLZ30、SLZ31、SLZ41和SLZ61为试验材料,对其不同生长期子实体多糖含量和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综合农艺性状,得出SLZ61在4个菌株中表现最好;4个灵芝菌株在不同生长时期,其子实体多糖含量变化趋势表现一致,子实体成熟前期多糖含量逐渐升高,在子实体成熟期达到最大值,子实体成熟后期,其多糖含量下降到最低值。综合农艺性状、产量和多糖含量,认为子实体成熟期为最佳采收期,此时,灵芝品质最好,多糖含量最高;若采收孢子粉则在成熟后期采收。  相似文献   

6.
观察了6个草菇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菌丝生长状况、栽培出菇阶段的菌丝长速、形态特征、子实体形状、生物学效率以及不同菌株的污染率等。结果表明:菌株V10菌丝致密、生长速度快,子实体形态好,产量与生物学效率高,为6个菌株中生产适应性最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7.
以榆耳5个栽培菌株、5个野生分离菌株为试验材料,进行拮抗试验和栽培试验;通过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质量性状和产量性状比较,筛选出优良榆耳菌株U07。该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快,子实体质量佳,产量高,秋季冷棚栽培在木屑培养基上生物学效率41.2%。  相似文献   

8.
杏鲍菇菌株的生物学特征及农艺性状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4个杏鲍菇菌株进行生产性能的比较,经过对菌丝生长速度、生长势、生物学效率﹑子实体产量、子实体生物学效率、及子实体形态特征的分析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纯菌株中13号菌株(杏大Ⅲ号)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10.50mm/d,生长势最旺盛,单袋平均产量达341g,生物学转化率为74.37%。杂交菌株中22号(A1×B1)菌丝生长速度较快,生长势较旺盛,单袋平均产量达343g,转化率最高为78.71%。结论:纯菌株13号性状稳定、优良,适合做杂交亲本及生产栽培;杂交菌株22号的转化率高,用于工厂化栽培。  相似文献   

9.
灵芝优良菌株的品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4个灵芝菌株在拮抗反应、菌丝生长状况、生育期、子实体农艺性状及产量等方面进行对比试验,筛选出适合梅州生产推广的优良菌株:大别山G8菌株与其他菌株均有拮抗反应;该菌株母种和原种菌丝生长速度较快,菌丝洁白浓密,边缘整齐;在栽培过程中生长良好,孢子粉产量高,生物学效率高。  相似文献   

10.
供试松杉灵芝(Ganoderma tsugae)菌株6个,通过观察在母种培养基、栽培种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状况及产量试验,筛选出松杉灵芝优良菌株2个,分别为菌株4和菌株5,菌株4采自穆棱林业局人工栽培子实体,菌株5采自绥阳林业局人工栽培子实体。2个菌株在母种培养基和栽培种培养基上菌丝均生长均匀、浓密、生长势强、抗逆性强、生长速度快,原基形成至子实体成熟时间短,产量高,菌盖红褐色,扇形。  相似文献   

11.
对5个不同来源的秀珍菇菌株进行了春季栽培试验,比较了其菌丝生长速度、产量及子实体形态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农秀1号菌株在母种和原种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分别为1.01 cm/d和0.61 cm/d;中农秀珍菇生物学转化率最高达50.88%,该菌株具有出菇时间早,产量高,菇形好,潮次明显等优点,适宜在春季栽培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平菇菌丝体生长速度与子实体产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生物统计学的方法 ,对 7个供试平菇菌株的菌丝体生长速度与子实体产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母种菌丝体生长速度与子实体产量相关性不显著 ;原种菌丝体生长速度与子实体产量呈负相关性 ;第一潮菇产量与总产量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双孢蘑菇单孢子杂交育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双孢蘑菇176和2796为亲本菌株,通过单孢子杂交育种,经过初筛、复筛和生产性试验。获得一株新的稳定的双孢蘑菇杂交高产菌株.该杂交菌株具有发菌快、出菇早、产量高、颜色白、朵形较大、菌肉肥厚、抗逆性较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以蛹虫草为试材,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锌,利用罗丹明B分光光度法测定菌丝体和子实体锌含量,蒽酮-硫酸法和DNS法测定子实体多糖和还原糖含量,探究了锌对蛹虫草菌丝体、子实体生长和生理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富锌蛹虫草培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锌对蛹虫草菌丝体、子实体均有一定的影响,适量浓度促进生长,过高则抑制生长,最适合蛹虫草生长的培养基锌浓度为678 mg·kg-1,该浓度下蛹虫草子实体生长良好无退化现象,干质量出现最大值为3.56 g,多糖含量为7.32%,锌富集率达6.45%。  相似文献   

15.
猴头菇‘沪猴3号’是以0605为亲本,通过常温常压等离子体诱变选育而成。菌丝半气生型,致密,生长势强,最适生长温度为24 ~ 26 ℃,平均生长速度为5.72 mm ? d-1。子实体单生,中心形,平均长度9.4 cm、宽度8.2 cm、高度6.2 cm,白色,肉质硬,质地致密,多糖平均含量4.90%。菌刺粗、长度居中。出菇温度14 ~ 18 ℃,生长周期短,一潮菇生物学效率44%。  相似文献   

16.
草菇组织分离物的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比较分析草菇组织分离物与出发菌株的菌线生长速度、出菇性状和同工酶酶谱,发现两者在出菇性状和酯酶同工酶同工酶酶谱方面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遗传差异。这一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组织分离进行草菇菌种的提纯、复壮及利用遗传变异的积累选育新菌株,应特别慎重。  相似文献   

17.
以10株烟色离褶伞菌株为试材,按照拮抗、固体和液体菌落生长、农艺性状栽培试验的方法,进行不同烟色离褶伞菌株亲缘关系和菌株生长特性研究,以期为烟色离褶伞工厂化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通过拮抗试验初步判定出A、B、E、F、I菌株是各自独立菌株,C、D、J、G、H菌株为同一菌株。F菌株综合性状最佳,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时,菌丝生长均匀,且生长速度最快,达到(4.45±0.01)mm·d-1;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时,菌球密度最大,为188个·mL-1。菌球直径最小,单个菌球直径为1.23 mm,生物量为253 mg·(10mL)-1。在出菇栽培试验中,F菌株的污染率最低,出菇整齐,生物学效率显著高于其它菌株,达到55%。  相似文献   

18.
试验将不同脱落酸浓度(O.1ppm、0.5ppm、1ppm、2ppm)和培养料不同含水量(65%、67%、69%、71%、73%)进行拌料接种、发菌出菇,观察平菇菌丝生长、出菇以及产量等。结果表明,脱落酸浓度为1ppm-2ppm时增水效果最佳,可使培养料含水量在69%时的菌丝满袋时间与对照培养料含水量为65%时的菌丝满袋时间相当。产量方面脱落酸浓度为1ppm,2ppm,培养料含水量69%比对照培养料含水量为65%增产35%左右。培养料含水量在71%~E对照培养特含水量、内65%增产50%左右.  相似文献   

19.
对17种茶树菇菌株的菌丝长势、菇体颜色、抗逆性、开伞度、产量及生物学效率等多项农艺性状进行评比实验。结果显示,茶树菇大部分菌株菌丝长势都很好,较易开伞,具有较强抗逆性,原基发生约34 d~48 d,初潮时间约40 d~53 d,且生物学效率近50%以上,其中浅灰褐色品系菌丝长势偏好。但白菇和As-F各项农艺性状均较弱。综合比较后筛选出优良的核心菌株As-1。  相似文献   

20.
侧耳与香菇原生质体无性再生株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11个菌株为材料,对原生质体无性再生株的单、双核比例、产菇优势及出菇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侧耳、香菇无性再生株以“锁状联合”的有无可区分为无锁状联合的单核株和有锁状联合的双核株,但其比例因菌株不同而迥异;(2)同一菌株的单、双核株的菌丝生长速度、出菇期及菇产量等性状有较大差异,双核株多优于单核株;但原生质体双核株与其亲株双核株相比,优劣因菌株而异;(3)无性单核株是进行细胞融合或常规杂交育种的理想材料,而原生质体双核株可用于选出优质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