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西崇左蔗区甘蔗白蚁的发生为害程度,为甘蔗白蚁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在崇左市江洲区新和镇、驮卢镇及扶绥县蔗区选择有代表性的蔗地进行甘蔗白蚁为害株率调查;在广西驮卢东亚糖业有限公司糖厂随机调查61车原料蔗,调查原料蔗白蚁为害株率.[结果]崇左市蔗区甘蔗白蚁平均为害株率达26.32%,部分高达41.71%;原料蔗白蚁为害株率在20%以上的占13.11%,在10%以上的占27.86%.[结论]崇左蔗区甘蔗白蚁为害较重、发生较普遍,应加强对甘蔗白蚁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出适合防治地下害虫的杀虫剂,以甘薯普薯32为试材,在河南郑州和洛阳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地块,研究5种药剂对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0.5%噻虫胺(颗粒)90 kg/hm2和金龟子绿僵菌2亿/g(颗粒)90 kg/hm2,防治效果较好,防治效果最高分别是82.77%和79.48%,商品率最高分别为92.51%和91.06%,平均产量比对照增产最高分别是10.49%和9.57%。噻虫胺和金龟子绿僵菌分别代表化学药剂和生物药剂在甘薯地下害虫防治上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西灵山县蔗区甘蔗木蠹蛾发生及为害情况,为防治甘蔗木蠹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调查方法,结合文献资料及实践经验,分析灵山县甘蔗木蠹蛾发生为害特点及发生原因。【结果】灵山县甘蔗平均虫害株率达25.63%,其中木蠹蛾平均为害株率占总虫害株率的58.94%。【结论】灵山县蔗区甘蔗木蠹蛾为害比较严重,已给当地甘蔗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应采取蔗种调运检疫、农业防治、灯光诱杀、人工捕蛾和药剂防治等综合措施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西灵山县蔗区甘蔗木蠹蛾发生及为害情况,为防治甘蔗木蠹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调查方法,结合文献资料及实践经验,分析灵山县甘蔗木蠹蛾发生为害特点及发生原因。【结果】灵山县甘蔗平均虫害株率达25.63%,其中木蠹蛾平均为害株率占总虫害株率的58.94%。【结论】灵山县蔗区甘蔗木蠹蛾为害比较严重,已给当地甘蔗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应采取蔗种调运检疫、农业防治、灯光诱杀、人工捕蛾和药剂防治等综合措施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西崇左蔗区甘蔗白蚁的发生为害程度,为甘蔗白蚁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在崇左市江洲区新和镇、驮卢镇及扶绥县蔗区选择有代表性的蔗地进行甘蔗白蚁为害株率调查;在广西驮卢东亚糖业有限公司糖厂随机调查61车原料蔗,调查原料蔗白蚁为害株率.[结果]崇左市蔗区甘蔗白蚁平均为害株率达26.32%,部分高达41.71%;原料蔗白蚁为害株率在20%以上的占13.11%,在10%以上的占27.86%.[结论]崇左蔗区甘蔗白蚁为害较重、发生较普遍,应加强对甘蔗白蚁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小麦地下害虫种群变化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地下害虫主要包括蛴螬、金针虫、蝼蛄,其为害小麦根茎部,造成缺苗断垄,一般缺苗率10%左右,严重时达50%以上,甚至绝收或毁种。镇平县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因甲基异柳磷的大力推厂,使小麦地下害虫特别是蛴螬得到了有效控制,虫口基数下降,蛴螬与金针虫比例接近1:1或少于金针虫,小麦受害程度明显减轻。经多年调查研究,找出其种群变化原因,以正确指导防治。一、种群变化原因(一)花生面积的逐年扩大。蛴螬成虫金龟子有喜食花生叶的习性。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镇平县花生种植面积在0.13-0.33万  相似文献   

7.
菜地、药草地、林木苗圃等旱地作物往往容易遭受地老虎、金龟子等地下害虫为害,一般药物防治效果不理想.实践证明,茶枯(茶籽饼)对消灭地老虎、金龟子等地下害虫有奇效,而对各种作物无药害,且有较好的肥效作用.  相似文献   

8.
黄褐丽金龟子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褐丽金龟子(Anomala ecolete Falde rmann)是武威市凉州区、古浪县、民勤县境内麦田发生的地下害虫,尤以古浪县永丰滩乡发生严重.据20世纪80年代初调查,发生严重时,为害面积占到当时播种面积的70%~80%,平均虫口23.1~16.0头/m2,小麦被害率为15%~35%,通过数年防治为害虽有所下降,但仍对小麦、玉米、马铃薯有影响.为此,近年我们对该虫的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大云斑鳃金龟子是农作物、林果业生产上的重要害虫,尤以"四旁"绿化、农田林网化搞得好的砂质地块受害严重.20世纪80年代,大云斑鳃金龟子在忻府区奇村、原平市闫庄等地发生严重,幼虫成片咬断作物幼苗根茎,造成缺苗断垄,轻者缺苗30%~40%,重者缺苗70%以上.1986年,省、市、区在奇村镇召开专门会议,研究控制大云斑鳃金龟子的措施.经过2年的努力,1987年秋后调查,每平方米耕地平均有幼虫0.89头,比1985年同期下降58.2%.进入21世纪后,大云斑鳃金龟子的为害又开始回升.2003年6月,奇村镇大云斑鳃金龟子为害面积2400公顷,占到耕地面积的76%.其中大发生面积267公顷,严重地块虫口密度为每平方米11头以上,单株玉米下可挖出幼虫3~4头,虫株率高达87%.  相似文献   

10.
(一)发生情况蛴螬,又名蛭虫,是我县东部粮、油产区主要地下害虫,近年来受害面积很大。蛴螬不仅在春季能为害各种作物造成缺苗断条,而且在秋季还加害花生果实导致严重减产。根据调查,发生种类也较多,以朝鲜黑金龟子为主,铜绿金龟子和东方金龟子次之。春  相似文献   

11.
赵荣华  樊修武 《山西农业科学》2013,41(3):286-288,298
针对我国谷子主产区谷子粟叶甲近年来发生为害及造成的损失和日趋渐重的现状,在发生、为害、药剂和综合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该虫的适时防治和谷子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与指导。近10 a来,粟叶甲在我国北方谷子作物上普遍偏重发生,产量损失可达10%~15%,已上升为谷子的主要害虫之一。旱作秸秆覆盖起到了积极的稳产作用,但给害虫提供了适宜的繁衍温床,加重了粟叶甲为害的发生几率。现有谷子栽培品种间粟叶甲有虫率存在程度不同的差异,应重视这些品种的利用和改良,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谷子抗虫育种方面的工作,将成为抗粟叶甲危害的捷径和方向。  相似文献   

12.
采用盆栽模拟试验,研究在煤炭矿区1年、2年、3年复垦土壤施用生物菌肥对小白菜叶绿素、VC、还原糖含量等品质指标的影响,及生物菌肥对复垦土壤熟化改良的效果。结果表明,加入生物菌肥后,不同年限复垦土壤的小白菜叶绿素、VC、还原糖含量有明显提高,分别比对照增加18.0%。36.0%、17.2%。24.64%、20.0%。26.1%;施加生物菌肥对小白菜品质的提升呈现3年土壤〉2年土壤〉1年土壤的现象,说明施加生物菌肥对3年复垦土壤的熟化改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苍南县有机茶园茶天牛危害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浙江苍南五凤有机茶园茶天牛危害程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茶天牛对茶树的危害率为6.7%~50.0%;供试茶园的茶天牛危害特点为:近山顶(海拔450 m)的茶园茶天牛危害率高于半山腰(海拔350 m)的;路北侧的高于路南侧的;距路边1 m处的高于距路边100 m 处的。茶天牛的危害程度与土层深浅、茶树根部分外露与否及诱虫灯等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不同整地方式对鼢鼠危害油松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和鼠害是造林初期决定林木保存率的关键因素。鼢鼠对定植1~10 a的油松被害死亡率介于25.0%~91.4%。如何将生态调控原理与抗逆造林相结合,从造林源头预防鼢鼠对林木危害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以穴状整地为对照,研究了深坑整地和水平沟整地造林后鼢鼠与油松动态关系。结果表明,造林初期鼢鼠密度上升,深坑整地试验区定植2 a时最高,水平沟整地3 a时最高,两者年均鼢鼠封洞率分别为12.5%±0.9%和9.6%±0.7%,时序动态遵从Cubic-模型。试验期内,穴状整地均有林木被害和死亡;深坑整地被害期为定植2 a后,致死期在定植后4~5 a;水平沟分别为定植后1 a和定植后2~4 a。深坑整地和水平沟整地累年被害率为1.6%±0.2%和9.9%±1.1%,对应的穴状整地为55.7%±2.3%和52.3%±7.7%;两者累年致死率分别0.5%±0.2%和2.6%±0.8%,穴状整地为39.9%±3.9%和22.7%±1.5%;处理与穴状整地差异极显著(p=0.000)。深坑整地试验区,两者年均被害死亡率分别为33.3%±16.7%和67.3%±2.8%;水平沟整地试验区为19.0%±3.8%和54.4%±1.5%,处理与穴状整地差异极显著(p=0.000)。2个试验区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被害预防效果分别为96.8%±1.0%和73.6%±3.2%,差异极显著(p=0.000);综合致死预防效果95.9%±3.6%和90.7%±4.4%,差异不显著(p=0.333);2试验区的综合被害死亡预防效果分别为63.9%±21.8%和70.7%±12.6%,差异不显著(p=0.296)。深坑整地抗逆指数逐年下降,年均12.6%±4.4%,累年75.4%±1.8%;水平沟整地定植当年的抗逆指数为负值,3 a时抗逆性最强,年均9.5%±0.6%,累年57.0%±3.3%。两者累年抗逆作用差异极显著(p=0.000),年均差异不显著(p=0.722)。表明深坑整地和水平沟整地对鼢鼠危害均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能提高林木抗逆性,降低自然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2010年4月,对翠湖公园的主要行道树三角枫(Acer buergerianum Miq.)上材小蠹虫孔分布及材小蠹危害率进行了调查,提出了三角枫蠹害木蠹害等级分级标准,并计算了蠹害指数。结果表明:(1)三角枫蠹害木主干上的虫孔数随主干距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距地面101-150cm和151-200cm处主干可作为三角枫蠹害状况调查的最适区段;(2)园内材小蠹危害率高达89.5%,受害三角枫的平均虫孔数为13.1/株;(3)园内三角枫轻度、中度和重度蠹害木的比例分别为42.9%,41.4%和5.2%,蠹害指数为47.1,三角枫正遭受普遍且严重的蠹害威胁。提出了加强虫情监测、开展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的防治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广东省潮州市凤凰山单丛茶树天牛的发生规律及成虫交配和产卵行为,为潮州凤凰单丛茶树天牛的预测预报及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1月—2021年8月,在广东省潮州市凤凰山单丛茶区选取5块样地(大庵村古茶园、大庵村新茶园、山外山新茶园、竹留村新茶园和深垭村新茶园),采用调查田间区块天牛排粪的方法研究天牛幼虫发生动态,根据种群聚集度指标法计算天牛幼虫的空间分布,利用性信息素诱捕法调查天牛成虫种群动态,通过室内观察的方法对天牛成虫交配和产卵行为进行研究。【结果】天牛幼虫种群动态监测结果表明,2020年天牛幼虫在3个样地均有发生,高峰期为8—11月,其中大庵村古茶园有虫株率明显高于大庵村新茶园和山外山新茶园,并具有2个明显的发生高峰期(2020年8月中旬—9月中旬和2020年10月中旬—11月中旬),有虫株率分别为12.7%和12.6%;有虫株率随着海拔的升高呈增加趋势,其中大庵村新茶园(海拔1100 m)和山外山新茶园(海拔1200m) 9月有虫株率分别为9.3%和8.1%,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应用聚集度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天牛幼虫在各样地均为聚集分布。天牛成虫种群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大庵村古茶园诱捕到的茶树天牛成虫为四脊茶天牛(Trachylophus sinensis Gahan),其羽化期于5月中旬—下旬开始,而后诱捕数量逐渐增加,7月中旬—下旬单个诱捕器的诱捕量为11.67±2.62头,形成一个明显的发生高峰,高峰期雄雌比率为1:1.92; 7月下旬—8月上旬结束羽化,诱捕数量逐渐下降。室内观察发现,雌雄成虫可多次交配,雄虫有假交配现象。雌虫多数喜将卵产在枝干上,是茶叶上产卵量的5.42倍;雌虫可多次产卵,交配后第5 d产卵数量最多,达9.00±5.10粒/雌,随后产卵量随产卵次数增加而减少。【结论】危害潮州单丛茶园的茶树天牛幼虫高峰期在8—11月,田间呈聚集分布;四脊茶天牛成虫高峰期在7月中旬—下旬,雌虫喜将卵产在枝干上。根据潮州单丛茶树天牛的发生规律,在天牛发生高峰期前进行有效的物理、农业、生物和化学防治等,减少虫口基数,以达到更高、更生态友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地下害虫预测预报和持续控害水平,采用测报灯诱集的方法, 对2005—2011年杭州地区小地老虎、蝼蛄、金龟子成虫的灯下诱虫量和田间发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地下害虫的田间种群年内消长规律差异明显:小地老虎有多个为害高峰,分别发生在5月下旬、6月下旬和7月下旬,但前期的蛾量相对较高;蝼蛄有2个明显的为害高峰,分别发生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和9月上旬至10月中下旬2个时段;金龟子有一个为害高峰,发生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地下害虫的总虫量年度间也呈现一定的周期性变化,高峰分别出现在2005年、2007—2009年和2011年。在此基础上,以温度、湿度、雨量、光照等气象资料作为预测因子,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拟合,共筛选出了具有显著相关性的19个因子进入回归模型,分别建立了这3种害虫的发生期和发生量预测预报模型。用应验程度判定模式进行验证,这3 种地下害虫的发生期和发生量预测模型的评分值分别达到58分和70 分以上,说明建立的预测模型历史符合率和预测准确度比较好。  相似文献   

18.
以"小明绿"绿豆为材料,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方法,研究了鼓粒期叶施不同质量浓度激动素对绿豆各器官糖分积累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激动素处理可以提高喷药后12d绿豆叶片叶绿素含量,30、15和7.5mg/L激动素喷施的叶片叶绿素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15.74%、7.01%和16.40%;2)激动素处理组能够减缓喷药后第22~27天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和蔗糖含量的下降,有效增加喷药后第22天叶片淀粉含量;喷药后第27天,30mg/L激动素的处理茎秆和根系可溶性糖输出量、茎秆和根系蔗糖含量、茎秆淀粉含量均高于其他质量浓度激动素和对照;在喷药后第22天茎秆中的淀粉含量以及喷药后第27天根系淀粉含量均以15mg/L激动素处理为最大;3)激动素处理组能够有效增加绿豆单株粒数,2年试验30、15和7.5mg/L激动素处理绿豆籽粒产量分别较对照平均提高18.23%、10.08%和5.67%。综合分析表明,鼓粒期喷施不同质量浓度激动素能够有效调控叶片叶绿素含量,促进鼓粒后期叶片、茎秆和根系糖分积累,最终提高绿豆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库尔勒香梨上可能诱导粗皮果形成的胁迫因子。【方法】基于分析库尔勒香梨粗皮果形成的基础上,对生长期的库尔勒香梨枝条采用50%程度地摘叶、外源喷施250 mmol/L的H2O22种人为逆境处理,在成熟期统计处理枝条上粗皮果率,对不同处理的果实进行组织切片染色,检测生理指标。【结果】库尔勒香梨成熟期对照组的粗皮果比率为18.10%,H2O2喷施和摘叶处理的粗皮果率分别为51.93%、29.52%;3组果实中果皮中的木质素含量分别为3.4%、4.9%、3.9%,果肉中的木质素含量分别为1.5%、1.7%、2.0%,2个处理组均提高了库尔勒香梨的粗皮果率以及果实中的木质素含量。H2O2喷施后外果皮的丙二醛(MDA)和活性氧(H2O2和O-2)含量显著增加,分别为对照的1.7和2.9倍。与之相应,库尔勒香梨果皮可溶性糖、淀粉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也显著增加,分别为对照的1....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海水灌溉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探讨海水在葡萄园灌溉上的合理应用途径。【方法】以蓬莱国宾、中粮长城两个基地的‘赤霞珠’葡萄为试材,于2013—2016年在果实发育期连续4年进行10%海水灌溉。2016年进行不同海水组合处理(10%磁化海水、10%海水加菌肥、1年10%海水和2年10%海水)的比较试验,在果实成熟期测定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糖组分、总酚、单宁、花色苷、维生素C和香气成分等品质指标。【结果】国宾基地连续3年、4年进行10%海水灌溉,均显著增加‘赤霞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但对果皮色差无显著性影响。中粮基地10%磁化海水、10%海水+菌肥、1年10%海水和2年10%海水4种海水灌溉处理均显著降低了果实可滴定酸,提高了糖酸比,只有10%海水+菌肥显著提高了果实百粒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不同海水处理提高了果实葡萄糖、果糖含量,1年和2年海水处理的果糖含量比对照(清水)显著提高了35.3%和42.7%,葡萄糖提高了66.7%和70.7%。海水处理还提高了果实总酚、花色苷、维生素C的含量,降低了单宁含量,其中,4种海水处理显著提高了维生素C含量,分别增加46.8%、60.8%、57.2%和79.7%,磁化海水、添加菌肥显著降低单宁含量。赤霞珠葡萄果实共检测到38种香气成分,主要包括醇类、醛类、酯类、酮类等物质,海水灌溉和对照共有香气成分为24种,海水处理增加了香气种类,提高香气物质总量,4种处理比对照分别增加了75%、92.2%、25.9%和38.8%;香气总量以添加菌肥处理的增加幅度最大,其次为磁化海水。主要香气成分(E)-2-己烯-1醇、2-己烯醛、(E)-2-己烯醛、壬醛等物质中,均以磁化海水和添加菌肥处理的增加幅度最大;含量最高的2-己烯醛在4个处理中比对照分别提高了46.9%、95.6%、0.5%、19.3%。【结论】10%海水长期灌溉提高了果实品质,海水+菌肥则大幅提高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E)-2-己烯-1醇、2-己烯醛等香气成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