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倪氏复口吸虫尾蚴和后囊蚴体壁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复口吸虫在我国东北、华东、华中、华南等地均有分布,能引起淡水鱼类复口吸虫病的广泛流行,其中尤以华中一些省份为甚[1-2]。研究发现引起华中地区复口吸虫病流行的主要是倪氏复口吸虫(Dip-lostomum niedashui)和湖北复口吸虫(D.hupe-hensis)[1]。为了对尾蚴和后囊蚴的形态分类  相似文献   

2.
三、黑点病1.病因复口吸虫的尾蚴和囊蚴寄生于鳝体皮下组织引起,亦称复口吸虫病。2.症状与危害黄鳝发病初期尾部出现浅黑色小圆点,手摸有异样感,随后,小圆点颜色逐渐加深,变大并隆起,有的黑色小点突起进入皮下,并蔓延至体表多处,故将此病称为黑点病。病鳝拒绝摄取食物,直至萎瘪消瘦死亡。此外,病鳝常伴有"白内障"和瞎眼病,眼眶渗血,行动表现为不入穴,游态常为挣扎状,4天左右死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研究额尔齐斯河(中国段)白斑狗鱼(Esox lucius linnaeus)寄生虫的种类组成及感染情况.[方法]按照鱼类寄生虫的常规调查及研究方法,于2009年4月-2010年1月分四季剖检额尔齐斯河白斑狗鱼238尾,分析其寄生虫的种类组成、感染率、感染强度和季节动态等.[结果]共发现寄生虫5种,分别为单肠四钩虫(Tetraonchus monentero)、复口吸虫后囊蚴后囊蚴(Diplostomun metacercaria sp.)、绦虫幼虫(Cestode larva sp.)、新疆鳋(Erg-d-xinjiangensis)、白鲑鲺(Argulus coregoin),隶属于2门、4纲、5目、5科、5属.[结论]5种寄生虫的感染特点与国内其他水域鱼类寄生虫感染特点有差异.单肠四钩虫的感染率从春季到夏季逐渐升高,达到峰值,而秋季大幅降低,冬季再次小幅升高.白鲑鲺仅在夏季发现,感染率低,但感染强度很大.绦虫幼虫和新疆鳋的感染率及感染强度均低.复口吸虫四季均有感染,且在四季中感染率都大于10;,在冬季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最高;Berger-Parke:优势度指数在群落中最大,为0.46,说明复口吸虫是白斑狗鱼寄生虫群落的优势种;其感染率及感染强度随着宿主体长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复口吸虫在宿主种群中的方均比(S2/X)为26.50大于1,表明其在宿主种群中呈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矢耳石的形态参数、生长特性及其与鱼体生长的关系,依据耳石日轮鉴定了日龄.黄唇鱼矢耳石大小与鱼体大小均呈显著的相关关系:耳石长半径与体长以及长半径与短半径之间呈显著的线性关系,耳石重与体质量、耳石重与体长以及耳石厚与体长之间呈显著的幂函数相关,矢耳石长半径与体质量、矢耳石重与矢耳石长之间呈显著的指数相关.矢耳石平均生长轮宽度随着日龄的增加有变窄的趋势,表明日龄与平均耳石生长轮宽度之间存在一种负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黄鳝人工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其病害防治已成为养殖成功的关键。现将黄鳝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诊断及治疗方法介绍如下。1.黄鳝黑点病。该病由复口吸虫的囊蚴寄生在黄鳝皮下组织而引起,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季多发。症状:发病初期黄鳝尾部出现黑色小圆点,手摸有异样感,后期小圆点颜色加深变大,隆起而形成黑色小结节,手摸有粗糙感。  相似文献   

6.
喀什兰干水库鱼类寄生虫区系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水库鱼类寄生虫病现状,对喀什地区兰干水库鱼类寄生虫的种类及区系进行调查研究.[方法]鱼体及虫体的采样、鉴定及统计均采用常规方法.[结果]采集兰干水库鱼类7种,共计446尾,发现寄生虫14种,隶属于4门,6纲,9目,10科,10属.[结论]14种寄生虫在寄主鱼的寄生情况:复口吸虫和页形指环虫的感染率相对较高,分别为33;和38;,其中复口吸虫的感染强度最高,寄生在草鱼眼部的高达93只/尾,通过优势度计算得出复口吸虫是优势虫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额尔齐斯河(中国段)江鳕(Lota lota)眼内寄生的墨氏复口吸虫(Diplostomum.mergi)种群动态特点。【方法】运用鱼类寄生虫常规调查及统计方法,。【结果】墨氏复口吸虫总感染率为79.4%,平均感染强度为14.83±13.56。不同体长组感染率随着宿主体长的增加呈直线上升趋势,而平均感染强度与平均感染丰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状态。【结论】墨氏复口吸虫寄生宿主特殊状态的呈现,以及虫体种群在宿主种群中的聚集分布,寄生虫对宿主种群结构的影响降到最低。额尔齐斯特有鱼类中,相对于其它鱼种江鳕更易感染复口吸虫,其感染率与宿主体长和年龄成正比。平均感染强度中L≤20 cm与25 cmL≤30 cm、30 cmL≤35 cm两个体长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翟广华 《新农村》2020,(3):29-29
牛肝片吸虫病是由肝片吸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常呈地方性流行,对牛、羊的危害性极大。牛肝片吸虫主要寄生于牛肝胆管中,虫卵随胆汁进入肠道随粪便排出体外,入水后孵出小毛蚴。毛蚴在水中游动,钻入中间宿主椎实螺体内,发育成尾蚴。尾蚴继续发育离开螺体,在水体中或附着于水草上形成囊蚴,囊蚴如果被牛只吞食,到达小肠后沿胆管或穿过肠壁和肝实质到达肝胆管内寄生而引发该病。1.临床症状牛体感染肝片吸虫后,多呈慢性经过,轻微或中等感染,膘情较好者.  相似文献   

9.
根据2017年6—8月于伊朗阿曼湾海域渔业资源探捕期间采集的带鱼矢耳石样本,选取20个形态参数作为该矢耳石的形态指标,分析矢耳石形态特征,并进行主成分和矢耳石生长模式分析。结果显示,伊朗带鱼矢耳石整体呈弯曲长梭形,主间沟深且明显;有较明显的基叶和翼叶,基叶向前延伸,明显超过翼叶长度。矢耳石的总长(L_1)、矢耳石的高度(L_2)、矢耳石中心到前端的长度(L_6)、矢耳石基叶到矩口的长度(L_(17))、矢耳石基叶的长度(L_(19))以及矢耳石翼叶到矩口的长度(L_(20))可代表20项形态参数来描述伊朗带鱼矢耳石的形态特征。在整个生长过程中矢耳石各部分生长模式表现为异速生长,矢耳石长、短轴均随着时间异速增长,基叶、翼叶也随时间增加愈加明显,翼叶生长速度大于基叶。矢耳石形态特征参数L_1、L_2与鱼体肛长呈对数函数关系,L_6与鱼体肛长间呈幂函数关系;L_2与体质量呈对数函数关系,L_1、L_6与体质量间呈幂函数关系。研究结果可为带鱼种群判别及年龄鉴定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
鱼类复口吸虫病又称双穴吸虫病,是一种由后生动物(由原生动物进化而来)复口吸虫寄生引发的鱼病。该鱼病曾是公主岭市前些年流行广泛、危害严重的一种侵袭性鱼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锦州市淡水鱼中铅的含量。[方法]使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淡水鱼中铅的含量。[结果]结果表明,白鱼、鲫鱼、鲇鱼、花鲢和鲤鱼的含量未超标;黑鱼、白鲢中铅的含量超标。[结论]该研究为食品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鲢鱼、鲤鱼、鲫鱼为原料制作调味鱼片干 ,结果表明 ,经同一工序处理 ,鲢鱼的脱水速率最快 ,其次为鲫鱼 ,最后是鲤鱼。最佳工艺条件为 :鲢鱼肉片 ( 4cm× 4cm× 1cm)先经过干腌 ,再经过湿腌直到肉中含盐量达 2g/1 0 0 g ,接着在水煮香辛料中浸泡 1 0min ,最后在肉面上撒粉状香辛料经微波烘烤而成。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主要淡水鱼鱼鳞的营养特性,以郑州市区养殖的鲫鱼、草鱼、鲤鱼和鲢鱼的鱼鳞(干基)为样品, 分别采用凯氏定氮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索氏抽提法和气相色谱法测定了鱼鳞中粗蛋白、氨基酸,粗脂肪和脂肪 酸的含量。结果表明:鲫鱼、草鱼、鲤鱼和鲢鱼的鱼鳞干基的粗蛋白含量依次为56.3%、67.3%、75.9%和76.2%,粗脂肪 含量依次为1.92%、1.34%、2.55%和1.08%,甘氨酸含量依次为12.84%、15.44%、18.19%和19.02%。亚油酸含量依次为 71.15、196.39、117.19 和136.65 mg/kg。郑州市区主要淡水鱼的鱼鳞营养物质丰富,具有一定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5种淡水鱼的肌肉及肝脏营养成分测定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常见淡水鱼优质鱼肉产品的生产与加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物理、化学分析方法及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配合饲料养殖的鲢、鳙、鲫、草鱼和团头鲂等5种淡水鱼肌肉、肝脏的常规营养成分及矿物元素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5种鱼肉中水分含量鳙最高,为80.5%,鲫最低,为78.06%;粗蛋白含量鲫最高,为17.54%,鳙最低,为15.57%;粗脂肪含量鲢最高,为4.40%,团头鲂最低,为1.53%;粗灰分含量草鱼最高,为1.26%,鳙最低,为1.01%;无氮浸出物含量团头鲂最高,为0.46%,鲢最低,为0.25%。鲫肌肉中K、Mg、Na、Zn、Cu、Ca、Mn等7种矿物质含量均最高,分别为2.47%、0.94%、0.66%、7.78mg/g、5.01mg/g、27.83mg/g和5.16mg/g;团头鲂肌肉中Fe含量最高,为19.96mg/g。鱼体肝脏中粗脂肪与Zn、Cu、Fe等微量金属元素的含量均高于肌肉。鲫、团头鲂尤其是鲫肌肉和肝脏的营养价值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淡水鱼品种的快速鉴别,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建立7种淡水鱼鲜肉的快速鉴别模型。试验采集了鲢、草鱼、乌鳢、鲫、鲤、青鱼、鳙7种淡水鱼共772个鲜鱼肉样品的近红外光谱数据,分别考察标准正态变换(standard normalized variate,SNV)、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ignal correction,MSC)的预处理方法及核主成分分析(kerne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KPCA)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的特征提取方法对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判别模型的影响。结果显示,经SNV预处理和KPCA提取特征变量后,对未知样品的整体正确判别率达到92.68%。因此,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所建SVM模型可以实现淡水鱼品种的快速鉴别。  相似文献   

16.
上海淀山湖区域稻田养殖鲤科鱼类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华东地区稻田养殖淡水鲤科鱼类的可行性.[方法]在上海青浦淀山湖区试验点开挖出“十”字鱼沟、侧沟和“丰”字沟3种不同类型的稻田,分别主养“浦江1号”团头鲂、“中科3号”异育银鲫和草鱼生长性新品系鱼种,各稻田同时搭配一定数量的瓯江彩鲤和鲢鳙鱼种,进行水稻争养殖鱼类的生长和产量烈定.[结果]稻田养殖鱼类良种具有较高的存活率,其中银鲫的产量较高,养殖草鲂鱼虽然产量低于银鲫,但可以获得体重较大的个体.[结论]上海市淀山湖区域稻田适于开展优良淡水鲤科鱼类的养殖.  相似文献   

17.
选择了4种家鱼作指示生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白肌中RNA和DNA的含量。结果表明:同种鱼,污染区的RN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区,白鲢和鳊鱼白肌中RNA/DNA低于对照区;不同种的鱼,污染区鱼肌核酸比对照区下降的程度有鳊鱼>白鲢>鲫鱼和鲤鱼的趋势。鱼肌核酸下降同水体重金属污染有一定联系,RNA是比RNA/DNA更合适的指标,鳊鱼和白鲢是比鲫鱼和鲤鱼更敏感的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18.
草原畜牧业是浑善达克地区的主体经济,虽然多年来严重超载过牧,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近年来草场的退化和沙化日趋严重,极大的制约着当地牧民的生产和生活,并且对周边地区的生态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沙漠化程度已发展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在开展浑善达克沙地植被恢复与风沙环境综合治理的同时,有必要引导牧民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的培育新产业,进行沙地经济综合开发。因为浑善达克沙地有较多的淡水淖尔,我们在一些地区作了淡水养殖试验及研究,结果表明,浑善达克沙地的水域养鱼是完全可行的,它的水体营养丰富,适宜于不同栖息习性的鱼类生活。有利于多种鱼类混养。小水面季节性养殖,应投放尽可能大的鱼苗,以生长较快的草鱼、鲤鱼和鲢鱼为主;大水面深水越冬养殖的效果较好,应以鲤鱼、鲫鱼、草鱼和鲢鱼为主。因此,应充分利用沙地内较多的淡水淖尔开展多种经营。  相似文献   

19.
2004年7月28日-10月28日在浙江省诸暨市淡水珍珠业省级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枫桥实验基地通过围隔实验研究了不同放养和管理模式对1龄和2龄三角帆蚌生长与养殖产量的影响。实验中采用三种放养模式:三角帆蚌单养,三角帆蚌与鲢、鳙混养,三角帆蚌与异育银鲫混养。每种放养模式采用施肥、施肥结合投喂鱼或蚌配合饲料两种管理措施。实验开始和结束时测量三角帆蚌壳长、蚌壳宽、蚌重和鱼体重,根据蚌、鱼成活率和生长计算产量。实验结果表明:1龄和2龄三角帆蚌生长和养殖产量因放养模式而异,鱼蚌混养不仅额外获得鱼产量,同时也提高了蚌产量。两种鱼蚌混养模式相比,混养异育银鲫对1龄三角帆蚌生长较有利,混养鲢和鳙对2龄三角帆蚌生长较有利。在施肥、施肥结合投喂鱼或蚌配合饲料两种管理措施下,三角帆蚌生长和产量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不同放养和管理模式对三角帆蚌生长与养殖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4年7月28日-10月28日在浙江省诸暨市淡水珍珠业省级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枫桥实验基地通过围隔实验研究了不同放养和管理模式对1龄和2龄三角帆蚌生长与养殖产量的影响。实验中采用三种放养模式:三角帆蚌单养,三角帆蚌与鲢、鳙混养,三角帆蚌与异育银鲫混养。每种放养模式采用施肥、施肥结合投喂鱼或蚌配合饲料两种管理措施。实验开始和结束时测量三角帆蚌壳长、蚌壳宽、蚌重和鱼体重,根据蚌、鱼成活率和生长计算产量。实验结果表明:1龄和2龄三角帆蚌生长和养殖产量因放养模式而异,鱼蚌混养不仅额外获得鱼产量,同时也提高了蚌产量。两种鱼蚌混养模式相比,混养异育银鲫对1龄三角帆蚌生长较有利,混养鲢和鳙对2龄三角帆蚌生长较有利。在施肥、施肥结合投喂鱼或蚌配合饲料两种管理措施下,三角帆蚌生长和产量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