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仙居县斜纹夜蛾大发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年来,斜纹夜蛾在浙江仙居县为害日趋严重,常在局部地区尤其是山区的旱粮上暴发成灾,成为本县夏秋季多种作物上的重要害虫之一。2003年该虫发生更严重,来势猛,造成多种农作物大面积减产。1发生概况2003年8月初全县各地均报告有斜纹夜蛾为害,受害作物主要有大豆、扁豆、甘薯、芋艿、玉米、蔬菜、黄姜等。据统计,全县旱地作物50%~60%的面积受害,其中大豆受害更重一些,有70%~80%大豆田受害。受害面积秋大豆470hm2,甘薯530hm2。8月8日在大豆田调查,发生田块一般百株有虫80~400头,严重的达1000头以上。芋艿发生田块一般百株有虫200~1200头,…  相似文献   

2.
甘蓝夜蛾在我县一年发生2-3代,5月、10月发生为害,以5月最重。我县70年代大发生过一次。1990年冬和1991年春气候温和有利越冬,加之4-5月少雨,导致5月下旬暴发成灾。它不但为害甘兰、四季豆、牛皮菜、莴巨菜、茄子、海椒、玉米、甘薯、豌豆和黄豆等农作物,而且严重危害桑树,全县有200  相似文献   

3.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侵入湖北省后快速蔓延,为害玉米、高粱、甘蔗、薏米等作物,但主要为害玉米,尤其对秋玉米为害最重。本文通过全省植保系统的系统监测和调查,总结了2019年草地贪夜蛾在湖北省发生区域、为害作物种类、受害面积,以及春、夏、秋三茬玉米主要被害时期的虫口密度和受害情况。结果显示,5月上中旬草地贪夜蛾从鄂东南、江汉平原南部侵入,5月中下旬是其主要蔓延扩散期;幼虫喜食苗期和喇叭口期玉米;全年玉米受害面积约10.083万hm^2,平均百株虫量3.5~12.3头,虫量秋玉米>夏玉米>春玉米,且同一季玉米播种迟的受害重;根据高空测报灯和性诱捕器的诱虫量,明显的成虫高峰期有2个,分别在8月下旬和9月中下旬;12月中下旬湖北部分县区仍查见存活幼虫和蛹。  相似文献   

4.
旋幽夜蛾在白城市首次大面积暴发为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2005年6月上旬,白城市通榆县和大安市部分乡(镇)的向日葵、蓖麻等作物大面积遭受虫灾,为害非常严重,受害重的地块全田被吃成光秆,造成毁种。经吉林农业大学昆虫专家依伯仁和史树森教授鉴定为旋幽夜蛾(Scotogram m a trifolli)为害。此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在本市尚属首次暴发为害。全市旋幽夜蛾共发生面积1.1万hm2,其中毁种面积0.12万hm2。田间幼虫密度大,龄期不整齐。6月11日在通榆县新华镇等地调查,向日葵、蓖麻每平方米虫量最多达24头,平均8~9头,地边灰菜上每平方米70~80头。其食性与草地螟相仿,主要为害作物有蓖麻、绿豆、向日葵、芝麻…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甜菜夜蛾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菜夜蛾是 1种间歇性发生的害虫。 50年代在山东曾经发生 ,60~ 80年代很少发生 ,90年代发生为害程度不断上升。 1 994年发生较轻 ,1 996年较重发生 ,1 997年暴发 ,发生面积 1 3 0万hm2 ,1 999年又一次暴发 ,发生面积超过 1 0 0万hm2 。全省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主要为害棉花、甘薯、花生、大豆多种蔬菜等作物。在大葱、姜、辣椒上为害尤其严重。章丘、莱西大葱虫株率达 70 %~ 90 %,最高达 95%,百株有虫 50 0~ 60 0头。白菜、甘蓝百株有虫 2 0 0~ 3 0 0头 ,最高达70 0~ 1 0 0 0头。单县辣椒田百株有虫 50 0头。潍坊市蔬菜田百…  相似文献   

6.
甜菜夜蛾近年在郓城县连续暴发成灾 ,在大豆、花生、玉米、棉花、瓜菜等作物田均有发生 ,常年发生面积均在 3.5万hm2 以上。据县植保站调查 ,大豆平均百株虫量 30 0~ 50 0头 ,高发地块达到 80 0头以上 ;花生平均百墩虫量 350头左右 ,高发地块达到 60 0头 ;反季节大白菜虫量更大 ,平均百株虫量达到 1 0 0 0~ 1 50 0头 ,叶片被吃成网状或整株吃光 ,不得不毁种或改种。目前 ,一般药剂难以控制甜菜夜蛾的为害。 1 999年 ,通过防治反季节大白菜田甜菜夜蛾的药剂筛选试验 ,发现应用深圳市瑞德丰农药有限公司生产的 35%辛·阿维(克蛾宝 )乳油 1…  相似文献   

7.
大豆根潜蝇,〔(Ophiomyia shigatsuji(Kato)〕分布于我国东北、内蒙及山东、河北等省,以黑龙江省、吉林省发生较重,是黑龙江省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大豆受害后一般幼苗不能正常生长,重者造成缺苗,甚至毁种。严重被害地块大豆被害株率可达60—80%,一般减产20—40%,高的减产达60—80%。由于此虫发现较晚,70年代后期才开始进行有关研究工作,但该虫测报方法尚属  相似文献   

8.
通过收集田间调查数据,总结了云南省2019—2021年入侵前3年草地贪夜蛾为害作物种类、扩散区域、发生面积等情况。结果显示,玉米是该虫在云南的主要寄主,为害面积占比超过98%;甘蔗、小麦、高粱、生姜等作物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为害。甘蔗、高粱、水稻、小麦集中在苗期受害,成熟期基本未见为害,而生姜收获期心叶部也受到为害。地处滇南低海拔地区且与境外接壤的普洱、红河、文山、德宏、临沧、保山、西双版纳7市(州)在3年内的发生面积较大、发生程度较重,其发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8.47%;其次,玉溪、大理、楚雄、昆明等滇中地区发生面积占全省发生面积的21.89%;滇东北地区的曲靖和昭通以及滇西北地区的丽江、迪庆、怒江的发生面积较少,合计仅占9.65%,草地贪夜蛾的发生表现出从北到南逐渐加重的趋势。每年的5月下旬以后,草地贪夜蛾的发生面积迅速增加,并在6—7月达到发生的高峰期,夏季发生面积最大;2019年和2021年夏季草地贪夜蛾百株虫量和被害株率最高,2020年秋季最高;受玉米价格高、农民防治意愿高等因素影响,冬季鲜食玉米平均百株虫量、被害株率较小,为害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9.
2019年缅甸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考察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缅甸是我国草地贪夜蛾的重要境外虫源区, 为了掌握草地贪夜蛾在缅甸的发生与防控情况, 2019年5月19-25日,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与缅甸农业研究司专家联合对缅甸南部、中部、中北部和东部草地贪夜蛾开展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 缅甸全境均有草地贪夜蛾发生, 为害严重, 田间多种虫态并存。其中, 南部玉米大部分已经收获, 虫株率62.50%~97.50%; 中部区域种植少量的商品甜玉米, 防治到位, 虫株率6.00%~7.50%; 中北部曼德勒敏建玉米种植面积最大, 达8 000 hm2, 80%的地块已成熟收获, 处于吐丝-乳熟期的田块虫株率达100%, 受害严重; 东部掸邦虫株率59%, 虫口密度2.60头/株。玉米是缅甸第二大种植作物, 全年玉米种植面积达47万~52万hm2, 其中与我国云南接壤的东部掸邦是主要种植区。到5月前因无有效降雨, 全境玉米尚未大面积种植, 仅有零星种植, 随着雨季的来临, 玉米种植面积将全面增加, 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也将随之增加。因此, 加强与缅甸相关部门合作, 密切掌握缅甸玉米种植及草地贪夜蛾的发生与防控情况, 对我国草地贪夜蛾的监测预警及防控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油桐尺蠖为害柑桔,但过去从未暴发成灾。1984年以来在我省大田等县发现此虫危害柑桔严重。1987、1988年本所柑桔园和邻近乡果园相继暴发。1987年9月本所受害较重的北乾果园受害株率达80%;较轻的后山、下洋片株受害株率也达10—20%。虫口密度每株20—100头,1988年6月初北乾果园受害株率达100%,每株有虫300—500头,个别株达1000多头。  相似文献   

11.
菜青虫发生世代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迎春  曹国钢 《湖北植保》2004,(2):22-22,24
菜青虫是蔬菜最常见的重要害虫之一,它为害的作物很多,但主要危害甘兰、花菜、白菜、萝卜、芥菜、芜菁、油菜等十字花科作物,尤以甘兰受害最为严重。由于我市十字花科蔬菜周年都有种植,菜青虫的食料非常丰富,且气候适宜,故菜青虫1a发生多代,而且世代重叠,同一时期往往是各虫态都存  相似文献   

12.
大豆锈病     
林志强 《植物保护》1982,8(5):35-35
近年来,商丘地区大豆田普遍发生造桥虫。其中大豆小夜蛾约占大豆造桥虫总数的60—70%,银纹夜蛾占20%,云纹夜蛾占10%左右,剩余的只是极少数的豆卜馍夜蛾、豆长须夜蛾、棉大造桥虫等。 由于大豆造桥虫种类多,发生世代和为害不一样。小夜蛾和云纹夜蛾一年发生3代,是以第二代为害大豆最严重;银纹夜蛾一年发生5代,对大豆为害最重的是第三  相似文献   

13.
棉铃虫在鲁西北地区一年发生4代,一代主要在小麦上发生为害,一般每平方米有虫0.1—1.0头,形不成明显的为害,1992年大暴发,一般每平方米有虫10—15头,多的50头以上,小麦受害减产5%左右。二代主要在春棉上,百株累计落卵6000—10000粒,(往年500—700粒),多的达15000粒以上,寄主范围之广,数量之多,为害程度之重,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棉花、玉米、大豆、花生、蔬菜、苹果、枣、梧桐、西瓜等均受为害,棉花顶心受害率86%-95%,有的拔了棉苗改种玉米等其他作物;玉米受害株率95.6%,大豆受害株率92.3%;苹果顶梢受害率90.2%;枣果受害率20%左右,造  相似文献   

14.
结合田间调查和室内研究,对2011年在夏玉米上突然暴发的二点委夜蛾的为害特点和暴发原因进行了分析。明确了二点委夜蛾食性多样、兼性腐生、幼嫩组织取食、地表为害、顺垄为害和聚集分布等为害习性。指出了虫源基数大、幼虫盛发期与玉米幼苗期相遇、气象条件和田间小环境适宜是2011年该虫暴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Hübner)是世界性农业害虫。90年代以来在我国南北棉区连续3年大发生,尤其是1992年的大暴发,虫量之高、历期之长、为害面积之广、受害作物种类之多、经济损失之大,在世界植棉史和我国历史上均属罕见。棉铃虫与澳洲棉铃虫(H.punctigera)、烟芽夜蛾(H.virescens)、美洲棉铃虫(H.zea)等同属夜蛾科的实夜蛾属(Heliothis)。具有食性杂、分布广、活动能力强、繁殖力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甜菜夜蛾在胶东地区秋白菜田上发生较重 ,尤其是1999年、2000年连续两年大发生 ,百棵有虫400~600头 ,最高达百棵有虫1736头 ,一般被害棵率50%~75% ,被害叶率45%~98% ,受害白菜叶片轻者被吃成缺刻、孔洞或网状 ,重者全被吃光 ,苗期生长点被吃掉 ,造成死苗 ,白菜受害后一般减产15%~30% ,严重地块可减产50%以上 ,且该虫具有爆发和极易产生抗药性 ,给防治带来一定困难 ,目前该虫已成为本地区白菜生产上的一个主要害虫 ,笔者自1999年开始对其在白菜上的发生情况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 ,现报道如…  相似文献   

17.
1986年5月中旬,我区丘陵地春播花生田出现大量蒙古灰象甲成虫。受害面积约1400亩,一般每穴有虫20—30头,多者67头,有虫穴率在90%以上。或在花生苗眼(幼苗出土时拱的土缝)周围的土块间隙中食害初萌发的幼苗;或在地面取食苗株嫩叶,活  相似文献   

18.
邓建明 《植物保护》1992,18(1):32-32
甜菜夜蛾(Laphygma exigua Hubner)食性杂,但在棉田严重发生为害尚属少见。 在我场1988年发现此虫为害夏播棉苗,以后逐年加重,至1991年在全场大范围暴发,受害春、夏棉面积达6万多亩。此蛾在该地每年发生6代,在棉花上可发生为害4代。成虫喜在作物长势差  相似文献   

19.
甜菜夜蛾 Laphygma exigua Hübner 以前为害蔬菜报道甚少,近几年来发生逐渐上升。据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深圳等省、市的调查报道,该虫危害严重,尤其是7—9月夏季高温期,为害十分突出。蕹菜、苋菜、豇豆、瓜类及十字花科蔬菜等受害最重,暴发时可将叶片吃光,损失极大。作者(1990)、朱树勋等(1990)曾报道该虫抗药性突出、难于防治,已成为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省、市的重要蔬菜害虫。就我市而言,1990年7—9月甜菜夜蛾暴发成灾,常规防治难以见效,农药使用曾一度失控,造成农药残留中  相似文献   

20.
1992年一代棉铃虫在我县麦田暴发成灾,发生面积之大,虫量之高,危害损失之重,为历史罕见。其暴发特点及暴发原因分析如下:一、暴发特点1.发生早,来势猛,虫量高5月20日在麦田调查,幼虫为2—3龄,最高4龄,发生期比历年提前5—7天,5月22日调查,幼虫为3—5龄平均平方米有虫6.8头,最高达26头,折亩存虫量4532.9头,为12年同期的18.54倍。5月28日调查,平均一平方米有虫10.7头,最高达58头,折亩存虫量7132.6头,是大发生的1989年同期虫量的6.99倍,部分地块一亩高达1—1.32万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