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了解唐山地区规模化奶牛养殖场空气中微生多样性及种群分布情况,试验采用自然沉降法采集唐山市郊某规模化牧场榨乳间(NT)、贮奶厅(M)和奶牛运动场(YDC)3个不同场所的空气微生物样本并进行纯培养,分离其中的细菌和真菌,运用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纯培养物的种属,根据菌株形态和鉴定结果选取代表菌株进行种群分布与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榨乳间共纯培养出26株菌,运动场共纯培养出17株菌,贮奶厅共纯培养出13株菌;榨乳间的NA培养基上的菌落总数明显多于运动场,运动场的菌落总数明显多于贮奶厅,推测可能与采样时间、场所通风、卫生情况有关。其他培养基上的菌落总数在3个不同空间也有差异。56株代表菌株分别归属于18个属,榨乳间空气样本微生物种类最为丰富,分离到包含多种芽孢杆菌、葡萄球菌和曲霉菌等10个属21种微生物;贮奶厅有8个属12种微生物;运动场筛选到10个属16种微生物。芽孢杆菌属、葡萄球菌属和曲霉菌属为3个场所的优势菌属,但不同场所条件致病菌群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说明奶牛养殖场空气微生物种类丰富,存在的条件致病菌对人和动物有潜在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2.
为了观察捕食线虫性真菌少孢节丛孢菌不同分离株在不同培养基中的形态学特性及生长情况,将少孢节丛孢菌分离株DH 066和F 107接种于10g/L麸皮琼脂(WBA)培养基、10g/L玉米粉琼脂(CMA)培养基、20g/L葡萄糖离子琼脂(DIA)培养基和20g/L葡萄糖琼脂(DA)培养基中,置于25℃恒温箱培养,观察不同分离株在不同培养基中的形态学特性并测定其产孢量。对2个分离株在6种不同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长度每天进行定时测量。结果表明,该菌在4种培养基中的特征为分生孢子梨形至倒卵形,1个分隔,偶见2个分隔,分生孢子梗无色,直立,分隔,偶见分枝,分生孢子在10g/L WBA产量最大。此外,对2个分离株在不同培养基中生长速度研究表明,该菌在10g/L麸皮自来水琼脂(WBWA)培养基和10g/L玉米粉自来水琼脂(CMWA)培养基中生长最快。  相似文献   

3.
调查北京地区7个奶牛场奶牛流产的发病原因,采集流产胎儿及恶露不尽母牛的阴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分离鉴定、致病性及中西药的药敏试验,并测定中药的MIC和MBC。共分离出9种42株细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1株、腐生葡萄球菌6株、表皮葡萄球菌2株、变形菌属5株、克雷伯氏菌属3株、埃希氏菌属2株、蜡样菌属3株、黏液奈瑟氏菌属4株、浅黄奈瑟氏菌属2株、其他未鉴定出种属的菌4株;其中,葡萄球菌占45.2%、杆菌占23.8%、其他革兰氏阴性菌占31.0%。通过致病性试验,有28株为致病菌。对其中几种分离菌进行了25种常用抗生素、7种中药及一个复方的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这些菌对多数抗生素有耐药性,如青霉素和链霉素,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对喹诺酮类药物比较敏感,头孢菌素类药物则对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中药金银花和瓜蒌对这些菌的体外抑菌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从青贮料中分离肠球菌并对分离菌株进行初步鉴定与筛选,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温度、初始pH和瘤胃液含量对3株分离菌生长的影响,筛选出适合作为奶牛饲用微生物的菌株。结果表明,3株分离菌的最佳培养条件相同为:培养基含葡萄糖2%、蛋白胨1%、瘤胃液20%、初始pH为5.8,接种量为3%,装液量为40 ml, 36℃培养24 h。 在该条件下,3株分离菌的生物量分别为1.9907、1.2963和1.2752。选择生物量最高的1号菌送中科院微生物所鉴定,结果为屎肠球菌。  相似文献   

5.
对广东某一家猪场采集的病料进行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培养,获得4株菌株。通过菌落和细菌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根据细菌的形态特征及生长特性,同时应用肠杆菌科GYZ-15e编码鉴定管和葡萄球菌属细菌生化编码鉴定管TH-16S对所分离的细菌进行分类鉴定,以鉴定其属和种。试验结果确定4株菌种中有大肠埃希氏菌3株,葡萄球菌1株。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微生物发酵床猪舍空气微生物的组成,采用自然沉降法对猪舍空气微生物进行收集,利用16S rRNA序列分析及形态观察确定微生物的分类,揭示猪舍空气微生物的多样性。从猪舍空气中共分离到细菌60余株,经过16SrR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比对,最终确定27个代表菌株进行后续分析。分析结果表明,27株细菌中包含芽孢杆菌属14个种(51.9%),假单胞菌5个种(18.5%),葡萄球菌4个种(14.8%),苍白杆菌属、类芽孢杆菌属、赖氨酸芽孢杆菌属及单胞菌属各1个种;27株细菌中包含5种条件致病菌,6种有机物降解菌。采用SPSS分析将猪舍空气微生物按采集地点明显聚成6类:仅分布于猪舍下风处的菌、仅分布于猪舍上风处的菌、仅分布于猪舍外的菌、猪舍上风和下风处共有菌、猪舍下风处和猪舍外共有菌及3处共有菌。对猪舍空气微生物空间分布的研究显示,猪舍下风处微生物种类较多,有20种,多于猪舍上风处和猪舍外部,其中15种为下风处特有种。由于微生物以气溶胶的形式存在,猪舍内相邻位置具有相似的微生物组成。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发酵床猪舍空气微生物种类丰富,且微生物分布与风向相关。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南太湖沉积物中可培养放线菌,并筛选具高抗水产病原菌的活性菌株,通过分离培养基分离纯化放线菌,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16S r RNA基因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对南太湖沉积物中可培养放线菌进行分类鉴定,采用琼脂块法和牛津杯法测试分离菌株及其2种发酵液对3种水产病原菌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的拮抗作用。从南太湖沉积物中共分离得到160株放线菌菌株,隶属于6个目、9个科和12个属,除优势菌群链霉菌(Streptomyces)外,还分离到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诺卡氏菌属(Nocardia)、北里孢菌属(Kitasatospora)和壤霉菌属(Agromyces)等,通过优良拮抗放线菌初筛,26株放线菌对至少一种水产病原菌具有抑菌活性,通过对初筛有抑菌活性的菌株进行优良拮抗放线菌复筛,9株放线菌对水产病原菌仍具有抑制活性,其中菌株Spr-T-4-14发酵液对3种病原菌具抑菌活性,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其活性次级代谢产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微生物发酵床猪舍空气微生物的组成,采用自然沉降法对猪舍空气微生物进行收集,利用16S rRNA序列分析及形态观察确定微生物的分类,揭示猪舍空气微生物的多样性。从猪舍空气中共分离到细菌60余株,经过16S rR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比对,最终确定27个代表菌株进行后续分析。分析结果表明,27株细菌中包含芽孢杆菌属14个种(51.9%),假单胞菌5个种(18.5%),葡萄球菌4个种(14.8%),苍白杆菌属、类芽孢杆菌属、赖氨酸芽孢杆菌属及单胞菌属各1个种;27株细菌中包含5种条件致病菌,6种有机物降解菌。采用SPSS分析将猪舍空气微生物按采集地点明显聚成6类:仅分布于猪舍下风处的菌、仅分布于猪舍上风处的菌、仅分布于猪舍外的菌、猪舍上风和下风处共有菌、猪舍下风处和猪舍外共有菌及3处共有菌。对猪舍空气微生物空间分布的研究显示,猪舍下风处微生物种类较多,有20种,多于猪舍上风处和猪舍外部,其中15种为下风处特有种。由于微生物以气溶胶的形式存在,猪舍内相邻位置具有相似的微生物组成。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发酵床猪舍空气微生物种类丰富,且微生物分布与风向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中药内生菌在动物免疫中作用机理和避免抗生素的耐药性提供新的途径,本研究分析了黄芪内生菌的种类,对其进行分离鉴定和活性筛选。以黄芪健康植株上的块根为材料,经过组织筛选、表面消毒、对照处理、培养基选择、分离菌的培养,形态学和革兰染色鉴定等研究方法,获得真菌17株,分列7个菌属中;细菌34株,革兰阳性菌19株、革兰阴性菌15株,以单胞杆菌和芽孢杆菌属为主。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情况最好,为28株。LB固体培养基上次之,为20株。高氏Ⅰ号培养基上得到3株。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与兽医》2017,(7):103-108
选择gyr B基因作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用于沙雷菌属的PCR检测,该特异性引物扩增产物的片段大小为279 bp。研究所选用的14株沙雷菌分别代表沙雷菌属的7个不同种。此外,2种沙门菌、2种克雷伯菌以及其他5种肠道菌用于进行引物特异性的验证。结果表明:扩增的条带与预期的扩增产物片段大小一致,而非沙雷菌属的其他9个种属均没有扩增条带;该方法检测沙雷菌的最低检测限为9.785 pg。通过对4株从蜜蜂中分离所得的黏质沙雷菌和3株从进口鱼粉中分离所得的居泉沙雷菌进行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研究表明,基于gyr B基因建立的PCR方法在沙雷菌属的检测中具有特异性强、快速和灵敏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川西北高寒草甸植物根际促生菌筛选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婉秋  敬洁  朱灵  高永恒 《草地学报》2021,29(6):1174-1182
为获得多功能的高寒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并明确其生理生化特性,本研究采用选择性培养基法从川西北广泛分布的5种高寒草甸植物根际土壤和根系中分离了44株菌株,并对菌株的溶磷、固氮和解钾特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25株为溶无机磷菌株,24株为溶有机磷菌株,溶磷量分别在10.98~90.27 μg·mL-1和10.58~64.56 μg·mL-1之间;固氮菌株共20株,其固氮酶活性介于5.23~64.87 nmol(C2H4)·h-1·mL-1之间;解钾菌株21株,解钾量在9.23~73.21 μg·mL-1之间。经过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分析,最终筛选出12株兼具溶磷、固氮和解钾的多功能菌株,分子鉴定将其归属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沙雷氏菌属(Serratia)、假单胞菌属(Pseudomo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戴尔福特菌属(Delftia)和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研究结果可为川西北高原土壤微生物菌肥的开发提供优质菌源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合理改良和开发利用盐碱地资源,研究耐盐微生物对盐碱降解的作用,试验采用纯化分离法、菌株耐盐碱度和降盐降碱率测定法对青海湖水样中的菌种进行耐盐微生物的分离及降盐降碱特性研究,最后对菌株RM3与RM25 16S r DNA序列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纯化分离后获得43株菌,其中细菌31株、真菌7株、放线菌5株;菌株RM1、RM2'、RM3、RM8、RM14、RM25、RM40可在氯化钠浓度为100 g/L的培养基中生长,属于中度嗜盐微生物,分离到4株嗜碱菌RM3、RM8、RM14、RM25;菌株RM3的降盐率和RM25的降碱率最高,降盐率达到17.30%,降碱率达到7.60%;对菌株RM3与RM25 16S r DNA序列进行测定显示,RM3属于芽孢杆菌属,RM25属于嗜盐单胞菌属。说明青海湖部分耐盐菌具有降盐、降碱特性。  相似文献   

13.
四川攀西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调查与敏感药物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四川攀西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和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情况,采用常规方法对3个奶牛场92个牛奶样品中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分离到17种菌,共计86株,分离到的病原菌数量最多的依次是大肠杆菌23株、绿脓杆菌17株、葡萄球菌15株、链球菌7株、沙雷菌属4株、弗劳氏枸橼酸杆菌3株、沙门氏菌3株、阴沟肠杆菌复合菌3株、粪肠球菌2株、猪丹毒丝菌2株以及坐皮肤球菌、产酸克雷伯氏菌、屎肠球菌、睾丸酮丛毛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施氏假单胞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各1株。采样量为12头、16头、18头奶牛的3个场,分别分离出14种、13种、16种乳房炎病原菌。同时,采用常规药敏试验方法对分离病原菌株数量最多的8种主要病原菌即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沙雷菌、弗劳氏枸橼酸杆菌、沙门氏菌、阴沟肠杆菌复合菌进行了常用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表明他们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从青海省寒旱环境的盐渍土、水、植物中筛选分离及鉴定可以生产脲酶的耐盐菌,改善青海牧区土壤环境,探索寒旱盐渍土环境中微生物矿化碳酸钙技术的可行性,试验利用5%盐浓度的筛选培养基筛选耐盐菌,从中筛选最优脲酶产生菌,测定其生长曲线和产酶曲线,并进行菌株鉴定及微生物矿化碳酸钙技术可行性测定。结果表明:筛选出200株耐盐菌,其中分离得到1株高产耐盐脲酶产生菌,该菌株在5%盐浓度下的液体培养基中于37℃、180 r/min振荡培养时,其对数生长期出现在4~24 h,最佳发酵时间为48 h,初始酶活性最高达到2.21 U/mL,经鉴定该菌株为木糖葡萄球菌,登录号为MN420830,生成的沉淀为碳酸钙。说明从青海省寒旱盐渍土环境中可以筛选出耐盐脲酶产生菌,且该菌在实验室环境条件下进行微生物矿化碳酸钙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建立和优化禽沙门菌分离鉴定的方法。选择山东省某地方品种鸡疑似发生沙门菌病的未出壳死胚样品24份,通过4组不同的培养基组合比较沙门菌的分离情况,选择沙门菌通用引物两对和鸡白痢特异性引物一对进行分离株的PCR检测,比较其特异性,然后进行血清分型和MLST分型,确定沙门菌类型并研究其相关性。结果表明,该批样品中TTB比SC增菌效果好,XLD和XLT4选择培养基对沙门菌分离效果相同,最终通过PCR方法鉴定出沙门菌阳性率为58.3%;发现两对通用引物特异性一致,表明可任选一对引物进行PCR鉴定;用鸡白痢沙门菌特异性引物完成的PCR鉴定结果显示,14株沙门菌中有7株为鸡白痢沙门菌;血清型鉴定结果表明,14株沙门菌中有7株鸡白痢沙门菌、7株肠炎沙门菌,共两种血清型;MLST分子分型结果表明,14株沙门菌分为3个ST型,分别是7株ST11、3株ST92和4株ST2151,其中ST11为肠炎沙门菌,ST92和ST2151为鸡白痢沙门菌;本研究表明,疑似沙门菌感染样品经BPW和TTB增菌、XLD或XLT4选择培养基分离培养,最后通过PCR方法可准确完成沙门菌的分离鉴定;同时,应用该方法可完成对鸡白痢沙门菌的鉴定,并与血清分型和MLST分子分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6.
为获得高寒草甸根际土中优良溶磷菌资源,本研究从青海省高寒草甸根际土中筛选了4株溶磷菌,结合16S rRNA基因分析法确定其分类地位,并通过钼锑抗比色法和盆栽试验进行了溶磷与促生效果的研究。结果显示:4株溶磷菌均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均可形成明显的溶磷圈。在无机磷液体培养基中培养7d后,4株菌株的磷增量在156.17~511.33μg·mL-1之间;溶磷过程中4株菌均分泌多种有机酸,总有机酸量在522.36~986.69mg·L-1之间;盆栽试验表明4株菌均能显著增加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 Turcz.)株高和地上部干重;菌株MXSC5,MXSC6和MQC13可使植株全氮、全磷含量增加,且4株菌株对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含量也有正向影响。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探究溶磷菌对植物的促生作用及微生物菌肥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以柞蚕害虫黑广肩步甲(Calosoma maximociczi Morawitz)的成虫为材料,分离其肠道细菌并从中筛选产脂肪酶的菌株,了解害虫肠道细菌菌群结构,寻找具有应用价值的高产脂肪酶的微生物资源。从黑广肩步甲成虫的肠道中共分离出21个好氧细菌分离株,进一步利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产脂肪酶的菌株并检测酶活力,获得4株产脂肪酶的优势菌株。经过生理生化特性测试和16S r DNA序列分析,确定4株产脂肪酶的菌株分别属于变形杆菌属(Proteus sp.)、沙雷氏菌属(Serratia sp.)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研究结果表明,黑广肩步甲成虫肠道内的细菌种类丰富,分离的4株产脂肪酶菌株的产酶活力较高,可进一步研究评价其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一株犬种布鲁氏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一只流产贵宾犬全血中分离到的一株布鲁氏菌进行了形态结构、培养特性、生化特性研究以及凝集试验鉴定和多种属聚合酶链式反应(AMOS-PCR)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在胰际琼脂培养基生长并呈典型的粗糙型布鲁氏菌菌落,菌落能被结晶紫溶液染成紫色.分离菌在琉瑾和复红培养基上生长,不产生H2S,与粗糙型布鲁氏菌阳性血清凝集,与光滑型布鲁氏菌阳性血清无凝集.用AMOS-PCR方法对分离菌进行鉴定,该分离菌具有犬种布鲁氏菌特有条带.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符合犬种布鲁氏菌特性,将其命名为B.canis GB1.  相似文献   

19.
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土壤可培养真菌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土壤可培养真菌的多样性,选择有代表性的4类草地类型(珠芽蓼草地、禾草草地、沼泽草地、嵩草草地),运用稀释平板法和基于ITSrD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其土壤中可培养真菌多样性进行研究,同时应用生态学评价方法进行分析。用PDA培养基、PSA培养基、玉米粉琼脂培养基和马丁氏-孟加拉红培养基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76株真菌,通过形态观察选取30株有代表性的菌株进行基于ITS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鉴定所得菌株可分为22个属的26个种,绝大多数属于半知菌亚门和接合菌亚门真菌;物种的丰富度(S)、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变化范围分别为15~18,2.47~2.81,0.89~0.93,0.91~0.97;青霉属(Penicillium)真菌为珠芽蓼草地、沼泽草地和嵩草草地的优势菌,镰孢菌属(Fusarium)真菌为禾草草地的优势菌,柔菌属真菌(Doratomyces)为沼泽草地的优势菌,被孢霉属(Mortierella)、柔菌属、小球腔菌属(Leptosphaeria)、毛霉属(Mucor)、木霉属(Trichoderma)、地丝菌属(Geomyces)和镰孢属为4类草地的常见属。另外,4类草地都有大于10%的分离菌种暂时无法确定其分类地位,极可能是新种;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土壤真菌多样性丰富,其多样性和草地类型的特异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东祁连山高寒草地有着丰富的土壤真菌资源,存在潜在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20.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时期的患病脐橙树进行内生菌群结构分析比对,寻找黄龙病相关内生菌,然后利用不同培养基对内生菌进行富集并选择合适的培养基用于内生菌分离和纯培养。结果表明,5种菌随着患病时间的增长而增多,分别属于代尔夫特菌属(Delftia)、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伯克霍尔德菌属(Burkholderia)和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经筛选后,选取NB果汁培养基和叶片培养基用于5种内生菌的富集、分离纯化和培养。植物内生菌在植物生长和抗病害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本文中的方法能有效的筛选并培养与柑橘黄龙病相关的内生菌,我们的结果将促进对柑橘黄龙病防治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