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雨露沤麻是我所研究推广的一项工省效宏的亚麻沤制新技术 ,东北地区推广后取得很大效益。但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而导致出麻率低和纤维品质劣的问题一直没能解决。本文探讨了在 5月 2 0日至 9月 1日适宜温度内铺麻 ,采用间隔 48小时人工喷水 4毫米的新技术 ,以弥补自然降水的不足 ,增加沤麻湿度 ,改善沤麻环境 ,缩短沤麻周期 ,提高长麻率 0 .9— 3.4个百分点 ,纤维号提高 2号。该项技术对指导雨露沤麻工作和雨露沤麻工厂化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雨露沤麻是我所研究推广的一项工省效宏的亚麻沤制新技术,东北地区推广后取得很大效益.但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而导致出麻率低和纤维品质劣的问题一直没能解决.本文探讨了在5月20日至9月1日适宜温度内铺麻,采用间隔48小时人工喷水4毫米的新技术,以弥补自然降水的不足,增加沤麻湿度,改善沤麻环境,缩短沤麻周期,提高长麻率0.9-3.4个百分点,纤维号提高2号.该项技术对指导雨露沤麻工作和雨露沤麻工厂化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亚麻鲜茎雨露沤制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雨露麻以其生产方式简单,成本低,不污染环境而被广泛应用,但传统的雨露麻采用人工收获,在多雨季节里原茎保存困难,常发生霉烂.给工农业均造成损失.鲜茎雨露沤麻技术的提出解决了这一问题,同时使沤麻时间提前10天左右,亚麻收获就开始沤制,充分利用了亚麻收获季节的高温和降雨.沤麻速度快,沤麻时间缩短,降低了生产成本,麻率相对提高0.5-1个百分点,纤维强度增加1.2-2.7kg.此项技术对我国雨露麻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亚麻鲜茎雨露沤制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吴广文 《中国麻业》2002,24(2):18-21
雨露麻以其生产方式简单,成本低,不污染环境而被广泛应用,但传统的雨露麻采用人工收获,在多雨季节里原茎保存困难,常发生霉烂。给工农业均造成损失。鲜茎雨露沤麻技术的提出解决了这一问题,同时使沤麻时间提前10天左右,亚麻收获就开始沤制,充分利用了亚麻收获季节的高温和降雨。沤麻速度快,沤麻时间缩短,降低了生产成本,麻率相对提高0.5-1个百分点,纤维强度增加1.2—2.7kg。此项技术对我国雨露麻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亚麻雨露麻茎上分离筛选到两株高产碱性果胶酶和半纤维素酶的细菌,对其进行了鉴定及脱胶效果试验,优化了亚麻沤麻工艺。复合脱胶菌液对原茎脱胶,在保持湿度和15℃的室温条件下,可在190小时内完成脱胶过程。与对照相比,脱胶时间减少50%以上。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复合菌的使用,缩短了沤麻时间,由平均30-40天降到15天以内;提高了出麻率,长麻出麻率提高2个百分点,综合出麻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相似文献   

6.
亚麻脱胶新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丽珠  王奉喜 《中国麻作》1988,(2):34-36,31
作者将引进的苏联酶制剂及丹麦诺沃亚麻酶用于亚麻脱胶试验,结果表明:加酶脱胶可缩短沤麻时间1/4~2/3,可提高出麻率3~4%。并具有提高纤维质量,消除沤麻水污染的作用,是亚麻脱胶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的研究是在实验室工作基础上进行的中间试验和生产试验,研究的结果表明,与传统工艺相比,大麻的沤麻周期缩短幅度达75.4%;亚麻的沤麻周期缩短幅度达76.8%:同时混合出麻率和长麻率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沤麻液的环境指标相应降低.使用该技术每加工一吨亚麻原茎净收益248元,同时新技术的使用有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苎麻新品种“华苎4号”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苎4号”是从稀节巴品种自然杂品种自然杂交后代中选育出来的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在品系比较试验中平均亩产226.5kg,比对照细叶绿品种增产59.13%,在湖北省区试中较对照增产33.81%;纤维品质优良,在品系比较试验中年均纤维细度2082支,在区试中经湖北省纤维所测试,所均纤维细产2239支;该品种植株高大整齐,出麻率特别高(鲜皮出麻率和鲜茎出麻率分别在14%和5%以上);“华苎4号”的抗逆  相似文献   

9.
亚麻脱胶新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作者将引进的苏联酶制剂及丹麦诺沃亚麻酶用于亚麻脱胶试验,结果表明:加酶脱胶可缩短沤麻时间1/4~2/3,可提高出麻率3~4%。并具有提高纤维质量,消除沤麻水污染的作用,是亚麻脱胶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利用脱胶剂于亚麻生育后期进行田间喷施,以达到脱胶的目的,收获后不用沤麻可直接送原料厂上机加工,初步结果:1.脱胶所用的脱胶剂种类与剂型、浓度及喷施时期,已达到了脱胶的效果;2.喷施后亚麻植株的形态变化、收获适期及田间鉴定标准;3.亚麻站立脱胶技术要在亚麻高产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尤其强调植株于田间分布均匀、生长发育一致,无杂草为害和防止倒伏等措施,才能发挥更好的脱麻效果;4.收获后,取消沤麻环节直接上机加工试验,可顺利打成纤维。与温水沤麻相比,原茎干重降低、出麻率和强度有所增加,而种子的产质量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1.
麻田沤麻的好处和沤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六十年代,我县大部分产麻社队利用自然池塘、河滨等水源沤麻。由于池塘,河滨等水源的水深不同,水温不一,麻皮发酵不匀,沤洗的纤维品质较差,且大量的麻叶和胶杂物质溶于水中,随水流失而污染水质,给群众饮水和发展养鱼业带来困难.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从1972年起,我们采取就地收麻、就地沤麻的办法,1975年,在全县麻区推广这项技术。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西双版纳种植的云麻1号进行大麻雨露沤制技术研究。选择直径为5—10mm的原茎做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本试验中以温度为25℃以上,降雨量在250mm以上,相对湿度为80%的条件为最好。在版纳地区最佳的沤麻时间为6—10月份,铺麻厚度为80—100mm,以有植被的场地最适合雨露沤麻。本文对铺麻后的翻晒、浇水及收麻做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3.
利用碱性果胶酶复配部分木聚糖酶对亚麻原茎进行脱胶试验,比较了不同的酶配比和用量、作用温度和时间等条件下打成麻强力和长麻率,探讨了酶重复利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碱性果胶酶和木聚糖酶配比为1∶2,酶用量0.8%(w/w),温度30-32℃,浴比1∶13-14,p H 8.5,脱胶时间60-65 h,打成麻质量最佳,打成麻强力提高10%-15%左右,长麻出麻率提高1.2%-1.5%,且比传统沤麻提高1-2号数,此外,添加50%脱胶废液用于再次沤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本研究总结出一套较成熟工艺,提高温水沤麻的质量,降低沤麻污染,缩短沤麻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提升打成麻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西双版纳种植的云麻1号进行大麻雨露沤制技术研究。选择直径为5-10mm的原茎做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本试验中以温度为25℃以上,降雨量在250mm以上,相对湿度为80%的条件为最好。在版纳地区最佳的沤麻时间为6-10月份,铺麻厚度为80-100mm,以有植被的场地最适合雨露沤麻。本文对铺麻后的翻晒、浇水及收麻做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5.
南方亚麻微生物脱胶技术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本文对影响亚麻天然水浸沤麻的水源水质、水温、PH值、浴比和无机盐等项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厌氧细菌含量较高的糖水,脱胶时间最短;沤麻水适当稀释可加速再次沤麻;亚麻天然水浸沤麻的适宜水温、PH值和浴比分别为30-35℃、7.0-8.0和1:30-40;添加0.05%的(NH4)2HPO4可缩短脱胶时间33%左右。  相似文献   

16.
亚麻是优良的纺织原料作物。我国亚麻生产规模仅次于俄罗斯,居世界第二位,年创汇近3.5亿美元,亚麻产业已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产业之一。但国内外普遍采用温水沤麻和雨露沤麻等传统脱胶方法,存在着脱胶时间长、脱胶程度不一、纤维强度和出麻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亚麻业的做大做强。为此,自2002年以来,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等单位在国家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专项的资助下,开展了亚麻快速生物脱胶技术专题的研究。日前,该技术在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萧山棉麻研究所的大力协作下,提前1年在浙江省开化亚麻原料厂成功地进行…  相似文献   

17.
纤维亚麻新品种黑亚13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亚13号是2002年3月6日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的纤维亚麻新品种.原茎、长麻、全麻、种子产量分别为5348.9、949.0、1395.8、646.4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14.1%、24.2%、28.5%和18.6%.长麻率21.3%,比对照高1.6个百分点.纤维强度26.4kg.该品种为高纤、优质纤维亚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8.
纤维亚麻新品种黑亚13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亚13号是2002年3月6日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的纤维亚麻新品种。原茎、长麻、全麻、种子产量分别为5348.9、949.0、1395.8、646.4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14.1%、24.2%、28.5%和18.6%。长麻率21.3%,比对照高1.6个百分点。纤维强度26.4kg。该品种为高纤、优质纤维亚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9.
红麻鲜皮陆地湿润脱胶技术的应用陈百生,陈柏清(浙江省农业厅农作局杭州310004)传统的沤麻一般都采用天然水沤,这不仅占用水面多、劳动强度大,而且脱胶产物严重污染水源和环境。我省麻区,从每年的9月份开始,长达2—3个月的时间里,所有的池塘、河流由于沤...  相似文献   

20.
纤维亚麻新品种黑亚14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亚14号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育成的纤维亚麻新品种,于2003年3月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原茎、长麻、全麻及种子产量分别为6283.5,930.6,1416.5和758.5kg/hm^2,分别比黑亚7号(对照)增产10.6%,19.6%,18.6%和11.9%。长麻率18、4%,比对照高1.8个百分点。纤维强度26.4kg,属于优质、高产纤维亚麻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