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绒鳃金龟Maladera orientalis(Motsh)是宁夏南部山区和新垦区最主要的害虫之一,。本文以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的方法。研究了该虫的生活史,实验生命表及影响种群发生的环境因子,采用数学方法对其作用关系进行了模拟,得出,黑绒鳃金电种群平均累计死亡率模型F(x)=1-exp[-x/85)^0.7165],卵期,幼虫期,蛹的存活率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式分别为:y=1.4143 6.7007x-0.1913x^2,y=21.6499 5.2621x-0.1451x2,y=2.2429 6.6462x-0.1905x^2,对土壤环境理化性状因子对黑绒鳃金龟种群发生量的生态效应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黑绒鳃金龟种群发生量与各土因子有显著性相关关系,该虫适宜发生在土壤松散,沙粒较多,粘粒较少,有机质含量较少的沙壤土环境,这正是开垦初期该虫容易大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22年的历史资料建立了黑绒鳃金龟种群发生量和发生期等的测报技术及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黑绒鳃金龟种群发生及测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绒鳃金龟Maladera orientalis(Motsh)是宁夏南部山区和新垦区最主要的害虫之一.本文以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的方法,研究了该虫的生活史、实验生命表及影响种群发生的环境因子,采用数学方法对其作用关系进行了模拟.得出,黑绒鳃金龟种群平均累计死亡率模型F(x)=1-exp[-(x/85)0.7165];卵期、幼虫期、蛹的存活率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式分别为y=1.4143+6.7007x-0.1913x2、y=21.6499+5.2621x-0.1451x2、y=2.2429+6.6462x-0.1905x2.对土壤环境理化性状因子对黑绒鳃金龟种群发生量的生态效应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黑绒鳃金龟种群发生量与各土壤因子有显著性相关关系,该虫适宜发生在土壤松散、沙粒较多、粘粒较少、有机质含量较少的沙壤土环境,这正是开垦初期该虫容易大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22年的历史资料建立了黑绒鳃金龟种群发生量和发生期等的测报技术及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混播牧草昆虫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结果表明,混播均能大幅度降低各种有害昆虫优势种类的种群数量,对地下害虫类尤其显著。天敌昆虫优势种类的种群数量亦高。苜蓿——红豆草混播田内传粉昆虫的种类多,且种群数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苜蓿是我国西北重要的牧草,明确苜蓿多年种植情况下害虫-天敌生态演变规律,对宁夏南部山区畜牧产业结构调整、持续发展牧草种植和提高防治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在研究区域,针对不同种植年限的苜蓿草地昆虫种群数量进行调查,通过对其发生规律和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种植5年以内的苜蓿草地中,昆虫总个体数以及害虫的危害较轻,昆虫总个体数比较稳定,没有明显的变化,但种植年限5年以上的苜蓿草地中害虫逐步开始发生严重,尤其是地下害虫。因此苜蓿草业发展应当注意合理安排种植规模和时间,充分利用害虫-天敌发展的生态规律进行控害增产,进入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相似文献   

5.
系统调查了河北南部两种不同类型杨树苗圃地下害虫昆虫群落结构组成。水浇地苗圃地下害虫优势种为小黄鳃金龟,旱地苗圃优势种为黑绒鳃金龟;水浇地杨树苗圃地下害虫群落丰富度、个体数和多样性指数都高于旱地苗圃。在春季,地下害虫的种类和数量在不同的土壤深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从2月下旬到4月中旬,0 ̄5cm的昆虫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10 ̄20cm地下害虫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华山松纯林与混交林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对相同条件下的华山松纯林和混交林各主要生态因子及主要病虫害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系统论思想为先导,结合生态学、生物学和森林保护学的理论,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出:华山松纯林树种单一,而华山松混交林树种复杂且林下植被较华山松纯林丰富,因此,引起各自系统内温度、湿度、土壤性状、动植物分布、昆虫种类等生态因子变化。纯林与混交林生态效应发生显著差异,混交林较纯林的生态效应优异。  相似文献   

7.
豫东地区农作物地下害虫的主要种类有蛴螬、蝼蛄、金针虫。自2005年大面积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以来,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后,不但给土壤带来了养分,而且对地下害虫也产生了影响,使地下虫的种群比例和数量发生较大的变化,现将八年来秸秆还田逐渐扩大与地下害虫发生的变化归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大中农场麦田杂草群落演替规律,影响大中农场麦田杂草种群演替的主导因子包括土壤、气候等环境因子,除草剂的连续使用以及耕作制度和种植结构,明确了大中农场麦田优势杂草种群,并提出相应的控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前言     
在学院领导及有关同志的关心下,《系统生态学应用理论研究专集》今天问世了。1983年,我们农螨生态组接受中国科学院科学基金的资助,开始了“系统生态学应用理论研究——桔园生态系及其控制”这一课题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含五个方面,本专集主要反映了其中对桔柑叶螨种群的数量动态和空间动态的部分研究结果,以及对桔园昆虫群落的结构、演替的初步探索;同时,也选登了少数几篇我们对其它种类农螨生态及有关桔园昆虫的研究论文或简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南京市主要植被群系毒蛾科昆虫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以更好地保护南京市森林生态及植树造林成果。[方法]研究了南京市主要植被群系植物种类及毒蛾科昆虫种类、种群密度、分布及发生规律,并进行了多样性分析。[结果]南京市5种主要植被群系共有毒蛾科昆虫15属32种,优势种为枫毒蛾、条毒蛾、绿点足毒蛾、鹅点足毒蛾、华竹毒蛾;昆虫本身的生物学特征、气候条件、生态环境是影响蛾类群落结构及动态的主要因素;毒蛾科昆虫种群动态有明显的时序变化,这种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与季节性的温度变化有关。[结论]研究结果为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晋南棉花苗期地下害虫优势种类及为害的情况,采用"Z字型十点"挖土取样法、性诱剂诱捕法、田间调查法,在棉花播种前调查棉田地下害虫的种类和数量,在棉花苗期3~6叶期,研究地下害虫优势种类对棉苗的为害情况。结果表明,金针虫、蛴螬、地老虎是棉花苗期地下害虫优势种类;不同地块、土壤类型、前茬和管理措施均对地下害虫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2011-2013年在蒲江县柑桔园(杂柑)调查数据,对生物多样性(PIE),均匀度(V'),优势度(C),物种数(S)和总体个数(N)5个昆虫群落生态指标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柑桔园(杂柑)昆虫群落结构随杂柑树龄(苗期→2年生→5年生→10年生)的增加而不断演替;防治措施是影响柑桔园(杂柑)昆虫群落演替的主要因子,绿色防控技术是保持桔园昆虫群落结构多样性和维护昆虫群落结构稳定的关键因子;4-6月柑桔园(杂柑)昆虫多样性、均匀度、丰富度和样本总数均相对最高,是防治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控制农业有害生物的发生,保护农业生产安全,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为进一步加强对全县农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动态监测,针对建平县地下害虫发生日趋复杂和严重,查明主要地下害虫种类和虫口密度,以便掌握虫情,制定合理的防治计划,重点对建平县地下害虫越冬虫源基数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4.
为更好地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珙桐,对四川4个珙桐种群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珙桐种群3大类土壤微生物数量大小顺序均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土壤微生物在不同珙桐种类土壤中数量表现为荥经卧龙峨眉北川。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因子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关系,对微生物总数、细菌数量影响最大的土壤因子是有机质,对真菌、放线菌数量影响最大的土壤因子是全氮。  相似文献   

15.
三七根腐病发生与生态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三七根腐病的发生与海拔、地势、三七种植制度、土壤类型、前作种类、荫棚透光率等多种因子有关。调查说明:三七根腐病是典型的土传性病害;除温、湿条件外,各生态因子对根腐病的发生也起着制约或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2008年6~8月,天津自然博物馆昆虫教研室对中新天津生态城区昆虫资源进行了为期14d的调查。在参考以往天津湿地及盐碱地昆虫调查研究部分资料的基础上,共记录昆虫种类10目66科179种,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该调查研究将对中新天津生态城区环境的建设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1981—1985年,在甘肃河西地区,对大面积栽培的苜蓿、红豆草和引种试验田(豆科和禾本科牧草共计26种)的天敌昆虫种类及其生态特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经初步鉴定,重要的天敌昆虫种类有62种,隶属于8目25科。  相似文献   

18.
<正>地下害虫是指活动危害期间生活在土壤中,主要为害植物的地下部分(如种子、地下茎、根等)和近地面部分的一类害虫,是农业害虫中的一个特殊生态类群。北方地区地下害虫的种类主要有蛴螬、蝼蛄、金针虫、地老虎等。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地下害虫生活周期长,危害的作物种类繁多,主要食害作物的种子、幼芽、根茎,造成缺苗、毁苗,甚至毁种,导致农作物减产。一、症状诊断:1、蛴螬:是金龟子的幼虫。蛴螬是地下害虫中种类最  相似文献   

19.
土壤种子库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种子库是植被生活史过程中的重要生存策略之一,是地上植被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演替过程和发展趋势的重要影响因子。从土壤种子库研究的起源与发展、形成机制、时空分布及其与植被群落的关系以及土壤种子库研究展望等方面展开探讨,分析了土壤种子库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以为土壤种子库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地下害虫是指活动危害期间生活在土壤中,主要为害植物的地下部分(如种子、地下茎、根等)和近地面部分的一类害虫,是农业害虫中的一个特殊生态类群.北方地区地下害虫的种类主要有蛴螬、蝼蛄、金针虫、地老虎等.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地下害虫生活周期长,危害的作物种类繁多,主要食害作物的种子、幼芽、根茎,造成缺苗、毁苗,甚至毁种,导致农作物减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