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松扁叶蜂Acantholyda posticalis postic-alis Matsumura据记载在我国仅为害油松。1973年在黑龙江省嫩江县高峰林场、讷河富源林场首次发现为害樟子松,1984年在新江实验林场发生,连续几年严重为害,樟子松人工林被害面积达一万亩,有的全部针叶被食光,树冠呈赤枯状。当针叶被食50%时,材积损失率达13.21%,针叶被食光可引起全株死亡。最高虫口密度每株可达千余头,是樟子松人工林中一种新的重要害虫。  相似文献   

2.
油松松针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松松针蚧(Matsucoccus sp.)属介壳虫科绵蚧亚科,虫体虽小,为害却相当严重。据在我场北沟口工区调查,油松被害率高达93.13%。单株针叶一般受害79%,最轻者针叶受害39%,严重者针叶全部受害。一个针叶上的虫口平均7.46头,最多达35头。被害针叶由九月开始显著变黄,至翌年四月由黄色变为褐红色,逐渐脱落。被害严重的  相似文献   

3.
我旗自1980年首次发现落叶松叶蜂为害以来,到1985年统计,发生面积达7677亩,占成林面积的100%.落叶松叶蜂为暴发性害虫,发生林地内有虫株率达到90%以上,平均虫口密度可达139头/株.最高可达1000头/株,可将针叶全部食光.1年后即发生枯梢现象,连续严重被害3年的林分可成片枯死。该虫不但为害成林,也为害幼树。  相似文献   

4.
一、分布及危害特点松毛虫分布在通辽市的奈曼旗、科左后旗、库伦旗,主要危害油松、樟子松和红松人工林。据调查,近5年内通辽市平均每年发生松毛虫面积达24万亩左右,重度发生达8—10万余亩。该虫大发生时可把全株针叶吃光,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导致树木生长衰弱,幼树连年遭受严重为害时,常引起枯萎死亡。  相似文献   

5.
靖远松叶蜂是为害油松的一新种叶蜂,油松受害后,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当针叶被取食95%以上时,可使油松生长率降低10.1%,连续2a-3a严重为害,可导致林木死亡。  相似文献   

6.
落叶松腮扁叶蜂综合防治*⒇杨春(河北围场阴河林场068456)关键词落叶松腮扁叶蜂综合防治虫口减退率平均虫口密度落叶松腮扁叶蜂属膜翅目扁叶蜂科,腮扁叶蜂亚科。其幼虫暴食落叶松针叶,连续为害3年可使树木停止生长或死亡。该虫种适应海拔高度为1700~18...  相似文献   

7.
根据虫口密度预测油松毛虫成灾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过多年的调查、统计、分析,建立了油松单株蓄叶量估计模型和油松针叶损失率估计模型,将虫口密度和松毛虫单虫食叶量代入模型便可计算出是否达到成灾指标,不仅能及时掌握虫灾发生程度,而且对评估树木经济、生态效益的发挥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云南松毛虫(Dendrolimus latipenniswaler),在我省为害柏木(Cupresns funebris End1)曾于六十至七十年代数次发生.近两年来,不少地县柏木林又先后发生,幼虫食尽树叶,严重地区受害株率达100%,虫口密度高达1000头/株以上,似如火烧,成片枯木林,干枯死亡.实属柏木一大害虫.  相似文献   

9.
油松落针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油松(Pinus labulaeformis Carr.)是辽宁省的乡土树种,也是该省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近几年来,在辽东地区发现大部分油松人工纯林及部分天然幼林发生针叶病害。发病的油松针叶连年脱落,高生长与径生长极为缓慢,树势逐年衰弱,个别植株濒于死亡,给林业生产造成很大  相似文献   

10.
云杉阿扁叶蜂(Acantholyda piceacola),属膜翅目,扁叶蜂科,阿扁叶蜂属,是我国新发现种。该虫1983年首次在甘肃张掖地区山丹县大黄山林场发现,危害青海云杉(Picea cassifolia)为食叶害虫。据调查,成灾林区有虫株率100%,虫口密度970~12,000多头/株。蔓延很快,1983年危害150亩,1985年已蔓延到3,500亩。为害严重林分的林木针叶被食尽,枝上结满虫巢(见照片),林木处于濒死状态,严重影响了林木的生长和发育。经四年观察研究,兹将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1.
白头松巢蛾,在我国首先发现于山西省安泽县,主要危害油松。1970年,我县白头松巢蛾大发生,使10多万亩油松人工林受害,造成当年生针叶干枯脱落,对林木的生长威胁很大。据调查,连续两年危害后,高生长减少78.66%。在中国林科院林研所和山西省林科所的帮助和指导下,我们对白头松巢蛾进行了多年的观察和防治研究,初步掌握了该虫的生活史、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目前,虫口密度大大下降,据1978年6月底调查,油松针叶被害率,由1970年的92%下降到3%。  相似文献   

12.
我场松林已进入经营管理时期,病虫防治成为突出问题之一。今年6月在海拔500—900米四千余亩油松、赤松和黑松林发生了松扁叶蜂为害。在发生区,林木被害率达95%,虫口密度多的达数百条,少的也有七、八十条,个别树株针叶全部被吃光。在阴坡、半阴坡较阳坡重,15年以上的大树较幼林重。  相似文献   

13.
前言白果蚕(Dictyoploca japonica Butler)于通化地区多发生在阔叶次生林内,主要是幼虫期为害核桃楸树叶。该虫发生在1963年,对它的研究,过去未见有人记载,后来随着害虫的连年发生而虫口密度逐年增加,核桃楸林的被害日趋严重,并已影响树木结实和发育,就此,着手它的生活史及其防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对光肩星天牛进行了3年的调查研究,摸清了该虫对垂柳的危害情况.株被害率为100%,虫口密度最低为4头/株,高达42头/株,平均为19头/株;为害枝干高度在251~400cm处占63.95%;粗度在4.1~10.0 cm占70.93%,而4.1~6.0 cm处占29.65%.受害后枝干易受风折,造成枯枝断梢,严重的导致整株死亡,被伐除的占24.63%,这样不仅影响垂柳的正常生长和树形美观,还有损市容市貌.  相似文献   

15.
杨白剑舟蛾是杨树的重要食叶害虫之一,属鳞翅目舟蛾科,在兴安盟一年发生两代。近年来,该虫在兴安盟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虫口密度为130~180头/株,最多每株250头,能食光叶片,影响树木的生长发育,严重者造成树木死亡。化学药剂防治杨白剑舟蛾,虽然能取得较好?..  相似文献   

16.
<正> 松茸毒蛾(Dasychira axutha Collenette)属鳞翅目毒蛾科,是大口林场马尾松林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1984年前,常与马尾松毛虫混同发生,但不成灾;1984年以来,多次大面积严重危害,1985年5000亩松林针叶被食光,最高虫口密度达709条/株,平均虫口为301条/株;1989年第一代发生15000亩,虫口密度最高达1000条/株,该虫严重影响了马尾松的生长。为了掌握该虫在大口材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便有效地控制其危害,1985年始,我们对松茸毒蛾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方法进行了初步观察和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7.
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对油松幼林的危害随树龄的增加而加重,10年左右的油松人工林受害最重,造林后的第5—10年是防治该虫以保证油松高生长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8.
落叶松翼丝叶蜂,属于膜翅目叶蜂科丝叶蜂亚科,是落叶松林木的重要食叶性害虫。落叶松翼丝叶蜂,主要以幼虫群集于1~2a生枝条,于针叶簇丛中取食为害,受害林木针叶稀少。被害严重时,针叶食光,呈黄褐色,远望如同火烧一样,严重地感威胁着落叶松的生长。据调查,落叶松林木受害率一般为30%~50%,个别受害严重林地,被害率达60%~100%,单株虫口密度达数百头至千头以上。 1 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白头翁开花时,初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祁连山东段林区苗圃地青海云杉阿扁叶蜂的防治效果,笔者调查了青海云杉苗木受害程度,观察了阿扁叶蜂生活史,并研究了不同化学防控效果。结果表明:在祁连山东段林区青海云杉苗圃地阿扁叶蜂每2年发生1代。化学防控后,均降低了虫口密度、受害株率和苗木死亡率,与对照(CK)相比,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不同防控方法应用后虫口密度、受害株率和苗木死亡率由高到低的排序均为CK蛹期土壤拌药成虫羽化盛期地表喷药幼虫为害期树冠喷药。其中幼虫为害期树冠喷使80%敌敌畏乳油2 000倍液后,防效最佳,虫口密度、受害株率和苗木死亡分别下降到0.52头/株、1.47%和0.12%。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我地区红松林连续遭受红松梢象鼻虫(Pissodes nitidus)危害,部分林场受害较重,受害率约达60—70%。一九七四年发生面积1050亩,现已蔓延7800亩。该虫分成、幼虫两阶段危害,受害林木轻者针叶脱落、主梢干枯,树梢成扫帚状,重者整株死亡。从现地调查8—30年生红松均有受害,天然散生红松也有发生,平均虫口密度8—10头/株,最高可达23头/株,严重影响林木生长。我们于1983—1984年对该害虫进行了生活习性观察,现将所得材料整理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