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扬麦158保种圃的选择效果研究江苏省仪征市种子公司仪征市农科所吴立松,戚桂禄,朱宪皓魏声宽为了验证株系循环法在小麦原种生产上的应用效果,为进一步完善和推广株系循环法提供依据,我们将扬麦158进行了连续3年的原种生产试验研究。1保种圃的建立扬麦158是...  相似文献   

2.
扬麦16号小麦(原名扬00—126)是由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扬州分中心)育成的春性中熟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2004年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引进张家港市,经两年的试种示范,现已成为张家港市小麦当家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3.
靖江市位于长江下游小麦主产区内,其独特的气候生态条件把本区所适用的小麦品种定位在中—弱筋品质之间,同时加上我市在常年生产中,至今仍有一部分农户播种量偏多,出苗后密度偏高,生长中后期极易引发白粉病。因此,为了能准确筛选出适应我市高产栽培的小麦当家接班品种,2000-2002年连续对各育种单位的苗头品种(系)进行了比较试验,从而初步确定以扬麦11为最佳利用品种,该品种表现具有4个优点。成熟期早扬麦11抽穗最早为4月5日,成熟期是5月24日,分别比扬麦158和宁麦8号早1天和4天,不易发生高温逼熟现象…  相似文献   

4.
韩银宝  应龙 《种子》2000,(2):19-20,23
本文以扬麦158和预麦18为材料,研究了已唑醇种衣卢衣麦种,对麦苗根、茎、出苗率等苗情素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已唑醇种衣剂对麦苗株高、根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最明显的处理是0.08g/kg有效成份。在低剂量0.02~0.04g/kg处理下,预麦18的苗情素质优于扬麦158。  相似文献   

5.
扬麦13号是由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采用综合育种科技路线育成的优质抗病弱筋小麦新品种。2002年通过安徽省审定,2003年通过江苏省审定,适宜于安徽、江苏两省淮南麦区推广应用。特征特性:扬麦13号属春性早中熟品种,熟期与扬麦158相仿。该品种幼苗直立,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株高8  相似文献   

6.
江苏冬小麦在新疆春麦区示范种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将扬麦16、扬麦13、扬麦11等3个江苏冬小麦春性品种,按照新疆昭苏县春小麦的栽培管理方式示范种植,虽然遇到了严重春旱的影响,3个品种仍表现了较好的适应性,其平均单产仍高于对照春小麦品种。对其子粒抽样检测表明:扬麦16和扬麦13的粗蛋白质(干基)及湿面筋(14%湿基)含量均高于对照春小麦品种,且也比在江苏种植提高;而对照春小麦品种的沉淀值(14%湿基)、面团形成时间及稳定时间高于冬小麦,说明这3个冬小麦品种首次在新疆高海拔、高寒地带的春麦区示范种植成功。  相似文献   

7.
作者通过对扬麦158叶片生长习性、功能叶特点以及栽培因子对主茎叶片影响的观察,认为小麦叶片多少主要决定于前期,它与营养条件、气温关系密切,前期(1-2叶)供肥、稀播、早播有利叶片数增加,反之减少,但就同一措施田块,主茎叶片数具有相对稳定性,掌握叶片与各器官相关性,叶龄进程可作为科学管理的主要指标;小麦倒4片叶面积大,光合效率高,有利于小穗与小花分化,因此,栽培措施必须围绕主攻大穗增粒夺高产;齐穗后  相似文献   

8.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扬麦20引种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麦20是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院以扬麦10号/扬麦9号杂交育成的小麦新品种。2010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10002。2010—2011年引进试种,表现为有较高的增产潜力,而且有良好的稳产性和广泛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里下河(扬州)农科所小麦育种工作成绩显著。本文拟就扬麦系统的选育及其特性特征对小麦产量育种谈几点看法与诸同行商讨。 一、扬麦系统的系谱和选育特点 将扬麦1号至5号称之为“系统”是考虑到这5个品种都有阿夫(Funo)血缘,彼此之间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  相似文献   

10.
宁麦35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采用宁麦8号、扬麦11、宁麦13和镇麦9号4个亲本配制杂交组合,后代采用集团选择育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在长江中下游(江苏省农科院科企)小麦联合体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比对照扬麦20分别增产4.61%和3.82%。熟期较对照扬麦20略早,有效穗数466.0万穗/hm2,穗粒数38.7粒,千粒重45.0g。中抗赤霉病,品质属中强筋。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有效穗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穗粒数,千粒重对产量的作用相对较小。宁麦35的高产栽培技术途径应是在保证足够穗数的基础上增加穗粒数,并兼顾提高千粒重。  相似文献   

11.
刘怀攀  朱自学  刘友良 《种子》2007,26(3):58-60
研究了渗透胁迫下,小麦品种豫麦18(抗旱性较强)和扬麦9号(抗旱性较弱)幼苗类囊体膜上非共价结合态(noncova—kndy conjugated:NCC)多胺(polyamines:PAs)和高氯酸不溶性共价结合态(perchloric acid insoluble covalently conjugated:PISCC)多胺(PA)含量的变化。发现渗透胁迫下,抗旱性弱的扬麦9号的NCC-亚精胺(sperm/dine:Spd)、PISCC-腐胺(putrescine:Put)和PISCC-Spd下降幅度明显大于抗旱性强的豫麦18;扬麦9号的NCC-精胺(spermine:Spm)含量明显下降,而豫麦18的NCC—Spin含量变化不明显。外源Spd处理明显抑制了渗透胁迫下扬麦9号类囊体膜上NCC—Spd含量的下降,也提高了扬麦9号小麦幼苗的抗性;Spd生物合成的专一性抑制剂MGBG处理,则明显促进了渗透胁迫下豫麦18类囊体膜上NCC—Spd含量的下降,也降低了豫麦18小麦幼苗的抗性。PISCC—PAs生物合成的专一性抑制剂-o-phen处理,促进了渗透胁迫下小麦幼苗类囊体膜上PISCC—PAs含量的下降,而且明显降低了小麦幼苗的抗性。结果表明:小麦幼苗类囊体膜上NCC—Spd、NCC—Spm、PISCC—spd和PISCC—Put水平在胁迫条件下的稳定有利于增强小麦幼苗适应渗透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氮肥运筹比例对水稻群体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为加快推广水稻肥床旱育稀植技术,在前人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着力探讨前期基蘖肥与后期穗粒肥氮肥运筹比例对水稻群体质量的影响,从而为高产群体质量栽培的肥料运筹技术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试验地点在本县农科所,土质粘重,肥力中等。前茬为扬麦158。供试品种...  相似文献   

13.
我市小麦品种基本以春性较强的扬麦158为主,加之不少地方播期较早,麦苗较早地通过春化阶段后,加速了光照阶段进程。1998年1月份,较早播种的田块,主茎叶龄已达7~9叶,基部1、2节间伸长,麦苗丧失了抗寒耐冻能力。1998年1月18日,我市遭受北方强冷...  相似文献   

14.
扬麦 1 1号 (原名 96G2 5)是由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与南京农业大学细胞遗传研究所合作育成。张家港市农试站于 2 0 0 1年秋引进试种示范 ,结果表明 :该品种具有丰产稳产性较好、生长清秀、成熟期熟相佳、品质优良、高抗白粉病、粒重、容重较高 ,是目前生产上的优质蒸煮小麦新品种之一。1 主要特征特性1 .1 丰产、稳产该品种的产量表现 :在江苏省区试中比对照扬麦 1 58号单位面积增产 4 2 % ,达到极显著水平 ;在江苏省淮南小麦生产试验中比对照单位面积增产 6 3 % ;本站引种示范试验中 ,比对照扬麦 1 0号增产 8 3 % ,表现出较好的丰产…  相似文献   

15.
扬麦158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小麦育种研究室在扬麦4号×St1472/506组合内选系的基础上,采用综合育种的方法育成的又一突破性小麦新品种。于1993年4月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审定定名。该品种为春性、幼苗直立。株高95cm左右。  相似文献   

16.
杂种小麦及其亲本光合作用对生态因子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杂种小麦麦优4号在不同生态因子下的光合速率均高于亲本。麦优4号及母本ND35的光饱和点约1200μE·m-2·s-1,父本扬麦158的光饱和点约1000μE·m-2·s-1,饱和光强下麦优4号的光合速率分别较ND35和扬麦158提高8.12%和20.18%。麦优4号及其亲本光合作用最适温度均为25℃左右,但前者耐高温能力较强。在50~400μL·L-1CO2浓度下,供试品种光合速率均随CO2浓度提高而直线上升,高浓度CO2(400~650μL·L-1)下麦优4号光合速率的增加快于亲本。水分胁迫条件下麦优4号较亲本维持了较高的光合速率,且在高渗溶液中下降缓慢。此外,麦优4号能适应更高的氮素水平。麦优4号的光合作用表现倾向于母本。  相似文献   

17.
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扬麦11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麦 1 1是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与南京农业大学细胞遗传所合作 ,采用滚动回交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育成的小麦新品种 ,该品种高抗白粉病 ,产量高 ,品质优 ,是优质蒸煮类用小麦新品种。1 选育经过1 985年以扬麦 5号为亲本与抗白粉病材料Yuma/Chancellor8杂交 (以下简称为Y .C) ,以 85 -85为轮回亲本与 (扬麦 5号 /Y .C)F1 进行回交 ,1 990年冬以扬麦 1 5 8为轮回亲本与Y .C/扬麦 5号 / / 85 -85 4 在温室进行杂交 ,并于 1 991年春和 1 991年冬 (温室内 )分别进行两次回交 ,1 992年春在温室和田间同时进行白粉病…  相似文献   

18.
花后干旱和渍水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和物质运转的影响   总被引:45,自引:5,他引:45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以黑小麦76、皖麦38、扬麦10号、扬麦9号4个蛋白质含量不同的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基因型为材料,研究了花后土壤干旱(Soil relative water content, SRWC=45%~50%)、渍水和适宜水分条件(SRWC=75%~80%)下,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营养器官花前贮藏同化物再运转,花后同  相似文献   

19.
扬麦158小麦     
扬麦 158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用“扬麦4号×st1472/506选系”杂交育成的小麦新品种,于1993年4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是继扬麦5号后适应于长江中下游南方冬麦区推广种植的又一突破性小麦新品种。 1 主要特征特性属春性品种。幼苗直立,叶色浓绿。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株高90~95cm,节间5个,主茎叶片11  相似文献   

20.
扬辐麦 14(原名扬辐麦 4188)系采用辐射诱变与常规杂交育种技术结合方式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17-2018年度参加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区域试验,每 hm2 平均产量 6254.55kg,比对照扬麦 20 增产 5.75% ;2018-2019 年度续试,平均产量 6748.50kg,比对照扬麦 20 增产 6.78% ;2019-2020 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 6573.00kg,比对照扬麦 20 增产 6.01%,3年试验均为极显著增产。2023 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 20230012),在审定试验中表现出早熟、高产、中抗赤霉病、高抗黄花叶病、高抗穗发芽等优点,品质达优质中筋小麦标准。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应注意做到适期播种,优化群体结构、协调群体生长,合理施肥,防治病虫害,及时收获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