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作物分子育种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子育种是现代农业发展应用推广最迅速的育种新技术,对作物遗传改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际农作物育种已经进入分子育种时代,以DNA重组技术和基因组编辑技术等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已成为世界上作物遗传改良的重要手段。本综述简要介绍了国际分子育种发展趋势,并对中国作物分子育种现状和国家相关政策导向、集成创新、科研管理体制、生物种业发展和人才现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中国农业和科技管理部门、生物技术工作者、育种家和种子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作物分子育种现状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近年来,随着基因组测序等多种技术实现突破,基因组学、表型组学等多门“组学”及生物信息学得到迅猛发展,作物育种理论和技术也发生了重大变革。以分子标记育种、转基因育种、分子设计育种为代表的现代作物分子育种技术逐渐成为了全世界作物育种的主流,在我国也正在成为作物遗传改良的重要手段。本文在界定分子育种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中国作物分子育种研究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探讨了未来我国作物分子育种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周兴良;1.PaulMurphy(美国北卡州立大学作物系)重组DNA生物技术,对植物科学产生了巨大影响,人们对生物技术在解决粮食问题中的作用寄予了很大希望。但由于生物技术本身技术上的限制,生物技术学家同育种家之间缺乏沟通,社会公众对...  相似文献   

4.
工程化育种是现代育种的基本方式之一,也是我国作物育种发展的重要方向。基于对我国作物育种工程化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解决路径分析,认为利用系统科学理论和工程化思想改进我国育种学科及研发体系是必要与可行的。以系统工程科学理论为指导,发展作物育种工程学理论,有利于强化自主创新思想和能力;推进生物技术、装备技术和管理技术等在育种领域的工程化应用,有利于加快我国作物育种的现代化进程;加强学科互鉴,有利于培养新型育种人才。  相似文献   

5.
《分子植物育种》已成为农业科学领域的一份重要期刊,每年刊登作物遗传育种、生物技术及分子生物学类的大量研究报告和研究综述,《分子植物育种》2009年影响因子1.356,  相似文献   

6.
《分子植物育种》已成为农业科学领域的一份重要期刊,每年刊登作物遗传育种、生物技术及分子生物学类的大量研究报告和研究综述,《分子植物育种》2006年影响因子0.918,在重要粮食作物类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7.
《分子植物育种》已成为农业科学领域的一份重要期刊,每年刊登作物遗传育种、生物技术及分子生物学类的大量研究报告和研究综述,《分子植物育种》2011年影响因子1.401,在重要粮食作物类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8.
作物抗旱性及抗旱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干旱胁迫严重影响着作物生长发育。主要从作物形态、渗透调节、光合作用、细胞膜及其结构的保护机制、干旱传感和信号转导、转录因子以及干旱诱导蛋白等方面对作物杭旱生理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以及对传统杭旱育种和现代分子杭旱育种作一简要概述。以期为我国杭旱农业研究与杭旱育种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9.
张运栋  张春映 《种子》2006,25(12):81-82
随着我国种业管理制度的重大变革和生物技术在作物育种上的广泛应用,基层农作物育种面临的竞争更趋激烈,遗传基础狭窄、手段落后等问题日趋突出。为此,要积极开展生物技术育种、加强育种合作、千方百计丰富种质资源、注重常规育种方法的不断创新,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审时度势、走特色育种之路。  相似文献   

10.
李辉 博士 研究员 1964年生.河北正定人。1987年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毕业分配到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从事食用豆遗传育种研究。1998年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学硕士学位。2005年获中国科学院遗传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资源与生物技术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现任河北省粮油作物研究所所长助理、生物技术研究室主任:任河北省作物遗传育种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任河北省粮油作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11.
全球人口激增、气候持续变化、土地资源退化、生态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给世界农业带来了巨大压力。作物育种技术的技术进步为粮食产量的增加做出了重要贡献,是解决世界农业困局和保障世界粮食安全的核心关键。但是近30年来的水稻单产增长缓慢,对农作物育种技术的改进和提高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需要研究和开发更加有效的育种技术系。本文根据国内外的有关文献和作者的海外经历,简要回顾作物育种技术的现状及趋势,重点介绍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作物育种即智能育种技术系统。  相似文献   

12.
保障粮食安全育种途径与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兴  李春寿 《种子》2004,23(7):61-62
干旱、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及生态环境日益严重,是全球密切关注的影响粮食安全的大问题.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高作物抗灾能力、提出了抗病育种,抗旱育种及生物技术育种等作物育种途径及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13.
分子原位杂交技术及在植物染色体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子原位杂交技术及在植物染色体上的应用马有志徐琼芳辛志勇(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北京100081)分子原位杂交(Insituhybridization,简称ISH)是把用生物素等标记物质标记的DNA片段做为探针(probe),与染色体DNA...  相似文献   

14.
ISSR分子标记是目前生物标记上新型的标记技术模式,通过引用设计简单的SSR技术,按照两端碱基础序列,实施高重复性操作,完成多信息的综合重组。在作物的种植鉴定、遗传定位、多样性区分上具有良好的标记作用,可以实现多态化的操作。针对ISSR分子标记技术的相关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作物实验操作上,通过遗传育种技术领域的操作,完成作物遗传育种的整体应用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15.
《作物杂志》2021,(1):F0002-F0002
《作物杂志》创刊于1985年,是中国作物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农业学术类期刊,连续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本刊主要刊登有关农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耕作栽培、生理生化、生物技术、作物模型、农田生态等方面的原创研究论文、专题综述及评述,以及作物育种、丰产等创新实用技术,农作物领域重大新技术和热点问题的科普报道。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农作物科学研究的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农业技术推广和生产人员等。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作物分子设计育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分子设计育种通过多种技术的集成与整合,对育种程序中的诸多因素进行模拟、筛选和优化,提出最佳的符合育种目标的基因型以及实现目标基因型的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策略,以提高作物育种中的预见性和育种效率,实现从传统的“经验育种”到定向、高效的“精确育种”的转化。分子设计育种主要包含以下3个步骤:(1)研究目标性状基因以及基因间的相互关系,即找基因(或生产品种的原材料),这一步骤包括构建遗传群体、筛选多态性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数量性状表型鉴定和遗传分析等内容;(2)根据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的育种目标设计目标基因型,即找目标(或设计品种原型),这一步骤利用已经鉴定出的各种重要育种性状的基因信息,包括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遗传效应、基因到性状的生化网络和表达途径、基因之间的互作、基因与遗传背景和环境之间的互作等,模拟预测各种可能基因型的表现型,从中选择符合特定育种目标的基因型;(3)选育目标基因型的途径分析,即找途径(或制定生产品种的育种方案)。本文评述近几年来我国在遗传研究材料创新、重要性状遗传分析、育种模拟工具开发和应用、设计育种实践、分子设计育种技术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分子设计育种的未来进行展望,最后指出我国近期应加强育种预测方法和工具、基因和环境互作、遗传交配设计、作物功能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工具、设计育种技术体系和决策支持平台等领域的研究,同时重视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  相似文献   

17.
缩短杂交后代生长周期、加快加代纯合速度是提高育种效率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影响作物生长周期的环境和遗传因素,总结了利用自然环境或人工光温控制措施加快作物育种进程的研究进展,并评估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在快速育种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作物学报》2012,(8):1528
《作物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作物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有关作物科学的学术期刊。前身可追溯到1919年创办的《中华农学会丛刊》。主要刊载农作物遗传育种、耕作栽培、生理生化、种质资源以及与作物生产有关的生物技术、生物数学等学科具基  相似文献   

19.
《作物学报》2011,(11):1941
《作物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作物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有关作物科学的学术期刊。前身可追溯到1919年创办的《中华农学会丛刊》。主要刊载农作物遗传育种、耕作栽培、生理生化、种质资源以及与作物生产有关的生物技术、生物数学等学科具基  相似文献   

20.
《作物学报》2012,(9):1616
《作物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作物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有关作物科学的学术期刊。前身可追溯到1919年创办的《中华农学会丛刊》。主要刊载农作物遗传育种、耕作栽培、生理生化、种质资源以及与作物生产有关的生物技术、生物数学等学科具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