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前言福建安溪是乌龙茶的著名产区,以出产“铁观音”闻名国内外。为了总结安溪茶农采制乌龙茶的独特技术经验,我所于1961年春、夏茶(四月中旬至七月中旬)期间组织了调查组深入安溪茶区各主产社队(晃阳、太平、南田、珊屏等)调查访问。并驻点西坪公社松岩大队半岭村初制所,进行了以铁观音、奇兰、梅占、乌龙四个茶树品种为主的原料采摘和初制过程的综合性观察记录,并结合进行各过程的含水率和细胞破碎率以及鲜叶、摇青叶、毛茶的主要内含物的初步测定工作,特写成本报告供作研究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做青过程中重要品质关联酶活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黄皓  毛志方  涂云飞  施海根  李大伟 《茶叶》2007,33(4):207-210
以鸠坑种的夏茶对夹二、三叶新梢为原料,研究了两种做青方法过程中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两种做青方法PPO的活性在摇青阶段均呈现高→低→高的变化,且在第三次摇青后活性达到最高;而POD以鲜叶中的活性为最高,整个做青过程中略有下降但不明显。丙酮粉法比匀浆法测定酶活性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3.
甘蓝型双低春油菜青油14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蓝型双低春油菜青油14号青海省农林科学院育成的我国第一个甘蓝型双低春油菜品种青油14号,于1994年5月17日在西宁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从此结束了我国春油菜区长期引种国外优质油菜品种的历史。青油14号的育成,是继该院“七五”期间育成...  相似文献   

4.
2004年,经省农科院土肥所引进“中化”牌茶叶专用肥在我镇田头村茶园分别对春、夏茶进行施用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5.
在日本广泛应用鲜叶箱式贮青装置,保持鲜叶新鲜度获得良好效果。但这种装置为了防止叶温上升需进行通风,筛床上面部分鲜叶易产生萎凋现象。利用超声波增湿器能改善品质。过去,效率高的增湿器得不到好效果,现利用超声波加湿器,获得一定效果。供试用箱式贮青装置,容量为200kg,  相似文献   

6.
乌龙茶区的采摘标准为新消生长将成熟、叶片开度达80%~90%时,采摘驻芽带2~3片嫩叶。按这种采摘标准采摘,俗称开面采,很适合于机械采摘。地处闽南乌龙茶区的惠安茶果示范场,自1992年起采用机采,与手工采茶相比,每百亩茶园的采工由30个降至5个,每天工作时间从12h减至8h。工效的提高,不但可以避开采摘洪峰,还能多采午青、少采早晚青,提高鲜叶品质。每500g鲜叶的采摘成本也由0.12元降到0.08元。单位面积产量,机采后的头5年可以增加 15%~30%,其中国减少漏采而直接增产达10%。 采用机械…  相似文献   

7.
采用9个中叶类型、无性繁殖系的乌龙茶品种(系)为供试材料,研究了5—9龄期各茶季及各年鲜叶产量的基本遗传参数。结果表明,乌龙茶品种年鲜叶产量的广义遗传力为67.17%—83.06%,遗传变异系数为26.97%—40.47%,存在比较大选择潜力。各茶季鲜叶产量广义遗传力的相对估计值(高低位次)是春茶>夏茶>暑茶>秋茶,遗传变异系数大小顺序是秋茶、暑茶>夏茶>春茶。各茶季产量间、各茶季与年产量间的遗传相关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各茶季产量对年产量的直接效应是春茶>暑茶>夏茶>秋茶。研究提出,在乌龙茶品种产量性状选择中,应对5—7龄期春茶产量进行重点选择。  相似文献   

8.
松溪县茶平公社下岭小学,有一块政和大白茶茶园,面积1.46亩,连续几年获得高产。1978年亩产干毛茶473斤,1979年提高到521斤,1980年又提高到612斤,创造了我省政和大白茶小面积高产的最高纪录。1981年该校师生认真总结了几年来“政大”高产的经验,加强管理,使茶叶亩产进一步提高。该茶园共收鲜叶3791斤,折干毛茶  相似文献   

9.
长沙县开慧公社茶场,于1977年秋冬开荒,1978年春植茶。现有4个工区,场员60人,茶园面积836亩。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方针的指引下,在农业内部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公社党委  相似文献   

10.
太平溪人民公社青嶺管理区有茶园403亩。1958年全年产量65849斤。在人民公社化的第一年——1959年,茶叶生产获得了季季增产的成績。1959年春茶产量38613.4斤,比1958年春茶32266.4斤增产19.7%,1959年夏茶产量44610.12斤,比1958年夏茶20413.4斤增产117.56%。超过春茶产量的15.03%。1959年全年茶叶产量达到104242.2斤,比1958年全年茶叶产量增产58.5%,有力地囘击了認为“夏茶潛力  相似文献   

11.
乌龙茶不同萎凋程度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龙茶传统的做青工艺十分注重鲜叶似萎凋,不同的萎凋程度对做青品质有明显的影响.经试验得出的适宜萎凋程度,可使不同情况的鲜叶,通过控制萎凋程度以利于在人工气候环境中实现规程化做青.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茶季,萎凋程度有一定差别.毛蟹萎凋程度春茶以75-75.5%,夏茶以73-73.5%、暑茶以74.5-75%、秋茶以72-72.5%为宜;黄旦萎凋程度春茶以73.5-74%、夏秋茶以75-75.5%、暑茶以74.5-75%为宜;梅占萎凋程度春茶以75-75.5%,夏暑茶以76-76.5%为宜.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级名茶"莫干黄芽"是在浙江农业大学庄晚芳、张堂恒两位教授倡导下,于1978年春由张堂恒教授及德清地方相关部门一起试制而成。制茶工艺大体上分为"炙"、"挼"、"焙"、"汰"四个过程,即现代所说的杀青、揉捻、烘焙和抹剔等,与高级毛峰茶的制法极为相似。《莫干黄芽茶生产技术规程》(DB 33/T 304-2011)于2011年11月9日正式实施。其加工工艺定义为:鲜叶摊青-杀青-揉捻-初烘-理条-足干-干茶整理工序的绿茶工艺和鲜叶摊青-杀青-揉捻-闷黄-初烘-理条-足干-干茶整理工序的黄茶工艺。具体加工参数并未给出。  相似文献   

13.
集装箱型生叶管理装置的广泛普及,对提高贮藏生叶的保鲜度有很大的效果。但是,这种装置为了防止鲜叶温度升高,必须进行通风装置,而在鲜叶的底层,却易发生萎凋现象。这要随时进行补湿才能够得到改善。可是,过去的试验,因为没有效率高的补湿器,所以也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现将今年应用超声波补湿器所得的若干结果报告如下。供试的集装箱型生叶管理装置是应贮200kg 的,在头茶期贮藏150kg,保管20小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品质风格必须保全 建阳是福建白茶主产区,所产“贡眉”,历史悠久,驰誉于世,港澳等地有其传统的消费市场。加工“贡眉”的毛茶,称“小白”,系采摘一芽二叶初展的小叶种茶树新芽,精工细制而成。传统的初制工艺采取室内自然萎凋方法:鲜叶采回后,就放在水筛里“开青”,使叶子均匀撒开,薄摊后叶子尽量互不重迭。萎凋场所以通风干燥,清洁明净,而又避免日光直射者为宜。同时还要防止雨雾侵入。鲜叶  相似文献   

15.
春季绿茶的香气组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春季绿茶的香气组分特征,对绿茶和鲜叶的香气浓缩物进行了分析,研究有关春季绿茶香气成份的变化和鲜叶在贮藏期间香气浓缩物的变化。结果表明:顺—3—己酸己烯酯(cis—3—Hexenylhexanoate)和反—2—己烯酸—顺—3—己烯酯(Cis—3—Hexenyl—tran—2—hexenoate)具有春绿茶的典型新茶香。为比较新鲜青草气味,人工合成了十二种己烯醇酯类异物体。  相似文献   

16.
色绿”是龙井茶品质超群的“四绝”之一.近年来,新昌县发展“浙江龙井”的势头迅猛,产品的做工也有很大提高,外形可达到“扁、平、光、滑”的要求,但色泽尚不太理想,带乌条(色泽发暗)、夹杂和叶柄叶缘红变等弊病者时有出现,影响了龙井茶的品质.笔者现将龙井茶产生乌条、红变弊病的原因及改进办法作一浅析.一、乌条龙井茶产生乌条的原因较为复杂,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六个因素.1.摊青不足现以1993年早春的采制情况为例,这段时间,气温较低,雨水又多,有的上午采回的鲜叶下午就炒制,下午采的晚上炒制,摊青时间不足4小时,鲜叶失水少,减重率低,达不到轻萎凋的程度,鲜叶仍然“鲜活”,致使在杀青过程中炒制时间过长,叶温提高较慢,水汽散失缓慢,导致成品色泽发暗,乌条增多.有的摊放鲜叶太厚,造成上燥下潮,即上层叶失水过多,下层叶仍处于“鲜活”状态,这种厚摊的鲜叶,在炒制青锅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春、夏茶,我县城关大队仙景茶场使用福建省茶叶科学研究所设计,福鼎县茶叶机械厂制造的乌龙茶做青机(以下简称做青机)进行做青作业,并与现行做青法(双竹笼电动摇青机摇青、笳(竹历)凉青)比较试验,探索做青机做青工艺。为了交流经验,现把使用情况简介于后,作为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年产绿茶9000吨左右,大多为半烘半炒型绿茶,主要投放省内市场。江苏绿茶品质特点是:条索紧结匀整,色泽翠绿油润,汤色清绿明亮,香气清香持久,滋味浓醇爽口,叶底黄绿,尤其是外形“色绿、条紧、匀净”形成了它自身的特色,很受消费者喜爱。江苏炒青绿茶之所以有特色,原因除了有良好的采摘质量之外,还与其特有的加工技术有关。 一、严格鲜叶管理,确保原料匀净新鲜 为保证鲜叶的匀度和净度,他们对进厂的鲜叶都要依据嫩度、匀度、净度和新鲜度等因素先行评定等级,然后分别不同情况在贮青间内分开摊放,避免混杂,并将不同等级的鲜叶分开加工。贮青间内保持凉爽、通风透气、清洁卫生的良好环境,鲜叶摊放厚度,高档原料10cm左右,低档原料20cm左右,摊放过程每相隔一段时间翻叶一次,以便通气散热和水分蒸发均匀。翻叶中做到动作要轻,并注意避免脚踩,有效地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一种新型鲜叶摊青机在绿茶生产上的应用效果。试验表明:采用摊青机摊放,鲜叶原料摊青保鲜时间可延长至12 h,甚至更长;鲜叶的失水条件和绿茶加工品质均优于传统自然摊放。此外,使用该设备与传统摊青方式相比,具有节省空间、摊青环境可控、自动上下鲜叶、便于连线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一种新型鲜叶摊青机在绿茶生产上的应用效果。试验表明:采用摊青机摊放,鲜叶原料摊青保鲜时间可延长至12 h,甚至更长;鲜叶的失水条件和绿茶加工品质均优于传统自然摊放。此外,使用该设备与传统摊青方式相比,具有节省空间、摊青环境可控、自动上下鲜叶、便于连线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