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花2优86是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育成的杂交稻新组合,具有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等特点。该组合于2010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以花2优86为材料,Ⅱ优86为对照,研究了花2优86的分蘖动态、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花2优86株高104.45 cm,全生育期129.4 d,实割产量7520.65 kg·hm-2,比对照Ⅱ优86增产6.09%,增产达显著水平。本文还总结了花2优86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9个水稻品种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苏家琼 《农技服务》2010,27(8):969-970
对8个引进水稻品种Ⅱ优明86、协优527、特优航1号、准两优527、Ⅱ优7号、D优527、两优培九、B优827和对照金优63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比较分析了各个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及适用性。结果表明:Ⅱ优明86、特优航1号、D优527、B优827、准两优527、Ⅱ优7号均适宜在六枝种植,以Ⅱ优明86最好。除协优527、两优培九外,各品种植株株型高大,茎秆粗壮;协优527、特优航1号、Ⅱ优7号、两优培九抗纹枯病和稻瘟病。  相似文献   

3.
高产优质抗病杂交稻华优86试种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华优86是由Y华农A与明恢86配组育成的,试种结果表明,该品种品质优良、高抗稻瘟病、适应性好,丰产性突出,每667m^2产量500-600kg,比对照组合特优63和Ⅱ优3550增产5%-10%,是一个产量、米质、抗性结合较好,早晚造兼用的杂交水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4.
《现代农业科技》2005,(22):76-77
1 华优86 华优86是华南农业大学用明恢86恢复系培育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01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2001025.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再生稻Ⅱ优明86在福建省光泽县的种植适应性,于2017在光泽县鸾凤乡双门村付家湾小组进行了Ⅱ优明86再生稻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Ⅱ优明86再生能力强,头季稻产量657公斤/亩,再生稻产量278.3公斤/亩,Ⅱ优明8适合在光泽县低海拔双季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不同施氮水平对中籼稻氮素吸收利用及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面积推广的9种杂交水稻组合,在4种不同施氮水平下进行裂区试验,探讨水稻品种的最佳施肥量及不同基因型品种的氮素吸收利用率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籽粒产量的影响达0.01水平,且在225 kg/hm2施氮水平下产量显示;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在225 kg/hm2施氮水平下不同品种间均存在0.05水平差异;其中干物质生产效率在抽穗期、成熟期变异较大,以协优9019最高;氮素农艺效率以两优培九、Ⅱ优明86、Ⅱ优084、协优9019 4个组合较高;氮素生理利用效率的Ⅱ优明86、协优9019较高;百千克籽粒需氮量以协优9019、Ⅱ优明86较低。在反映氮肥吸收与利用的6个指标中,以协优9019、Ⅱ优明86较为理想。初步认为其是“氮高效”品种。  相似文献   

7.
选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面积推广的9种杂交水稻组合,在4种不同施氮水平下进行裂区试验,探讨水稻品种的最佳施肥量及不同基因型品种的氮素吸收利用率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籽粒产量的影响这0.01水平,且在225 kg/hm2施氮水平下产量显示;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在225 kg/hm2施氮水平下不同品种间均存在0.05水平差异;其中干物质生产效率在抽穗期、成熟期变异较大,以协优9019最高;氮素农艺效率以两优培九、Ⅱ优明86、Ⅱ优084、协优9019 4个组合较高;氮素生理利用效率的Ⅱ优明86、协优9019较高;百千克籽粒需氮量以协优9019、Ⅱ优明86较低.在反映氮肥吸收与利用的6个指标中,以协优9019、Ⅱ优明86较为理想.初步认为其是"氮高效"品种.  相似文献   

8.
元丰优明86系优质高产感光型三系杂交稻新品种,根据元丰优明86亲本特征特性,结合当地制种生产实践,总结其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9.
2012年引进10个中籼稻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以Ⅱ优明86为对照,从产量、抗性及农艺等性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钰优1659产量比对照Ⅱ优明86增产达极显著水平,且各性状表现突出,适宜当地推广种植,可进一步扩大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0.
桃江县一季晚稻杂交组合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试验,筛选出适于桃江县栽培的一季晚稻杂交组合两优培九、准两优527、培杂559、Ⅱ优441、Ⅱ优明86、汕优Ⅲ。其中最适组合为两优培九和准两优527。  相似文献   

11.
明恢86是目前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优良籼稻恢复系,明恢86CpTI和明恢86CpTI+Bt分别为表达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CpTI)基因(单基因)和CpTI+Bt蛋白基因(双基因)的明恢86.以明恢86为对照,系统测定了明恢86CpTI和明恢86CpTI+Bt对二化螟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明恢86CpTI和明恢86CpTI+Bt对二化螟都表现出很强的杀虫活性.取食分孽期明恢86CpTI和明恢86CpTI+Bt7d后,二化螟1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高达88.6%和92.1%,对二化螟均表现高抗.该转基因水稻还对存活二化螟幼虫的生长发育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取食明恢86、明恢86CpTI和明恢86CpTI+Bt后存活的二化螟幼虫历期分别为(36±1.9)、(47±2.9)和(46±2.0)d,饲喂该转基因水稻后二化螟的幼虫历期明显延长.此外,二化螟老熟幼虫取食该转基因水稻后,鲜重平均减少了8-11mg,蛹重明显减轻,繁殖能力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2.
早籼稻谷粒性状遗传效应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陆矮4号等8个粗短粒品种和湘早籼3号等5个细长粒品种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加-显遗传模型,对早籼谷粒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谷粒性状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遗传。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粒重和穗重等性状主要受制于基因的加性效应,其狭义遗传率为50.9%—95.0%,均达极显著水平。相对遗传进度表明,长宽比性状的选择效果好于其它性状。亲本和杂交组合遗传效应预测值表明,在长粒品种中容易选出谷粒长宽比大和宽度小的亲本,而在谷粒厚度大的品种中则易选出粒重和穗重高的亲本。浙农921、湘86-70和湘早籼3号等亲本在粒形和产量性状改良中具有很大的增值作用,其中浙农921/湘86-70、中156/湘86-70和浙农921/湘早籼3号等组合能够显著降低粒宽、增加粒长和长宽比以及提高粒重和穗重。  相似文献   

13.
二化螟对转CpTI基因水稻的抗性演变与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转CpTI基因(单基因)的水稻明恢86(MH86CpTI)为对象,以明恢86(MH86)为对照,通过室内汰选等一系列试验,研究二化螟对MH86CpTI的抗性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经过17代汰选的二化螟对MH86CpTI表现出一定的抗性特征,表现在喂食MH86CpTI稻秆的二化螟2龄幼虫校正死亡率由F0的(89.27±5.63)%到F16只有(58.34±9.0)%;对二化螟生长发育如幼虫体重、体长、蛹期、孵化率等指标的影响也逐代减小.表明经汰选后的二化螟对MH86CpTI的适合性逐代增强,进入早期抗性阶段.可预测出二化螟对转基因水稻存在一定的抗性风险.  相似文献   

14.
超级稻宜优673遗传构成与籼粳属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超级稻宜优673的遗传构成和籼粳属性,为其所携带有利基因的进一步利用提供基础,并为在水稻育种中确定合适的籼粳配比提供参考。【方法】选用明恢63、明恢86和福恢673这同一个衍生系统中不同辈序的骨干材料,以及以福恢673为父本配组育成的超级稻品种宜优673及相应母本宜香A,应用13个重要基因的17个标记和15个籼粳特异性SSR标记,分析其等位基因变化。【结果】受测材料在8个基因区间呈现差异,包括控制抽穗期和产量性状的基因2个、米质关键基因2个、抗稻瘟病基因4个。其中,在对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具有关键作用的Wx上,明恢63中的优质等位基因经明恢86传递到福恢673;在对稻米糊化温度具有关键作用的ALK及控制水稻稻瘟病抗性的Pib和Pita上,宜优673的父本福恢673和母本宜香A呈现出良好的互补性。在籼粳属性上,明恢63、明恢86和福恢673均为中间偏籼型,其中,明恢86和福恢673的粳型成分均为40.0%,高于明恢63的33.3%。【结论】来源于明恢63和其它亲本的有利等位基因在福恢673中聚合,并进一步在宜优673中与宜香A有利等位基因形成互补。  相似文献   

15.
2012~2014年在福建省沙县凤岗街道际口村建立20 hm^2两优616烟后稻高产示范片,均获得平衡高产,3年平均每667 m^2产量650.3 kg,比对照Ⅱ优明86增产8.15%。介绍了优质超级稻两优616作烟后稻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6.
广西桂平市野生稻资源现状调查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桂平市原分布有两种野生稻,一种为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另一种为药用野生稻(Oryza officinalis)。2007年5月重新对桂平市野生稻资源进行调查与收集,结果表明:发现原生地新分布点2个,面积约1998 m2;普通野生稻原生地现存分布点24个,占原记载的42%,毁灭程度为58%;药用野生稻原生地现存分布点2个,占原记载的14%,毁灭程度为86%。导致桂平市野生稻资源严重被毁的原因主要是农业开垦、过度放牧、外来物种侵蚀以及开采矿石等,据此提出了提高全民对野生稻资源的保护意识、建立原生境野生稻保护区、加强异位保存等3项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7.
无机焦磷酸化酶(PPa)基因是植物糖代谢过程中的蔗糖合成调控基因,为将该基因运用于甘蔗转基因的研究,从面包酵母克隆了该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进行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分析,预测分析其疏水性/亲水性,并将其核苷酸和编码氨基酸序列提交Genbank进行比对分析。利用从武运粳8号水稻中克隆得到Rub isco小亚基基因(rbcS)的5'上游调控区rbcS启动子,构建了由rbcS引导的无机焦磷酸化酶融合基因,并将其转入根癌农杆菌EHA105菌株中。  相似文献   

18.
籼稻巨胚种质的诱变获得及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诱发产生巨胚突变的频率和巨胚基因的遗传规律。【方法】以11个籼稻品种为材料,通过60Co-γ射线辐射干种子,种植后收获自然成熟的M2代种子。将种子去壳后肉眼鉴别巨胚突变体(比原胚大至少1倍),计算水稻巨胚性状的突变频率;用通过辐射诱变获得的2个籼稻巨胚品系98-14geB和Mge86与其相应原亲本杂交配成一套F1、F2和BC1F1材料,调查种子胚的大小,研究巨胚性状的遗传。【结果】在M1代混收的M2种子中,水稻巨胚突变的出现频率平均为0.00125%,变幅为0.00029%~0.00285%。本研究以250Gy和350Gy2种剂量分别照射11个籼稻品系的干种子,在其中9个品系中获得巨胚突变体。【结论】本研究取材的2个籼稻巨胚突变体均为单隐性基因突变,且均与粳稻巨胚品种1137的巨胚基因等位,无非等位巨胚基因发现;胚的大小直接由种子基因型决定,而同为胚发育提供营养的母体基因型及细胞质均无关系。  相似文献   

19.
水稻品种引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引进的8个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目的是为了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种植的当家品种。结果表明:品种86优8号、连9805、扬辐粳4928等产量、品质、抗性等方面明显具有优势,适宜于本地区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