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北方温室蔬菜冬季生产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影响温室蔬菜冬季生产效益的主要问题是温室内频繁发生的蔬菜病害.冬季栽培时期,低温高湿的内部环境条件、降低地力的连作、较低的地温、连阴天等都是助长病害多发的条件,这些病害包括气传病害、土传病害、病毒性病害、生理障碍.  相似文献   

2.
温室蔬菜因其不限季节、品质良好的优秀特点而被广大老百姓所喜爱,在目前的蔬菜市场中有着非常不错的销量和口碑.但是,目前的温室蔬菜养殖技术还是免不了一些常见病害的出现,这对温室蔬菜的质量和成本都产生了巨大的不利影响,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文章就简要议论一下温室蔬菜的常见病害类型及其相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大棚蔬菜病害发生极为普遍,为害程度明显加重,防治困难,温室大棚内的高温、高湿及低风速等生态因素给各种病害的发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些病害不仅影响了温室大棚蔬菜的产量和品质,而且给蔬菜的生产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温室蔬菜连作障害的主要类型、成因和特点,提出了防控温室蔬菜连作障害的关键技术,以期对同类地区温室蔬菜连作障害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辽宁省设施蔬菜的快速发展,设施蔬菜面积不断扩大,土传病害正日趋成为限制辽宁省设施蔬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简要概述了全省设施蔬菜土传病害发生现状和防控技术,总结了全省设施蔬菜土传病害防控效果和防控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本省设施蔬菜土传病害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昌吉州设施蔬菜主要病害的发生特点,总结出昌吉州设施蔬菜病害绿色防控技术,旨在提高设施蔬菜的产量和质量,推动昌吉州设施蔬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温室白粉虱是设施蔬菜的主要害虫之一,本文着重阐述了温室白粉虱的形态特征、发生为害规律,并提出了综合防控策略,为促进我县设施蔬菜规模化生产,有效防控温室白粉虱提供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圣女果是一种外观艳丽、营养丰富的生食水果,深受消费者青睐.通过对圣女果温室栽培的主要病害进行调查分析,阐述病害发病症状、因素及规律,总结了绿色防控技术,以期为圣女果的温室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董金怡  徐高 《现代农业科技》2010,(12):221-221,223
研究温室病害臭氧防治机在黄瓜、西红柿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温室病害臭氧机对蔬菜的病害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可减少60%左右的杀菌剂量,对作物安全,可在蔬菜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介绍了温室蔬菜病害发生的条件,分析认为,生态防治创造了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生态条件,在此基础上,主要阐述了温室蔬菜病害的生态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1.
蔬菜大棚温湿度智能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蔬菜大棚人工控制的不足,设计了蔬菜大棚温湿度智能控制系统。采用模糊控制理论,对PID参数进行实时校正,使系统控制性能处于最优控制状态,实现对蔬菜大棚温湿度的精确控制。试验和实际运行表明,该系统运行可靠,自动化程度高,有利于蔬菜大棚的智能化和统一化管理。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化温室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以及人们对反季节蔬菜的庞大需求,温室在反季节蔬菜的培育中发挥着显著的作用,成为相关技术人员的关键课题之一。我国蔬菜大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而国外的蔬菜大棚系统虽然趋于完善,但其经济性和适应能力却有待商榷。因此,需要创造一种基于我国环境的价格亲民、操作简单、功能稳定的现代化蔬菜大棚自动控制系统。通过对蔬菜大棚自动控制系统特性的分析,设计了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蔬菜大棚温度数字化智能控制(PID)的自动控制系统。PLC将各种传感装置勘测的变量实时检测数据,通过和设定参数比较,对大棚内的温度进行调节。对系统进行仿真测试显示,该蔬菜大棚温度自动控制系统已经基本达到了控制目标,控制相对稳定可靠,具有较高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3.
杜英 《北京农业》2011,(36):39-40
冬季严寒雨雪、低温寡照给设施蔬菜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防患为然,本文对日光温室蔬菜如何应对严寒雨雪天气,提出通过日光温室的建造,茬口的安排、风雪天的防范、病虫害的控制等一系列措施,来提高设施蔬菜的抗逆性,将灾害降到最低程度,稳定日光温室蔬菜的生产与供应。  相似文献   

14.
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菜地土壤微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的差异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菜地土壤微生物量和群落多样性变化规律,探索高度集约利用下土壤质量退化的根本原因和机理,为设施菜地土壤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集江苏省常熟市由稻麦轮作农田转变为设施菜地种植3 a、6 a和10 a等3个不同年限0-20 cm表层土壤,以周围种植水稻/小麦的农田土壤作为参照,分别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量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等指标。【结果】由稻麦轮作农田转变为设施菜地种植3 a的土壤微生物活性较强,养分含量较高;种植6 a后微生物活性明显降低,速效养分含量积累。种植年限从3 a到10 a,速效氮含量升高66.1%,速效磷含量升高97.2%。种植3 a以内pH接近中性,而种植6 a以上pH降低至酸性。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商在种植3 a均最高,种植6 a和10 a后显著降低。微生物群落的碳源利用指纹(BIOLOG)分析表明,种植3 a平均吸光值(AWCD)和微生物多样性指数(Shannon、Simpson和McIntosh)均最大,对碳源的利用能力最强,种植6 a和10 a明显降低,其中AWCD和Shannon指数分别比种植3 a降低了96.1%、15.4%和89.7%、17.6%。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表明,种植3 a PLFA总量及细菌、真菌、放线菌PLFA含量均最大,而种植6 a和10 a以上指标均明显降低,其中,种植10 a土壤的PLFA总量及细菌、真菌、放线菌PLFA含量分别比种植3 a降低27.4%、21.8%、42.7%、49.4%(P<0.05)。【结论】随着设施菜地种植年限增加,土壤微生物量和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设施菜地种植3 a土壤微生物活性和群落结构稳定性明显增强,而种植6 a以上土壤微生物活性和群落结构稳定性明显降低,土壤生物质量显著退化。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保护地蔬菜的发展,连作障碍已成为限制蔬菜生产的主要因子。分析了设施蔬菜连作及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总结了土壤消毒、利用抗病品种、嫁接技术、轮作倒茬、土壤施肥、化学防治及生物防治等缓解连作障碍的各项措施,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并提出了采用太阳能消毒土壤结合施用生物土壤添加剂的综合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16.
绿色木霉防治温室灰霉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亚妮  惠有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7913-7914,7964
[目的]研究绿色木霉活孢子制剂应用于温室蔬菜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固态发酵法制备绿色木霉NW-411活孢子制剂,稀释至106~107孢子/g进行大田防治试验,观察人工接种灰霉病的黄瓜及番茄植株的性状变化,统计防治效果。[结果]未经绿色木霉孢子稀释液处理的黄瓜及番茄植株均可被侵染,性状变化各异。绿色木霉孢子制剂对温室黄瓜及番茄灰霉病的防效显著,孢子浓度控制在2.3×10^6~2.3×10^7孢子/g最佳。可使黄瓜及番茄植株发病率分别降至4.2%和3.1%,与未处理的植株相比,发病率分别降低了29.8%和39.1%,生物防治效果达到87.0%以上,且能明显增强植株长势。[结论]绿色木霉活孢子制剂不但对灰霉病防效显著,而且能明显增强温室植株长势,是一种安全、环保的生物制剂,在大规模绿色蔬菜生产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设施蔬菜病害的生物天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利用天敌防治设施蔬菜主要虫害的必要性和应用前景,概述了我国生物天敌防治在设施蔬菜生产中发展历史和应用现状,分析了实现天敌商品化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不同作物填闲对辣椒幼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通过两年田间试验,并结合盆栽试验,以小麦、蚕豆及大叶臭菜3种为填闲作物,以不填闲为对照,分别选择小麦、蚕豆、大叶臭菜、小麦+蚕豆、小麦+大叶臭菜、蚕豆+大叶臭菜和小麦+蚕豆+大叶臭菜开展填闲,共计8个处理,通过田间和盆栽试验分别研究其对辣椒产量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两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小麦+蚕豆、小麦+大叶臭菜、小麦+蚕豆+大叶臭菜混合填闲等3个处理均显著提高连作辣椒产量;选取田间试验种植辣椒后的土壤开展辣椒幼苗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小麦+蚕豆、小麦+大叶臭菜、小麦+蚕豆+大叶臭菜混合填闲处理后,在10、20、30 d辣椒幼苗株高、全株干、鲜重及各级根长均显著提高.综上,填闲后连续种植两茬辣椒仍具有促生效果,具有持续性.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温室蔬菜病虫害发生的原因,从高温闷棚、土壤消毒、栽培管理、生态防治等方面探讨了温室蔬菜病虫害防治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利用MM5数值预报产品预测蔬菜大棚气温的技术方法。[方法]于2002年11月~2003年4月在武汉农业气象站,2006年2~4月在东西湖慈惠农场进行试验,观测项目为24 h大棚内温湿度,双层膜内温湿度,0、5、10、15、20 cm地温等。[结果]在试验观测的基础上,对武汉市冬季蔬菜大棚逐小时气温进行详细分析,找出影响蔬菜大棚气温的主要因子,结合MM5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技术方法,研究出蔬菜大棚逐小时气温预测技术,并结合常规预报对大棚内气温模拟模型进行修正。将通过模拟模型推算出蔬菜大棚24 h内的最高、最低气温与实际大棚中出现的最高、最低气温进行比较,蔬菜大棚中最高、最低气温预测的准确率达到68%。[结论]该气温模拟模型有待于进一步检验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