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刘鸽 《中国乳业》2021,(12):94-99
对新疆石河子地区某规模化奶牛场的712 头澳系荷斯坦泌乳牛进行乳房炎患病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40 头奶牛患临床型乳房炎,患病率为5.62%。从剩余的未表现出临床乳房炎症状的672 头奶牛中随机选出180 头奶牛,共682 个乳区(720 个乳区中有38 个瞎乳头),分别进行兰州乳房炎检测(LMT)和乳样体细胞数(SCC)检测。经LMT诊断发现,180 头奶牛中有56 头患隐性乳房炎,患病率为31.11%;经SCC检测发现,180 头奶牛中有60 头患隐性乳房炎,患病率为33.33%。数据分析发现:各乳区患乳房炎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各乳区阳性率之间没有必然规律;6岁以上奶牛的乳房炎患病率与2~3岁、4~5岁的患病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说明6岁及以上奶牛乳房炎的患病率要高于2~3岁、4~5岁奶牛;6胎及以上的奶牛乳房炎患病率与其他胎次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6胎及以上奶牛的乳房炎患病率要远高于1胎、2胎、3胎、4胎、5胎奶牛。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一步探讨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生与自然月份、胎次、乳区、牛舍、泌乳月等的关系,以便更好的掌握奶牛隐性乳房炎与外界环境及奶牛泌乳生理状态的关系,为隐性乳房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2008年11月至2009年4月通过对南方某牧场泌乳牛群进行隐性乳房炎的CMT逐月检测,分析了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该场奶牛隐性乳房炎二、三胎牛阳性率极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0.01);第五、第六个泌乳月和第九个泌乳月以上牛新感染阳性率极显著高于其它牛(P〈0.01),左乳区阳性率高于右乳区。[结论]隐性乳房炎的发生率有随着胎次和泌乳时间的增加而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北京南部地区奶牛乳房炎的流行情况,对北京市某区及河北省保定地区4个奶牛养殖场的1248头泌乳奶牛的4992个乳区进行了调查检测。结果表明,该地区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为10.90%,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为43.7%;随着胎次升高,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第4胎次之后奶牛临床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与之前胎次的差异显著(P<0.05);第三季(7~9月)发病率最高,与其他季节的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奶牛场泌乳牛群隐性乳房炎的调查和分析,研究了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规律。结果表明,该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为19%,5岁以上奶牛阳性率显著高于2~4岁奶牛(0.01相似文献   

5.
采用SMT法对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奶牛场泌乳母牛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测,结果显示,该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头阳性率为38.79%(313/807),乳区阳性率为19.35%(606/3132)。阳性牛的分布在不同牛舍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3胎以上奶牛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0.05);隐性乳房炎发生率在不同乳区间有显著差异,左侧乳区阳性率极显著高于右侧乳区(P〈0.01)。同时,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与牛床位置、泌乳生理状态也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吉林地区4个奶牛场的878头奶牛进行乳房炎试验调查,调查发现,这些奶牛场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为35.99%,引起隐性乳房炎的病原菌主要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同时笔者对发病率与乳区、泌乳阶段、年龄、胎次等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乳区间发病率差异不显著;各泌乳阶段的隐性乳房炎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随着奶牛年龄的增加而有所上升(P<0.01);不同胎次组间发病率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7.
泌乳牛隐性乳房炎危害巨大,为了了解奶牛小区泌乳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现状,对不同环境卫生条件奶牛小区的不同乳区进行隐性乳房炎的CMT检测。CMT检测结果:前乳区乳房炎发病率高于后乳区,但差异不显著;环境卫生条件差会明显地提高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枣庄地区5个牛舍内的100头奶牛进行实地调查,进而研究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规律。结果表明,该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为33%;6岁以上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2~5岁奶牛;前区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最高;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随胎次的增加而上升;日泌乳量〈20kg的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日泌乳量〉20kg组。  相似文献   

9.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奶牛隐性乳房炎对奶牛养殖业的危害,采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医研究所研制的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液(LMT).随机对某奶牛场的400头奶牛进行乳房炎调查,结果表明:④该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为55.00%,乳区阳性率为49.81%;②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以第2季度最高,达71%,与其他季节相比差异显著(P〈0.05):③该场奶牛隐性乳房炎主要以左前乳区的发病率最高(53.41%),但4个乳区的差异不显著;(4)被检奶牛中,头4胎发病率随胎次的增加而降低,4胎以上发病率随胎次的增加有上升的趋势。2胎和5胎以上的差异不显著(P〉0.05),与其他胎次差异显著(P〈0.05);(5)泌乳期各月隐性乳房炎的阳性检出率以产后1~2月内差异极显著(P〈0.01).以后随泌乳月份的增加呈上升趋势;(6)日泌乳量在20kg以下奶牛的患病率为68.00%,显著高于日产奶量20kg以上奶牛(42.00%,P〈0.05)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0.
旨在研究乳房炎及病原菌组成对中国荷斯坦牛测定日泌乳性能及体细胞数变化的影响.本研究于2009年9月对江苏某奶牛场140头成年中国荷斯坦泌乳牛进行乳房炎检测和DHI测定,同时对隐性乳房炎阳性乳区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并分析了不同乳房炎类型和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组成对测定日泌乳性能和乳中SCC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牛场临床乳房炎、隐性乳房炎和正常奶牛比例分别为10.00%、51.10%和37.90%,其中隐性乳房炎以大肠杆菌和链球菌混合感染最多(19头,占26.00%),其次为链球菌单独感染(17头,占23.30%).由1种细菌单独感染的比例为26头(占36.11%),2种或2种以上细菌混合感染为44头(占61.11%).乳房炎类型对测定日产奶量、乳糖含量、体细胞数和体细胞评分4个指标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临床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奶牛日产奶量和乳糖含量极显著低于正常奶,同时体细胞数和体细胞评分极显著高于正常奶,而临床乳房炎奶和隐性乳房炎奶在所有检测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但临床乳房炎奶比隐性乳房炎奶体细胞数高出约100万·mL-1.不同病原菌组成类型对乳中体细胞数和体细胞评分有极显著影响(P<0.01),而对其它性状无显著影响(P>0.05).混合感染奶牛测定日产奶量极显著低于单独感染奶牛(P<0.01),同时乳中体细胞数显著高于单独感染奶牛(P<0.01).乳房炎类型对乳中SCC的变化趋势有显著影响(P<0.01),正常奶牛维持较低SCC的能力较强,隐性乳房炎奶牛在下一泌乳月体细胞增加的可能性较大.不同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组成类型对乳中SCC的变化无显著影响.奶牛生产中隐性乳房炎发病率高,危害性也最大,不同病原菌混合感染引起的隐性乳房炎对测定日产奶量和乳中体细胞数影响最大.该结果为奶牛场采取合理措施,降低隐性乳房炎发生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8,自引:6,他引:52  
1996年1月至1997年3月,经对苏州市牛奶公司泌乳母牛进行隐性乳房炎的SMT逐月检测结果显示:阳性牛的分布无明显季节性,但存在牛群差异性,而新感染阳性率与季节有明显关系(P<0.01),以第3、第4季度为高;3、4胎牛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0.01);左侧乳区阳性率显著高于右侧乳区(P<0.01);3~4泌乳月和第9个泌乳月以上牛新感染阳性率也高于其它牛。提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与环境因素、生理状态间存在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2.
采用苛性钠凝乳试验对久治县200头泌乳牦牛进行了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的调查。结果发现,97头被检牦牛和360个乳室的乳汁呈阳性反应,隐性乳房炎的头患病率和乳室患病率分别为48.5%和42.5%;从第4胎起,牦牛隐性乳房炎患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左侧乳室与右侧乳室的患病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3.
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高、流行广,是导致奶业经济损失最大的疾病。为了解昆明市奶牛场隐性乳房炎的流行状况,采用加州乳房炎检测法(CMT)对昆明市周边3个标准化奶牛场和3个奶牛合作社奶牛按照30%比例进行随机抽样检查。在抽检的2 297份乳样中,隐性乳房炎阳性数为897份,阳性率为39.05%,规模化奶牛场的隐性乳房炎阳性率(28.79%)显著低于奶牛合作社(56.21%)(P<0.01);奶牛后乳区发病率(69.34%)明显高于前乳区(57.64%);随着产犊胎次的增加,奶牛乳房炎患病率随之显著增高。本调查对掌握昆明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以及早发现和控制该病发生、提高牛奶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探讨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影响因素。[方法]以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五个大型奶牛场的5080头泌乳荷斯坦牛为试验材料,从年龄、胎次、日泌乳量、乳区等方面对其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和分析,并随机选取50头患隐性乳房炎的病料,进行病原学检查。[结果]表明,试验牛群中8.5%的荷斯坦牛为临床性乳房炎阳性,45%的荷斯坦牛为隐性乳房炎阳性;并且,随着年龄、胎次、日泌乳量的不断增加,荷斯坦牛患乳房炎的几率增加;左侧乳区发病率高于右侧乳区;后侧乳区高于前侧乳区;隐性乳房炎的病原微生物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结论]加强日常卫生管理是减少乳房炎发病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为了开展兰州地区奶牛乳房炎流行病学及病原菌的调查研究,试验应用LMT诊断液对兰州地区4个中等规模奶牛场的344头泌乳牛的1 237个乳区进行了隐性乳房炎检测,并对临床型乳房炎乳样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头阳性率为58.43%,乳区阳性率为36.86%;临床型乳房炎的头发病率为5.52%,乳区发病率为2.91%;主要病原菌检出率为无乳链球菌30.0%、大肠杆菌27.1%、金黄色葡萄球菌21.4%。说明兰州地区奶牛乳房炎发病率较高,病乳中无乳链球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2002年1月至2002年12月,对合肥市某奶牛场泌乳母牛进行隐性乳房炎的SMT逐月检测。结果表明:阳性牛的分布无明显季节性,但存在牛群差异性,而新感染阳性率与季节有明显关系(P<0.01),以三、四季度为高;二、三胎牛阳性率极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0.01);第五、第六个泌乳月和第九个泌乳月以上牛新感染阳性率极显著高于其它牛(P<0.01);右侧乳区阳性率极显著高于左侧乳区(P<0.01)。  相似文献   

17.
大乘牛场乳牛隐性乳房炎调查与防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大乘奶牛场88头泌乳牛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测调查,其中个体阳性率为79.55%,乳区阳性率为41.00%,瞎乳区阳性率为3.69%,隐性乳房炎随胎次增高而显著增加(P<0.01),且与产奶量呈负相关(r=-0.9852,p<0.01);左侧乳区阳性率显著高于右侧乳区(p<0.01)。治疗试验的的29头泌乳牛中用2.5%来苏儿进行乳头药浴,效果极其显著(p<),用盐酸左旋咪唑肌肉注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研究奶牛乳头评分与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之间的相关性,通过改善乳头评分来降低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试验随机抽取泌乳奶牛100头,采用电导率法测定隐性乳房炎发生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奶牛隐性乳房炎总阳性率为19.0%,奶牛各乳区(左前、右前、左后、右后)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分别为20%、26%、19%、11%,前乳区的发病率高于后乳区,但差异不显著(P0.05);隐性乳房炎发生率与乳头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91,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果表明,隐性乳房炎发生率与乳头评分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长春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及发病规律,试验于2017年对长春地区多个大型奶牛场共1 900头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进行调查,采用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液(LMT)检查方法对不同地区、乳区、胎次、月份、挤奶方式及泌乳阶段的奶牛隐性乳房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奶牛隐性乳房炎平均发病率为56.32%,其中九台市发病率最高,为76.69%;农安县发病率最低,为24.52%。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受不同月份的影响较大,其中7—9月份发病率最高,为77.86%;6胎次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较高,达到42.07%;该病也与不同泌乳阶段、挤奶方式及乳区等因素有关,泌乳高峰阶段及机械挤奶发病率较高,各乳区发病率变化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奶牛乳房炎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合理饲养、制订科学免疫计划、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严格消毒、减少外界应激等因素,综合防控奶牛隐性乳房炎。  相似文献   

20.
采用加州乳房炎检测法(CMT)对贵阳市清镇、乌当区、花溪区和开阳县的4个规模化奶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共检测了284头泌乳奶牛的1 136个乳区.结果表明,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头发病率和乳区发病率分别为53.8%、26.1%.数据表明,奶牛隐性乳房炎与胎次、年龄有很大关系.不同胎次和年龄的泌乳奶牛隐性乳房炎阳性率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提示,规模化奶牛养殖场进行常态化的乳房炎检查和实验室检验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随时监控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为促进奶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