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种子的发芽与活力,是作物出苗好坏的前提。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低温和水分亏缺常是种子发芽期间的限制因子。中东国家广大地区,大田作物常在晚秋初冬期间播种,由于低温、降雨量缺乏,致使作物出苗稀疏而使全部旱地小麦遭受损失。据报导:低温及低的有效水分会降低发芽率和麦苗的生长,这种下降可以遗传、并随作物种类和品种而不同。Read等发现低温和降低土壤含水量会明显地降低发芽速度。但对发芽总数影响不大。Tadmor等发现在4个大气压以上的渗透张力下,全部供试不同种的小麦种子萌发均被推迟,低温也加重干旱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从光系统活性探讨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小麦生长的调节作用,通过石英砂盆栽试验,设置对照(CK)、5μmol·L-1褪黑素处理、25μmol·L-1褪黑素处理、100μmol·L-1褪黑素处理、干旱胁迫处理、5μmol·L-1褪黑素+干旱胁迫处理、25μmol·L-1褪黑素+干旱胁迫处理及100μmol·L-1褪黑素+干旱胁迫处理,分析了根施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小麦叶片生理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小麦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地上部生物量及光合效率,抑制了植株的生长,而干旱胁迫下25μmol·L-1褪黑素处理最为显著地增加了小麦叶片相对含水量、地上部生物量及叶绿素含量,并显著提高了小麦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光系统Ⅱ(PSⅡ)的最大荧光、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远红光适应下的最大P700改变量、光系统I(PSⅠ)的实际光能转换效率及PSⅠ供体侧限制引起的非光化学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相反,CO...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探讨在灌水和干旱条件下,增大CO_2浓度对小麦根系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浓度的CO_2(825μL/L)可以补偿干旱对根系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试图查明20个株高中等,中熟、高产的软粒小麦品种或品系在土壤持水量不同的条件下,主茎有效功能叶片数与产量的相关程度.试验是1980-1981年进行的.土壤的不同干旱水平是利用不同类型的干旱棚来实现的:在培土一米高的田畦内,给作物生长前期创造适度的干旱,到生长期结束前逐步加大干旱程度;在可移动的自动干旱棚内,给生长后期创造严重干旱条件(夏季干旱棚),以及在整个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野生二粒小麦响应干旱胁迫的调控机制,分析了干旱胁迫下小麦根的相对含水量、丙二醛、脯氨酸和过氧化氢含量,采用双向电泳(2-DE)结合MALDI-TOF-TOF-MS方法分离和鉴定了野生二粒小麦根中干旱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干旱处理时间的延长,野生二粒小麦根的相对含水量下降,脯氨酸含量先上升后降低,过氧化氢含量和丙二醛含量上升;复水后的野生二粒小麦根的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有所升高,但未达到对照的水平。通过对干旱处理6d后根系的总蛋白进行双向电泳分离和MALDI-TOFTOF生物质谱鉴定,成功鉴定出26个差异表达蛋白,13个上调表达,13个下调表达。26个差异表达蛋白的功能主要涉及信号传导、氧化解毒、碳代谢、能量代谢、蛋白质生物合成及细胞骨架稳定。推测野生二粒小麦为适应干旱胁迫,通过根部感应胁迫信号,并传导至细胞内,影响小麦根中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细胞骨架形成;通过抗氧化酶系统和抗氧化物质的作用,将过多活性氧加以清除;通过增加胞内脯氨酸含量,降低根中水分损失。  相似文献   

6.
基于趋势单产和干旱指数的河南省冬小麦单产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相关气象因子对小麦生产的影响,获取极端气候条件下满足精度需求的作物估产模型,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对研究区的历史小麦单产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解,得到趋势单产,再结合不同时间尺度干旱指数作为输入变量,以实际单产作为输出变量,建立随机森林回归单产估计模型。选择典型干旱年份(2011年)与非干旱年份(2015年)进行小麦单产模型的精度验证,并对输入变量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随机森林回归单产估计模型拟合精度整体较高,各市模型的决定系数平均为0.87,平均绝对值误差的均值为17.69 kg·hm~(-2),平均绝对相对误差的均值为0.07。面积加权和简单平均估计得到的各市小麦估产的精度平均值在2011年分别为96.16%和95.12%,在2015年分别为92.99%和92.26%。干旱年份估产精度整体上高于非干旱年份估产精度,面积加权后的小麦单产估计精度略高于简单平均的小麦单产估计精度。对建模贡献最大的输入变量是趋势单产。就干旱指数来说,1个月时间尺度的干旱指数重要性整体高于2和3个月时间尺度的干旱指数;4月份的干旱指数重要性整体高于生长季其他月份的干旱指数。该模型能够准确及时地获取极端气候下小麦产量信息以及变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可以为研究气候变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和提高极端气候条件下的估产精度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干旱胁迫对小麦籽粒灌浆期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强筋优质小麦品种藁城8901为材料,采用双向电泳以及质谱鉴定分析了干旱胁迫和正常生长条件下成熟籽粒清蛋白和球蛋白表达谱的差异。结果表明,与正常生长条件相比,干旱胁迫后,小麦籽粒出现130个差异蛋白质点。通过MALDI TOF-TOF质谱鉴定和数据库搜索,最终成功鉴定出57个差异蛋白,其中上调表达29个,下调表达19个,特异表达7个,沉默表达2个;涉及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α-淀粉酶抑制剂、过氧化还原酶、β-淀粉酶、二硫键异构酶、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超氧化物歧化酶等13种蛋白质,其中代谢类10个,能量类2个,蛋白质加工和储藏6个,病害防御相关17个,转录1个,功能未知和假定蛋白21个。说明干旱胁迫影响小麦籽粒灌浆期的多个代谢途径,进而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8.
培育抗旱品种是极其困难的。Н.И.Ва—вилов(1935)早就指出,不可能育成一个适应于苏联各地的小麦品种。其复杂性在于抗旱育种必须考虑到干旱的类型和干旱出现的时间;还要把土壤干旱与空气干旱区别开来。例如在主栽春小麦的东西伯利亚,往往春天发生干旱;在冬小麦占优势的北高加索、中央黑土地  相似文献   

9.
豫北植棉区麦后直播短季棉高产高效简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棉争地矛盾、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植棉本身费时费工以及河南绝大部分耕地适宜种植小麦和玉米等因素导致当地植棉面积急剧下降[1-2]。小麦棉花两熟种植是应对棉花面积急剧下降的一种措施。小麦生育后期套种短季棉,可以增加短季棉生长季节、充分利用温度和光照资源,但不适应  相似文献   

10.
小黑麦是生长在北非和西亚地区地中海气候条件下的新作物。在此地区所作的许多试验(每年在20处以上)表明:无论在雨养还是水浇地上,小黑麦品系的产量都比普通小麦和硬粒小麦高,此外,小黑麦还具有耐寒性,比较适宜在较寒冷地区生长。这一地区适于小黑麦生产的地点虽未确定,但着手研究其田间群体播种量还是很有意义的。因为在地中海气候条  相似文献   

11.
冬小麦叶绿素荧光参数与品种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为了明确不同生态型小麦品种的光合抗旱特征,选取生态型相异的小麦品种在不同供水条件下种植,测定其旗叶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对其在干旱胁迫下的光合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使小麦Fo增加,Fm、Fv、Fv/Fm和Fv/Fo值均降低,但变化幅度因生态型而异,高水肥品种的荧光参数对干旱胁迫更为敏感,而旱肥型品种则表现出较强的光合稳定特性。干旱胁迫下,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与品种抗旱性密切相关。利用不同生态型小麦品种叶绿素荧光对干旱胁迫的反应差异鉴定品种抗旱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分蘖期和拔节期干旱对小麦主茎和分蘖穗粒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分蘖期和拔节期干旱对小麦穗粒数形成的影响,在盆栽条件下以豫麦49(小穗型)和扬麦13(中穗型)为材料,研究了小麦分蘖期和拔节期不同程度干旱条件下主茎和分蘖的穗粒形成特征。结果表明,分蘖期和拔节期轻度干旱对小麦穗粒数的影响不显著,而分蘖期重度干旱显著降低了主茎穗粒数,拔节期重度干旱和分蘖期+拔节期重度干旱均可显著降低主茎和分蘖的穗粒数,且对主茎穗粒数的影响更大。分蘖期重度干旱处理显著降低了主茎小穗分化数与可见小花数,但对分蘖无影响。拔节期重度干旱和分蘖期+拔节期重度干旱处理可显著降低小穗结实率、可见小花数、可孕小花数及可孕花结实率,进而导致小麦穗粒数显著降低。分蘖期重度干旱处理导致小麦主茎穗粒数的降低并未影响主茎的产量,拔节期重度干旱和分蘖期+拔节期重度干旱处理导致小麦主茎穗粒数下降均造成产量显著降低。因此,小麦营养生长期适度干旱不影响小麦主茎和分蘖小穗及小花发育,从而能够维持较高的穗粒数和产量,可以适度的进行节水灌溉,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上大部分小麦生长在冬季气候温和、有雨,但春季和初夏干热的地区。地中海地区具有这种典型的气候。由于对抗冻性很少或甚至没有要求,秋、冬季播种的春性品种都能在这个地区很好地适应。对光照不敏感的一类品种一般表现高产,因为要求长日照的品种开花太晚,到成熟期易受高温和(或)水分供应不足的危害。同时,这类环境大都具有低温条  相似文献   

14.
高梁对干旱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在干旱条件下,通过加强水分的吸收和减少水分的散失来抵御干旱逆境,高粱叶片细胞在低水分下保持较高的膨压是其抵御干旱逆境的机制之一。高粱可在玉米、小麦和大豆不能忍耐的干旱条件下,获得一定产量。抗旱播种方法大体可分为三类。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应大力发展耐旱和抗旱的高粱。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茶树在田间常遭受各种各样的环境压力。干旱期间发生的水分缺乏常导致茶树产量的重大损失。但在生理上能较好地适应干旱条件的茶树则在干旱条件下仍能保持高产。因此,在易发生周期性干旱的地区选种耐旱的无性系品种显然大有好处。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褪黑素对小麦幼苗抗旱性的调节作用,明确褪黑素提高小麦抗旱能力的作用途径,以小麦水地品种西农9871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了干旱胁迫下根施褪黑素(100 μmol·L-1)对小麦幼苗生长、光合特性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抑制了小麦的生长,降低了叶片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及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导致过氧化氢(H2O2)与丙二醛(MDA)积累增加及抗氧化酶活性、抗氧化剂含量升高。在干旱胁迫下根施褪黑素可增加小麦幼苗的生物量和根冠比,维持较高的相对叶片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及光化学效率,并进一步提高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减少了H2O2 与MDA的积累。复水后,根施褪黑素处理的小麦幼苗生长表现出较快的恢复能力。以上结果说明,在干旱胁迫下,褪黑素通过增加根冠比,促进水分吸收,改善叶片的水分状况,并通过增强抗氧化能力,减轻氧化伤害。褪黑素处理的植株表现出较好的水分状况和较轻的氧化伤害,有利于其维持较高的光合能力,从而提高小麦幼苗的抗旱性及恢复生长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我国小麦主产区在籽粒灌浆期往往频发干旱,常导致小麦产量下降和品质变劣。为了解花后干旱对小麦籽粒淀粉粒发育及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以中强筋小麦新冬20号和新冬23号为供试材料,在花后干旱胁迫下对小麦籽粒灌浆过程中淀粉粒形态、粒径、淀粉降解酶活性以及淀粉相对结晶度、持水力、膨胀势、溶解度和破损淀粉粒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后干旱处理下两个参试小麦品种的淀粉粒基本形态未发生明显变化。对比新冬20号,花后干旱对新冬23号淀粉粒的形成、发育影响更大。花后干旱处理下,新冬20号和新冬23号胚乳中的淀粉降解酶活性均在灌浆后期达到峰值,花后35 d时,籽粒淀粉降解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同时期的对照。花后干旱未改变参试小麦品种淀粉粒的结晶类型,但降低了其相对结晶度。花后干旱处理的新冬23号籽粒中淀粉粒的持水力和破损淀粉含量显著低于对照。试验说明花后干旱胁迫影响了小麦籽粒灌浆过程中淀粉降解酶活性,进而作用于淀粉粒的表观结构,最终对淀粉粒的理化特性产生影响,影响程度与参试小麦品种的遗传特性有关,干旱敏感型品种受其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小麦干旱对食叶害虫黏虫食物利用效率的影响,采用PEG-6000模拟干旱处理小麦植株,设置对照(0g·mL-1)、低(0.05g·mL-1)、中(0.1g·mL-1)和强(0.2g·mL-1)4个干旱胁迫水平,以盆栽小麦饲喂黏虫幼虫,观察黏虫取食及食物利用效率。协方差分析表明,干旱胁迫对黏虫幼虫的体质量、取食量有显著影响,但对食物利用量没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强干旱胁迫下黏虫取食量减少10.4%,幼虫体质量增加量减少10.6%。经食物利用指数方法分析,干旱胁迫显著影响黏虫的近似消化率和食物转化率,强干旱胁迫下食物转化率较对照减小了8.0%,近似消化率增加10.5%;干旱胁迫对其他食物利用指数均无显著影响。以上结果说明,小麦中度和强度干旱胁迫可对黏虫营养利用效率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麦类作物学报》2003,23(1):52-52
据海外媒体报道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小麦生产国 2 0 0 3年将连续第四年出现小麦减产。近来 ,粮食主产区的干旱给冬季作物生长带来很大压力 ,播种季节天气不好 ,山东受旱严重 ,河南和河北也遭受旱灾。小麦出苗时虽有降雨 ,但不能完全缓解旱情。一国家粮食分析机构的分析师说 ,小麦播种面积的缩减 ,将使明年的小麦产量下降到86 40万吨 ,比今年 8780万吨的产量低 1 .6 %。冬小麦播种面积 2 0 4 0万公顷 ,产量 80 6 0万吨 ;春小麦播种面积 1 90万公顷 ,产量 580万吨。虽然中国将提高低关税进口配额数量 ,但进口仍不会增加。中国小麦库存量较大 …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中,小麦是最适于在水分有限的条件下生长的作物之一。所以,国际上用来种植小麦的耕地大部处在年雨量不到40厘米的半干旱地区。在这样的地区,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