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白鲑系鲑科白鲑属鱼类,原产苏联,我国引进后进行人工孵化、仔鱼饲育、鱼种培育、亲鱼饲养、人工产卵、孵化、获得了仔代.本文详细介绍了仔鱼饲育条件、技术,成活率达71.15%~85.64%.鱼种培育采用常规方法,但易患鱼病,影响成活率.亲鱼培育采用流水集约化养殖于11月下旬达性成熟进行人工繁殖,本文介绍了人工采卵,授精、脱粘、洗卵及人工孵化技术.  相似文献   

2.
三角鲤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收购天然鱼种进行驯化养殖入手,经3年池塘人工培育获三角鲤亲鱼1676尾,亲鱼培育成活率达96.1%,性腺普遍发育成熟;先后进行了10批600组三角鲤亲鱼的人工繁殖试验,孵化鱼苗680.9万尾,培育成2.5cm以上规格的鱼种631.7万尾;通过设计实施生态刺激诱导产卵、敏感催产药物筛选、催产药物剂量控制、受精与孵化、胚胎发育研究、鱼苗不同培育方式的效果比较等一系列专项研究,摸索总结出一套效果稳定、可靠的三角鲤人工繁殖技术。研究达到的各项技术指标分别为:催产率平均达82.3%;产卵受精率平均达85.5%;孵化率平均85.6%;苗种培育成活率平均92.8%。  相似文献   

3.
影响半滑舌鳎生长发育的水环境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亲鱼强化培育、药物人工催产、自然产卵受精、人工授精、水泥池微流水孵化及鱼苗室外池塘培育方式,进行了锦鲤的亲鱼培育与规模化人工繁育,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采用LHRH-A3与DOM混合胸腔一次注射法催产140组锦鲤亲鱼,结果138尾雌鱼顺产,孵化出仔2500万尾。对230万尾仔鱼进行了规模化培育,共培育出3~5cm长的苗种150万尾,成活率65.2%。50万尾夏花鱼种经3次挑选,按照业内分级标准,选留了5万尾优质鱼种,其背部挺直,色彩鲜艳,图案斑纹清晰,品种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4.
胭脂鱼人工繁殖和资源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胭脂鱼人工繁殖、仔幼鱼培育及池塘培育亲鱼技术.1988—1992年,催产亲鱼7组,一般受精率为85%—95%,孵化率为50%—60%。仔鱼培育在平游以前是关键阶段,平游以后,在室内玻璃钢盆培育,成活率可达90%。池塘培育苗种成活率也较高,可达80%—90%。一般经5个月养殖,从平均体长4.8cm,体重3.5g可长至13cm、63g.亲鱼在池塘内培育可以达到性成熟,并能进行人工催产。为增殖资源,向长江和水库放流了胭脂鱼种,并对水库胭脂鱼生长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5.
试验选用4龄雌雄亲鱼各160尾,采用1:1比例进行组群,每池20组,共8池,设置人工产床,自然产卵,适时取卵,室内静水孵化,及时开口培育,适时利用配合饲料进行驯化,共获卵50837粒,受精率43.4%,孵出仔鱼12481尾,孵化率56.6%,培育出鱼种6061尾,苗种培育成活率48.6%.  相似文献   

6.
对星斑川镰的人工育苗技术要点进行了描述,从亲鱼的选择、培育、催产、排卵受精、到人工孵化、仔鱼分池与培育、稚、幼鱼的培育、日常管理及疾病防治一系列工艺。  相似文献   

7.
在海南陵水进行了紫红笛鲷繁殖和池塘育苗的试验,70尾雌性亲鱼、30尾雄性亲鱼,连续产卵6d,其中第3d产卵2.4kg,受精率83.7%,孵化率81.4%。所得仔鱼用于鱼种培育,14号池塘0.34hm^2,放养仔鱼280万尾,经过50d培育,育成全长5cm鱼种52.4万尾,育苗成活率达到18.7%。对土池育苗的鱼苗生长、食性转变过程、饵料系列、饵料培养和育苗管理措施等做了较详细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鸭绿江茴鱼全人工繁育,选择人工繁殖的3龄鸭绿江茴鱼进行了繁育试验。在水泥池中,投喂鲑鳟鱼配合饲料进行亲鱼培育。当亲鱼达性成熟后,采用激素诱导、等渗液洗卵以及浸卵授精等方法获得受精卵;之后将受精卵放在玻璃钢平列槽中进行孵化;在玻璃钢槽中进行稚鱼培育,其间投喂卤虫无节幼体;在室外水泥池进行幼鱼培育,其间投喂海溞和配合饲料。试验结果:亲鱼培育成活率为95.0%;共采卵3 711万粒,采卵率为96.7%;共获得受精卵3 210万粒,受精率为86.5%;发眼积温为110~121℃·d,发眼率为93.0%;出苗积温为175~221℃·d,孵化率为90.6%;仔鱼上浮积温为235~242℃·d,共获得上浮仔鱼2 623万尾。经过101 d的培育,共获得体质量0.5 g的稚鱼2 544万尾,稚鱼培育成活率为97.0%;经158 d培育,共获得体质量3.0 g的幼鱼2 379万尾,幼鱼培育成活率为93.5%。  相似文献   

9.
胡子鲶(Clarias fuscus Laeepede)是一种小型的野生鱼类。我们在人工繁殖试验中,依据胡子鲶鱼苗鱼种的自然生态和我们在试验工作中观察到的胡子鲶生态生理特性,分别采取仔鱼筛育、鱼苗盆育、鱼种池育三种方法,结果仔鱼阶段培育成活率平均达82.87%,鱼苗阶段培育成活率平均达81.93%,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河川沙塘鳢的人工繁殖技术和苗种培育技术,将捕获的野生河川沙塘鳢鱼种套养在河蟹生态养殖池内养成,从中挑选亲本246组,以自然产卵、人工孵化的方式进行繁育.共收集完整卵块198块,用其中的157块进行人工孵化,最大卵块中有卵3557粒,最小卵块有2172粒,平均2980粒,总计46.8万粒,共孵出鱼苗37.5万尾,平均受精率91.7%,孵化率87.4%.分别采用网箱和水泥池进行苗种分级培育,全程投喂人工培育的浮游动物,经50 d的培育,鱼种的体长分别达到4.1±0.2 cm、4.3±0.1 cm,成活率为77.8%、87.5%.以人工饲料在水泥池进行驯食培育,75 d后,鱼种体长达到3.5±0.3 cm,成活率达47.2%.  相似文献   

11.
乌鳢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乌鳢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采取强化培育亲鱼,塑料大棚水泥池催产孵化,水泥池和土池培育鱼种以及泼洒药液等技术措施,结果;50组亲鱼共产卵150万粒,平均受经率74.58%。孵出鱼苗113万尾,平均成活率47.32%,育成鱼种51.2万尾。试验证明:催产孵化以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宜,孵化最适水温为23-26℃。认鉴定认为,试验结果达省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三角鲂全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催产三角鲂亲鱼30组,催产率达到83.33%,水泥池孵化,水温26~28℃时经30~36h开始出苗。经仔鱼(2.5mm左右)培育、鱼苗培育,5月中旬可出塘,鱼苗普遍长至4.5cm,成活率80%~90%。  相似文献   

13.
军曹鱼的养殖技术介绍(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苗种培育1郾获取初孵仔鱼在南方地区,四月初至中旬,水温已回升至24~25℃,经强化培育的亲鱼卵巢已发育至Ⅳ期末或Ⅴ期初,精巢也发育成熟。育苗所用的初孵仔鱼可以通过购买受精卵,经人工孵化获取;在有储备亲鱼的企业,可以通过亲鱼选择、亲鱼培育、人工催产或诱导自然产卵获得  相似文献   

14.
六线鱼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从海区采集和人工催产获得的六线鱼卵块1091g,孵化仔鱼11万尾,平均孵化率为56%,仔鱼经45~60天培育,育成全长2.5~4.0cm,鱼种1.83万尾,平均成活率24.4%,专家验收认为,育苗量,苗种规格及生长速度均处国内领先水平,对卵块收集,人工孵化,苗种生长,饵料系列,育苗病害,饵料生物培育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5.
将由黑龙江引进的达氏鳇苗种在华中地区养殖并培育成亲鱼。早期苗种培育使用生物饵料,后期转投人工配合饲料。养殖方式采用不同规格的水泥池,流水和循环水养殖。2010年春季,经13年培育,达氏鳇平均体质量达73.25kg,平均全长219cm,经检查1组亲鱼性腺发育成熟至Ⅳ期末。经人工催产,采用活体取卵技术获卵20.4万粒,受精率为95%;人工孵化获水花1.75×105尾;产后亲鱼康复存活良好。全人工繁殖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6.
根据萍乡肉红鲫生物学特点,本文系统地研究出了一整套人工繁殖技术:即亲鱼培育、亲鱼雌雄鉴别、亲鱼选择、人工鱼巢、人工催产、人工孵化和苗种培育技术。在自然条件下,当水温达到17℃以上(清明前后)即能自行产卵。该鱼对市售的渔用催产激素没有明显的选择,都能使其发情产卵,LRH—A的注射标准为10μg/kg,HCG为1000IU/kg。产粘性端黄卵。催产率为96%,受精率为85%,鱼苗孵化率为87%。在水温18—20℃时孵化时间为96h。萍乡肉红鲫苗种培育技术分为夏花培育和冬片培育阶段,其培育方法同其它鲫鱼苗种培育方法大同小异。  相似文献   

17.
《淡水渔业》1976,(7):4-7
我场有苗种培育池180亩,亲鱼培育池30亩(兼套养鱼种)。为了养出大鱼种,促进商品鱼生产的发展,我们针对本省鱼苗生产晚,培育期短的特点,从1967年开始全面采取一养到底的饲育方法。几年来,通过不断的实践、认识,培育技术有所提高。一般每年都生产出秋片鱼种150—170万尾,出池鱼种有70—80%达到8寸以上,其中鲢、鳙鱼约半数达到3.5寸以上。苗种池平均每亩育成鱼种7,000—9,000尾,全期培育成活率50%左右。  相似文献   

18.
鲂鱼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俊  潘炯华 《淡水渔业》1993,23(3):22-24
单独或混合使用鲤鱼脑垂体、LRH-A和HcG对2~+—4~+龄鲂亲鱼进行8批人工催产,采用人工授精方式获得受精卵;产卵率和受精率分别为50—100%和80—90%,但由于孵化过程中有水霉感染故得苗率均比较低,只有6.3—13.9%,鱼苗培育阶段成活率达64.5—76.2%,鱼种培育阶段成活率可超过96%。  相似文献   

19.
从收购天然鱼种进行驯化养殖入手,经3年池塘培育,获三角鲤亲鱼1676尾,亲鱼培育成活率达96.1%;对性腺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角鲤为每年1次产卵类型。雌鱼的性成熟年龄为3冬龄,雄鱼则为2冬龄;性成熟雌鱼卵巢系数大致变动在1.696—12.7%,全年平均约7.5%;卵径变动范围50~1450μm,平均762/μm;相对怀卵量为4.67—6.70万粒/kg,平均5.98万粒/kg;适宜的繁殖生产季节在3月初到4月底。  相似文献   

20.
胭脂鱼全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在从化茂墩养殖基地对人工繁殖子一代胭脂鱼经强化培育达性成熟的亲鱼,注射DOM、LRH—A2及HCG混合催产剂,在水温15-19℃时催产,效应时间为12—20h,催产率平均达89%。采用人工干法授精、流水孵化,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可达92%、85%。鱼苗和鱼种在微流水条件下培育,成活率可达80%和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