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内陆水产》1992,(5):29-29
野杂鱼类是指那些个体小,经济价值低,能自然繁殖的鱼类。较常见的有can条、鳑鳐皱、麦穗鱼、棒花鱼、小鲫以及杜父鱼科中的某些种类。它们在池塘中消耗水体溶氧,与家鱼争空间、夺饵料,影响家鱼的正常摄食与生长,增加饵料消耗,影响池塘的经济效益的提高。控制这些野杂鱼类,可采取清除和生物抑制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鲮鱼     
我国目前养殖的鲮鱼品种有3种.即广东土鲮、印度露斯塔野鲮(简称野鲮)和麦瑞加拿鲮(简称麦鲮).其中野鲮和麦鲮是东南亚诸国主要养殖鱼类之一。1978年泰国ADK养鳗公司赠送我国广东省食品公司一批野鲮,八十年代末广东省又从印度引进麦鲮进行饲养,目前均已成为广东、广西、福建一带池塘养鱼的主要养殖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3.
《水产养殖》2005,26(1):45-46
套养吃鱼的品种。在同一口池塘中,适当套养一些肉食性鱼类,如鳜鱼、乌鳢、黑鱼、加州鲈鱼、鲇鱼等,既可以清除池塘里经济价值低的小型野杂鱼类,又可为放养鱼类减少争食、争氧对象,提高养殖鱼类的产量。要注意肉食性鱼类投放时规格要小于主养鱼类,以保主养鱼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革胡子鲶(C Iarias Leather)又名埃及胡子鲶,是一种原产非州尼罗河的热带性鱼类。1981年,我国从埃及引入广东省试验养殖,证明它具有生长快,食性杂、经济价值高,耐低氧适宜在池塘、坑凼等小水体饲养而展示出广阔的养殖前景。  相似文献   

5.
野杂鱼类是水库水产资源的一大组成部分。由于野杂鱼类适应性强,又能在水库中产卵繁殖,所以在大中型水库中野杂鱼类的资源是相当丰富的。日前,对野杂鱼类的捕捞除采用小丝网进行刺捕外,其它有效的方法尚不多见。福建省古田县水产场根据古田溪水库消落区火(每年枯水期水位下降20余米)的特点,在枯水期使用密网眼小张网拦捕退水的野杂鱼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养过鱼的人们都知道,人工饲养下的鱼池中,或多或少都有野杂鱼的存在。它们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所养鱼类的正常生长,给渔业生产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池塘中的野杂鱼主要有麦穗鱼、餐条、棒花鱼、泥鳅等等,这些野杂鱼不仅抢食力强、摄食量大、生长缓慢,而且繁殖速度快。在池塘中不仅与养殖鱼类争食物、争栖息空间,而且还消耗池中大量的氧气。因此,清除池塘中的野杂鱼也是一项比较重要的工作。要清除池塘中的野杂鱼应从以下三点着手。 首先,要阻止野杂鱼进入池塘。野杂鱼进入池塘的主要途径有两种,一是随水而入,…  相似文献   

7.
王晓清 《内陆水产》2002,27(3):23-23
加洲鲈(MicropterusSalmoides)原产于北美淡水河中,是一种淡水肉食性鱼类。具有适应能力强,起捕率高,生长快,市场适销,商品价值高等优点,适合于池塘单养犤1犦、混养犤2犦和网箱养殖犤3犦。湖泊、水库养鱼在我国淡水养殖中仍占居重要地位,养殖方式从过去的粗放养殖逐步过渡到人工放养管理。由于捕捞次数增多,水域中的肉食性鱼类逐年减少,低值野杂鱼类增多,影响主养鱼类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了解决这一实际生产问题,充分利用小型野杂鱼类资源,尝试人工放养加洲鲈,提高主养鱼类的产量,将低质鱼转化为优质鱼,提高大…  相似文献   

8.
80:20池塘养殖技术指以能摄食配合颗粒饲料鱼类为主,适当搭配滤食性鱼类(鲢鳙鱼)或肉食性鱼类(有助于控制野杂鱼类及其它竞争对象所组成),使之在收获时,主养鱼产量占80%左右,搭配鱼占20%左右,以达到提高产量、健康养殖的目的。现将新乡市(延津县)黄河鲤鱼良种场80:20池塘主养草鱼情况作以介绍。  相似文献   

9.
野杂鱼类是指那些个体小,经济价值低,能自然繁殖的鱼类。较常见的有(?)条、鳑鮍、麦穗鱼、棒花鱼、小鲫以及杜父鱼科中的某些种类。它们在池塘中消耗水体溶氧,与家鱼争空间、夺饵料,影响家鱼的正常摄食与生长,增加饵料消耗,影响池塘的经济效益的提高。控制这些野杂鱼类,可采取清除和生物抑制两种方法。一、清除方法药物清除,用生石灰、漂白粉、茶枯等结合清塘一次进行;化肥清除,长期采用碳铵与磷肥混施,利用碳铵水解释放出的离子氨和非离子氨形成的氨水,能使野杂鱼苗致死;用丝网等网具捕捞清除。  相似文献   

10.
要提高养殖效益,建议积极调整品种结构,养殖以下几类水产品: (1)套养吃鱼的品种:如鳜鱼、乌鳢(黑鱼)、加州鲈鱼、鲇鱼等,利用这些鱼类,可以清除池塘里的经济价值低的小型野杂鱼类,为放养鱼类减少了争食、争氧对象,提高养殖鱼类的产量。一般每1/15公顷(1亩)水面可套养肉食性鱼类10-30尾,在不增加投饵的情况下,可增加优质鱼类10  相似文献   

11.
蒋金华 《内陆水产》1992,(3):25-25,40
露斯塔野鲮是个体大,食性广、杂的淡水养殖鱼类。但其苗种期阶段成活率低,1984,1990年我区池塘套养野鲮苗成活率仅28%。为提高野鲮苗种成活率,探讨其培育方法,为生产单位提供规格40克/尾左右的隔年鱼种。作者于1991年在和平渔场开展了野鲮苗种培育试验。  相似文献   

12.
娄忠玉 《内陆水产》1995,21(1):20-20
饲料变质引起的鱼病一例娄忠玉饲料是鱼类赖以生存和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饲料的投入也是池塘养鱼的重要手段。但是如饲料质量发生问题,会引起饲养鱼类中毒死亡。本文对一起由饲料主质引起的鱼类中毒病例进行分析,希望在养殖生产中重视这个问题。一、鱼类发病情...  相似文献   

13.
翘嘴红鱼自又称“白鱼”、“白条”等,是一种名贵淡水经济鱼类。其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价值高,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翘嘴红(鱼白)具有食性杂、生长快、适温范围广,易饲养等特点,适宜池塘专养、混养及外塘网箱养  相似文献   

14.
在池塘中单养鳜鱼 (翘嘴鳜 ),经 6个月的科学饲养管理,亩鱼池可产商品鳜鱼 250kg以上,亩毛利可超 3400元。现将该项技术总结如下。 1池塘条件  面积以 2~ 8亩为宜,常年水位 2米左右,池塘不渗漏,水质要求清新无污染,注排水方便,池底淤泥较少。每池配备一台增氧机或水泵。 2准备工作   鳜鱼夏花下塘前必须做好清塘消毒工作,清除野杂鱼类和其它敌害生物。鳜鱼夏花下塘前半个月左右每亩用 150kg生石灰干法清塘, 2天注水 50厘米,注水时进水口用密目网片过滤。由于鳜鱼终生以活鱼为饵,因此必须解决好鳜鱼的活口饵料,我们采取收…  相似文献   

15.
史顺兴 《中国水产》2011,(12):42-45
所谓野杂型鱼类,是指在水库这样的环境中,能够自然繁殖和生长的鱼类。综观当今水库渔业,对于鲢鳙鱼的放养和捕捞,其技术已日趋完善,大都能形成规模生产了。然而,对于其他野杂型鱼类的捕捞,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有的基本不捕,有的间或捕些,有的则辛勤捕捞,补充颇丰。  相似文献   

16.
鱼类安全越冬是北方鱼类池塘养殖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我们总结了一套保证鱼类池塘养殖安全越冬的有效技术措施。1.入池准备1.1 池塘选择。池塘水深(冰下有效水深)应维持在1.5~20m,池塘底泥为10~20cm,池中无杂草,有良好的保水性,注排水方便。1.2 水质管理。越冬鱼入池前,池塘要用生石灰或“富氯”清塘,并清除吃鱼的凶猛鱼类和耗氧的野杂鱼。向越冬池灌注新水(最好采用地下水),尽量不用坐塘水或少用坐塘  相似文献   

17.
在河蟹养殖池中套养鳜鱼,两者互不相残,而且具有协同、促进作用.野杂鱼类利用河蟹残饵,鳜鱼捕食野杂鱼类,以低值鱼换来了优质鱼;同时,解决了野杂鱼类与河蟹争食、争溶氧的问题,更有利于河蟹生长.实践证明,与单养河蟹的池塘相比,不但增加了鳜鱼产量和收入,河蟹规格、产量也得到了提高,可以取得明显的生态和经济效益.笔者总结了湖北洪湖、监利等地在河蟹池中套养鳜鱼的先进技术,希望对广大养殖户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一、培育条件 本试验池塘选在宜春温汤水产良种场,3口池塘,每口池塘一亩大小,东西向长,并行排列。池壁四周及底部用水泥和砖浆砌,比较光滑。进水管口用纱布包扎.严防野杂鱼类进入,同样排水管口用纱布包扎,以防漏苗。在放苗前要仔细检查池塘有无漏洞,有漏洞的就一定要补好。  相似文献   

19.
银鱼(Salangidae)是名贵水产品之一,被誉为席上珍品。随着大银鱼(Eperlanus chinensis)大水面移植的成功,其池塘养殖也在我国一些地区悄然兴起,目前虽然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尚未进入生产阶段。大银鱼是以小型鱼虾为主食的肉食性鱼类,池塘养殖受到一定的饵料限制,产量较低。笔者于2002~2003年对大银鱼池塘饲养技术进行了试验性研究,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丁鱥(Tinca tinca L.)又名欧洲丁鱥,地方名黑鱼,隶属于鲤科,雅罗鱼亚科,丁鱥属,是原产于欧洲大陆的一种古老鱼种。在我国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有一定分布,适温范围0~37℃,是淡水底栖鱼类,喜在静水泥底地区生活,该鱼具有体形好、耐低氧、食性杂、抗病力强、耐寒力强、生长快、营养价值高等特点。在自然环境中以植物残渣及水生昆虫幼虫为食。也可通过驯化进行人工池塘饲养。2003年。河南省商丘鱼类良种场在虞城县北部低洼盐碱地池塘中进行试验饲养获得成功.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