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尺度首尾法及动水法测算灌溉水利用系数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8年在湖北漳河灌区基于首尾法及动水法开展的不同尺度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测算数据,分析了灌溉水利用系数随空间尺度的变化规律以及2种方法之间不同尺度灌溉水利用系数存在的差异及其原因。结果表明,灌溉水利用系数随空间尺度的扩大呈显明显的降低趋势;各尺度上首尾法获得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值均略大于动水法,原因在于首尾法反应年用水的总体情况,并考虑了回归水的重复利用;不同尺度之间灌溉水利用系数降低幅度比较表明,漳河灌区从干渠到支渠、支渠到斗渠环节的损失最大,是节水改造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2.
根据北屯灌区基本资料,选取灌溉水利用系数、渠系水利用系数、田间水利用系数、灌溉水生产效率、耕地有效灌溉率和节水灌溉工程面积率6个指标,构建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影响灌区用水综合效益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工程状况与灌区节水灌溉的发展对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灌区用水效率与效益评价——以天津市里自沽灌区为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天津市宝坻区里自沽大型灌区的基本资料为基础.选取灌溉水利用系数、渠系水利用系数、田间水利用系数、灌溉水生产效率、耕地有效灌溉率、节水灌溉工程面积率6个指标,构建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影响灌区用水综合效益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4-2008年,里自沽大型灌区综合评价指数分别为3.299、3.423、3.624、3.679、3.687整体上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其用水效率状况处于较好阶段.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灌区用水效率与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工程状况与管理水平对于灌区用水系数的影响较显著.必须加大灌区节水改造以及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力度,进一步提高农业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引黄水量大幅减少且河套灌区大范围实施节水改造工程的背景下,为研究河套灌区渠道衬砌前后对农田水土环境的影响,通过对隆盛节水改造典型示范区的环境效应进行监测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示范区环境变化主要与灌水量有关,渠道衬砌有效提高了灌溉水利用系数,对地下水埋深及土壤盐碱化有一定影响。为控制灌区土壤盐碱化,示范区地下水埋深阈值为1.6~1.8 m,西济支渠区域适宜引水量为1 645~1 850万m~3。渠道衬砌后灌区具有535万m~3节水潜力,研究结果将为灌区节水改造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基于各省(市、区)灌溉水利用率的动态变化,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了“十一五”期间我国不同分区区域灌溉水利用率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6大分区不同灌区平均灌溉水利用率均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GDP)的显著影响.此外,区域平均灌溉水利用率在华北地区受纯井灌区有效灌溉面积的显著影响,东北地区受小型灌区有效灌溉面积的显著影响,东南地区受大型自流灌区毛用水量的显著影响,中部地区受纯井灌区及小型灌区有效灌溉面积的影响,西南地区受节水灌溉工程控制面积的显著影响,西北地区纯井灌区有效总灌溉面积显著影响该地区平均灌溉水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不同尺度节水潜力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灌区通过节水改造可以节约灌溉用水量,但节水灌溉存在尺度效应,灌区节水改造措施在田间尺度的节水潜力并不代表其灌区或流域等大尺度上的节水潜力,田间尺度的节水在较大尺度上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从区域或流域整体的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只有弄清不同尺度的节水潜力,才能做到区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流域水资源的科学合理调度管理.从灌区灌溉水的循环转化过程,分析了节水措施在不同尺度上产生的节水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目前常用节水措施的田间、灌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等不同尺度节水潜力的计算公式,并以青铜峡灌区为例,对不同尺度的节水潜力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
灌区通过节水改造可以节约灌溉用水量,但节水灌溉存在尺度效应,灌区节水改造措施在田间尺度的节水潜力并不代表其灌区或流域等大尺度上的节水潜力,田间尺度的节水在较大尺度上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从区域或流域整体的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只有弄清不同尺度的节水潜力,才能做到区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流域水资源的科学合理调度管理。从灌区灌溉水的循环转化过程,分析了节水措施在不同尺度上产生的节水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目前常用节水措施的田间、灌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等不同尺度节水潜力的计算公式,并以青铜峡灌区为例,对不同尺度的节水潜力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8.
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是衡量农田灌溉水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也是政府部门进行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综合考虑宝鸡市土壤类型、地形地貌、水源类型、灌区规模及作物种植结构等因素,从全市选取32处样点灌区,采用"首尾测算分析法",计算出宝鸡市2017年各类型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结果为:宝鸡市2017年大型、中型、小型和纯井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分别为0.525 7、0.535 9、0.563 2和0.763 0。由不同规模灌区的年毛灌溉用水量与不同规模样点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加权平均,宝鸡市2017年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578 0。计算成果对宝鸡市水资源规划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国家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考核指标之一。综合考虑河南省地形地貌、土壤类型、灌区管理水平、水源类型及作物种植结构等因素,2015年从全省选取112处样点灌区,采用"首尾测算分析法"得到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在0.412~0.873范围内;分析得到不同规模与类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即大型灌区0.479、中型灌区0.482、小型灌区0.559和纯井灌区0.709;按不同规模与类型灌区年毛灌溉用水量加权平均,推算出河南省现状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601。上述测算成果为有关部门进行水资源管理及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泾惠渠灌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灌区地下水观测数据,运用FEFLOW建立泾惠渠灌区地下水三维模拟模型。在满足模拟规范要求的精度要求下,模拟11种不同节水水平情景,研究了地下水位对不同影响因素条件下的响应情况。得到地下水位对本次研究的三种主要影响因素条件下的响应情况为:斗口以下灌溉水利用系数灌溉定额干支渠水有效利用系数。模拟最终得到灌区最优渠井节水水平配置:干支渠水有效利用系数0.71,斗口及以下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90。在生产实际中应优先考虑提高斗口以下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并以此为依据确定灌区渠系防渗衬砌标准。  相似文献   

11.
根据全国各省(市、区)对灌溉水利用率的测算成果,总结分析了“十一五”期间全国区域灌溉水利用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灌区灌溉水利用率的大小一般为纯井灌区>小型灌区>中型灌区>大型灌区.大、中型灌区灌溉水利用率总体较低,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全国纯井灌区平均灌溉水利用率较高,达到高效节水的目的,但尚有部分地区未重视.总体上,华北地区和东南地区大、中、小型灌区灌溉水利用率较高,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纯井灌区灌溉水利用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充分利用低山丘陵区水库灌区地形地貌自然落差 ,进行自压管道输水 ,这是缩少过水断面 ,提高渠系水的利用系数的有效措施。对此 ,在龙口市的北邢家水库灌区进行了试验示范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结果表明 :与原土渠灌溉相比 ,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了 0 .2 3,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了 0 .2 5 ,灌区年均节水 1 61万 m3,节水效果极为显著。成果为水库灌区的续建和改造提供了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内涵,根据内涵提出首尾测算法和分段测算法来测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对首尾测算法和分段测算法中的各方法进行了总结和比较分析,并分析了首尾法和分段法的优缺点.首尾法工作量小,但只能反映整个灌区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分段法工作量大,但可以反映灌区渠系用水情况、灌溉工程质量及灌溉用水管理水平等,可用于评估灌区的节水改造工作.分段法没有考虑回归水的重复利用,所测得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比实际值小.  相似文献   

14.
为发展节水农业,制定农田节水政策,进一步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供理论依据,对以江西省近几年2008-2013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成果进行总结为对象。通过分析不同灌区规模、灌溉水源类型、土壤、管理水平、节水灌溉工程对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影响,并且分析不同年份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灌区规模越大,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越小;提水灌区大于自流引水灌区;土壤渗漏强度大,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越低;灌区渠道防渗一定程度能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但总体提高幅度不是很大;灌区管理机构比较完善,管理资金和农业水费落实到位,有助于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2008-2013年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呈逐年增长趋势,但后期增速缓于前期。  相似文献   

15.
灌溉水利用系数是衡量灌区建设水平、管理水平、用水效率的重要指标,目前地方政府对这项指标非常重视,江苏省已把这项指标列为水利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考核的重要指标。如何准确测定灌溉水利用系数,是当前许多水利科技工作者研究的热点课题,从测算实践看,小型灌区测算相对简单,大型灌区因其面积大、种植品种繁杂、用水结构复杂,测算结果的准确率难以把控。以东台市堤东灌区为例,采用改进型首尾法测定该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在细化分析其他水源和用水的基础上,测算出东台堤东灌区2012年农业毛灌溉水量为48 029万m3,农业净灌溉水量27 321.9万m3,灌溉水利用系数0.569。该测定方法在计算毛灌溉水量时分析了灌区其他水源量和用水量,提高了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在计算净灌溉水量时引用了作物标准灌溉定额,简化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6.
利用长江流域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和流域大中型灌区调研成果,分析了流域中型以上灌区灌溉面积、灌溉水利用系数、灌溉水分生产率和节水灌溉率等效率指标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异规律。结果表明:长江流域有效灌溉面积占灌区设计灌溉面积的76%,有效灌溉面积较大的省份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呈现出上游中游下游的趋势,西藏最低、上海最高;近十年长江流域节水灌溉面积和节水灌溉率增速超全国平均水平,节水灌溉率与缺水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关;灌溉水分生产率呈上升趋势,但种植结构调整空间不足。研究结果将为流域规模化高效节水布局和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示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引黄水量大幅减少且河套灌区大范围实施节水改造工程的背景下,为研究河套灌区渠道衬砌前后对农田水土环境的影响,通过对隆盛节水改造典型示范区的环境效应进行监测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示范区环境变化主要与灌水量有关,渠道衬砌有效提高了灌溉水利用系数,对地下水埋深及土壤盐碱化有一定影响。为控制灌区土壤盐碱化,示范区地下水埋深阈值为1.6~1.8 m,西济支渠区域适宜引水量为1 645~1 850万m^3。渠道衬砌后灌区具有535万m^3节水潜力,研究结果将为灌区节水改造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充分利用低山丘陵区水库灌区地形地貌自然落差,进行自压管道输水、这是缩少过水断面,提高渠系水的利用系数的有效措施。对此,在龙口市的北邢家水库灌区进行了试验示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结果表明:与原土渠灌溉相比,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了0.23,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了0.25,灌区年均节水161万m^3,节水效果极为显著。成果为水库灌区的续建和改造提供了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农业灌区是农业最主要的用水大户,其节水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农业节水目标的实现。选择河北省石津灌区为研究区域,根据灌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基于云模型和可变模糊聚类迭代模型的模糊综合评价法,有效地克服了隶属度确定的随机性和模糊性,同时权重确定也更加合理。利用该方法评估了灌区2002-2011年的节水水平。评估结果表明,灌区节水水平逐年提高,由耗水型转变为过渡型,但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和灌溉水利用系数整体偏低,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研究成果可为大型灌区节水评价以及灌区的节水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黄河干流大型自流灌区节水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灌区年均用水量占黄河用水总量的90%左右。受经济条件、灌区设施、管理手段等多种因素制约,灌溉水浪费严重,灌溉水利用水平较低,一般不足0.5,更加剧了黄河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根据黄河灌区用水现状,提出了节水潜力的概念和节水潜力的分析计算方法,对黄河干流大型自流灌区的节水潜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