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播期对吉林省中部春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播期对春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单株叶面积、株高影响较大,4月27日和5月6日播期处理株高、单株叶面积大于其他处理;4月19日播期处理开花前干物质积累量(DMA)高于其他处理,开花后导致早衰;5月25日播期处理开花前和开花后DMA均小于其他处理;5月7日播种的玉米产量最高;早播(4月19日)处理百粒重比5月7日播种低9.91%;晚播(5月25日)处理百粒重和穗粒数分别比5月7日播种降低11.27%和13.53%。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播期处理玉米产量、脂肪含量分别与日照时数、积温(≥10℃)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蛋白质含量与日照时数、积温(≥10℃)、降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798、r=-0.750、r=-0.724)。5月7日播期处理玉米子粒中淀粉和营养成分总含量最高,分别达72.10%和84.60%,为最佳播种日期。  相似文献   

2.
以紫米稻品种粮田紫1号为材料,在长沙地区比较研究了5个播期条件下紫米稻的产量与稻米品质。结果表明,粮田紫1号全生育期随播期推迟而明显缩短;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与产量均随播栽期推迟而显著提高,5月31日播种处理产量达4 693.0 kg/hm~2;播期对粮田紫1号稻米品质有显著影响,碾米品质以5月11日播种处理最好,5月21日播种处理次之,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与Se含量以5月21日播种处理最高,稻米Zn含量以5月31日播种处理最高。综合来看,粮田紫1号在长沙地区高产优质栽培的最佳播期为5月21-31日。  相似文献   

3.
播期对冬小麦群体性状、产量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淮北小麦选择适宜的播期,以冬小麦半冬偏冬性品种烟农19和半冬性品种皖麦52为材料,研究了播期(10月3日、10月10日、10月17日、10月24日、10月31日和11月7日)对小麦群体干物重、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群体干物重、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皆以10月10日和17日播种时最高,其次为10月3日和24日播种。正常播种(10月10日)和适度晚播(10月17日)可以改善小麦叶绿素荧光特性,其中10月10日播种时烟农19的Fo、Fm、Fv/Fm、qP、ETR和ΦpsII分别比10月3日和11月7日播种的增加了8.5%、7.9%、3.0%、38.1%、15.9%、16.9%和21.1%、33.3%、6.9%、73.0%、67.6%、62.0%。10月10日和17日播种时烟农19和皖麦52的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容重和产量皆高于其他播期,并与11月7日播种处理差异显著。因此10月10日至10月17日可作为淮北地区半冬性小麦品种的适宜播期。  相似文献   

4.
播种期对洛稻998生长发育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006年在河南洛阳,探讨了旱地直播条件下不同播种期对洛稻998产量和生长发育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为6月3日的产量最高,且产量结构合理,产量为6 205.5 kg/hm2,其次为6月8日播种的,与6月3日播种的产量差异不显著,晚播对产量影响较大.各播期的叶面积曲线均为单峰曲线,至抽穗期达到高峰值,以6月3日播种的LAI峰值最高,为10.18,其次是6月8日的LAI峰值为9.71;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呈正相关,呈"S"形曲线,其中播期为6月3日和6月8日的干物质积累较多;地下部干物质积累在抽穗期之前呈现快-慢-快的现象,至抽穗期达到峰值,以播期为6月3日和6月8日的峰值较大,抽穗以后呈下降趋势,且下降速度较其它播期缓和.洛稻998的适播期在6月3日至6月8日.  相似文献   

5.
棉麦套作条件下播期对棉花光合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黄淮地区进行棉麦套作条件下不同播期试验 ,结果表明 :同一品种不同播期各生育期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变化趋势以盛铃期最大 ;同一品种不同播期同一生育期叶绿素含量早期大于晚期 ,99B叶绿素含量大于中棉所 36,光合速率变化规律基本同叶绿素含量变化规律。无论 99B还是中棉所36,4月 2 4播种 ,光响应曲线明显高于 5月 1 0日播种的光响应曲线  相似文献   

6.
赣北机采棉适宜的播期与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长江流域棉区机采棉适宜的播期及合理的种植密度,以中棉425为材料,设置了2个播期(5月13日、5月25日)、4个密度(7.5、9.0、10.5、12.0株/m~2)共8个处理,研究了各处理间光合有效辐射(PAR)、产量及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棉花单铃重随着密度的增加逐渐降低,且随着播期推迟也有降低的趋势;衣分含量受密度的影响较小,但随播期的推迟下降较为明显;5月13日播种的10.5万株/hm~2的处理籽棉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其纤维品质较好。建议赣北棉区机采棉的适宜播期为5月13日左右,适宜密度为10.5万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7.
不同播期鲜食大豆品种生育特性及品质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国外和国内不同地区的7个鲜食大豆品种为材料,研究在哈尔滨地区气候条件下不同播期对鲜食大豆鲜荚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鲜食大豆单株的鲜荚数、鲜荚重、鲜粒重和鲜百粒重影响显著.札幌绿鲜荚产量最高,台湾292次之,其中札幌绿在5月20日播期获得最高产量(14 897.50ks·hm-2),台湾292在5月1日播种获得次高产量(13 006.50 ks·hm-2).札幌绿5月1日播种蛋白质含量最高,台湾2925月8日播种蛋白质含量最高;札幌绿5月20日播种可溶性糖分含量最高,台湾292 5月1日播种可溶性糖分含量最高;札幌绿、台湾292 5月8日播种脂肪含量最高.根据对鲜荚产量和品质特性的评估,札幌绿、台湾292在哈尔滨地区种植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8.
不同生育时期膜下滴灌对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花生品种山花7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膜下滴灌对花生生长发育、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促进花生植株生长,其主茎高、侧枝长、分枝数、单株叶面积、生物量均大于CK;显著增加花生生育后期叶片叶绿素a/b值;对百果重、百仁重、单株结果数、出米率、荚果和籽仁产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花针期滴灌、花针期和结荚期滴灌两处理花生荚果和籽仁产量增产幅度均在7%以上,而结荚期滴灌荚果和籽仁产量增幅仅分别为3.61%和5.08%。膜下滴灌有利于促进花生的生长发育,提高花生产量,在花针期进行膜下滴灌补水,增产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不同类型花生单粒精播生长发育、光合性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田高产条件下,以大花生花育22号(HY22)和小花生鲁花12号(LH12)为研究材料,采用单粒精播,对其生长发育过程、光合性质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表明:(1)HY22和LH12植株总干物质积累动态均符合S型生长曲线,整个生育期前者干物质积累量均大于后者;前者CGR与NAR峰值出现早于后者,LAI与LAD峰值大于后者。(2)HY22叶绿素含量峰值略小于LH12;后者苗期和饱果期透光性强;二者群体光合强度最大出现在结荚期,饱果期差异最大。  相似文献   

10.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夏直播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花108为供试品种,研究了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夏直播花生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出苗期、出苗—开花期、开花—结荚期长短受播种期影响较大,开花下针后,播期越晚生育进程越快;随着播期的推迟,花生主茎高、侧枝长、分枝数、单株结果数和出仁率均呈现下降趋势,千克果数和千克仁数则呈上升趋势,同一播期下,随密度的增加,花生主茎高、侧枝长、千克果数、千克仁数均呈现上升趋势;分枝数呈现降低趋势;6月5日、6月10、6月15日处理的花生单株结果数、花生产量随密度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6月20日处理随密度增加而增加。6月5日处理的最高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比6月10日、6月15日、6月20日处理分别提高3.58%、5.03%、16.88%和21.65%、27.76%、35.29%,差异达显著水平。因此,夏直播花生应抢茬早播。宜于6月10日前,不应晚于6月15日播种。播种密度为15.0~16.5万穴/hm2。  相似文献   

11.
播期对夏直播花生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以大花生品种(系)365-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夏直播花生营养生长、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出苗率降低,主茎高变矮、侧枝长变短,分枝数、主茎绿叶数和饱果数减少,同时花生植株根、茎、叶以及饱果的干物质重呈下降趋势。夏直播花生早播有利于提高花针期和结荚期叶绿素含量,随播期的推迟,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ΦPSⅡ逐渐下降。与6月5日相比,6月15日、20日、25日叶面积系数分别降低15.23%、17.26%、21.33%,荚果产量、籽仁产量和出仁率逐渐降低,与6月5日早播相比,6月10日、15日、20日、25日荚果产量分别降低3.95%、17.29%、25.40%、29.67%。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中棉425在长江流域棉区作短季棉夏播适宜的播种时间,于2019年在赣北地区进行田间播期试验,研究不同播期条件对中棉425冠层PAR截获率空间分布、农艺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长江流域棉区,5月10日和5月30日播期处理在一定时期内均不利于冠层对PAR的截获,5月10日和5月20日播期处理在生育后期仍能保持较高的生物量;中棉425籽棉产量、单铃重和衣分随播期的推迟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不同播期对棉花纤维长度、整齐度、比强度、马克隆值均没有显著的影响。可以看出,5月10~20日是短季棉中棉425在长江流域棉区较为适宜的夏播播期。  相似文献   

13.
1.花生不同生育期叶绿素含量的差异极显著。由于花生盛花期后根瘤菌固氮能力增强,不论施肥与否,到了结荚初期(14叶期)叶绿素显著上升,含量极显著高于其它各期。 2.春植538.2斤产量水平下叶绿素含量与叶龄的回归曲线方程Y=1.00011 0.1319X 0.00581X~2峰值出现在11.361叶,(?)=1.74936毫克/克鲜叶;秋植355.1斤产量水平下叶绿素含量与叶龄的回归曲线方程Y=-0.7576 0.30512X-0.011X~2峰值出现在13.87叶,(?)=1.35825毫克/克鲜叶。 3.在一般情况下,同一生育期不同施肥处理间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但播种时或菌期施氮可以提高叶绿素含量;整个生育期P、K肥对叶绿素含量提高作用是明显的。 4.花针期(11叶期)、结荚初期(14叶期)不施肥料的空白区出现叶色较其它施肥区浓绿的现象,主要是由于空白区的单株叶面积小,叶绿素分布密度大所造成的表象,但它的实际含量即单株总量却最低。因此用叶绿素含量作为形态(或生理)诊断指标时,必须强调要以具有一定叶面积(或叶面积系数)为基础,只有兼顾二者才能互相配合提高光合作甩的强度,提高花生产量。  相似文献   

14.
施钙对干旱胁迫下花生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606为花生试材,在旱棚池栽入工控肥控水条件下研究了钙肥不同用量对花针期和结荚期干旱胁迫下花生营养生长、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针期和结荚期干旱10d均显著抑制花生营养生长,降低花生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降低产量.其中,结荚期干旱减产更严重.施钙处理的主茎高和侧枝长、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在干旱胁迫下的降低幅度明显少于不施钙处理;而施钙处理的SOD、POD、CAT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增加幅度显著高于不施钙处理,MDA积累量的增加幅度显著低于不施钙处理.施钙可缓解干旱胁迫对花生的减产作用,显著增加花生荚果和籽仁产量,其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单株结果数和出仁率.施钙量为300kg/hm2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王志新 《大豆科学》2007,26(6):966-968,965
为研究不同播期对不同生育期高油大豆品种油分和产量的影响.采用分期播种方法对8个高油大豆品种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播期对大豆脂肪含量和产量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播期的延迟,除两个早熟品种脂肪含量变化不规律外,其它6个中晚熟高油品种的脂肪含量呈有规律的变化,即随着播期的延迟脂肪含量下降,其中有5个品种的脂肪含量变化达到了极显著水平,5月1日播期与5月29日播期8个品种平均油分含量之差达0.87个百分点.播期对产量也有明显的影响,中晚熟品种黑农44、垦农19和中熟品种合丰48产量随着播期的延迟而下降,而其它5个品种呈先上升后下降有规律的变化趋势.不同生育期的高油品种适期播种能获得较高的油分和产量.  相似文献   

16.
栽培措施对高蛋白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密度、施肥水平、品种、播期四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中,高蛋白大豆的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随着密度和施肥水平的升高呈上升趋势,随着播期的延迟而升高;叶绿素含量则随着密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施肥水平的升高和播期的延迟而升高;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播期和肥料,适当晚播能提高大豆产量;影响高蛋白大豆品质的主要因素是品种自身的遗传因素,其次是肥料。试验结果表明,农大35307的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和光合势最高,四个品种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农大3191和农大35307的蛋白质含量是较高的。农大35318在密度为29.85万株/hm2、肥料为74.63 kg/hm2、5月11日播种的情况下产量最高,达5572.14 kg/hm2;农大3191在密度为29.85万株/hm2、不施肥,5月6日播种的情况下蛋白质含量最高。说明高蛋白大豆品质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同时环境因素也很重要,产量受环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四川丘陵稻区油后水稻分期直播对杂交水稻生育进程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以杨籼优919、9优27占、荃优737等3个杂交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5月16日(T1)、5月23日(T2)、5月30日(T3)等3个播期处理,研究不同播期处理对水稻生育期、有效积温和产量的影响。随着播期推迟,播种—抽穗历期和全生育期缩短,播种—抽穗历期、抽穗—成熟历期、全生育期的有效积温均呈递减趋势;3个参试品种均以5月16日播种(T1)的产量最高,T2、T3处理较T1处理分别下降0.21%~16.98%和10.30%~26.11%。因茬口矛盾,季节性用水紧张,油后直播杂交稻可推迟至5月23日播种,其产量为8.90~10.06 t/hm2,产量均较高。  相似文献   

18.
适期晚播对弱春性小麦籽粒灌浆期光合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适期晚播对小麦生育后期光合性能的影响,以弱春性小麦强筋品种郑麦9023、中筋品种偃展4110和弱筋品种豫麦50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旱播10月17日、适播10月24日、晚播10月31日)下小麦灌浆期旗叶的光合性能和产量特征。结果表明,郑麦9023晚播的籽粒产量比适播低8.26%,比早播高4.68%;偃展4110和豫麦50晩播籽粒产量分别比适播和早播平均高14.38%和18.55%。灌浆期各品种的叶面积指数晚播与适播处理差异不大,但均明显高于早播,平均高出12.7%;郑麦9023和偃展4110旗叶叶绿素含量晩播高于适播和早播,尤其花后14 d后差异达显著水平;旗叶净光合速率晚播处理中郑麦9023一直较高,偃展4110在花后21 d后明显高于适播和早播,豫麦50花后0~7 d较高。3个品种的灌浆速率晩播处理也占明显的优势。因此,适期晩播能维持弱春性小麦品种灌浆期较好的光合性能,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9.
播期和密度对高油高产大豆合丰50脂肪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合丰50为材料,分7个播期、5个密度,研究不同播期及密度对其品质、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及密度对高油高产大豆品种合丰50的产量有较大的影响,随播期的延迟和密度的增加,该品种的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播期埘油份含量的影响较大,而且规律性极强,即随播期的延迟各密度处理合丰50的油份含量下降.不同密度处理对油份含量的影响较小,而且规律性也不强.合丰50的最佳播种时期为5月9日左右,而最适密度为25万株·hm~(-2),此时可获得最高产量和较高的含油量.  相似文献   

20.
优质小花生覆膜栽培播期与密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春播覆膜小花生鲁花12号的播期和密度产量效应显著,密度效应大于播期。因此,小花生要高产必须合理密植;当花生4月28日播种,密度为17.28万穴/hm^2时,英果产量最高,达4760.0kg/hm^2;在4月28日以前,花生播期每提前5d,英果产量平均减少203.9kg/hm^2,在4月28日以后,播期每推迟5d,英果产量平均减少260kg/hm^2;播期与密度表现为正向交互效应,在4月10日-5月20日范围内,花生播期每推迟5d,其最适密度应增加5540穴/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