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9 毫秒
1.
为明确不同生态型黄瓜种质资源的耐湿热特性,以3种生态型39个黄瓜品种为试材,进行常温条件下常湿(65%)和高湿(95%)试验;以不同热敏性的3种生态型6个黄瓜品种为试材,进行高湿条件下不同高温试验。结果表明:常温条件下,相对于常湿处理,高湿处理主要使黄瓜幼苗叶面积增加,叶绿素含量(SPAD值)降低,且变化幅度相对较大,而对地上部鲜质量和干质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品种间差异较大,并与生态型有关。高湿条件下,38~40℃高温对不同生态型黄瓜品种幼苗的生长指标主要表现为促进作用,44~46℃高温对大多数品种幼苗的生长指标表现抑制作用,42℃高温处理下幼苗的叶面积、地上部和根干质量能很好地区分黄瓜品种的耐热性。综上,42℃/32℃(昼/夜)+95%(空气相对湿度)可作为黄瓜品种耐湿热性鉴定的温湿度指标。  相似文献   

2.
以黄瓜品种"津优35"和番茄品种"金粉2号"为试材,于2011年1~6月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工气候箱进行环境控制试验,系统研究高温32~40℃处理不同时间对黄瓜、番茄叶片光合特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处理明显抑制了黄瓜和番茄光合速率,处理时间越长,光合速率下降越快,当38~40℃高温持续一段时间后,黄瓜、番茄的最大光合速率为负值;随高温胁迫程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黄瓜和番茄的PSII潜在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淬灭(qP)均呈现下降趋势,40℃高温胁迫5d后再经过恢复,黄瓜和番茄的Fv/Fm及qP无法恢复到对照水平;当温度达到38℃以上时,黄瓜和番茄的SOD、POD、CAT、MDA酶随着胁迫温度的升高和持续时间的增加而呈现与38℃以下时相反的情况,根据高温对黄瓜和番茄叶片光合参数的影响将高温胁迫划分为轻度胁迫、中度胁迫、重度胁迫和极重度胁迫4个等级,并确定气象指标。  相似文献   

3.
黄瓜黑斑病苗期抗病性鉴定方法及品种抗病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瓜黑斑病近几年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已成为黄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为适应黄瓜抗病育种的需要,对黄瓜黑斑病苗期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技术进行了研究,筛选出适合于黄瓜黑斑病苗期抗病性鉴定的方法:于黄瓜幼苗1~2片真叶期时,采用分生孢子浓度为1×107~2×107个?mL-1的悬浮液喷雾接种,以叶面不形成水滴为度,接种温度22 ℃左右,黑暗保湿48 h|接种后幼苗置于培养箱中,白天28~30 ℃、夜间20 ℃,13 h光照/11 h黑暗,前48 h温度为22 ℃左右、相对湿度为100%|以后仅夜间保湿,5~15 d调查发病情况。利用该方法筛选出10份高抗材料,8份中抗材料,以及2个高抗品种D9和W3,4个抗病品种3-1、LW11、BA74和A8674。  相似文献   

4.
以津春5号黄瓜为材料,设高温、高湿和高温、常规湿度2个处理,与常规黄瓜生产管理为对照,在CO2施肥条件下,每天中午时段平均40~50℃下处理4 h以上.结果表明:高温处理区黄瓜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叶面积等指标与对照差异显著,且高温、高湿处理区除茎粗外其它三项指标与高温、常规湿度处理区差异显著,高温、高湿对黄瓜的商品质量有一定的提高,高温、常规湿度使弯曲瓜增多;黄瓜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呈降低趋势,游离脯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丙二醛含量均呈升高趋势,且高温、高湿区变化幅度小于高温、常规湿度区.  相似文献   

5.
高温胁迫对黄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以不同生态类型的黄瓜品种为材料 ,用调控温室通风量来营造高温 (38/2 5℃ )环境 ,以同期大棚栽培 (30 /2 0℃ )为对照 ,研究了高温胁迫对黄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高温使黄瓜的产量下降 ,但各品种产量下降幅度不同。高温下黄瓜产量及其变化率可以作为成株期品种耐热性的鉴定指标。高温使黄瓜品质和商品性下降 ,表现为瓜柄变长 ,畸形瓜率增加 ,果皮变硬 ,VC含量下降。各品种高温下产量和品质的表现不完全一致 ,其中 6 31表现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6.
以黄瓜品种"津优101"为试材,昼温/夜温设计35℃/25℃,40℃/30℃2个水平,相对湿度设计80%,持续时间设为3、6、9、12 d 4个水平,以昼温/夜温28℃/18℃,相对湿度50%处理作为对照,系统研究了恒定湿度下,高温35~40℃处理不同天数时黄瓜的光合作用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以期探究高温高湿环境对黄瓜花期叶片光合特性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日最高温度35~40℃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处理天数增加,黄瓜的最大光合速率(Pnmax)、表观量子效率(AQE)、光饱和点(LSP)、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均有所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高温处理后有短暂上升,然后随处理天数增加而下降,而光补偿点(LCP)、气孔限制值(Ls)、丙二醛(MDA)含量有所增加。恢复处理14 d后,各指标均向对照组数值靠近。研究证实高温处理会通过气孔限制因素抑制光合反应,也会降低酶促防御系统的活性,导致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加深。黄瓜叶片可以通过适宜气温缓解高温热害造成的伤害,但40℃处理的黄瓜叶片光合反应系统以及抗氧化保护酶活性更难恢复到CK水平。  相似文献   

7.
以大棚‘早生新水’露白期和白蕾期的花枝为试材,在25、35、40℃下分别处理不同时间来模拟高温对花粉量和花粉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露白期,25℃时花粉量没有明显变化,花粉萌发率增加53%以上;35℃高温下花粉量增加多达46%,每花药为5 000粒,花粉萌发率也较高;40℃高温下花粉量、花粉萌发率处理2h之后就显著下降。白蕾期比露白期的花粉量多,25℃时花粉量没有明显变化,而花粉萌发率处理6h后升高;35℃高温下花粉量明显减少,每花药为2 000粒,花粉萌发率在处理6h后急剧下降;40℃高温下花粉量和花粉萌发率均显著下降。不同温度处理后,将花枝在25℃进行修复试验(处理4h)。不同处理修复前和修复后的花粉萌发率变化不明显,因此高温对不同时期花粉活力的影响均不可逆转。与花粉量、花粉萌发率相比,高温对花粉管生长影响小。因此,在设施栽培过程中应严格管控花期的温度,尽量避免35℃以上高温长时间出现。  相似文献   

8.
 经45℃处理1 h后黄瓜热敏品系新泰密刺单核花粉期花药胞内Ca2+水平上升较耐热品系JY24快, 但在温度恢复28℃后其钙稳态恢复较慢; 45℃处理1 h后新泰密刺花药内源ABA含量上升幅度比JY24大, 恢复28℃后下降速度也较快; 高温处理未能造成此期黄瓜花药新蛋白质的合成, 但蛋白(MW 70 kD,p I 5.7和MW 45.5 kD, p I 5.6) 的表达热激后大幅度上调, 且在JY24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新泰密刺。上述结果表明, Ca2+和ABA均参与了黄瓜花药对高温胁迫的反应调节; 黄瓜单核花粉期花药中热激蛋白的合成至少已被部分抑制。  相似文献   

9.
高温对西花蓟马的致死作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实验表明:高温40~45℃处理2 h对西花蓟马各虫态均有较强的致死作用,其死亡率随温度升高而明显提高,45℃对各虫态的校正致死率均达100%.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高温闷棚42~46℃对成虫的防效达84.5%.  相似文献   

10.
夏黄瓜采摘期正值8~9月蔬菜市场淡季,菜农种植经济效益好.但夏黄瓜生长期处在高温、高湿、雨水大、光照强、日照长等环境条件下,会出现雌花少、节位升高、病虫害严重发生等问题,笔者认为,要想夏黄瓜增产、增收、增效,必须掌握以下几点关键技术. 1选择适宜的品种 夏黄瓜栽培必须选择耐高温、耐强光、抗病性强、优质高产的品种.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夏季天气多变,只有选择好的品种,越夏黄瓜产量才能有所保障.生产中表现较好的如夏丰1号、津研2号、鲁黄瓜2号等.  相似文献   

11.
苹果果实日灼人工诱导技术及阈值温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使用自制的日灼诱导设备,在无风或微风的晴天对活体果实进行田间日灼诱导,通过改变诱导室内的气温来控制和调节果面温度,从而确定了不同苹果品种果实发生日灼的阈值温度。试验证明: 自制的诱导设备运行平稳,诱导期间可保持果温基本稳定,大多数情况下,处理期间果面平均温度与实际设定温度的差异小于0.12℃ ,温度变化幅度一般小于±0.5℃ 。本试验所测定的9个苹果品种日灼阈值温度为(45.9±0.5)℃ (48.5±0.5)℃。光照对日灼发生有重要影响,即使在同样的阈值温度下,有光的处理果实发生日灼,而无光的处理则不发生日灼。  相似文献   

12.
热处理提高采后杜果抗冷性与蛋白质含量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紫花’卡亡果为试材,探讨了采后热处理提高抗冷性的效果及其与蛋白质含量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38oC 热空气处理0.5 ~3 d极显著地提高了紫花卡亡果抗冷性;热处理提高了卡亡果的蛋白质含量,并且热处理的卡亡果在2oC低温贮藏及室温后熟期间蛋白质含量也保持较高水平;热处理提高了热稳定蛋白在可溶性蛋白中所占的比例。这些结果表明,热处理导致的卡亡果蛋白质含量增加与抗冷性的提高有关,热处理诱导产生的热稳定蛋白是使卡亡果具有抗冷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辣椒花药培养诱导胚状体的影响因素,以3个不同辣椒品种为材料,从基因型的选择、预处理的温度和时间、不同激素浓度、高温热激时间以及活性炭浓度等方面开展试验。结果表明:3个不同辣椒基因型中,有2个基因型获得了胚状体,其中胚状体诱导率较好的是L3,达21.7%;综合看来,以4℃低温预处理2 d的诱导效果较好;添加合适浓度的激素组合可以提高辣椒花药培养效果,添加P5(NAA 0.8 mg/L+KT 1.0 mg/L+IAA 1.0 mg/L+6-BA 0.3 mg/L+ZT 1.0 mg/L)激素组合处理的培养基(MS+蔗糖30 g/L+琼脂8 g/L+活性炭2 g/L)中辣椒花药胚状体诱导效果最好;试验材料在接种后经35℃高温热激处理7 d的诱导效果较好。添加2 g/L活性炭有利于提高L1、L3基因型花药胚状体诱导率,活性炭对胚状体诱导率的影响与供试材料基因型有关。  相似文献   

14.
短暂高温对百合植株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百合栽培品种‘White Heaven'和‘Tiber’为材料,研究了短暂高温胁迫对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同时对SOD、POD同工酶电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7℃和42℃短暂高温胁迫对两品种形态、相对电解质渗透率没有明显影响,47℃处理下‘Tiber’相对电解质渗透率及MDA含量明显提高。高温胁迫提高了两品种SOD、POD、CAT活性。高温胁迫下两品种SOD同工酶带无增减,只是活性改变。‘White Heaven'存在5条POD同工酶带,‘Tiber’存在2条,高温胁迫后‘White Heaven’POD同工酶表达量高于‘Tiber’。以上结果说明:百合植株可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来抵御一定的高温胁迫(37℃、42℃),不同品种SOD、POD、CAT活性对高温响应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15.
黄瓜叶片光合作用的温度补偿点与光合启动时间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利用英国PP system公司生产的CIRAS-1型便携式光合仪并配置有关设备,在控温、控光条件下,对黄瓜叶片的光合起动时间、温度补偿点及其某些影响因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黄瓜低温温度补偿点约为3.3 ℃ ,高温温度补偿点为48.9~50.7℃。日光温室品种新泰密刺的高温温度补偿点低于露地品种津研4号。低温下老叶的温度补偿点明显高于新叶。黄瓜功能叶的光合作用的起动时间一般在42~45 min,而老叶则相对较长,约54~60 min。  相似文献   

16.
不同茄子品种幼苗耐热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雅  何勇  朱祝军 《中国蔬菜》2009,1(24):30-35
以45 ℃/36 ℃(昼/夜)的温度对4个茄子品种进行胁迫处理,研究了高温胁迫对茄子的热害指数、电解质渗透率、SOD活性、MDA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处理后,茄子热害指数、电解质渗透率及MDA含量显著上升,耐热品种上升幅度低于不耐热品种;SOD活性显著降低,恢复2 d后耐热品种06-E417和紫妃1号的SOD活性比处理前上升了20.3 %和20.7 %,不耐热品种则没有表现这种趋势。高温胁迫后,茄子Fv/Fm、Fv/Fo、ΦPSⅡ、qP、ETR及Fv’/Fm’均显著降低,耐热品种降低的幅度低于不耐热品种,表明在高温胁迫后耐热品种具有较高的光系统Ⅱ活性。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红芽芋脱毒苗移栽成活率低、种苗易分化等问题,以江西地方名优芋品种‘铅山红芽芋’为材料,开展茎尖脱毒、试管芋诱导及植株再生的研究。结果表明,芋芽剥取0.2 ~ 1.0 mm茎尖接种于MS + 2.0 mg • L-1 6-BA + 0.5 mg • L-1 NAA + 3%蔗糖培养基中可诱导成苗;通过RT-PCR分子检测,0.3 mm以下茎尖培养的试管苗中未发现芋花叶病毒(DsMV);脱毒苗继代增殖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 + 3.0 mg • L-1 6-BA + 0.5 mg • L-1 NAA + 3%蔗糖,脱毒苗试管芋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 + 1.0 mg • L-1 6-BA + 0.5 mg • L-1 NAA + 8%蔗糖,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25 ℃,光照54 μmol • m-2 • s-1,光周期14 h • d-1;脱毒试管芋的最佳移栽驯化基质为草炭︰蛭石 = 2︰1;脱毒试管芋移栽后,成活率达97.71%,生长中未出现分化现象。脱毒芋相比未脱毒芋增产43.14%,营养品质指标存在显著差异。脱毒试管芋的诱导形成及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为红芽芋健康种苗的快速繁殖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高温胁迫下耐热性不同番茄多胺水平变化的差异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研究了高温条件下番茄4个耐热和2个不耐热品种体内腐胺、精胺和亚精胺水平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在苗期和开花期,不耐热品种叶片和花器官中精胺和亚精胺含量在昼/夜温度33/25 ℃下显著高于对照(25/20 ℃),38/28 ℃下显著低于对照;耐热品种都随温度升高而升高,38/28 ℃时最高。在25/20 ℃ 、33/25 ℃下,不耐热品种的精胺和亚精胺含量与耐热品种相当或者高于耐热品种,在38/28 ℃高温下耐热品种显著高于不耐热品种。所有参试番茄品种在不同温度处理中腐胺含量的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黄瓜双断根嫁接苗合适的贮藏时间,对不同时间贮藏处理后嫁接商品苗成活率、生理和形态指标进行了研究。在20℃黑暗高湿(99%)条件下,对黄瓜双断根嫁接苗进行0(对照)、4、8、12、16、20、24、28、32、36、40、44、48h不同时间贮藏。试验结果表明,黄瓜断根嫁接苗在贮藏48h后,虽然保持较高的成活率(98.50%),但植株的壮苗指数、植株干质量、地下部干质量、真叶可溶性糖含量、根表面积、根长和根体积等指标与贮藏40h的嫁接苗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在20℃黑暗高湿环境下,在保证黄瓜双断根嫁接苗成活以及商品苗质量的前提下,贮藏时间应控制在40h以内。  相似文献   

20.
高灌蓝莓光合作用对若干环境因子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4个高灌蓝莓品种( ‘泽西’、‘日出’、‘乔治亚吉姆’和‘里维尔’) 的光合作用启动过程, 及其光合作用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 4个品种的光合启动时间均较长(46~75 min) , 其中‘里维尔’的光合启动最快, ‘日出’最慢。这4种蓝莓的CO2补偿点均较高(89~121 μmol·mol-1 ) , 是典型的C3 植物。相对南高灌蓝莓品种, 北高灌品种‘日出’和‘泽西’具有较高的光合能力、羧化效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和饱和光强, ‘日出’的光补偿点最低(18.22 μmol·m-2·s-1 ) , 具备耐阴生树种的特征。北高灌品种的光合最适温度较低, 范围也较窄(23~25℃) , 不适宜在南方高温地区种植; 相比之下, 南高灌品种‘里维尔’具有较高和较宽的光合最适温范围(23~35℃) , 适宜引种的区域范围较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