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喀斯特环境是中国三大脆弱环境之一,分布面积占中国国土近1/8,主要在贵州、广西、云南3省(区)以及川东、川南、湘西南、鄂西等地区,其中西南地区喀斯特分布最集中,面积最大,但石漠化也最严重,宝贵的喀斯特森林已逐渐丧失,喀斯特环境面临陷入恶性循环的窘境。文章作者是中国著名喀斯特专家、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他表达了对喀斯特森林的忧思,讲述了茂兰喀斯特森林保护实践带给人们的希冀。  相似文献   

2.
广西自然保护区许审委员会于4月8日在南宁召开环江水论自然保护区评审会,专家们经过认真评审,一致同意将木论自然保护区定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建议尽快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后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本论自然保护区是1991年经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属亚热带喀斯特森林生态类型保护区。该保护区位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北部,北与贵州茂兰国家级保护区相连。保护区总面积89.69km‘,是世界上同纬度喀斯特地区幸存的连片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喀斯特森林。森林覆盖率达94.7%,植被覆盖率达95.4%。几年来,环江县政府和…  相似文献   

3.
与贵州接壤 ,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有一块鲜为人知的秘境。这里森林资源丰富 ,动植物种类繁多 ,国有雅长林场在这里守护着广西最大的天然林区———雅长林区。林区的东南边缘有一“喀斯特漏斗(当地群众称为‘石围’)群”。今年6月 ,国家岩溶研究所专家和科研人员对此作了前期考察 ,初步认定为世界级的自然地质奇观。这是一种喀斯特地形独有的地质奇观 ,形如巨大漏斗 ,漏斗四周是悬崖峭壁 ,极其雄奇险峻。我国首次发现“喀斯特漏斗”是在重庆奉节小寨 ,又称为“天坑”。雅长林区的“喀斯特漏斗群”几乎囊括了“天坑”的各种类型 ,被专家称为…  相似文献   

4.
专家点评"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中国西南的喀斯特峰林景观自古至今披满了文人骚客的溢美之词。然而在生态学家眼中,这些峰林却如同饱遭虐待早已失去青春的老人,裸露岩隙挣扎生长的刺岩椒、竹叶椒、蔷薇、小檗等有刺灌木遮挡不住其青筋崩露的粗糙肌肤。茂兰的喀斯特峰丛则全然不同,浓郁的天然森林将其装点为一个风韵犹存的丽人。茂林、绿草护佑着  相似文献   

5.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最近作出决定:把单性木兰确定为环江县县树。 单性木兰属珍稀濒危植物。1928年中国科学院秦仁昌先生曾在广西罗城采集到标本,但随后该树种长期失踪。1987年在贵州省荔波县重新发现有分散植株和小片纯林。去年8月19日至9月3日,有关专家在环江县木伦喀斯特林区踏查,发现有成片的单性木兰林,林木高大且连片。这在广西乃至全国都没有,堪称新纪录。  相似文献   

6.
贵州喀斯特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贵州喀斯特生态环境的一般特征、森林区喀斯特环境特征、无林区喀斯特环境特征进行了叙述,分析了喀斯特森林现状及现状的成因,提出了以建立自然保护区、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方式恢复喀斯特生态环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建立立体农村经济、发展生态旅游、合理利用、采育并举、劳务输出等多种喀斯特山区经营方案。  相似文献   

7.
《贵州林业科技》2006,34(1):F0003-F0003
①喀斯特田光风光 ②喀斯特潭 ③喀斯特潭 ④喀斯特流水 ⑤喀斯特流水 ⑥喀斯特林内景观 ⑦喀斯特原始森林 ⑧集水区测流堰多姿多彩的喀斯特景观~~  相似文献   

8.
<正>4月23日,由自治区林业厅组织召开的广西崇左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在南宁通过评审。白头叶猴被确定为全球25种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我国特有的灵长类动物,生息在热带北缘的广西西南部左江河畔的喀斯特峰林地区。崇左境内的左江以南、明江以北的喀斯特峰林  相似文献   

9.
被冠以“厨房里的钻石、地下的黄金、菌中之皇后和享乐主义者最好的食品”等美誉的地下块菌,最近在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北部的喀斯特原始森林区被专家发现。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专家们就勘察发现10余种块菌,其中有4到5种为我国新记录,很可能是新种。据前来考察的山西农业大学食品  相似文献   

10.
《贵州林业科技》2006,34(1):F0002-F0002
贵州喀斯特森林生态站由国家林业局于2001年批准建设。贵州省林科院为其技术依托和建设单位。贵州喀斯特森林生态站由开阳站和茂兰站两部分组成。开阳站位于贵州中部的开阳县境内,包括香火岩、南江和小南江3个试验小区,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以喀斯特峡谷森林和喀斯特复合地貌上的亚热带原生性较强的次生林为主要森林植被。该试验区属乌江流域喀斯特中山地貌,拥有风光旖旎、景象万千,发育典型、气势宏大的喀斯特峡谷风光和类型多样、姿态万千的动植物类群,是一座天然的喀斯特生态博物馆。  相似文献   

11.
喀斯特景观开发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晔  陈静 《林业资源管理》2007,(4):105-108,112
对喀斯特地区的环境治理和消除贫困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受到各国政府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1]。旅游,特别是对环境负责的生态旅游被认为是实现喀斯特脆弱生态区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2]。本文主要从喀斯特景观资源类型与评价、喀斯特景观资源开发应用研究两大方面对我国喀斯特景观开发研究进行系统评述,为我国喀斯特景观开发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尹一帆  唐岱 《林业调查规划》2011,36(6):81-83,129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尤其是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的加剧,创建喀斯特植物园不仅能进行喀斯特地区植物物种资源的研究,而且对城市生态建设、植物多样性保护和石漠化综合治理研究有着实际意义.文中对喀斯特植物园建设的目的和意义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创建云南石林喀斯特植物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喀斯特植物园的规划建设提出注重综合功能、突出主题特色、打造科艺结合的植物园景观等构思,并从多个方面探讨了相应的规划措施.  相似文献   

13.
南江峡谷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理化指标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南江峡谷不同部位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理化指标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南江峡谷喀斯特森林不同部位土壤密度呈底部中部顶部的趋势,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以及土壤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的变化趋势与密度的变化趋势相反。有机质量、阳离子交换量、全氮量、全钾量以及水解氮量、有效磷量和速效钾量呈底部中部顶部的,全磷量在峡谷中部的森林土壤最低。峡谷底部至顶部土壤综合质量指数呈递增趋势;(2)峡谷顶部喀斯特森林土壤密度低于非喀斯特森林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以及土壤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的变化呈喀斯特森林土壤高于非喀斯特森林土壤。全氮量、全磷量、全钾量、水解氮量和速效钾量高于非喀斯特森林,有机质量、阳离子量和有效磷量低于非喀斯特森林,土壤综合质量指数呈喀斯特森林高于非喀斯特森林。  相似文献   

14.
为全面了解国内外喀斯特湿地研究现状及进展,以WOS和CNKI中的相关文献作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和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技术分析了喀斯特湿地的研究热点及趋势。结果表明:国内外发文量整体均呈现上升趋势,主要发文国家为中国和美国;从研究热点看,国内外在水质特征、水文特征、生态系统特性等方面均有较大研究热度,其中水质特征的研究热度最高;研究热点差异在于国内比较注重喀斯特湿地典型区域研究,国外则注重研究喀斯特湿地演化过程;根据统计数据综合分析推断,未来国内外喀斯特湿地研究可能都还会以喀斯特湿地水质特征为主,对喀斯特湿地生态系统退化以及修复的研究可能也是未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5.
喀斯特地区低丘缓坡林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合理确定低丘缓坡土地开发为林地的适宜性,进而确定开发的空间和时序,选择了地形地貌、土壤和开发利用条件3类10个指标,建立了适用于喀斯特地区低丘缓坡林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应用GIS技术对喀斯特地区低丘缓坡林地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高度适宜区面积为831.01 hm2,适宜区面积3 680.43 hm2,基本适宜区面积10 668.29 hm2,不适宜区面积785.56 hm2。坡度和相对高度是影响林地适宜性等级和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6.
广西发现罕见喀斯特原始森林中国科学家日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发现大片珍贵的喀斯特原始林区。科学家认为这样古老、完整、面积宽阔的喀斯特森林是世界上同纬度石灰岩地区中所罕见的。这片木论喀斯特森林位于毛南县西北部、与贵州省相连,林区东西宽11....  相似文献   

17.
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作为喀斯特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是喀斯特生态系统研究的热点。对比其他森林生态系统,我国西南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具有较高的C含量和较低的N、P含量,植物生长一般会受到N、P的限制;凋落物和土壤N、P含量较高,不同植被类型土壤P含量有很大差异;随着植被正向演替的进行,土壤N含量和凋落物N、P含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化学计量特征主要受到植物个体差异、气候、地形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文中系统总结了我国西南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概况、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影响因素及研究方向,并针对我国西南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从4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8.
艾启芳 《贵州林业科技》2010,38(1):15-17,34
喀斯特地区的石质边坡生物治理是高速公路建设的重要课题,喀斯特灌木护坡是一种生物护坡技术,经过研究与实践这项技术可以解决喀斯特地区的公路建设形成的石质边坡护坡难题,既可保护公路,又可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美化公路沿线的景观,生态恢复自然、护坡能力强。本文主要介绍喀斯特灌木护坡的技术原理、技术工艺、实际应用等。  相似文献   

19.
桂林漓江流域喀斯特地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林漓江流域喀斯特地区是甲天下桂林山水的摇蓝,奇特的喀斯特经大自然风,雨、热等因素的长期“雕刻”,奇峰耸立、形态万千、景色秀丽、尉为壮观。尤其是蜿蜒穿梭于喀斯特地区的漓江,山峰浴水、山水相依,似一江流水千幅图,天然百里长卷画廊,系桂林山水的精华。桂林漓江流域喀斯特地区自然资源丰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喀斯特景观资源开发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是我国喀斯特面积分布最大的省,也是世界上喀斯特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对贵州省丰富的喀斯特自然风景资源与人文资源进行调查研究。认为对于脆弱的喀斯特自然风景资源采取保护为主的合理开发,对于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源可适度加大宣传,生态旅游是达到有效利用最大化的途径之一,是实现喀斯特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