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山沙两区玉米全膜覆盖技术与膜下滴灌技术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玉米全膜覆盖技术与膜下滴灌技术效果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全膜覆盖技术生产成本低;保墒增温,抓全苗;节水;化肥利用率明显提高;省工;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玉米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对保墒效果不好的地区有明显的作用,可减少水分蒸发,是农业节水新技术之一,具有集雨、保墒、增温、增产,操作简便及成本低等特点。本研究首先介绍玉米的生物学特性,而后介绍玉米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栽培技术优势,最后总结玉米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玉米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是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中的一项旱作节水农业新技术。该技术具有集雨、保墒、增温等特点,且增产增收效果明显,一般比半膜覆盖玉米平均增产25%~30%。  相似文献   

4.
在镇原县半干旱塬区进行了胡麻全膜覆盖栽培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全膜覆盖3种栽培方式较露地栽培均有明显的增温、保墒、增产效果,以全膜覆土穴播栽培的增产效果最好,折合产量最高,为2 528.6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49.6%,且综合性状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5.
麟游县是一个雨养农业区,干旱是限制玉米产量提升的主要因素。旱地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其核心是采用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沟播栽培,融合覆盖抑蒸、集雨补水、增温保墒为一体,强化农艺农机技术接合,实现旱地玉米达高产。在渭北旱塬及同类生态区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全膜双垄马铃薯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全膜双垄马铃薯栽培是在地膜马铃薯栽培的基础上借鉴全膜双垄栽培技术发展演变出的栽培技术,是在半膜增温保墒的基础上增加了集雨功能,全覆盖后保墒功能进一步  相似文献   

7.
光-生双降解膜覆盖下的夏玉米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普通膜与光-生双降解膜覆盖下的夏玉米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诱导期之前降解膜与普通膜在增温和保墒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在诱导期之后,降解膜的增温和保墒效应明显下降;同时试验表明,覆盖降解膜对解决农田生态环境的“白色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玉米地膜覆盖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是在玉米生育期间,通过地面覆盖一层薄膜,并应用优质中晚熟玉米良种、平衡施肥、病虫综合防治等综合配套技术措施,达到增温、保墒、除草、促进早熟,实现高产再高产的一项新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旱地覆膜方式对土壤水热效应及玉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旱地玉米不同覆膜方式试验结果表明,顶凌全膜覆盖双垄沟播的保墒、增温、增产、增收效果均好,其玉米籽粒折合产量最高,为12691.9kg/hm^2,较半膜覆盖平铺穴播增产46.1%,纯收益达17358.86元/hm^2,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栽培技术是旱作农业生产领域中的一项带有突破性和实效性的创新技术。该技术具有保墒、集雨、增温、增光、抑草防病等特点,且增产增收效果明显,一般比半膜覆盖玉米增产20%~30%。该技术主要应用于海拔2300m以下,年降雨量250—500mm的半干旱和半湿润偏干旱区。舟曲县的自然条件和基本特征均符合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要求,适宜在舟曲推广应用。现将该项技术的栽培要点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1.
春玉米覆盖降解膜栽培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结果表明,利用降解淀粉膜覆盖春玉米,增温保墒效果良好,成本较低,经济效益,比露地玉米增产39%,比普通地膜分解时间短,而且彻底,对土壤,环境污染较轻。  相似文献   

12.
旱地谷子全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栽培,集覆盖抑蒸、膜面集雨、垄沟种植为一体,最大限度集雨、保墒、增温、增光、通风,是旱作农业中增产效果十分显著的一项技术措施。本文概述了旱地谷子全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操作规程,详细介绍了其栽培技术环节和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玉米品种相配套的栽培技术,通过玉米在平作、常规垄作和大垄双行三种模式下的栽培试验,研究其对土壤水分、温度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平作比垄作具有较好的保墒作用,但增温效果差;大垄双行不但具有良好的保墒和增温效果,还达到了一定的增产效果,是一种适合高纬寒地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4.
地膜降解特征对土壤水热效应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可降解地膜降解特征对土壤的增温保墒效应和对玉米产量的影响,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在河西绿洲灌区张掖节水农业试验站进行了玉米覆盖可降解地膜、普通地膜及露地栽培对比试验。基于各测试指标2015年、2016年2年的平均值,结果表明:不同降解膜降解速率有明显差异。降解膜A、B、C在覆膜80 d内性能比较稳定,在覆膜170 d时,降解膜A质量损失率仅为12.3%,降解膜B和C质量损失率高达82.4%、91.4%。3种降解膜具有显著的保墒性能,随降解膜破损度的增加,保墒性能降低。在苗期,0~120 cm土层,降解膜A耗水量比普通膜降低6.4%,降解膜B和C增加5.2%、6.5%。在收获期,降解膜A、B、C耗水量比普通膜增加8.8%、9.5%、11.2%;覆盖降解地膜能明显提高玉米播种至拔节期0~15 cm土壤温度,但与普通地膜相比,降解膜A、B和C土壤温度仅降低0.5、1.5、1.4℃。三种降解膜产量显著高于露地对照42.2%、37.1%、38.3%;与普通膜相比,降解膜A增产0.6%,降解膜B和C仅减产3.0%和2.2%。综合上述研究结果,降解膜A增温保墒效果好,玉米产量高,但降解效果最差。降解膜B和C具有较好的增温保墒效果,可满足作物对温度水分的需求,有利于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提高,并且灌浆中后期降解速度加快,降解效果好。研究认为,在河西灌区降解膜B和C替代普通地膜应用于玉米生产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干旱是兰州市粮食作物低产的主要因素,地膜覆盖技术是攻克这一难题的关键,而选择适合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模式是其核心.近年来兰州市农技推广人员在旱作区对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模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探索,总结出了一种集抗旱集雨、保墒增温为一体的玉米双垄面全膜覆盖栽培新技术,该技术的主要创新点是改变了地膜覆盖栽培作物传统的垄上半膜种植为垄沟全膜种植,为兰州市旱作农业区玉米种植获得稳产、高产创出了新路.  相似文献   

16.
在甘肃省庄浪县旱地梯田进行了玉米不同栽培模式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增温保墒明显,增产显著。其中,秋覆膜优于春覆膜,全膜优于半膜,双垄沟播优于平覆膜,尤其是全膜双垄沟播秋覆膜栽培模式增温明显,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17.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集雨栽培技术是旱作农业生产领域中的一项带有突破性和实效性的创新技术。该技术具有保墒、集雨、增温、增光、抑草防病等特点,且增产增收效果明显.一般比半膜覆盖玉米增产25%-30%。该技术主要应用于干旱和半干地区。  相似文献   

18.
在张掖干旱绿洲灌溉区进行了膜草覆盖玉米栽培试验,探讨膜草覆盖对土壤水热效应、玉米生长发育及地膜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全膜覆盖相比,地膜与小麦秸秆覆盖具有较好的保墒效果,生育期耗水量仅增加1.99%,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仅降低4.05%、5.92%。膜草覆盖地膜投入量比全膜覆盖减少40.94~41.55 kg/hm2,地膜残留量减少11.01~11.54 kg/hm2。综上分析,认为地膜与小麦秸秆覆盖栽培可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玉米产量,降低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9.
全生物降解地膜可改善农田土壤的透气性,提升和保护耕地,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本试验通过在甘谷县早春地膜马铃薯上应用全生物降解膜,掌握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增温性、保墒性、降解情况和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春地膜马铃薯覆盖全生物降解地膜与普通膜增温保温保墒效果差异不明显;全生物降解地膜从覆盖到出现裂纹需要70 d,在7月上旬马铃薯成熟时,该膜只是裂口伸长,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降解;覆盖普通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都有很好的增产效果;全生物降解膜覆盖时,起垄时垄面一定要平整,不能有凸起的土块,否则造成降解地膜裂纹提早出现,影响增温、保温、保墒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旱地玉米全膜覆盖一膜两季免耕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旱地玉米4种栽培模式:全膜覆盖一膜两季免耕栽培、全膜覆盖集水沟播施有机肥+化肥栽培、全膜覆盖集水沟播施化肥栽培、常规半膜栽培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全膜覆盖一膜两季免耕栽培,可显著地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降低成本,达到节本增效的效果。0~20 cm土壤含水量较对照增加29.79%,降水利用率提高了13.2个百分点,纯收益达11 352元/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