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965年黄冈专区早稻获得了丰收,尤以矮秆型品种中的矮脚南特产量更为突出。全区种矮脚南特9.3万亩,平均单产在800斤左右,比全区早稻平均单产增产3—4成,并出现了大量的千斤高产典型。如浠水十月大队1,101亩,单产1,010斤;鄂城新庙公社鷹山大队第七生产队19.63亩,单产1,034斤;新洲县农科所12.2亩,单产1,001.2斤;黄冈农校16.14亩,单产1,016.4斤;专区农科所51.63亩,单产1,079.9斤,最  相似文献   

2.
原丰早,系浙江省农科院用“六九一”经辐射处理育成的中熟早籼品种.我县1974年引进试种.1975年进行多点品比试验、示范,并进行单、双本繁殖,获得较好收成.据全县不同类型的24个试种单位统计,共种植原丰早372亩,平均单产787斤,普遍比二九青增产一到二成.搞得好的地区,亩产都突破千斤.如三垛公社农技站种植40亩,单产1025斤,天山公社农技站种植65亩,单产1062斤,临泽公社农技站有5.7亩,单产1004.5斤,沙堰公社新五大队种植2亩,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于1980~81年在无锡县东亭公社春雷大队第二、五耕作队进行。目的是研究、探讨引进日本农机具的合理工艺和农艺途径,并考核其技术经济效果。1980年在水稻生长期间,虽然遇上阴雨、寡照、低温和强台风等极为不利的条件,“试验方”栽培的390.6亩水稻,1980年仍获得平均亩产1025.6斤的好收成。比1979年单产935.5斤,增加90.11斤,增长9.63%;总产达400602.75斤,比1979年(双季稻约占35%)增长5.54%。其中 IR661和 IR24,142.2亩,单产1024.68斤,5.93亩最高单产达1242.73斤。东亭3号51.9亩,单产1059.19斤,昆稻2号78.2亩,单产1026.71斤,嘉农76—298亩,单产1011.68斤,小品种21.3亩,单产960.94斤。1981年试验方平均亩产1071.89斤,超过1980年,比1979年增产14.585。实践证明,从日本引进的水田农机具,只要机械工艺与栽培农艺相互适应,密切结合,应用于单季稻栽培是能达到高产要求的。  相似文献   

4.
1980、1981年在无锡东亭公社春雷二、五队进行日本引进水田农机具试验。两年的总产和单产都超过1979年,且远远超过太湖地区单季稻平均单产水平。试验方面积为390.6亩。1980年水稻总产400,602斤,1981年418,681斤,分别比1979年增产21,013斤,39,092斤即增长5.54%和10.29%;1980年单产1025.61斤1981年单产1071.89斤分别比1979年增加90.11斤和136.39斤,增长9.63%和14.58%,1980年高产田块有42.67亩,平均单产1136.12斤,最高田块单产1240.75斤,1981年亩产1100~1200斤的高产田块有90.63亩,最高田块单产1282.3斤。  相似文献   

5.
今年,新疆兵团一四四团小麦收获面积1.45万亩,比去年减少0.05万亩,单产647.4斤/亩,比去年增加456.4斤/亩,总产0.47万吨,单产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该团十连的25条田600亩滴灌春小麦单产达到1012.8斤。  相似文献   

6.
1979年,我所四块小麦高产试验田块块超过了1100斤,其中Ⅲ号高产田品种为泗阳117(半冬性),1.207亩,单产达到1270.37斤,Ⅳ号高产田品种为小偃4号(春性),1.005亩,单产1203.05斤。现将亩产1270斤小麦高产田的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自1981年开始,我县杂交水稻以种植汕优3号为主.几年来,汕优3号种植面积逐步扩大,栽培技术不断改进,单产连年提高.1981年32.26万亩,平均单产842斤;1982年32.7万亩,平均单产891.5斤;1983年38.4万亩,平均单产达1032斤,分别比1981和1982年单产增190斤和140.5斤.  相似文献   

8.
黄冈农校的耕作区属于典型的黄土丘陵,历年来双季早稻单产没有突破700斤关,1965年种植早稻样板田16.14亩,全部选用矮杆型品种,实收总产16,404斤,平均单产1,016.4斤,其中矮脚南特14亩,平均单产1,019.3斤,珍珠矮2.14亩,单产997斤,并出了1,156.6斤的田块。 矮脚南特千斤高产的栽培技术是围绕着苗、蘖、穗、粒、重五个因素进行的。其中  相似文献   

9.
1981年,丹阳县吕城公社麦、豆、稻百亩连片中间试验结果,村农2号元麦101.2亩,单产400.5斤;大豆101.2亩,单产174.3斤;南粳35号水稻86.5亩,单产857.5斤,三季相加折粮食年亩产1606.6斤(大豆1斤折稻谷2斤计算),比麦、稻两熟制年亩增产粮食186.6斤,比麦、稻、稻三熟制年亩增产粮食56.6斤.现将豆后稻南粳35号的栽培特性初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为了探索小麦亩产900—1000斤的高产规律和进一步明确实现高产稳产的关键性技术措施,于1976—1980年在偃师县本校农场连续进行了小麦高产规律及栽培技术的研究。四年来,气候因素的特点虽然有所不同,但每年均有4一5亩试验田单产达到900斤以上。1977年5.7亩平均单产929.6斤,1978年5.65亩平均单产为966.2斤,1979年5.6亩平均单产900斤,1980年4亩平均单产906.5斤;其中1978年1.13亩平均单产1030斤。围绕高产试验调查测定了高产群体结构,并设置品种、密度、播期、种植方式及促控管理等辅助试验。现将所获资料和初步认识整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 我社地处半山丘陵之中,水源缺乏,十年九旱种不保收是我们公社的自然特点.前几年在极"左"思潮影响下,不适当地扩大需水肥较多的玉米,年年占秋粮作物播种面积的80-90%,结果投资大收入小.1982年吸收往年教训,适当压缩玉米种植面积扩大谷子播种面积,在当年前期大旱,后期阴天多雨极为不利的气象条件,固村大队第二生产队村西一块33亩谷子,品种为安316,亩产达710斤,村东一块17亩,品种为流砂白,亩产650斤.全公社种谷11981亩,亩产达179斤,比去年亩产95斤增产85.5%,玉米单产128斤,比去年单产145斤  相似文献   

12.
今年我省在辽东、辽南以及辽西、辽北部分地区建立了30余万亩玉米样板田。各地样板田都获得了大面积增产。据初步統計,全省玉米样板田平均比1964年增产23%,平均单产达到476斤。在大面积丰产当中,还出現了較大面积的高額丰产典型。以大队为单位,有5万亩单产达到600~700斤;有15,000亩单产达到700~800斤。岫岩县示范农場620亩山地和平地平均单产1,053斤;庄河县三架山公社二道河子生产队169亩山地玉米单产达到647斤,其中有33亩单产千斤,12亩单产1,200斤。今年虽然天旱少雨,对玉米生长不利,仍  相似文献   

13.
1981~1983年,我们在海安县仇湖公社湖中三队和八队进行了棉花稳产高产试验.试验地为水稻土,含有机质1.806~1.823%,全N0.088~0.114%,速效N12.0~12.8ppm’全P0.156~0.161%,速效P2~9ppm,属中等偏上肥力,土质粘重.稻棉两熟,复种指数为212.6%.品种为岱宁棉15号.三年的种植面积和皮棉单产:1981年200.2亩,148.02斤;1982年208.5亩,151.29斤;1983年161.23亩,172.8斤.其中1983年有8块田18.84亩单产皮棉200斤以上,最高田块(1.8亩)单产皮棉235.6斤.而每亩棉花成本平均为37.27元,比一般大田低23.2%;每百斤皮棉成本平均为23.79元,比一般大田低48.2%;每亩棉花纯收入平均为263.31元,比一般大田增加39.6%.  相似文献   

14.
<正> 1981年,我区小麦播种面积727万亩,平均单产333斤,总产24.485亿斤,比近十年平均单产226斤增产47.3%,比总产16.19亿斤增产51.2%.单产和总产都创历史最高水平.我区小麦丰产,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但是气候因素对小麦生长发育也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现就气候因素与小麦增产的关系谈点认识.  相似文献   

15.
1983年在黄集乡高楼村一块91亩趵夏玉米田进行高产栽培试验,平均单产为790斤,其中有10.20亩单产达1146.6斤,生长最好的2.16亩单产高达1306.3斤,1984年这块夏玉米田单产过千斤,其中有16.3亩单产达1397.55斤,生长最好的7.8亩单产高达1525.85斤。 高产田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6.
在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群众运动中,我站学习外地经验,认真总结当地经验,对三麦耕作技术进行了大胆革新,开展了小麦大沟双行压土培土丰产试验。 1976年,试种110亩,占全站麦田面积的50%,当年小麦平均单产618斤,比1975年增产50斤,试验田最高单产810斤;1977年又试种110亩,普遍生长良好,小麦平均单产719斤,比1976年又增产101斤,试验田最高单产812斤,连续两年小麦单产过了“长江”,一跃而为全县小麦高产单位之一。  相似文献   

17.
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院下放农场师生和农工,今年经过四个多月的苦战,认真的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夺取了早稻丰收,繁植区67.78亩双季早稻,实收稻谷49841斤,平均单产735.3斤,(有芒早粳平均751斤,南特号726斤,莲塘早600斤。)比去年平均单产650斤增产13%,其中4.98亩有芒早粳平均亩产1102斤,比去年最高单产890斤增产23.8%。今年早稻的栽培措施,主要是:  相似文献   

18.
在毛主席光辉“五·七”指示的指引下,我班于1972年种了1.5亩麦田双季稻试验田。早稻单产924斤,二季晚稻单产1,059斤,两季总产1,983斤,达到了麦田双季稻二超“纲要”。我们的体会如下: 一、选用迟熟高产品种,培育壮秧要夺取麦田双季稻高产,两季水稻必须采用迟熟品种,因为早稻感温性强,如果麦田选用早稻早熟品种,就会出现早穗,不能高产,晚稻如选用早熟品种,也不能高产。我们早稻  相似文献   

19.
我们大队每年种植花生130亩左右,占耕地面积的20%。1970年以来,由于深入开展了农业学大寨运动,花生连续六年单产在400斤以上。1975年128亩花生,单产439斤;1976年133.8亩花生,单产450斤。其中五队连续三年单产超500斤,去年有30亩,单产532斤。全大队有20多亩高产田,单产超过了600斤。去年上交花生1.96万斤,超额完成了上交任务。  相似文献   

20.
全国     
《新农业》2019,(2)
<正>根据内蒙古农牧厅的数据显示,2018年内蒙古粮食面积10 185万亩,比2017年增加13.6万亩;粮食产量710.6亿斤,首次突破700亿斤,创历史新高,比2017年增加59.7亿斤,增幅9.17%;粮食单产697.73斤/亩,比2017年增加57.77斤/亩,增幅8.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