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稻田需水量或称稻田耗水量,它包括叶面蒸腾、棵间蒸发和地下渗漏三部分。在组成水稻需水量的各个因素中都有一定的可变性。如蒸腾量主要是蒸腾作用产生蒸腾拉力,使水分通过叶片以水汽的状态消耗,是个生理的过程。因此,叶片蒸腾量的大小,除受气象条件如温度、湿度、日照、风速等因素影响外,主要是受水稻的需水特性、生育期的长短,特别是叶面积大小所支配。棵间蒸发是物理的气化过程,在其它气象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有水  相似文献   

2.
<正> 作物需水量测验是灌溉试验的一个老课题,但在理论上,测验方法和土壤一植物水分运动的机理上还是一个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首先,目前一般测量作物需水量的方法,不论田测法,坑测法或简测法,均没有将叶面蒸腾和棵间蒸发量分开测量。一般均用估算方法来解决,因而不能准确地知道灌溉水分的消耗途径及其数量,尤其难于掌握作物蒸腾逐时日的变化,以致无从研究节约灌溉水量的可能性。再者,水分通过土壤进入植物根系,再运行到叶面以维持作  相似文献   

3.
李洁 《节水灌溉》1998,(6):30-33
在作物的生长季节,如果土壤干旱缺水,作物的生理需水得不到满足,机体就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干旱出现的生育时期、程度高低以及延续时间的长短,都可能使作物株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影响c以下根据试验资料分析研究于旱缺水对作物的各种生理反应。我们主要以内蒙水科所‘“内蒙古半干旱地区春小麦非充分灌溉试验研究”资料为例,3750kgihlnZ(亩产250kg)的春小麦全生育期总耗水量在4500m3/hmZ(300m3/亩)左右,这些水分除很少部分直接用于建造株体以外,绝大部分为作物的叶面蒸腾和棵间蒸发所消耗。试验资料说明:水分亏缺引起春小…  相似文献   

4.
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需水量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桶栽试验,研究了在不同灌溉方式及不同蒸发渗漏处理下的水稻需水量和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以拔节孕穗期需水强度最高,无水层、干干湿湿和70%水分处理需水量分别比有水层处理减少42.5%、51.3%和57.6%;水稻叶面蒸腾量、棵间蒸发量与田间渗漏量占总耗水量的百分比分别为60.1%、16.4%和23.5%;干干湿湿处理水分利用率达到1.6 kg/m3,叶片光合速率最大,收获指数最高,从节水和增效的角度看,以干干湿湿灌溉最佳。  相似文献   

5.
水稻蒸腾量与棵间蒸发量之和为需水量或称腾发量。蒸腾量的大小受气象因素的影响,同时随着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理变化而变化。棵间蒸发纯属物理现象,受气象因子所支配,但也因水稻叶面遮阴而减小。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本身的生理变化同样与气象因素有密切关系。笔者统计分析了福建省泉州市灌溉试验站1984年和1985年的试验资料,发现水稻叶面积指数与水稻蒸腾  相似文献   

6.
河西绿洲灌区主要作物需水量及作物系数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甘肃张掖绿洲主要作物各生育期参考作物蒸散量,利用农田水量平衡方程及土壤水分胁迫系数计算了作物实际蒸发蒸腾量,并计算比较了充分灌溉和非充分灌溉条件下不同生育期作物需水特征,确定了非充分灌溉条件下主要作物的作物系数。结果表明,非充分灌溉条件下,主要作物各生育期需水规律和充分灌溉具有一致变化趋势。非充分灌溉条件下,小麦、玉米、马铃薯全生育期作物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81、0.7和0.73。在全生育期当中,随生育期的延续,主要作物叶面蒸腾比例逐渐增大,棵间蒸发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7.
作物节水灌溉需水规律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基于节水灌溉条件下作物需水量试验资料,分析了控制灌溉和覆膜旱作节水灌溉的水稻需水规律以及节水高效灌溉模式下冬小麦、夏玉米和棉花作物的需水规律。结果表明,节水灌溉模式通过对水稻、冬小麦、夏玉米和棉花等作物产生的生长调控作用与补偿生长效应,使植株蒸腾量和棵间蒸发量较大幅度减少,各阶段需水量、需水强度和需水模系数均发生显著变化,形成了节水灌溉模式的主要农作物新的需水规律。可为节水灌溉制度的制定、节水型灌区动态配水及灌溉预报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再生水充分灌(A1)、再生水适宜灌(A2)、再生水轻微干旱胁迫(A3)、再生水中度干旱胁迫(A4)4种水分处理的田间试验为基础,结合水量平衡方程、Penman-Monteith公式、作物系数(KfC)和需水系数(A)的计算方法及当地1955--2002年气象资料,研究了再生水灌溉条件下早熟禾的耗水特性、结构组成和灌溉制度。结果表明,再生水灌水量与早熟禾(Poapratensis L.)生育期的总耗水量、耗水强度、灌溉水的消耗比例呈明显正相关,与降水消耗比例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呈负相关,与剪草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呈开口向下的二次抛物线关系;4种水分处理下,早熟禾的耗水量60%以上来自降水,A4处理的降水消耗比例达69.09%;作物系数与作物需水系数的变化规律相似,与灌水量呈明显正相关,在7、8月份最大达1.91~1.73(4种水分处理)。最后推荐出了25%、50%、75%和95%4种水平年的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9.
利用田测法对夏玉米在生长过程中的一系列生物量指标的对比试验结果进行了客观地统计和分析,所得数据直观地表明了秸秆覆盖较不覆盖,在相同的叶面蒸腾情况下,可减少土壤蒸发,改善表层土壤结构,抑制杂草生长,消除杂草蒸腾所产生的无效消耗,加快农作物植株生长,增加了作物的蒸腾系数,将非生产性的水分消耗转化为生产性水分消耗,从而生产更多的干物质,提高了作物产量。覆盖还可降低能耗,节水省工,降低生产成本。从一系列生物量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到,覆盖量的多少与杂草多寡、株高、叶面积、平均总粒数、平均百粒重等指标,都有一个同步发展的趋势和必然的内在联系,即早期生长过程中,各种生物量指标大小与产量高低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0.
印度尼西亚一般可分为旱、雨两季,9~3月为雨季,4~8月为旱季。为了充分利用降雨和节约灌溉水量,印尼正在研究水稻旱种节水技术。印度尼西亚把水稻旱种技术称之为gora,这种技术不需要插秧,不需整田,也不需要灌溉。只是在水稻最需要水时期,利用降雨以满足水稻需水要求。水稻旱种一般适用于第二季水稻(晚稻),可以获得高产,又节约用水。通常把节约的灌溉用水量用于旱季扩大作物种植面积,或供非农业部门利用。研究工作是以稻田根系层中的水量平衡方程为基础,采用缺水系数法进行分析。水稻田内(根系层中)的水量平衡方程可…  相似文献   

11.
夏玉米田秸杆覆盖效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斌 《灌溉排水》1998,17(3):46-48
利用田测法对夏玉米在生长过程中的一系列生物量指标的对比试验结果进行了客观地统计和分析,所得数据直观地表明了秸秆覆盖较不覆盖,在相同的叶面蒸腾情况下,可减少土壤蒸发,改善表层土壤结构,抑制杂草生长,消除杂草蒸腾所产生的无效消耗,加快农作物植株生长,增加了作的的蒸腾系数,半蜚生产性的水分消髦转化为生产性水分消耗,从而生产更多的干物质,提高了作物产量。覆盖还可降低能耗,节水省工,降低生产成本。从一系列生  相似文献   

12.
农田土壤水分模拟是农业用水管理的重要依据。以根系层土体水量平衡方程为依据,考虑根系层下界面水分通量,构建了农田土壤水分变化模拟模型,该模型由作物蒸发蒸腾量模型、根区下界面水分通量模型以及水量平衡方程等组成。依据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试验基地2006-2008年3年棉花试验资料,确定了模型参数。结果表明,土壤储水量模拟计算值与实测值有较好的一致性,其相关系数达到0.928 7,F检验结果(F=96.44F0.001=3.27)达到高度显著水平,所建立的土壤水分变化模拟模型可用于棉花田间土壤水分的模拟计算,计算精度平均达到5.3%~15.8%;模型较好地反映了农田土壤水分转化过程以及降水、蒸发和深层土壤水分对作物蒸发蒸腾及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利用国际水管理研究院的水资源核算框架,对黑河中游地区的水资源利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黑河中游地区消耗了整个流域绝大部分水量,可利用水的消耗比例为1.02,水资源利用处于不可持续状态;但消耗水量中,生产性消耗比例和有益消耗比例分别只有0.284和0.428,整个地区的无效消耗水量较多,水分生产率很低。黑河中游地区的节水方向在于尽可能地减少无效益蒸发蒸腾,提高单位消耗水量的经济产出。  相似文献   

14.
细滴喷灌     
为了提高喷灌的质量,给农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国外在研究一种新的喷灌技术——细滴喷灌。所谓细滴喷灌,就是喷灌的水滴直径很小,小至0.1~0.5毫米,使水滴能够留在农作物的叶面上,慢慢地蒸发掉,而不致滚滑下来。这样,可使白天天热时叶面凉爽,使地面空气的湿度提高,大量地减少作物的叶面蒸腾水量。细滴喷灌要求均匀度高,使水滴分布均匀,并在作物的整个生长期内定期进行。它可以增进作物的光合作用,降低蒸发蒸腾消耗的水量,保护作物不受霜冻及冬季死亡,抗卸干风,防治病虫害等等。苏联从1972年以来一直在进行细滴喷灌的试验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并总结出初步的细滴喷灌方法,主要是: 1.细滴喷灌应在作物生长期内晴天高温  相似文献   

15.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与系统动态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农田灌溉用水占我国水资源总消耗量的84%,而作物吸收水量的约95%消耗于蒸腾。因此,作物的水分问题是解决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十分重要的一环,成为农田水利学科中一个日益引起人们关注的问题,国内外不少学者都在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而作物根系、冠层与土壤、大气的关系受着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机理的控制,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给对它的表述与计算带来许多困难。近年发展起来的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模型给解决这一问题开辟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以滇中嵩明和大理两地水稻为例,于2015年开展了嵩明水稻间歇灌溉与淹水灌溉、大理水稻淹水灌溉下的需水规律及水分生产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滇中有比较突出的春旱现象,水稻日均蒸发蒸腾量在分蘖期最大,分蘖期以后持续减少,这与内地蒸发蒸腾峰值出现在拔节孕穗或抽穗开花期存在差异。大理水稻作物系数比嵩明要大,主要是品种原因,两地气象因素影响也较大。温度、风速和相对湿度3种气象要素都对作物系数变化产生较大影响,温度是主导气象因素。与淹灌相比,嵩明水稻间歇灌溉节水23.4%。间歇灌溉的节水能力主要来自于提高降雨利用率,减少渗漏量,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蒸发蒸腾量。大理水稻亩产比嵩明高出较多,相应的水分生产率也比嵩明高。  相似文献   

17.
作物光合作用对土壤水分有明显的阈值反应。通过土壤水分预报,控制土壤水分较长期处在略多于阈值的范围,有利于提高作物水分生产率。大定额的蓄水灌溉有利于创造下湿上干的土壤水分剖面,可减少土壤蒸发,提高水分有效利用率。 根据作物需水与年内得到降雨的补偿程度进行作物种值区划,称之为作物生态需水区划。根据这一区划进行作物布局,有利于灌溉节水。 根据作物生态需水区划,华北地区可分为四个地带:①双季作物需水补偿带;②双季作物需水基本补偿带;③一季作物需水补偿带;④一季作物需水基本补偿带。  相似文献   

18.
大型水稻灌区高产节水灌溉优化配水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江苏省北部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现状,以大型水稻灌区为研究对象,研究水资源的优化分配问题,从水稻水分生产函数和作物需水模型入手,建立了外引河湖水、内提回归水两种水源供水条件下的水稻全生育期适时调度优化配水数学模型。以灌区典型年供水资料,对优化配水模型进行了复核验证。所建立的模型,与灌区实际用水条件基本相符,为水稻灌区用水管理提供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试图检验滴灌条件下根系活动层中水的动态模型,特别提出水向土壤周围扩散的问题。灌溉的周期和水分的消耗用一数学模型模拟,并用有限单元法解决非稳定非饱和水流的方程。根据模拟一定数量的田块和运行条件获得的结果,提出水分从根系活动层的扩散可形成控制根系活动层中水分状况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扩散所产生的水量损失,特别是在选择系统布置和管理条件没有仔细考虑时可能很大。滴头流量、毛管间距、灌水时间、灌水历时和灌水次数与土壤水分状况,对给定的土壤物理性状及蒸发水量条件下的扩散损失,都有很大的影响。在根系活动层中,可以监测到的明显的水分消耗可能描绘出关于作物腾发耗水量及用水量与产量关系的使人误解的图像。  相似文献   

20.
早、中稻的生产在夏季粮食作物中占有重要地位。做好早、中稻的合理灌溉排水,这对早、中稻的增产有着极为重要作用。水稻对水分的敏感性较强,需水量均较其他粮食作物为多。水分的消耗包括叶面蒸发,科间蒸发,田间渗漏以及为了满足水稻适宜环境的需要而进行的排水和换水等。这些水分的消耗不仅满足水稻生长生理上的需要,而且还要通过合理灌排,调节土温水温及田间小区气候,以适应水稻的生长。根据我国各地的灌溉经验实践证明,水稻在不同生长时期采用不同淹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