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主要论述了河北低山丘陵区自建国以来封育及被反复砍伐利用的栎林结构及其经营情况。仅山海关林场保存了一些30~50a生的栎林,阳坡为麻栎、栓皮栎及柞栎林,阴坡为蒙古栎林。林内幼树更新良好。萌生栎林早期生长迅速,10a后高生长逐渐减缓,50a生林分平均高才10m.1a生萌生栎林,每亩产枝干干重28.5~425kg不等。在土壤为中层-厚层厚度的条件下,栎林矮林作业轮伐期以3~5a为宜。采伐35~40a生栎林,每年每亩平均产值要略高于短轮伐期的栎林。在较好的立地条件下,还可采用选留木法的矮林作业,形成轮伐期不一致的具有2个林层的栎林。  相似文献   

2.
辽宁栎林资源状况及其保护利用构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详细考察了中国辽宁的栎林资源状况,在对辽宁栎林的种类、分布、资源量、各种类型栎林的组成结构特点等进行详细论述的基础上,对辽宁栎林的形成过程及其生长规律进行了分析,并根据辽宁栎林的特点提出了对栎树资源利用价值再认识的一些观点,提出了对辽宁栎林资源的保护利用的总体构想。  相似文献   

3.
根据实际调查资料,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 GM(1,1)模型,对陕南栎类资源消耗状况进行了预测,并将生长量与消耗量进行对比分析。针对栎类资源严重超伐的现实,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食用菌、天麻和木材生产以及薪炭消耗,已使安隶和汉中两地区的栎林资源面临危机,当务之急是严格禁止超量采伐。为保护和发展当地栎林资源,林业部门应对以栎类为原料的多种经营项目做统筹安排,要利用荒山、荒地大力造林,并对现有次生林进行抚育改造。  相似文献   

5.
以辽东山区栎林为研究对象,根据栎类次生林特点和经营历史,采用四级分类法,即第一级以森林起源,第二级以优势树种,第三级以立地条件(坡向和地形),第四级以经营目的命名,最终划分出具有研究地区代表性的天然栎类急坡水源涵养林、天然栎类缓斜陡坡水源涵养林、天然栎类阳向缓斜陡坡一般用材林、天然栎类阴向缓斜陡坡一般用材林、天然栎类缓斜陡坡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天然栎类陡坡柞蚕场林等6个多功能经营类型。结合各经营类型的经营目标,应用多功能林业理论和技术,为各经营类型匹配了相应的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国家林业局公益性行业专项(201104012)"太行山区主要珍贵用材树种种质资源保育利用研究"项目,通过对山西省境内辽东栎等13个乡土阔叶树种的种质资源调查、优树选择、苗期测定、区域试验林建设等研究,选育出一批优良种质资源。2014年申报了林木良种,皂荚"帅丁"、横河辽东栎母树林种子、康城辽东栎母树林种子、坪松辽东栎母树林种子、灵空山辽东栎母树林种子、真武山辽东栎母树林种子,分别通过了山西省林木良种委员会的审定。这  相似文献   

7.
辽东栎伐桩萌苗的发育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黄土高原黄龙山林区辽东栎林固定样地连续6年的调查,研究间伐强度分别为13.4%(弱度间伐)和30.0%(强度间伐)的辽东栎伐桩萌苗的存活与生长规律.结果表明:1)间伐第1年,辽东栎伐桩均有萌生枝发生,每桩萌生枝数量和萌生枝高度在不同强度间无显著差异;2)萌生枝数量受伐桩高度和直径的影响,当伐桩高度较低时,萌生枝数量随伐桩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超过20cm后随之减少,呈三次抛物线关系;伐桩萌生枝数量随着伐桩直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直径30~50cm的伐桩萌生枝数量最多;3)伐桩萌生枝数量与最长萌生枝高度呈显著线性负相关,存在“萌生枝数量——高度权衡”现象;4)间伐第6年,伐桩的存活率为97.01%,强度间伐区萌生枝高度显著高于弱度间伐区;5)调查期间,辽东栎伐桩萌生枝数量逐年下降,伐桩产生的萌生枝数量越多,后期萌生枝死亡的数量也越多,表明伐桩能够自我稀疏,存在“萌代主”现象.在黄土高原地区,辽东栎伐桩萌芽潜力很大,应合理利用;间伐时伐桩高度应尽量低于20cm;伐桩直径在30~50cm更有利于其无性更新;间伐后伐桩应及时除蘖定株,促进萌生枝生长;间伐强度30.0%(强度间伐)更有利于辽东栎伐桩萌生枝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一、大兴安岭栎林资源現状栎林,是指天然的蒙古栎林和辽东栎林。人工少量引种的栎树不包括在內。据森林资源部门统计,全区栎林有220多万公顷,其中呼伦贝尔盟的蒙古栎林有169万公顷,约占全区栎林的77%。而呼盟的蒙古栎林,又集中地分布在大兴安岭的东南坡,即东北起甘河中下游,西南至扎兰屯市的绰尔河沿岸,形成长400多公里、宽约100公里的断续“林带”。这条“林带”分布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栎类资源发展及利用现状,阐述了栎类资源的发展优势,并针对太行山区栎类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旨在为太行山区的栎类资源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11年森林资源变档数据,建立栎林生物量与蓄积量之间的回归方程,对辽宁省栎林碳储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全省栎林总碳储量5 598.37万t,幼龄林和中龄林碳储量占65.8%,全省栎林平均碳密度33.58t·hm~(-2)。  相似文献   

11.
皖东地区栎类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发展栎类资源的意义 栎类属壳斗科落叶乔木,为中国暖温带和亚热带地带性树种,是皖东江淮丘陵地区乡土树种,栽培利用已有悠久的历史。栎适粪应性强、耐干旱、耐瘠薄、造林成活率高;萌发力强,采伐后不需重新造林,可节约大量造林成本;采用短轮伐期作业法,利用周期短、见效快,经济效益高,每年每公顷收入可达5000元;管理简单,加工容易,销售方便;可兼顾樵采取薪,浑身是宝、用途广泛,即能做用材林,又能做薪炭林,也能做饵料林等诸多优点,深受群众喜爱。同时由于栎类为深根性树种且根系发达,根有根瘤菌可固氮,枯枝落叶层厚,能有效地改良土壤和防止水土流失;耐火力强,即使失火被烧,第二年仍能萌发成林。因此,栎类是皖东地区优良的经济、生态兼用型树种。发展栎类资源对优化皖东地区单一的松类树种结构,减少农民生活燃料对现有森林资源的破坏,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林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宽甸县水源林资源的调查分析,根据立地类型、树种(组)、森林起源和经营目的4个因子并结合本区域主要水源林情况划分了经营类型,将该区域水源林划分为栎类林阴坡、栎类林阳坡、栎类林陡坡、阔叶混交林阴坡、阔叶混交林阳坡、阔叶混交林陡坡6种经营类型。针对不同经营类型的森林特点和林分具体情况,通过更新性质采伐、补植、抚育、改造、封育等经营措施,提出了不同经营类型的森林培育目标。  相似文献   

13.
栎窄吉丁虫害防控对策及技术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栎窄吉丁害虫生活史和生物学特性中的薄弱环节,确定栎窄吉丁虫害防控对策及主要技术措施为:加强虫情监测调查,为防控工作提供依据;增加林分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招引生物天敌,促进森林生态平衡;对虫害木实施卫生伐除,并严格实施检疫及除害处理措施;采取初孵幼虫期树干打孔注药、成虫期化学药剂飞机防治等措施实施综合防治,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4.
栎类林是中条山区一个重要的建群树种。总结了北坛中心林场栎类林经营历史,分析了栎类林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纯林近自然经营、混交林多目标经营、针阔混交林多目标经营等栎类林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15.
山西灵空山林区辽东栎萌芽更新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灵空山林区典型辽东栎皆伐迹地为研究区,调查了辽东栎伐桩径、高以及萌枝的数量、高度、基径等指标,分析了辽东栎萌芽更新规律。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萌芽数量随着伐桩径的增大呈现先增多后减少的规律;而伐桩高与萌芽数量呈现弱相关,萌芽数量大体随着伐桩高的增大而增多,随即产生急剧下降的趋势。但萌枝的平均高、平均基径却不随伐桩径、高的变化而变化。在伐桩径、高的双因素方差分析中发现,对于辽东栎伐桩内萌芽数量而言,伐桩径与伐桩高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而且伐桩高因素(5~20cm与21~40cm范围)具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栎属类树种在我国分布广泛,因而栎属栎实资源相当丰富,对我国栎属栎实的化学组成进行系统的研究工作,不仅能为合理利用栎实资源提供参考资料,某些化学组成的变化还可为树木生态及分类的探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本文对14种中国落叶栎栎实中的淀粉,单宁、油脂,蛋白质,可溶性糖,纤维素,灰分的含量进行了系统测定,并提出了合理综合利用栎实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落叶栎林对森林火灾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落叶栎林的特点,着重分析了落叶栎林与森林火灾的关系,结果表明,落叶栎林不仅存在着较强的潜在地表火,而且存在着潜在树冠火危险,是栎林火灾的最大隐患之一。同时还简要分析了栎类由于长期的自然适应而对森林火灾产生的抗火机制。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王顺山国家森林公园油松纯林、松栎混交林、竹子-锐齿栎林、胡枝子-锐齿栎林等景观林的特点及存在问题,提出了疏伐、补植、人促更新、复壮、修枝整形等相应的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19.
利用影响植物分布的8个变量(年均降水量、气温年较差、最冷月温度、最暖月温度、大于5℃积温、湿润指数、年辐射量和海拔)以及辽东栎林地理分布资料,结合最大熵模型,筛选出影响辽东栎林地理分布的主导因子,即年均降水量、最冷月气温、大于5℃积温和年辐射量.在此基础上,构建辽东栎林地理分布与气候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辽东栎林的潜在地理分布,其潜在分布区覆盖了我国东北南部、华北中南部、华中西北部、华东北部、西南东部部分地区及西北东部地区.影响辽东栎林潜在分布的各主导因子阈值分别为:年均降水量340~1 060 mm、最冷月气温-17~4 ℃、大于5℃积温800 ~3 700℃·d-1、年辐射量1.08×105~1.41×105W·m-2.  相似文献   

20.
东北地区以栎类资源培育燃料乙醇原料林发展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北地区丰富的栎类资源为基础,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以发展可再生能源培育产业为目标,在分析了东北地区栎类资源及利用现状、我国燃料乙醇发展现状和瓶颈以及利用东北地区栎类资源培育燃料乙醇原料林的可行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在东北地区开发木本淀粉植物资源、发展燃料乙醇原料林培育产业的途径,以期促进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