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盐县优化改造长山河桑带成效显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盐县长山河桑带是1978年杭嘉湖排涝工程开挖后,利用其两岸堆土栽种的大面积连片规模专业桑园,其中海盐段全长19km,建立专桑200hm^2。由于受当时的经济、技术等方面影响,长山河桑园建立中未设置排灌设施。长山河桑带建成后经过近30年的采摘,桑园日渐老化.树势衰败,株稀树老,品种退化,病虫害严重.桑叶产质量下降,影响了整个桑带蚕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海盐县的长山河桑带是浙江省屈指可数的规模桑园之一,有连片专桑207hrn2。该桑带是1978年杭嘉湖排涝工程开挖后,利用两岸堆土建起的大面积规模桑园。但由于受当时经济、技术等条件的限制,桑园在建立中为求快速投产,未设置排灌系统,道路高低不平,不能行车。桑带建成后经过30余年的采摘,桑树衰老,缺枝严重,品种退化,病虫害多,桑叶产出率低,差的年份每667m2桑园产茧不足100kg,收入不到1500元,大大低于农村其它各业的产出水平,严重影响了蚕农的生产积极性。为改变长山河桑带收益低的状况,本县从2007年开始对长山河桑带进行转型升级,在所在镇村干部群众的支持下,  相似文献   

3.
太湖桑带     
地处太湖之滨的长兴县横山、洪桥、新塘、夹浦等四个公社,从1978年冬起在太湖边建设桑带,至1979年春已新种连片成带桑园3,235亩,桑园土地平整、植株健壮、基本无缺株,多数桑树有桑株2—3条,条长5尺左右。1979年冬这四个公社又把桑带中的957亩插花田、自留地进行了调换,平整后补种了桑树。至今,长达30里、宽60丈左右的桑带即将建成。  相似文献   

4.
嘉兴地区桑树细菌性疫病(即桑烂头病)主要分布在长兴县太湖桑带、海盐县长山河桑带、海宁县的黄湾公社及本区部份县蚕种场如海盐、龙华、塔山场等地,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年发病受害面积在一万亩左右.品种以桐乡青,团头荷叶白发病较重.近年来,各地较大面积用402、301、铜氨  相似文献   

5.
调查部份一、加湖平原桑烂头疫病分布桑烂头疫病Pseudomonas mori(Boyer et Lambert)Stevens又名桑疫病、桑细菌性黑枯病、桑缩叶细菌病、桑细菌病、桑细菌性疫病等等.本区主要分布在长兴县太湖桑带、海盐县长山河桑带、海宁县黄湾公社,仅以上三处,发病受害面积为8865亩.各蚕种场发病较多的有长兴县的龙  相似文献   

6.
长山河桑带,地处海盐县的六里、干浦、通元、石泉4个乡的19个村101个生产承包组,全长19.6公里。桑带自1978年原嘉兴地区出海排涝工程开挖后利用两岸堆土发展建设而成,种桑3318亩,桑苗290万株。堆土宽度76~126米,栽桑密度为行距1.37米株距0.5米,亩栽800株。两年春伐,中杆偏低0.7~0.71米,形式养成。中间成机耕路一条3米宽,每10畦桑  相似文献   

7.
桑树细菌性黑枯病是我县桑树的主要病害.近年来、我县各地不同程度都发生了此病,特别是长山河桑带和县蚕种场为害严重,不但影响当年的秋蚕生产,而且影响来年的春蚕生产和病害的再次侵染发生及扩展,给蚕桑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为此今年春季我县建立了桑细菌性黑枯病防治协作小组,对目前推广防治桑细菌性黑枯病常用药剂,采取不同药剂,不同浓度,不同用药方法进行对比试验,把桑细菌性黑枯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海盐县长山河是嘉兴地区1978~1979年为排涝而挖的通海河道。在工程施工前进行了勘察、设计,以利用河岸两边建立新桑园,从长山闸开始、以干浦、六里、通元、石泉等四个乡镇19个村,103个生产队连片组成,全长19.6公里,新建桑园3367亩,栽桑280万株,于1980年建成投产,当年夏秋期饲养3402.5盒蚕种,产茧1071公担,收入  相似文献   

9.
<正> 为了加快蚕桑发展速度,增强生产后劲,根据近年来我们在生产实践中的体会,对新修桑带和次等坡地栽桑速成丰产技术和栽培要点,提出如下粗浅建议。一、实现幼龄桑园丰产需要的气侯和形态经济指标(一)气候条件: 我区地处北纬31.17~33.54度,东经100.5~110.20度。从全国蚕桑区划来看,  相似文献   

10.
低产桑园改造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江宁区桑园主要集中在禄口街道的桑园、张家、陈巷、埂方社区和横溪街道的上庄、官长、红旗等社区。上述地区的桑园多数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发展种植的,有些桑园栽植的时间更早,这样的老桑园占全区桑园的比例将近一半。由于桑树树龄较长,缺株较多、株发条数较少且枝条瘦弱,加上品种不良、  相似文献   

11.
夏德梅 《四川蚕业》2012,40(1):28-28,34
本文分析了低产桑园的形成原因,提出了改造低产桑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根据《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海盐县是全省蚕桑生产优化改造的六个重点市县之一。按照规划要求,海盐县于2003年开始组织了以桑园建设为重点的优化改造工作。经过两年的实施,桑园改造及规模小区建设有了很大的进展,桑蚕新品种覆盖率得到了全面提高,蚕桑基地建设速度加快, 科技到位率不断增加,蚕业经济呈现了恢复性增长。  相似文献   

13.
我国很多地区都是老蚕区,桑园存在老化、缺株、土壤板结、病虫害严重和杂草较多等问题。本文总结了老化桑园的改造技术与方法以及改造后的桑园管理。  相似文献   

14.
通元镇位于海盐县西部,与海宁交界,区域面积69.13 km2,是海盐县饲养蚕种最多的一个乡镇。种桑养蚕在通元镇有着悠久的历史,200多hm2集中成片的长山河桑带也有36年历史,饲养量、产茧量、茧款收入等各项指标均占全县的30%左右。蚕桑生产发展对通元镇农村经济带来了巨大推动作用。蚕桑生产虽然不是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一度曾为通元镇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工业企业的蓬勃发展,蚕桑业的比较经济效益不断下降,其他各种因素制约蚕桑生产的发展,蚕种饲养量呈逐年下降趋势。本文通过总结近10年通元镇蚕桑生产状况,分析存在问题,找出发展对策,以促进蚕桑生产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海盐县现有长山河与沈荡两个蚕业专业合作社,共有社员312户,桑园45hm2,2009年饲养蚕种1578张,产茧61700kg,为提高合作社服务功能,2009年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合作社开展了蚕茧收购工作,目的是通过蚕茧收购,进一步发挥蚕农生产优质茧的积极性,辐射带动全县蚕茧质量普遍提高,实现合作社社员以及丝绸公司利益双赢,推进蚕桑产业转型升级和茧丝绸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施祖珍 《广西蚕业》2000,37(3):22-23
本分析了一般造成桑园低产的原因,并提出了改造低产桑园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低产桑园大多是缺株较多、树龄衰老、条数较少、品种不良、病虫危害等原因造成的,改造低产桑园是提高桑叶产量、稳定蚕桑生产的重要举措.文章通过分析桑园老化低产的原因,提出改造的措施和改造后的桑园管理办法,有效实现提高种桑养蚕的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撂荒桑园是蚕业生产的重要资源。改造撂荒桑园,对利用现有基础、挖掘生产潜力、巩固生产规模、恢复发展蚕业、提高土地产出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针对撂荒桑园的特点,提出了采取园地改造、补植改造、树形改造、树势改造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山西晋南地区桑园低产原因分析,提出了合理密植、老树复壮、加强管理等改造措施,为提高桑园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大力发展农村蚕桑业,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正>改革开放以来,如皋市引导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农业劳动者按照市场的需求,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在保持粮棉生产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当地劳力、技术和自然条件的优势,积极发展蚕桑生产,千方百计帮助农民增加收入。至1993年,全市桑园面积发展到12万余亩(人均一分桑),年产茧量达9500吨,为增加农民收入,发展茧、丝、绸工业和出口创汇作出了贡献。但在1991年前,由于桑园管理、养蚕技术和物质投入等方面的原因,地区间、农户间桑园生产率水平差异悬殊,低产桑园面积(亩产茧量≤40公斤的桑园)占整个桑园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严重制约了如皋蚕桑生产的发展。当时,市委、市政府面对这一形势,根据本市人多地少及粮、棉、桑(面积)“三弦”绷得很紧的特点,作出了走科技兴桑、科学养蚕、内涵扩大再生产的发展蚕桑生产的战略决策。决定从1991年春开始花三年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