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不同株型大豆品种叶荚粒垂直分布规律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本研究对亚有限和无限类型品种在不同密度条件下叶、荚、粒重垂直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自然状态叶片分布主要位于群体上层,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叶、荚、粒重垂直分布比例以上中层节位为主,无限结荚习性以中下层为主,分枝力较强的无限类型中层荚粒比较大。密度对叶、荚、粒分布作用明显,同层次源库对应关系显著。根据不同类型品种叶、荚、粒垂直分布特点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和栽培管理措施,注意发挥主导层次生产潜能,充分发掘品种  相似文献   

2.
利用2个不同生态型的小麦品种.通过去掉小穗和剪掉旗叶处理改变源库平衡对晚播小麦后期光合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减少库容对旗叶光合速率、气孔传导、导度、胞间CO_2含量有明显的抑制或降低作用;晚播小麦开花后11d左右旗叶光合速率有一高峰值,处理后品种间保持这一峰值的能力不同;旗下叶的光合补偿作用品种问差异显著,穗部光合也同样表现出基因型的差异;2种处理均导致粒重降低.说明晚播小麦高温逼熟过程中源库作用的特殊性.认为品种间光合补偿作用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3.
源库改变对晚播小麦光合及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2个不同生态型的小麦品种。通过去掉小穗和剪掉旗叶处理改变源库平衡对晚播小麦后期光合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减少库容对旗叶光合速率,气孔传导,导度,胞间CO2含量有明显的抑制或降低作用;晚播小麦开花后11d左右旗叶光合速率有一高峰值,处理后品种间保持这一峰值的能力不同;旗下叶的光合补偿作用品种间差异显著,穗部光合也同样表现出基因型的差异;2种处理均导致粒重降低,说明晚播小麦高温逼熟过程中源库作  相似文献   

4.
依据品种生物学特性及表土控距点抛生育特点,按颖花量确定基本苗,围绕抽穗扬花这个核心,推 算最佳播抛期。严格掌握促控顺序和原则,立足于壮个体,着眼于高光效,协调双层库源关系,培育有一定数量、 质量的高光效群体。  相似文献   

5.
亚有限大豆源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新民  许忠仁 《大豆科学》1991,10(4):269-276
通过剪去不同部位叶片的研究表明,亚有限大豆植株冠层中存在着上部与中部、底部与分枝两个源库单位。不同层次的叶源变化,各种生理补偿作用主要发生在同一源库单位上。源库平衡的破坏,可通过内部调节在某一水平上建立新的平衡。产量库对光合源的生产有强烈的反馈调节作用,源库比既影响着光合强度又左右光合产物的运输和分配。  相似文献   

6.
生殖生长期源库改变对大豆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王光华  刘晓冰 《大豆科学》1999,18(3):236-241
利用蛋白质,脂肪含量不同的两个大豆品种,在R1和R5期,通过去叶或去英,研究源库改变对大豆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R1期和R5期去叶1/3对产量和品质影响不大;然而,R1期全去叶,减少了单株英数,产量降低,但对品质影响不明显;R5期全去叶,降低了每英粒数和百粒重,有利于蛋白质积累,而不利于脂肪积累,产量降低,R5期去英1/3增加了单英粒数和百粒重,产量略有提高,脂肪积累增多,蛋白质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7.
增加光照及其与改变源库互作对大豆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生殖生长期间的光照强度是决定大豆产量的关键环境因素.在美国麻省和中国黑龙江两地,通过在不同时期,对不同密度的大豆群体进行增加光照和改变源库处理,研究了两地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对增加光照光变化的反应.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增加光照光处理的增产效果不同,开花初期和结荚初期增加光照最为明显,花期增加光照增加单株荚粒数,而结荚初期增加光照增加百粒重.鼓粒期增加光照处理,百粒重不同品种在不同密度条件下增产不显著,说明鼓粒期后的光照条件对大豆产量及百粒重的调节有限.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源库在产量形成中的作用不同.在自然光照条件下,剪叶处理产量下降幅度较去荚大,即源在产量形成中更加重要些,而在花期的增加光照处理条件下,库也成为影响产量的重要因子,可见,光照条件在源库关系中起着显著的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群体条件下,扁茎大豆(中国扁茎)结荚鼓粒期光合特性为:光合速率高于高产品种黑农37,与高光效品种黑农40相仿;具有高于黑农37和黑农40的单株叶面积,截获光能能力强;形成较多光合产物,并能有效地运往茎和花荚中,从而获得高于黑农37和黑农40的单株产量。这些光合特性有利于对其进行高光效育种改良。因此我们认为扁茎大豆可以做为高光效育种种质资源加以改造利用。  相似文献   

9.
大豆叶—荚关系与产量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豆荚是构成产量的因素之一,二者关系极其密切又比较复杂。本试验表明,去叶处理,有叶节叶片的光合产物并非只供给本节荚,还可以同去叶节荚输送,形成有叶节60%以上的产量。去叶处理,荚、粒数减少,粒重降低,叶是产量的限制因素。去荚处理,单株荚数、粒数、秕粒数减少,养分在叶片内“积累”,叶色较深,成熟期推迟,荚对产量起了限制作用。试验还表明,叶面积指数在3.7—4.8范围内与产量呈直线线性关系;通过整枝调整叶片在不同层次的分布,增加叶片厚度,又可获得增产。由此可见,协调叶(源)荚(库)关系是获得高产的关健。  相似文献   

10.
高光效大豆品种豆荚解剖学特性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采用光合速率不同的大豆品种黑农37(普通高产品种)、黑农40和黑农41(高光效品种),分别于R3、R4、R5、R6和R7时期取荚进行了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1.不同光合类型品种间,豆荚表皮上气孔密度彼此接近,无明显差别;2.豆荚同化组织细胞内叶绿体数目,高光效品种均大于普通高产品种,且在相同品种中豆荚叶绿体分布的密度为豆荚的两端大于豆荚的两面。在R6时期叶绿体的体积高光效品种也大于普通高产品种。叶绿体中基粒的数目也是如此;3. 豆荚两侧维管束密度以及腹、背部导管数目高光效品种均大于普通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11.
春季单次灌水对冬小麦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冀麦38为试验材料,进行春季田间不同时期单次灌水试验,以研究小麦不同穗发育时期定量灌溉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次灌水可以协调产量形成的源库关系,雌雄蕊分化期灌溉。单位面积粒数最多,干粒重最低,形成源大库小的群体;抽穗期灌溉,单位面积粒数最少,千粒重最高,形成源小库大的群体;四分体时期灌溉,两者平衡配置比较理想,产量与其他处理相比较高。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中,单位面积粒数和干粒重成反比,雌雄蕊分化期充足的土壤水分,扩库作用最强,单位面积担数最多;雌雄蕊分化期后。水分的扩库作用遥渐减弱,增源作用逐渐变强,以抽穗期灌水的增源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12.
张桂茹  杜维广 《大豆科学》1999,18(2):134-138
在群体条件下,扁茎大豆(中国扁茎)结荚鼓粒期光合特生为例,光合速率高于高产品种黑农37,与高光效品种黑农40相仿;具有高于黑农37和黑农40的单株叶面积,截获光能强;形成较多光合产物,并能有效地运往茎和花荚中,从而获得高于黑农37和黑农40的单株产量,这些光合特性有利于对其进行光效育种改良,因此我们认为扁茎大豆可以做为高光效育种种质资源加以改造利用。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不同大豆品种叶片在3个关键的生殖生长时期4个主要光合生理指标对光合速率(Pn)的影响;明确高光效大豆品种的Pn高于低光效大豆品种的诸多影响因素;明确大豆叶片的Pn与几个农艺性状之间的密切关系.选用4个光合速率不同的大豆品种(两个高光效品种:黑农40、黑农41;一个中光效品种:黑农37;一个低光效品种:黑农26)于大豆的始荚期(R3)、始粒期(R5)、鼓粒期(R6)测定上述4个品种的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并且通过Pn.Tr的观察值推算出水分利用率(WUE=Pn/Tr).通过多元相关分析,研究了Cond等光合生理指标对Pn的影响,以及光合速率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光合能力的大豆品种叶片的Pn在R3、R5、R6期分别与Cond、Tr呈极显著正相关;与Ci在3个生育时期大多呈微弱负相关;与WUE在R5期呈极显著正相关,在R3、R6期大多呈微弱正相关.但是,高光效品种在Pn与Cond、Ci、Tr及WUE的相关性方面比低光效品种密切.R5期大豆叶片的Pn与收获指数呈正相关,但不同光合水平大豆品种的Pn与单株重、单株粒重的相关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供磷水平对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生物量积累及分配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磷效和低磷效基因型品种为材料,采用土壤盆栽法,研究了不同供磷水平对大豆生物量积累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磷高效基因型品种地上部(茎、叶)的生物量在施磷处理P640达到最高,磷低效基因型品种地上部(茎、叶)的生物量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随着供磷水平的提高,磷高效基因型大豆品种的根冠比值大于磷低效基因型大豆品种;花期磷高效基因型品种茎、叶、根干重在施磷处理P320达到最高,磷低效基因型品种茎、叶、根的干重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结荚期磷高效基因型品种的叶干重在施磷处理P640达到最高,根干重在施磷水平P320达到最高,茎干重随着施磷水平的提高而显著升高。磷低效基因型品种的茎、叶、根干重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荚干重在处理P640处达到了最高值,不同磷效基因型品种随着施磷量的增加根冠比值大体呈现降低趋势;鼓粒期不同磷效基因型品种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荚干重、叶干重、茎干重均有所增加。磷高效基因型品种相同施磷水平下生物量呈现荚≥茎≥根≥叶。磷低效基因型品种在高磷处理下叶干重大于根干重,并且根冠比值较低磷处理时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5.
李雪梅  朱长甫 《大豆科学》1996,15(3):228-234
本文研究了摘英、摘心和去叶处理对不同生长习性不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摘荚处理对无限型大豆固氮酶活性(ARA)无明显影响,而使有限型和亚有限大豆的ARA明显降低。摘心和去叶处理使三种生长习性大豆ARA降低;摘英、摘心和去叶处理使三种生长习性大豆根瘤中酰脲含量增加;去叶处理使有限型大豆幼茎中酰脲含量明显增加,但对无限型和亚有限型大豆影响不大。摘英处理使有限型和亚有限型大豆幼茎中酰脲含量明  相似文献   

16.
大豆花荚败育及脱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兴文  任红玉  严红 《大豆科学》2002,21(4):290-294
对大豆花荚败育的影响因素及相关机制进行了综述,其中包括影响花荚败育的环境因素、源库关系、营养状况、植物生长物质及脱落的生理机制和研究方法。重点对激素在大豆花荚败育期间的变化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不同年代大豆品种源—库关系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吉林省大豆品种产量遗传改良过程中源—库关系的变化,对1923~2005年间育成的20个大豆品种的产量和源-库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品种产量随着育成年代呈线性增加,82年来产量增长了113.1%,平均每年增长1.38%。产量的增加是源-库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源—单株叶面积和叶片净光合速率82年来分别增长了27.76%和21.56%,年增长率为0.34%和0.26%;而库—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82年来分别增长了44.33%、80.1%和59.5%,平均每年增加0.54%、0.98%和0.73%;由于源库增长比例失调,使单株瘪粒荚数呈显著增加,82年来增加了314%;同时,也使单位叶面积粒数和粒重显著增加,82年来分别增长了50.86%和56.45%。本文结果说明,大豆育种工作者对大豆品种产量的遗传改良导致了源库关系的不协调变化,未来的高产大豆品种育种应注重源强度的增加,特别是单位叶面积光合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穗肥能够增加颖花数和防止颖花退化,为适时安全抽穗和提高结实率、粒重打好基础。穗肥的不同施用期,直接影响到抽穗期营养物质的积累,通过对生育期内及成熟后各项指标的调查分析表明:后期的穗肥施用对建立高光效群体起到重要作用,9.0叶期施用穗肥对建立优质高产群体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多效唑提高小麦抗倒伏能力的最佳喷施时期及不同小麦品种对多效唑响应的差异,以8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叶龄期喷施多效唑对小麦茎秆抗倒伏能力、形态特征和解剖结构的影响以及不同抗倒性能小麦对多效唑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喷施多效唑可显著降低小麦株高、重心高度和节间长度,增加节间充实度、小维管束个数和机械组织厚度,提高小麦的抗倒伏指数,并且倒五叶期喷施效果最佳,其次为倒四叶期。在倒五叶期,与对照相比,多效唑对株高、重心高度和基部节间长度的降幅分别为2.58%~6.45%、3.52%~10.18%和6.64%~24.16%,对节间充实度、小维管束个数和机械组织厚度的增幅分别为22.41%~109.49%、10.00%~16.98%和12.76%~49.85%。不同抗倒性能小麦品种对多效唑的响应与喷施时期有关,在倒五叶处理下,多效唑对中等抗倒型小麦品种的抗倒效果比抗倒伏型和易倒伏型小麦品种明显;而在倒四叶和倒三叶处理下,多效唑对易倒伏型小麦品种的抗倒伏效果大。综合来看,倒五叶期喷施多效唑对小麦抗倒伏能力提升效果最佳,其次为倒四叶期;中等抗倒和易倒伏小麦品种喷施多效唑后小麦抗倒伏能力提升效果优于抗倒伏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黑龙江省粳稻主产区的自然条件与农业发展特点,通过研究不同育苗方式、栽培行向、株行距对水稻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探讨了北方水稻高产栽培模式。结果表明,钵体育秧可提高水稻株高、单位面积茎数、干物质积累量及叶面积指数,并使水稻分蘖期、抽穗期、成熟期提前;高光效栽培和宽窄行栽培对水稻生育进程无影响;相同水肥条件下,钵体育秧对水稻的增产贡献率最大,其次是高光效栽培,而宽窄行栽培对水稻产量影响不大;钵体育秧、高光效栽培及宽窄行栽培等3项技术组合应用可有效提高水稻单位面积穗数、株粒数和千粒重,进而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