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5 毫秒
1.
外源水杨酸对低温胁迫下黑麦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凤银  张萍  彭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614-21615
[目的]研究在低温下提高黑麦草(Lolium perenne)种子萌发能力的适宜外源水杨酸(SA)浓度。[方法]黑麦草种子用不同浓度(00、.51、.0、1.52、.02、.5 mmol/L)的外源SA浸种,17℃低温环境下催芽,观察种子萌发情况。[结果]外源SA浓度在0~1.5 mmol/L时,随浓度的增加,种子的萌发能力越强。SA浓度超过1.5 mmol/L时,则抑制种子萌发。1.5 mmol/L外源SA浸种处理的黑麦草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最高,并且与其他浓度SA处理存在极显著差异。[结论]在低温下,1.5 mmol/L外源SA是提高黑麦草种子萌发能力的最适宜浓度。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水杨酸对低温下棉花耐寒性的影响,采用水杨酸浸种和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了低温胁迫下外源施加水杨酸对中棉所36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0.25 mmol/L和0.5 mmol/L水杨酸浸种处理可以提高中棉所36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浸种浓度大于0.5 mmol/L时反而不利于低温种子萌发。叶面喷施水杨酸后,棉花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随水杨酸浓度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水杨酸喷施浓度为0.5 mmol/L时,叶片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最低,同时SOD活性、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可见,采用0.5 mmol/L水杨酸处理棉花种子和幼苗,最有利于促进种子低温萌发,减轻低温下叶片细胞膜损伤,抑制叶片MDA含量的增加,提高SOD、POD活性,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周丽霞  曹红星  肖勇 《南方农业学报》2017,48(11):2039-2045
[目的]研究外源水杨酸(SA)对低温胁迫下不同品种椰子幼苗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为提高椰子幼苗抗寒能力及选育抗寒椰子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1年生文椰78F1、文椰2号、文椰3号和文椰4号幼苗为研究材料,分别喷施100.0、150.0、200.0和250.0 mg/L外源SA,测定分析其4℃低温胁迫1~5 d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结果]4个外源SA处理的椰子幼苗在4℃低温胁迫5 d内,叶片的SOD、CAT和POD活性及Pro含量均高于相应的清水对照(CK),且总体上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MDA含量均低于CK,且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4℃胁迫第2 d,喷施150.0 mg/L SA的文椰78F1、文椰2号、文椰3号和文椰4号幼苗叶片SOD、CAT和POD活性及Pro含量最高,均显著高于相应的CK和其他浓度处理(P<0.05,下同),MDA含量最低,均显著低于相应的CK和其他浓度处理,其中以文椰78F1幼苗的SOD、CAT和POD活性及Pro含量更高,MDA含量更低.同一低温胁迫时间不同浓度SA处理中,总体上也以150.0 mg/L SA处理各椰子品种幼苗的SOD、CAT和POD活性及Pro含量最高,MDA含量最低,在4个椰子品种中,以文椰78F1幼苗的SOD、CAT和POD活性及Pro含量更高,MDA含量更低,其次为200.0和250.0 mg/L SA处理,100.0 mg/L SA处理的5个抗寒指标变化不明显.[结论]喷施150.0 mg/L外源SA能提高椰子幼苗的抗寒性,尤其对文椰78F1幼苗的抗寒效果更佳,可在椰子抗寒育苗及抗寒椰子新品种选育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用0.1,1,10,100,1000 mg/L5种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浸种处理木槿种子,研究SA对木槿种子萌发及幼苗抗低温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10mg/L和0.1 mg/LSA处理,分别对木槿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有所提高,其余浓度则有抑制作用;SA处理后幼苗在2℃低温条件下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提高,丙二醛(MDA)降低,说明SA处理可增强木槿幼苗的抗低温能力,且以10~100 mg/L的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实际生产中缓解油葵盐害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方法]以油葵种子为试验材料,在种子萌发过程中选用120 mmol/L Na Cl盐胁迫和0~200 mg/L Vc溶液进行处理,研究外源Vc对盐胁迫下油葵种子萌发指标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在盐胁迫下,随着Vc溶液浓度的增加,油葵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幼苗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脯氨酸(Pro)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分别以80、120、80mg/L的Vc处理达到最大值;幼苗丙二醛(MDA)含量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以160 mg/L Vc处理达到最小值。[结论]Vc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盐胁迫条件下油葵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促进幼苗生长,缓解盐胁迫对油葵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水杨酸(SA)对低温胁迫番木瓜幼苗抗寒生理指标及叶片组织结构的影响,为保障番木瓜幼苗安全越冬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台农2号番木瓜幼苗为材料,分别喷施100.0、200.0、300.0、400.0和500.0 mg/L SA,测定4℃低温胁迫后1~4d木瓜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歧化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分析SA对低温胁迫番木瓜幼苗叶片组织结构及耐寒性的影响.[结果]在4℃低温胁迫番木瓜幼苗的4d内,喷施5种质量浓度SA番木瓜幼苗叶片的SOD、POD活性均高于对照(CK),且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MDA含量低于CK,且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200.0 mg/L SA处理后进行低温胁迫的第2d,番木瓜叶片的SOD、POD活性分别为362.98U/gFW、330.00U/gFW·min,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MDA含量为3.915 μmol/gFW,低于其他处理;200.0 mg/L SA处理后进行低温胁迫的第3d,叶片表皮细胞结构仍保持完整,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减小,排列更整齐紧密,细胞间隙变小,叶片组织细胞结构紧密度减小,但变幅小于CK.[结论]喷施SA能提高番木瓜幼苗的抗寒性,其中以200.0mg/L处理的抗寒效果最佳,可在番木瓜越冬育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以黄瓜(津优40号)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溶液(0.00g/L、0.01g/L、0.05g/L,0.1g/L、0.15g/L、0.2g/L)浸种对黄瓜萌发种子抗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试验条件下所有浓度的SA均能提高黄瓜种子发芽率(GR)、发芽指数(GI)和活性指数(VI);提高黄瓜萌发种子的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的程度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提高了黄瓜萌发种子对低温胁迫的适应性;在10℃低温胁迫条件下,外源SA的最适宜作用浓度为0.05g/L。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水杨酸(SA)引发对低温下水稻种子萌发活力的影响及生理响应,揭示SA引发对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代谢途径相关基因以及细胞壁松弛基因的诱导模式,为水稻种子低温萌发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泰丰优208种子为材料,通过种子引发处理,分析SA对种子低温萌发活力及生理的影响,并通过qRT-PCR技术分析ABA、GA和扩展蛋白基因响应SA引发的表达模式。【结果】低温(15℃)显著推迟水稻种子萌发进程。在低温下萌发1 d种子中,其内源SA浓度是常温(28℃)下的1.7倍;但对于5 d的幼苗而言,低温下的SA浓度仅为常温下浓度的0.6%。SA引发可有效提高种子在低温下的萌发活力,尤其以2 000μmol·L-1 SA效果最为显著,该浓度显著提高了低温下种子的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芽长、根长、鲜重和干重,其中活力指数分别为未引发种子(CK1)和水引发种子(CK2)的3和2倍。在生理指标方面,SA引发提高了低温萌发过程中种子的可溶性糖、脯氨酸以及活性氧含量,增加了总淀粉酶、β-淀粉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与...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实际生产中缓解油葵(Helianthus annuus)盐害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方法]以油葵种子为试验材料,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用120mmol/L NaCl溶液和0~200mg/L Vc溶液进行处理,研究外源Vc对盐胁迫下油葵种子萌发指标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在盐胁迫下,随着Vc溶液浓度的增加,油葵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超氧化物酶(POD)活性、脯氨酸(Pro)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分别在80、12、80mg/L Vc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幼苗MDA含量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在160mg/L Vc处理下达到最小值.[结论]Vc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盐胁迫下油葵种子发芽率、发芽势,促进幼苗生长,缓解盐胁迫对油葵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张凤银  陈禅友  雷刚  黄骏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448-17449,17452
[目的]为了探讨外源水杨酸(SA)在低温胁迫下对藜豆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用0、1.0、2.0、3.0、4.0、5.0 mmol/L SA处理两叶一心的藜豆幼苗,测定低温胁迫下藜豆幼苗的Pro含量、MDA含量、POD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除5.0 mmol/L SA使幼苗鲜重下降外,其余浓度SA对藜豆株高和鲜重没有显著影响;随着SA浓度增加,藜豆幼苗叶片中蛋白质含量、Pro含量及POD活性均呈先升后降趋势,而MDA含量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其中2.0 mmol/L SA处理藜豆幼苗叶片中蛋白质含量、Pro含量及POD活性最高,MDA含量最低。[结论]SA可以增强藜豆幼苗的抗冷性,并以2.0 mmol/L SA处理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有机胺在低温下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根系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桂芳  王晓理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139-19141,19175
[目的]研究不同低温条件下有机胺(PTAB)对不同冬小麦品种发芽和幼苗根系活力的影响。[方法]在3个低温(5、10、15℃)处理下,用0、10、20、50、100 mg/L不同浓度的PTAB对小麦进行浸种和叶面喷洒处理,考察对2个冬小麦品种种子萌发和幼苗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PTAB对不同低温下不同冬小麦品种的发芽势、芽长、平均根长、最大根长和根活力都有促进作用。而且对2个冬小麦品种的影响趋势一致。在5℃低温下以浓度50 mg/L处理效果最好,在10~15℃低温下以浓度10~20 mg/L处理的效果最好。PTAB对供试的冬小麦抗寒性均有影响,在不同低温下PTAB起到促进生长和抑制生长作用的浓度有区别,表现出处理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时,PTAB的浓度越高,效果越好;温度增高时,PTAB的浓度比较低时效果好。高浓度的PTAB对根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结论]在低温胁迫下,适宜浓度的PTAB对小麦的发芽和幼根生长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石国亮  江萍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7963-7965
[目的]探索锦鸡儿在盐胁迫下的生化指标。[方法]对锦鸡儿幼苗进行不同浓度的NaCl处理,测定并比较了幼苗体内SOD、CAT和POD活性的变化。[结果]在NaCl胁迫下,锦鸡儿幼苗体内SOD、POD和CAT活性随NaCl浓度的增高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可清除幼苗体内的部分活性氧,对幼苗起一定的保护作用。这3种酶活性在NaCl浓度为300mmol/L时均出现峰值,超过这个临界浓度后均显著下降。锦鸡儿幼苗体内活性氧的保护酶体系主要途径是SOD—POD+CAT。SOD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可清除超氧自由基使幼苗初期免受伤害,同时,SOD催化超氧自由基的产物由POD和CAT共同协作来清除,表明3种酶的协同作用增强了植物对逆境的忍耐力。[结论]300mmol/L的NaCl浓度是适宜锦鸡儿生长的临界土壤盐浓度。  相似文献   

13.
杨晓玲  郭金耀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136-19138
[目的]探索提高番茄耐盐适应性的条件。[方法]设置3种浓度氯化钠溶液培养番茄,同时配制0、0.5、1.0、2.0 g/L几种浓度的褐藻酸钠溶液,研究褐藻酸钠对番茄遭受氯化钠胁迫的缓解作用。[结果]不同浓度的氯化钠中添加0.5~2.0 g/L的褐藻酸钠均能明显缓解氯化钠对番茄的胁迫,并以浓度2.0 g/L的褐藻酸钠缓解效果较好。可增强番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提高番茄种子的萌发率和幼苗的叶绿素含量,促进番茄根系和苗高的生长,使番茄对氯化钠胁迫的可适应性从3 g/L提高至10 g/L。[结论]褐藻酸钠可提高番茄幼苗耐盐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镧对低温胁迫萝卜幼苗保护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低温冷害对萝卜幼苗活性氧代谢保护酶系统的影响及稀土镧对植物抗冷性的诱导。[方法]以白沙短叶13-6早萝卜的幼苗为试料,采用模拟低温冷害的实验法,通过测定抗氧化保护酶系统中的SODP、OD、CAT以及常用的MDA含量变化,研究镧对低温胁迫萝卜幼苗的缓解作用。[结果]以相对电导率为指标筛选出LaCl3最佳浓度为10 mg/L。在10和5℃低温条件下,MDA含量明显上升,SOD先上升再下降。POD、CAT活性随胁迫温度的降低,也呈先升后降趋势。在低温胁迫过程中,加入稀土镧处理后发现,SOD、POD、CAT酶活性呈现下降趋势,MDA含量明显下降。[结论]适当浓度的稀土镧处理能诱导萝卜幼苗对低温胁迫产生抗性,减轻低温对萝卜幼苗的伤害。  相似文献   

15.
水杨酸对小麦幼苗抗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水杨酸(SA)对小麦幼苗抗寒性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以小麦品种郑麦9023为试材,用0.1 mmol/LSA作叶面喷施处理,清水作对照,当小麦幼苗第1片叶展开时,将各组各1/2幼苗分别置于常温(20℃)和低温(4℃)下培养,5 d后对小麦幼苗进行耐寒生理指标测定。[结果]0.1 mmol/LSA显著提高了低温胁迫下小麦幼苗细胞内SOD酶的活性。与低温对照处理的小麦幼苗相比,低温胁迫下0.1 mmol/L SA处理的小麦幼苗的SOD酶活力提高了10.95%,脯氨酸含量增加了42.80%;MDA含量减少了5.00%,膜透性降低了6.00%。[结论]SA显著提高小麦幼苗细胞内SOD酶的活性,增加脯氨酸含量,降低MDA含量,减少了低温对细胞的伤害,增强了小麦幼苗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16.
重金属Cu和Zn对小麦种子萌发和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Cu2+、Zn2+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以小麦品种博爱7422为材料,以完全营养液培养为对照,研究不同浓度(5、10、25、50、125、250、500 mg/L)Cu2+、Zn2+污染对其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低浓度Cu2+(≤50mg/L)和Zn2+(≤10 mg/L)可促进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高浓度Cu2+(>50 mg/L)和Zn2+(>10 mg/L)对小麦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低浓度Cu2+、Zn2+污染对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无明显影响;高浓度Cu2+、Zn2+污染可降低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当Cu2+、Zn2+浓度为25 mg/L时,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分别比CK降低了44.51%、23.02%,当Cu2+、Zn2+浓度达到500 mg/L时,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分别为CK的31.35%、47.15%。[结论]低浓度Cu2+、Zn2+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无明显影响,而高浓度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璟琦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393-4395
[目的]探讨寡糖素提高作物抗逆性的机理。[方法]以黄瓜幼苗为材料,在低温胁迫下,通过测定喷施不同浓度(13、17、20、25和40μg/ml)寡糖素后叶片SOD和POD活性、MDA含量及电导率变化,研究了寡糖素对黄瓜幼苗抗低温胁迫的影响。[结果]喷施不同浓度寡糖素的黄瓜叶片细胞SOD和POD酶活性均高于对照,MDA含量和电导率均低于对照,其中喷施20μg/ml寡糖素的效果最佳,2种酶活性分别高于对照44.7%和92.5%,MDA含量和电导率分别低于对照45.4%和26.3%。寡糖素是通过提高叶片内SOD和POD保护性酶的活性,使植物细胞内自由基维持在较低水平,从而减少电解质外渗和对细胞膜的伤害,提高了细胞的自我恢复和调节能力。[结论]寡糖素提高了黄瓜幼苗抗低温胁迫的能力,以喷施浓度为20μg/ml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重金属对花生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Cr^6+和Cu^2+溶液浸泡花生种子,测定了不同处理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脂肪酶活力。[结果]低浓度铬和铜溶液浸种可以提高花生种子的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当铬和铜溶液达到50和300mg/L时,则降低种子的发芽指数,抑制种子的活力,其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以5和30mg/L铬处理的花生种子酶活力为最高,其次为3mg/L,其他铬浓度处理均比对照低;以25mg/L铜溶液处理的花生种子酶活力为最高,其次为50和100mg/L的处理。[结论]铬和铜对花生种子萌发的影响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相似文献   

19.
盐胁迫对不同亚麻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忠民  沙伟  师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667-8668
[目的]筛选抗盐能力强的亚麻品种。[方法]用不同浓度盐溶液及清水浸泡亚麻品种双亚6号、Tifka和Argos的种子,恒温培养7 d后测定亚麻幼苗的叶绿素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随着盐浓度的增加,3种亚麻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和SOD活性先升高后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和POD活性升高。当盐浓度为0.75%时,3种亚麻幼苗的叶绿素含量最高。不同盐胁迫水平引起不同品种的叶绿素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不同;Argos的叶绿素含量高于双亚6号和Tifka。不同盐浓度胁迫下3种亚麻幼苗的脯氨酸含量均增加;Argos的脯氨酸含量高于双亚6号和Tifka。Argos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双亚6号和Tifka。[结论]Argos的抗盐性高于双亚6号和Tifka。  相似文献   

20.
[目的]用不同浓度的氯化胆碱(CC)溶液浸种后,研究CC对菠菜种子萌发及幼苗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测定了种子萌发率、发芽指数、蛋白质、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和超氧阴离子的产生速率。[结果]CC溶液浸种后能提高种子萌发率和发芽指数,提高幼苗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均有所提高,而超氧阴离子的产生速率和丙二醛含量明显低于未经CC处理的。[结论]各浓度的CC溶液浸种以25 mg/L浸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