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以大鼠粪便样品为试材,经多次分离培养,获得了8个特异菌落,其直径为1~2 mm,革兰氏染色阴性。以分离菌株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细菌16S rRNA通用引物对菌株进行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结果表明,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已报道的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kis)菌株的序列相似性为100%。结合形态学特征,初步鉴定菌株32N、36N、20A为奇异变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为条件致病菌,应注意避免动物粪便对水及食物的污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离并鉴定菜豆花中的1株内生优势细菌(WBF1)。[方法]从菜豆花中分离出1株内生优势细菌WBF1,通过革兰氏染色、16S r DNA及生理生化实验对其进行鉴定。[结果]革兰氏染色结果显示该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16S r DNA序列分析显示其为变形杆菌科不动杆菌属假单胞杆菌;其生理生化特征符合假单胞杆菌特性;该菌定植于菜豆花中,生长温度为20~43℃。[结论]该菌是菜豆基因工程生防菌宿主菌的良好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3.
石笛  江洁芳  钟瑜  黄琼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195-14196,14202
[目的]对产蛋白酶的地衣芽孢杆菌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从饲料样品中筛选出产蛋白酶的菌株,对其进行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并构建该菌株的16S rDNA系统发育树。[结果]分离到的菌株GW201205与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的生理生化特征相同,且其16S rDNA序列与B.licheniformis相似性最高。[结论]可将试验分离到的菌株GW201205初步鉴定为B.licheniformis。  相似文献   

4.
邱索平  凌华枢  陈文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730-10731
[目的]为志贺氏菌流行病学的调查和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从2~3岁的健康食蟹猴的230份新鲜粪便样品中分离可疑菌株,并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氧化酶实验、血清型分型和生化实验。[结果]从230份食蟹猴新鲜粪便样品中分离出3株可疑菌株,阳性检出率为1.3%。通过形态学观察、生化实验和血清学检测,3株可疑菌株均被鉴定为志贺氏菌B群,其中2株血清型为2α型,1株血清型为Y变种,属于主要流行菌群。3株可疑菌株的生化反应结果符合志贺氏菌的生化反应特点。[结论]该研究可保证出口试验猴无感染志贺氏菌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紫色非硫光合细菌的应用研究打下基础。[方法]从杭州养鱼塘水样和底泥样品中分离纯化到1株紫色非硫光合细菌菌株,通过对其细胞形态观察、活细胞色素吸收光谱测定及生理生化特征研究等进行分类鉴定。[结果]HZ-1菌株可在光照厌氧或黑暗好氧条件下生长;菌体呈短杆状,稍弯,为革兰氏阴性菌株;含有细菌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接触酶试验、吲哚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硫化氢生成试验、明胶液化试验阴性。[结论]通过对分离纯化的紫色非硫光合细菌菌株的分类鉴定,判断菌株HZ-1为沼泽红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6.
一株益生芽孢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优良益生菌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采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鸡舍附近的土壤样品为材料,采用稀释平板法对其中的菌株进行分离与纯化培养,并对分离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和淀粉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到一株芽孢杆菌(编号为P-31),结合16S rDNA测序、系统发育树分析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确定该菌株为巨大芽孢杆菌,其16S rDNA GeneBank登录号为GU271136;水解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该菌株具有产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性。[结论]该研究所分离的菌株P-31具有良好的益生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离、鉴定香菇超高压保鲜食品中的腐败菌。[方法]以稀释平板法和划线培养的手段,对香菇超高压保鲜食品中的腐败菌进行分离和纯培养,并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鉴定、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鉴定、16S rDNA测序、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从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产芽孢菌,编号为MW1001;结合形态、生理生化和16SrDNA序列比对,该菌株与解淀粉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分别为99.55%和99.24%。[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改善香菇超高压保鲜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葡萄根癌病病原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明确引起济南南部山区葡萄根癌病的病原菌种类,为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形态学为基础,结合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赤霞珠葡萄根癌病样品进行分离鉴定。[结果]结果表明,从根部肿瘤组织中利用MW选择性培养基分离纯化了12株类似于根癌土壤杆菌的细菌。形态学和16SrDNA检测表明12株菌均为根癌土壤杆菌属。其中生化Ⅰ型5株、生化Ⅱ型4株、生化Ⅲ型3株。采用针刺涂抹法接种胡萝卜圆盘,向日葵、葡萄幼苗,确定了两株强毒性菌株JC02、JC05。两株菌均为生化Ⅲ型菌株。质粒生物学鉴定表明JC02、JC05菌株含有Ti质粒,为章鱼碱类型。[结论]研究表明,为害济南南部山区赤霞珠葡萄根癌病的病原菌为葡萄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vitis)。  相似文献   

9.
对腹泻死亡的兔肠道中分离得到的1株疑似病原菌进行鉴定及其耐药基因检测,并对分离菌进行了革兰氏染色、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分离菌株为奇异变形杆菌,将其命名为T2019.将分离菌株与NCBI中10株已登录的标准菌株进行同源性比对,并用MEGA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证明T2019与多种不同来源的奇异变形杆菌亲源性较近.药敏试验结果以及PCR体外扩增技术对相关耐药基因表型检测结果表明,T2019除对米诺环素和氯霉素表现为敏感,对四环素和多西四环素表现为中介以外,对其他所试抗生素均表现为耐药.检出耐药基因tetB、ant(3")-I、strA和sul2,其他所试耐药基因未检出.这为奇异变形杆菌引起兔疾病诊断及合理使用常规抗生素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标]筛选分离自硝尔库勒盐湖产碱性磷酸酶菌株,对菌株进行多项分类鉴定,分离纯化碱性磷酸酶。[方法]利用微孔板法,筛选碱性磷酸酶产生菌。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利用硫酸铵沉淀、阴离子交换层析和分子筛层析得到电泳纯的酶16S rRNA序列分析等实验,确定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从我国硝尔库勒盐湖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产碱性磷酸酶酶的菌株tarim4,经过多项分类鉴定显示它是与Natrinema pellirubrum不同的新菌株。[结论]多项分类结果鉴定,菌株为Natrinema pellirubrum tarim 4。该菌株产生的碱性磷酸酶有进一步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王海潮  张兴桃  廖红艳  陈红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523-20524,20651
[目的]确定锯缘青蟹黄水病致病菌的病原。[方法]对从患黄水病的锯缘青蟹体内分离出的28株致病菌株进行培养、形态鉴定、生理生化鉴定和人工感染等试验。[结果]分离出的菌株均为弧菌科细菌,其中嗜水气单胞菌12株、辛辛那提弧菌8株、副溶血弧菌5株、温和气单胞菌3株。[结论]4种菌株均为青蟹黄水病的病原菌,其中嗜水气单胞菌为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12.
马晨  王全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6):135-136,220
[目的]筛选能高效降解多菌灵的菌株。[方法]对土壤中能高效降解多菌灵菌株D-A-2进行分离筛选及鉴定。[结果]采用管碟法从土壤中初筛得到24株具有活性的菌株,光谱法复筛得到6株降解能力较强的菌株,并对D-A-2菌株进行形态鉴定、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和16S r DNA全序列分析。[结论]D-A-2菌株降解能力最强,初步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3.
[目的]肠炎病是目前大菱鲆养殖行业中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病感染率高,传播迅速。[方法]从山东半岛3个不同的养殖厂肠炎病发病大菱鲆体内分离致病菌,对其进行了常规生理生化特征测试和16S rRNA基因序列对比研究。[结果]从发病大麦鲆体内共分离到了株优势细菌。理化特征分析结果显示这3株菌中有2株分别与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和大菱鲆弧菌(Vibrio scophthalmi)表型特征非常相似,另1株细菌被证实为非弧菌属的细菌,具体定种尚需进一步研究。分析这2株弧菌属细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并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这些菌株与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和大菱鲆弧菌(Vibrio scophthalmi)的亲缘关系最近。[结论]从发病大菱鲆体内分离菌株的2株细菌被鉴定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和大菱鲆弧菌(Vibrio scophthalmi)。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合肥地区部分养鸡场病鸡组织中分离葡萄球菌,并对其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方法]从合肥地区部分养鸡场病鸡组织中分离葡萄球菌,并通过形态特征观察、溶血性试验、血浆凝固酶试验、生化试验对其进行鉴定,最后对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到9株葡萄球菌。经鉴定,其中4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临床分离的葡萄球菌中为优势群株;在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2株为头状葡萄球菌,孔氏葡萄球菌、模仿葡萄球菌和沃氏葡萄球菌各1株。这说明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合肥地区家禽养殖场中葡萄球菌类疾病的主要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所有分离菌株对12种临床常用抗生素均呈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青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和恩诺沙星有较高的耐药性。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抗药性方面存在差异。[结论]在用抗生素防治葡萄球菌病时需通过药敏试验进行药物筛选。该研究结果可为养鸡场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江苏省大丰地区鸡大肠杆菌病的流行情况及耐药情况。[方法]对来自江苏省大丰区不同鸡场疑患大肠杆菌病的237只病鸡,通过病理剖检、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和生化试验等对致病菌进行分离与鉴定,然后对鉴定的大肠杆菌进行血清型定型,并对定型的大肠杆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到218株大肠杆菌;通过血清学鉴定,获得11个血清型,其中52株为O_(88),44株为O_(18),32株为O_1,21株为O_2,12株为O_(35),9株为O_(81),8株为O_(115),5株为O_(78),O_(11)、O_(26)、O_(114)各1株,另有32株没有定型。对定型的186株大肠杆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发现其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但硫酸黏菌素、头孢噻呋、头孢噻肟、卡那霉素、氧氟沙星和新霉素高度敏感。[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制备大肠杆菌自家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BIOLOG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水产动物病原菌鉴定结果的可靠性,为水产动物细菌性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用BIOLOG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9株分离自发病水产动物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同时采用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中的4株进行鉴定,比较2种鉴定结果的符合率。[结果]采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9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均取得良好结果,采用16S rDNA序列分析对4株病原菌进行鉴定的结果与应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所得结果完全一致,二者符合率为100%。[结论]应用BIOLOG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水产动物病原菌进行鉴定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等特点,是实验室鉴定水产动物病原菌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夏振远  莫笑晗  雷丽萍  刘勇  祝明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520-17521,17544
[目的]对一种在烟草漂浮苗上发现的病害的病原进行分离和鉴定,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将分离得到的菌株按照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Biolog测定、16SrDNA序列分析和其他生理生化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经柯赫氏法则试验证明分离得到的3—3菌株是引起该漂浮苗病害的病原菌,经Biolog鉴定、生理生化分析符合胡萝卜、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的特征,16SrDNA序列分析表明3-3与胡萝卜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的菌株Kun28213相似程度最高,达99.9%。[结论]综合几种方法的鉴定结果,引起烟草漂浮苗病害的病原为胡萝卜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该痛害是在国内首次报道.根据英文的名称,将该病害命名为烟草黑脚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养殖大菱鲆中分离腹水病病原菌,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从山东半岛2个不同的养殖场腹水病发病大菱鲆体内分离病原菌,并通过常规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 DNA基因序列对比对其进行鉴定。[结果]共分离到2株优势细菌。常规生理生化特征分析表明,这2株菌分别与鲨鱼弧菌(Vibrio carchiariae)和大菱鲆弧菌(Vibrio scophthalmi)表性特征非常相似。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这2株菌与鲨鱼弧菌(Vibrio carchiariae)和大菱鲆弧菌(Vibrio scophthalmi)的亲缘关系最近。[结论]这2株细菌被鉴定为鲨鱼弧菌(Vibrio carchiariae)和大菱鲆弧菌(Vibrio scophthalmi)。  相似文献   

19.
冯磊  李洋  袁敦良  王立杰  马程远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896-12898
[目的]探索适用于蝌蚪的乳酸菌。[方法]从不同林蛙肠道内容物中分离乳酸菌,并对其进行生化鉴定。[结果]成功从林蛙肠道内容物中分离出3株细菌。通过革兰氏染色和生化鉴定,可确定这3株细菌为同一种乳酸链球菌。[结论]该研究可为益生素类制剂和口服疫苗的制备提供优良的菌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1株生物表面活性剂高产量菌株,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方法]利用血平板和油平板法,从油污水沟中分离得到1株生物表面活性剂高产菌,经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DNA鉴定,该菌为奇异变形杆菌E(Proteus mirabilis E)。对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结果表明,该茵在菜籽油15ml/L、(NH4)2S041.5g/L、pH值为8、接种量6%,37℃、200r/min发酵培养48h,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产量达到4.1g/L,是优化前的2.28倍。排油圈分析和TLC分析表明,菌株E发酵液排油圈直径为7.2cm,表面活性剂为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该生物表面活性剂对菜籽油乳化能力较好,可以使乳化性能稳定保持14d以上。[结果]该研究结果为新型表面活性剂的开发和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